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打磨拋光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外徑拋光裝置,特別是一種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基于需要,有些不銹鋼管外徑需要拋光處理,以使其達到一定的光潔度。
[0003]機械拋光是靠磨料切削材料表面去掉凸部而得到平滑面的拋光方法,一般磨料使用油石條、羊毛輪、砂紙等。機械拋光優點是加工后零件的整平性好,光亮度高,比較適合加工簡單件,中、小產品。拋光時,高速旋轉的拋光輪(圓周速度在20米/秒以上)壓向工件,使磨料對工件表面產生滾壓和微量切削,從而獲得光亮的加工表面。
[0004]不銹鋼管外徑(即外表面)拋光時,通常是利用帶磨料的旋轉轉輪進行拋光,需要先用較粗糙的磨料進行粗略的打磨,再用較細的磨料進行打磨。這就需要不斷的更換轉輪或轉輪上的磨料,降低了效率。另外,通常一定型號的轉輪只適合打磨固定外徑的鋼管,當鋼管外徑略有變化或轉輪由于磨損而變小時,就需要更換轉輪,這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不利于磨料的充分利用。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本誘拋光裝置具有能方便快速更換磨料及適應鋼管外徑變化的特點。
[0006]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包括轉盤、套管、拋光磨頭。所述套管上固定有擋塊,所述轉盤中心孔可轉動的套在所述擋塊前端的軸體上,擋塊擋住轉盤防止其沿套管移動。所述擋塊兩側的轉盤上分別設置有限位柱,限位柱限制套管相對轉盤的轉動,從而使套管帶動轉盤同步轉動。所述套管端部與數根桿端部鉸鏈連接,所述轉盤上也鉸鏈連接有數根桿,套管上連接的桿與轉盤上連接的桿數量相等,轉盤上連接的桿的端部與套管上連接的桿鉸鏈連接,從而使轉盤、套管及兩個鉸鏈連接在一起的桿組成平面四桿機構。所述拋光磨頭設置在每個桿的端部,所述拋光磨頭的磨料面朝向套管的中心。所述套管上套有支撐軸承,支撐軸承固定,套管可相對支撐軸承自由轉動。所述套管上固定有錐形齒輪,錐形齒輪用于連接驅動套管轉動的裝置。
[0007]本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套管由電機通過錐形齒輪帶動轉動,待拋光的不銹鋼管插入套管內與套管成同軸狀態。由于套管上的擋塊在轉盤上的兩限位柱間有一定的活動余地,從而使套管可相對轉盤轉動一定的角度。套管相對轉盤轉動可改變轉盤和套管上桿的徑向伸出長度,即拋光磨頭伸向套管中心的長度,直到拋光磨頭頂到鋼管外壁為止,從而使其適應不同外徑的鋼管。轉盤和套管上桿的拋光磨頭選用不同的磨料,套管轉動方向不同,伸出的拋光磨頭不同,從而實現不同拋光磨料的切換。
[0008]在上述的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中,所述轉盤上設置有數組用于插裝鉸鏈軸的插孔,每組插孔沿轉盤徑向排列。插孔用于調節轉盤與桿的鉸鏈連接位置,也即相當于改變四桿機構中轉盤連入四桿機構中的長度,從而調節在套管相對轉盤轉動時兩拋光磨頭的運動軌跡。
[0009]在上述的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中,所述轉盤上沿周向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用于固定限位柱的插孔。插孔用于調節兩限位柱之間的間距。
[0010]在上述的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中,所述套管為管體,套管端部設置有擋圈。擋圈用于放置轉盤沿套管軸向滑動。
[0011]在上述的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中,所述套管上連接的桿數量為六個。
[0012]在上述的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中,所述套管上連接的桿上設置有數個鉸鏈軸插孔。插孔用于根據實際需要靈活的調節兩桿的鉸接位置,從而調節兩桿的不同運動軌跡。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利用四桿機構,使拋光裝置的大小可調,從而適用于不同外徑的鋼管,且能夠自動補充磨料磨損,充分利用磨料。
[0014]2、本發明套管轉動反向不同伸出的磨頭材料不同,從而通過改變套管的轉動方向就可以方便的切換不同的磨料拋光,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5]3、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可大大提高不銹鋼管外徑的拋光效率。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明的部分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當擋塊與左限位柱接觸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當擋塊與右限位柱接觸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后視結構不意圖;
圖5是本發明設置有鉸鏈軸插孔的轉盤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設置有鉸鏈軸插孔的桿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轉盤;2、套管;3、拋光磨頭;4、擋塊;5、擋圈;6、左限位柱;7、右限位柱;8、套管上連接的桿;9、轉盤上連接的桿;10、轉盤上的桿鉸鏈軸插孔;11、限位柱插孔;12、桿上的鉸鏈軸插孔;13、支撐軸承;14、錐齒輪;15、電機,16、不銹鋼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19]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一種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包括轉盤1、套管2、拋光磨頭3。所述套管2為鋼管,套管2上固定有擋塊4,所述轉盤I中心孔可轉動的套在所述擋塊4前端的軸體上,套管2端部設置有擋圈5,擋塊4及擋圈5擋住轉盤1,防止其沿套管移動。所述擋塊4兩側的轉盤I上分別設置有限位柱,即左限位柱6及右限位柱7。限位柱限制套管2相對轉盤I的轉動,從而使套管2帶動轉盤I同步轉動。所述套管2端部與六根桿8端部鉸鏈連接,所述轉盤I上也鉸鏈連接有六根桿9,轉盤I上連接的桿9的端部與套管2上連接的桿8鉸鏈連接,從而使轉盤1、套管2及兩個鉸鏈連接在一起的桿組成平面四桿機構。所述拋光磨頭3設置在每個桿的端部,所述拋光磨頭的磨料面朝向套管的中心。所述套管端部上套有支撐軸承13,支撐軸承13固定,套管可相對支撐軸承13自由轉動。所述套管上固定有錐形齒輪14,錐形齒輪14用于連接驅動套管轉動的裝置。套管2上連接的桿8端部的拋光磨頭3為粗拋光磨頭,轉盤I上連接的桿9的端部的拋光磨頭3為細拋光磨頭。如圖5所示,所述轉盤I上設置有六組用于插裝鉸鏈軸的插孔10,每組插孔沿轉盤徑向排列。所述轉盤I上沿周向設置有十八個用于固定限位柱的插孔11。如圖6所示,所述套管2上連接的桿8上設置有四個鉸鏈軸插孔12。
[0020]本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套管由電機15通過錐形齒輪14帶動轉動,待拋光的不銹鋼管16插入套管內與套管成同軸狀態。套管2相對轉盤I轉動可改變轉盤I和套管2上桿8、9的徑向伸出長度,即拋光磨頭伸向套管中心的長度,直到拋光磨頭3頂到鋼管外壁為止,從而使其適應不同外徑的鋼管。當套管2向左限位柱6方向轉動時,轉盤I上的桿9的拋光磨頭3向內伸,套管2上的桿8的拋光磨頭3縮回,當擋塊4完全接觸到左限位柱6時,轉盤I上的桿9伸到最長位置,如圖2所示。當套管2向右限位柱7方向轉動時,套管2上的桿8的拋光磨頭3向內伸,轉盤I上的桿9的拋光磨頭3縮回,當擋塊4完全接觸到右限位柱7時,套管2上的桿8伸到最長位置,如圖3所示。
[002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0022]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 1、轉盤;2、套管;3、拋光磨頭;4、擋塊;5、擋圈;6、左限位柱;7、右限位柱;8、套管上連接的桿;9、轉盤上連接的桿;10、轉盤上的桿鉸鏈軸插孔;11、限位柱插孔;12、桿上的鉸鏈軸插孔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
【主權項】
1.一種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包括轉盤、套管、拋光磨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固定有擋塊,所述轉盤中心孔可轉動的套在所述擋塊前端的軸體上,所述擋塊兩側的轉盤上分別設置有限位柱,所述套管端部與數根桿端部鉸鏈連接,所述轉盤上鉸鏈連接有數根桿,套管上連接的桿與轉盤上連接的桿數量相等,轉盤上連接的桿的端部與套管上連接的桿鉸鏈連接,所述拋光磨頭設置在每個桿的端部,所述拋光磨頭的磨料面朝向套管的中心,所述套管上套有支撐軸承,所述套管上固定有錐形齒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上設置有數組用于插裝鉸鏈軸的插孔,每組插孔沿轉盤徑向排列。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上沿周向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用于固定限位柱的插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為管體,套管端部設置有擋圈。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連接的桿數量為六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連接的桿上設置有數個鉸鏈軸插孔。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屬于打磨拋光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不同磨料的磨頭更換麻煩的問題。本不銹鋼管外徑拋光裝置,套管上固定有擋塊,所述轉盤中心孔可轉動的套在所述擋塊前端的軸體上,所述擋塊兩側的轉盤上分別設置有限位柱,所述套管端部與數根桿端部鉸鏈連接,所述轉盤上鉸鏈連接有數根桿,套管上連接的桿與轉盤上連接的桿數量相等,轉盤上連接的桿的端部與套管上連接的桿鉸鏈連接,所述拋光磨頭設置在每個桿的端部,所述拋光磨頭的磨料面朝向套管的中心,所述套管上套有支撐軸承,所述套管上固定有錐形齒輪。本發明通過改變套管的轉動方向就可以方便的切換不同的磨料拋光,提高了工作效率。
【IPC分類】B24B29/08, B24B41/00, B24B41/06
【公開號】CN105215831
【申請號】CN201510569087
【發明人】陳武, 沈小國
【申請人】浙江中五鋼管制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