一種自冷卻的磨料砂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其包括:砂輪基體,所述砂輪基體上設置有軸孔、空氣導流孔以及磨料層,其中,軸孔設置于砂輪基體的中心位置;空氣導流孔設置于軸孔的外側;磨料層設置于砂輪基體的外圓周表面;空氣導流孔的軸線與軸孔的軸線的夾角為第一傾斜角,空氣導流孔的軸線與空氣導流孔的原點和軸孔的原點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互余角為第二傾斜角;第一傾斜角以及第二傾斜角都不為零。本發明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通過設置雙向傾斜的空氣導流孔,可以將氣流導向磨削區,帶走磨削區的熱量;且能夠加速空氣流動,形成強勁的氣流,對磨削區的冷卻效果好。
【專利說明】
一種自冷卻的磨料砂輪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砂輪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冷卻的磨料砂輪。
【背景技術】
[0002]磨削是機械制造中較常用的加工工藝,磨料砂輪作為一種磨削工具,采用電鍍、釬焊等工藝將超硬材料(金剛石一 MBD、立方氮化硼一 CBN等)固結在金屬基體上,利用這種超硬磨料砂輪加工處理高硬度材料,在各領域已經廣泛應用。
[0003]磨料砂輪在加工過程中,磨削速度高,背向磨削力大,當砂輪與工件的接觸面寬度較大時,會急劇產生大量的熱量。
[0004]磨削所產生的大量熱量,會使砂輪基體的溫度急劇升高,以致超硬磨料與基體結合部位產生變形損壞,有甚者,會導致磨粒高溫失穩。因磨削所產生的大量熱量是瞬時產生的,如果采用冷卻液急速冷卻,在應力作用下會使磨料迅速脫落,使用壽命急劇下降;如果采用長時間自然冷卻或壓縮空氣吹氣風冷,勢必影響生產效率,增加加工成本,且由于磨削區處于封閉的面,壓縮空氣無法送達,因此冷卻效果不明顯。磨削所產生的高溫,易造成工件表面燒傷和微裂紋,影響產品品質。
[0005]因此,提供一種能夠自冷卻的磨削砂輪非常的重要。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自冷卻的磨料砂輪,通過設置雙向傾斜的空氣導流孔,可以將氣流導向磨削區,帶走磨削區的熱量;且能夠加速空氣流動,形成強勁的氣流,對磨削區的冷卻效果好。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本發明提供一種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其包括:砂輪基體,所述砂輪基體上設置有軸孔、空氣導流孔以及磨料層,其中,
[0009]所述軸孔設置于所述砂輪基體的中心位置;
[0010]所述空氣導流孔設置于所述軸孔的外側;
[0011]所述磨料層設置于所述砂輪基體的外圓周表面;
[0012]所述空氣導流孔的軸線與所述軸孔的軸線的夾角為第一傾斜角,所述空氣導流孔的軸線與所述空氣導流孔的原點和所述軸孔的原點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互余角為第二傾斜角;所述第一傾斜角以及所述第二傾斜角都不為零。
[0013]較佳地,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為5?15°之間的任一值,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為10?20°之間的任一值;或,
[0014]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為10?20°之間的任一值,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為5?15°之間的任一值。
[0015]較佳地,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值與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值不同,這樣設置能夠使氣流更好的導向磨削區,自冷卻效果更好。
[0016]較佳地,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為5?15°之間的任一值,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為10?20°之間的任一值;或,
[0017]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為10?20°之間的任一值,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為5?15°之間的任一值。
[0018]較佳地,所述空氣導流孔的數量為多個。
[0019]較佳地,多個所述空氣導流孔沿所述軸孔外側的某圓周均勻分布,使磨削區周圍的氣流分布均勾。
[0020]較佳地,所述空氣導流孔的大小與所述砂輪基體的外徑呈正比。
[0021]較佳地,所述空氣導流孔為橢圓空氣導流孔,將空氣導流孔設置為雙向傾斜的橢圓孔,進一步加速了空氣流速,自冷卻效果更好。
[0022]較佳地,所述磨料層為金剛石磨料層或立方氮化硼磨料層。
[0023]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0024](I)本發明提供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對空氣導流孔進行了優化,將空氣導流孔設置為雙向傾斜,,通過旋轉斜面(螺旋面)的作用,加速了空氣流動,形成強勁的氣流,使用過程中促進打磨區域熱量的散發速度,降低砂輪溫度,提高了砂輪的自冷卻功能,從而延長了砂輪的使用壽命,提升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設備損耗;
[0025](2)本發明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將兩個方向的傾斜角度設置為不一致的,使氣流能夠更好的導向磨削區,進一步提高了砂輪的自冷卻功能。
[0026]當然,實施本發明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
【附圖說明】
[002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28]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的主視圖;
[0030]圖3為沿圖2的A-A方向的剖視圖。
[0031]標號說明:1-砂輪基體;2-軸孔;3-空氣導流孔;4-磨料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0033]結合圖1-圖3,對本發明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為其立體示意圖,其包括:砂輪基體1,砂輪基體I上設置有軸孔2、空氣導流孔3以及磨料層4,其中,軸孔2設置于砂輪基體I的中心位置;空氣導流孔3設置于軸孔2的外側,本實施例中,空氣導流孔3包括6個;磨料層4設置于砂輪基體I的外圓周表面。空氣導流孔3的軸線與軸孔2的軸線的夾角為第一傾斜角,空氣導流孔3的軸線與空氣導流孔3的原點和所軸孔2的原點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互余角為第二傾斜角;第一傾斜角以及第二傾斜角都不為零,即將空氣導流孔3設置為雙向傾斜的空氣導流孔,這樣設置能夠加速空氣流動,形成更強勁的氣流,提高了磨料砂輪的自冷卻效果。
[0034]不同實施例中,空氣導流孔3的個數不一定為6個,也可以根據砂輪基體I的直徑大小設置包括其它數量的空氣導流孔3,當砂輪基體I的直徑比較小時,可以設置比較少的空氣導流孔3,當砂輪基體的直徑比較大時,可以設置比較多的空氣導流孔3。較佳實施例中,空氣導流孔3的大小也可以根據砂輪基體I的直徑大小來設置,當砂輪基體I的直徑比較大時,將空氣導流孔3的大小也設置為比較大,當砂輪基體I的直徑比較小時,將空氣導流孔3的大小也設置為比較小。
[0035]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傾斜角Zl和第二傾斜角Z2設置為不同的值,如圖2所示為其主體圖,圖中的第一傾斜角Zl即為空氣導流孔3的軸線與軸孔2的軸線在XZ平面內的夾角,其設置為5-15°之間的任一值,本實施例中,第一傾斜角沿圖示的左側傾斜,不同實施例中,也可沿圖示的右側傾斜;如圖3所示為沿圖2的A-A方向的剖視圖,圖中的第二傾斜角Z2SP為空氣導流孔3的軸線與軸孔2的軸線在YZ平面內的夾角,其設置為10-20°之間的任一值,且第一傾斜角的角度值比第二傾斜角的角度值小。
[0036]不同實施例中,第一傾斜角和第二傾斜角的角度值也可以互換,也可以將第一傾斜角設置為角度比較大的值,將第二傾斜角設置為角度比較小的值。
[0037]較佳實施例中,可以將空氣導流孔3設置橢圓型的,這樣設置能夠進一步加大空氣流量,增大散熱面積,進一步提高自冷卻效果。
[0038]較佳實施例中,磨料層4金剛石磨料層或立方氮化硼磨料層,硬度更高,磨削效果更好,且使用壽命更長。
[0039]此處公開的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定。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說明書范圍內所做的修改和變化,均應落在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其特征在于,包括:砂輪基體,所述砂輪基體上設置有軸孔、空氣導流孔以及磨料層,其中, 所述軸孔設置于所述砂輪基體的中心位置; 所述空氣導流孔設置于所述軸孔的外側; 所述磨料層設置于所述砂輪基體的外圓周表面; 所述空氣導流孔的軸線與所述軸孔的軸線的夾角為第一傾斜角,所述空氣導流孔的軸線與所述空氣導流孔的原點和所述軸孔的原點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互余角為第二傾斜角;所述第一傾斜角以及所述第二傾斜角都不為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為5?15°之間的任一值,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為10?20°之間的任一值;或, 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為10?20°之間的任一值,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為5?15°之間的任一值。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值與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值不同。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為5?15°之間的任一值,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為10?20°之間的任一值;或, 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為10?20°之間的任一值,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為5?15°之間的任一值。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導流孔的數量為多個。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空氣導流孔沿所述軸孔外側的某圓周均勻分布。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卻的磨料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導流孔的大小與所述砂輪基體的外徑呈正比。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磨料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導流孔為橢圓空氣導流孔。9.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磨料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層為金剛石磨料層或立方氮化硼磨料層。
【文檔編號】B24D7/06GK106078541SQ201610647195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8月9日 公開號201610647195.8, CN 106078541 A, CN 106078541A, CN 201610647195, CN-A-106078541, CN106078541 A, CN106078541A, CN201610647195, CN201610647195.8
【發明人】唐珺, 周嵩
【申請人】上海戴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