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Al-Si-Mg-Ti-Sr-Fe合金材料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Al-Si-Mg-Ti-Sr-Fe合金材料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0002] 近年來,鋁合金輪轂在汽車工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以其美觀大方、安全舒適等 特點博得了越來越多的青睞。與鋼制輪轂相比,鋁合金輪轂在吸收振動和反彈力量方面表 現更好,提高了行車的舒適性。一般鋁合金輪轂較鋼輪轂平均輕2kg左右,減少了四輪的 轉動慣性,使汽車的加速性提高,并相對減少了制動能量的需要,當車速為60km/h時可省 油5%~7%,有效降低了油耗。此外,鋁合金輪轂的散熱系數是普通鋼鐵輪轂的二到三倍,再 加上鋁合金輪轂的結構特性,很容易將輪胎制動系統產生的熱量排散在空氣中,即便在長 時間行車中連續剎車的情況下,也能使車輪系統保持適當的溫度。鋁合金輪轂外觀設計精 美,造型多樣化,提高了整車的美觀。鋁合金輪轂的輪胎與鋼輪轂比有所加寬,提高了抓地 力和剎車性能,并有效地提高了駕駛的操控性。有資料顯示,世界每年汽車鋁合金輪轂產量 在1億只以上,預計2014年鋁合金輪轂的需求量將達到2. 5億只左右,國際鋁合金輪轂 市場巨大的吸引力刺激著鋁合金輪轂行業的發展。目前,鋁合金輪轂的主要鑄造工藝有:壓 力鑄造、金屬型鑄造、擠壓鑄造和低壓鑄造,其中低壓鑄造鋁合金輪轂的產量約占鋁合金輪 轂總產量的40%左右。本文即是采用低壓鑄造的方法制備鋁合金輪轂。
[0003] 鋁合金輪轂的生產中,產品所達到的力學性能是能否保證其安全使用的直接衡量 指標。近年來的報道中,研究者對材料成分和合金相成分、相形態進行了研究。其中,向A356 鋁合金中添加 Al-Ti-B、Al-Ti-C、Al-Sr、Al-Ce、Al-Sb-Mg等不同成分的細化劑與變質劑, 或是不同冷卻方式所制備的細化與變質劑,有效地細化了 A356鋁合金的晶粒,提高了合金 的力學性能。但是,這些研究大多在實驗室進行,在實際生產中,由于冷卻條件、工人操作、 模具設計、原材料等的不同,所制產品內部往往混有夾雜、縮孔等各種缺陷,這些缺陷嚴重 影響了輪轂的力學性能。然而,目前對鋁合金輪轂制備過程中缺陷的產生與防治方面的研 究還比較少,研究熱點依然集中在材料的細化與變質、輪轂的制備工藝革新等方面。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Al-Si-Mg-Ti-Sr-Fe合金材料及其制備工 藝,已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5]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Al-Si-Mg-Ti-Sr-Fe合金材料,化學成分(質量百分 t匕)為:6.97% Si,0.258%Mg,0.128% Ti,0.009% Sr,0.131Fe,剩余雜質元素總量〈0.05%, 余量A1。
[0006] 一種Al-Si-Mg-Ti-Sr-Fe合金材料的制備工藝,使用A356鋁錠,采用低壓鑄造 的方法,在合金熔煉過程中加入適量Al-Ti-B細化劑和Al-lOSr變質劑,最終熔配合金的 輪轂,后進行固溶處理 :550°C,315-350min,淬水溫度80°C,3min,時效處理:135-155°C, 180-200min 即可。
[0007]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對二次枝晶間距與合金力學性能間的關系的研究發現,隨著二次枝晶間距的增大, 合金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均在下降。當二次枝晶間距增加到一定值時(45~70 μ m),抗拉強度 和伸長率的數值趨于穩定;當二次枝晶間距在20-30μπι時,抗拉強度數值較為穩定,伸長 率有一定幅度的波動。
[0008] (2)通過對大量實驗數據的分析發現,在冷卻工藝Α下,內輪緣的綜合力學性能 明顯好于外輪緣、輪輻、輪心等處,只有很少部分有缺陷產生,各處二次枝晶間距依次(內輪 緣一外輪緣一輪輻一輪心)變大;在冷卻工藝B下,輪轂各部位的力學性能均優于冷卻工 藝A下的力學性能,五個部位的二次枝晶間距變化不大,內外輪緣處易產生的缺陷主要是 夾雜,輪輻、輪心、輪輞處極易產生縮松缺陷。
[0009] (3)在冷卻工藝A下輪轂的冷卻過程實現的是順序凝固,即實現從內輪緣一輪 輞一外輪緣一輪輻一輪心的冷卻順序。在冷卻工藝B下,輪轂的冷卻過程實現的是同時凝 固。
[0010] (4)雖然按冷卻工藝B制備的輪轂形成的缺陷范圍和比例都高于冷卻工藝A,但 冷卻工藝B實現的快冷和同時凝固使得合金組織晶粒細小,晶粒細化后的合金展現出優良 的力學性能。如若采取進一步措施減少完全水冷工藝產生的缺陷,將使得鋁合金輪轂的力 學性能達到更高的水平。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使用A356鋁錠,采用低壓鑄造的方法,在合金熔煉過程中加入適量Al-Ti-B細 化劑和Al-10Sr變質劑,最終熔配合金的化學成分(質量百分比)為:6.97% Si,0. 258%Mg, 0. 128% Ti,0. 009% Sr,0. 131Fe,剩余雜質元素總量〈0. 05%,余量A1。實驗以奔馳某一款輪 轂為研究對象,對輪轂采用不同冷卻工藝,以分析冷卻方式的不同對輪轂缺陷分布及力學 性能的影響。冷卻工藝A采用的冷卻方式是內外輪緣、輪輞、輪輻處風冷,輪心處水冷,實現 順序凝固;冷卻工藝B采用的冷卻方式是全部水冷,實現同時凝固。之后對輪轂分別進行 固溶和時效熱處理,熱處理工藝規范見表1所示。
[0012] 對熱處理后的鋁合金輪轂進行取樣,分別在輪心、輪輻、輪輞、內外輪緣等部位取 樣,試樣直徑6mm,標距L0=30mm,在Zwick/Roell Z100萬能材料試驗機上進行力學性能測 試。將輪轂沿輪輻中央做剖切面,按照DWTC-JB004:2007進行鑄造鋁車輪內部缺陷低倍檢 查。經過180#、400#、600#砂紙打磨后,在剖切面上噴滲透劑、顯像劑(滲透5min后),觀察 滲透實驗后剖切面顯現的宏觀缺陷。另對輪轂剖切面按照Q/DC001. 1-1997晶粒度試驗方 法和技術標準進行晶粒度檢測。經過180#、400#、600#砂紙打磨后進行強酸腐蝕,混合酸成 分為氫氟酸:硝酸:鹽酸=1 : 5 : 15,腐蝕后對剖切面不同位置處合金晶粒度進行觀察。
[0013] 表2和表3分別為冷卻工藝A和冷卻工藝B下所得輪轂不同位置的力學性能 分析,由表可見:按冷卻工藝B制得輪轂所經歷的冷卻時間大大少于冷卻工藝A,縮短了工 時;按兩種冷卻工藝凝固后,輪轂內輪緣均表現出比同一輪轂其他部位更優異的綜合力學 性能,但同時,按冷卻工藝A制得輪轂的內輪緣帶有少量夾雜,夾雜出現位置位于順序凝固 最先冷卻的部位;按冷卻工藝B制得輪轂的內輪緣帶有少量夾雜或縮松,且夾雜量越多, 對樣品伸長率的影響越大。從表中數據還可得知,按冷卻工藝A制得輪轂的其他部位(除內 輪緣外)未檢測出有明顯缺陷,但按冷卻工藝B制得輪轂的其他部位(除內輪緣外)均含有 少量的夾雜或縮松。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按冷卻工藝A制得輪轂的缺陷在分布和數量上均 少于按冷卻工藝B制得輪轂的缺陷,但在輪轂相同位置上樣品力學性能的對比來看,冷卻 工藝B制得的樣品綜合性能均優于冷卻工藝A制得樣品的綜合性能。這一結果與完全水 冷冷卻工藝產生的高冷速和小晶粒有關:晶粒細化使樣品綜合力學性能得到極大提升。
[0014] (1)對二次枝晶間距與合金力學性能間的關系的研究發現,隨著二次枝晶間距的 增大,合金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均在下降。當二次枝晶間距增加到一定值時(45~70 μ m),抗拉 強度和伸長率的數值趨于穩定;當二次枝晶間距在20-30μπι時,抗拉強度數值較為穩定, 伸長率有一定幅度的波動。
[0015] (2)通過對大量實驗數據的分析發現,在冷卻工藝Α下,內輪緣的綜合力學性能 明顯好于外輪緣、輪輻、輪心等處,只有很少部分有缺陷產生,各處二次枝晶間距依次(內輪 緣一外輪緣一輪輻一輪心)變大;在冷卻工藝B下,輪轂各部位的力學性能均優于冷卻工 藝A下的力學性能,五個部位的二次枝晶間距變化不大,內外輪緣處易產生的缺陷主要是 夾雜,輪輻、輪心、輪輞處極易產生縮松缺陷。
[0016] (3)在冷卻工藝A下輪轂的冷卻過程實現的是順序凝固,即實現從內輪緣一輪 輞一外輪緣一輪輻一輪心的冷卻順序。在冷卻工藝B下,輪轂的冷卻過程實現的是同時凝 固。
[0017] (4)雖然按冷卻工藝B制備的輪轂形成的缺陷范圍和比例都高于冷卻工藝A,但 冷卻工藝B實現的快冷和同時凝固使得合金組織晶粒細小,晶粒細化后的合金展現出優良 的力學性能。如若采取進一步措施減少完全水冷工藝產生的缺陷,將使得鋁合金輪轂的力 學性能達到更高的水平。
【主權項】
1. 一種Al-Si-Mg-Ti-Sr-Fe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化學成分(質量百分比)為:6.97% Si,0.258%Mg,0. 128%Ti,0.009%Sr,0. 131Fe,剩余雜質元素總量〈0.05%,余量A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Si-Mg-Ti-Sr-Fe合金材料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 于:使用A356鋁錠,采用低壓鑄造的方法,在合金熔煉過程中加入適量Al-Ti-B細化劑 和Al-lOSr變質劑,最終熔配合金的輪轂,后進行固溶處理:550°C,315-350min,淬水溫度 80°C,3min,時效處理:135-155°C,180-200min即可。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Al-Si-Mg-Ti-Sr-Fe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化學成分(質量百分比)為:6.97%Si,0.258%Mg,0.128%Ti,0.009%Sr,0.131Fe,剩余雜質元素總量<0.05%,余量Al。制備工藝,使用A356鋁錠,采用低壓鑄造的方法,在合金熔煉過程中加入適量Al-Ti-B細化劑和Al-10Sr變質劑,最終熔配合金的輪轂,后進行固溶處理:550℃,315-350min,淬水溫度80℃,3min,時效處理:135-155℃,180-200min即可。
【IPC分類】C22F1/043, C22C1/02, C22C21/02, B22D18/04
【公開號】CN105441734
【申請號】CN201410519517
【發明人】黃曉藝
【申請人】黃曉藝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