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銅絲水處理后的風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銅絞線加工領域,具體是指一種用于銅絲水處理后的風管。
【背景技術】
[0002]在銅絲的生產加工過程中,銅絲在受到牽引拉伸,扭曲卷繞時,其內部會產生應力,并且局部會發硬甚至氧化,因此此種粗制品無法進一步加工成銅軟絞線,因而必須對銅絞線進行退火處理,一般的處理方式為將氮氣作為保護氣體,在退火爐內進行退火處理,先從退火爐中抽取空氣形成負壓達到一定程度后充入氮氣,并在爐內形成壓力,加熱到300攝氏度左右時保溫一端時間,然后開爐自然冷卻。然而經過此種退火處理,銅絞線的內應力和預應力得到了很好的消除,軟化后的銅絞線即可進行下一步的加工處理,且在退火過程中有了氮氣的保護,銅絞線不會發生氧化反應。退火后,針對銅絲的余溫還需進行冷卻水冷卻,以避免銅絲的氧化。傳統退火冷卻水采用的是自來水質和自然冷卻沉淀,但是此類方法對銅絲表面的光潔度和保質期都有較大的影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銅絲水處理后的風管,快速清除銅絲上殘留的水分以及余溫,提高銅絲的光潔度并降低水中自帶不良因素對銅絲的影響。
[0004]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銅絲水處理后的風管,包括風管以及多個并排設置在風管上的風嘴,在所述風管內與風嘴異側的內壁上設置有截面為圓弧形的突起,且在突起同側的風管上開設有多個過線孔,所述突起的頂點位于風管水平部的中垂線上,所述風嘴的兩端部分別開有與過線孔對應的進風孔以及兩個出風孔,在所述風嘴本體內部開設有內徑沿風向遞減的圓錐形的聚風腔體,在兩個所述進風孔的中部轉動設置有調節圈,且所述調節圈與聚風腔體、出風孔同軸,在所述出風孔的內壁上固定有螺旋突起;所述進風孔由位于中部的平直段以及內徑向兩端部遞增的擴大段A、擴大段B構成,在聚風腔體的中部安裝有截面為橢圓形的折流塊,且由擴大段B噴射的氣流正對所述折流塊的外壁。本發明中的銅絲經過冷卻水池后,被牽引至除水工藝工裝處,即銅絲穿過氣嘴、風管以及過線孔,向風管內注入一定壓力的空氣,形成的氣流沿風管內壁逐個進入到并排設置的多個風嘴中,且經過風嘴對銅絲的局部整段包裹吹洗,實現對銅絲表面殘余水分等不良因素的去除,且在與風嘴異側的風管內壁上設置有弧形的突起,即由風管兩端注入的空氣沿逐漸升高的風管內壁向中部運動,保證位于風管中部的幾個風嘴上的氣流量供給足夠,以達到多個銅絲同時除水的效率;
本發明在銅絲經冷卻水處理后針對銅絲上殘留物做出了一定的改進,在銅絲的出線端套設有風嘴本體,即銅絲貫穿依次貫穿出風孔、聚風腔體以及調節圈,直接向兩個進風孔內注入快速移動的氣流,氣流在進入聚風腔體后沿銅絲運動的反方向移動,且隨著聚風腔體內徑的遞減氣流速度快速增加,直至氣流運動至出氣孔處,在出氣孔內壁上設置有螺旋突起,即原來保持軸向運動的氣流經過螺旋突起的改向形成旋流,即該旋流沿銅絲的外壁且完整地包裹銅絲的外壁與銅絲做相對運動,快速且徹底地將銅絲上殘留的水分以及銅絲本身自帶的不良因素對銅絲的影響消除,進而達到提高銅絲表面光潔度的目的;
其中,以聚風腔體的中點為界,將聚風腔體分為大直徑端和小直徑端,且在大直徑端和小直徑端的結合處設置有擋流塊,使得兩個進風孔中的氣流通過擴大段A、平直段以及擴大段B的流向改變,即氣流在進風孔內實現連續的加速、勻速以及減速運動,并通過擴大段A與擴大段B的傾斜內壁的不斷反射,最終形成一股流速穩定的氣流由擴大段B末端噴出,減小聚風腔體內壁上局部受力不均勻而導致氣流出現小股的旋流的幾率;噴出的氣流在擋流板上表面發生碰撞反射后在聚風腔體的中心軸線處匯聚,進而形成速度更快、清理效果更好的氣柱,而非沿著聚風腔體內壁逐漸移動至出風孔的層狀氣流,避免層狀氣流對進風孔內的螺旋突起的劇烈沖擊,提高本裝置的使用壽命。
[0005]所述調節圈內壁上間隔設置多個截面為半圓形的橡膠塊,在聚風腔體的內壁頂端安裝有限位塊,且在限位塊的兩側固定有彈簧,所述調節圈的外緣設置有與限位塊相配合的延伸部。當銅絲在冷卻牽引時,銅絲時常會發生徑向的跳動,即不斷與風嘴本體內部發生接觸,進行形成磨損,本發明在調節圈的內壁上間隔設置有多個橡膠塊,并且調節圈能在風嘴本體上自由轉動,即當銅絲與調節圈發生接觸碰撞時,橡膠塊可將碰撞產生的作用應力緩沖消除,并且在緩沖過程中逐漸減小的作用應力會帶動調節圈轉動以回復銅絲之前的被牽引狀態;并且在聚風腔體的內壁頂端設置限位塊,且在調節圈的外緣安裝有與限位塊相互配合的延伸部,當調節圈移動一定的距離后,延伸部與彈簧接觸以阻擋延伸部繼續移動,進而減小調節圈因慣性不斷運動對銅絲造成影響。
[0006]所述延伸部與限位塊沿風嘴本體的軸線對稱設置。作為優選,將延伸部與限位塊的初始位置設置成沿風嘴本體的軸線對稱,即調節圈可沿其軸心進行180度的自由旋轉,通過二分之一調節圈自動運行調節,可完全將銅絲因徑向跳動而與調節圈內壁發生的碰撞影響消除,進而保證銅絲穩定的被牽引移動。
[0007]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以聚風腔體的中點為界,將聚風腔體分為大直徑端和小直徑端,且在大直徑端和小直徑端的結合處設置有擋流塊,使得兩個進風孔中的氣流通過擴大段A、平直段以及擴大段B的流向改變,即氣流在進風孔內實現連續的加速、勻速以及減速運動,并通過擴大段A與擴大段B的傾斜內壁的不斷反射,最終形成一股流速穩定的氣流由擴大段B末端噴出,減小聚風腔體內壁上局部受力不均勻而導致氣流出現小股的旋流的幾率;噴出的氣流在擋流板上表面發生碰撞反射后在聚風腔體的中心軸線處匯聚,進而形成速度更快、清理效果更好的氣柱,而非沿著聚風腔體內壁逐漸移動至出風孔的層狀氣流,避免層狀氣流對進風孔內的螺旋突起的劇烈沖擊,提高本裝置的使用壽命;
2、本發明當銅絲與調節圈發生接觸碰撞時,橡膠塊可將碰撞產生的作用應力緩沖消除,并且在緩沖過程中逐漸減小的作用應力會帶動調節圈轉動以回復銅絲之前的被牽引狀態;并且在聚風腔體的內壁頂端設置限位塊,且在調節圈的外緣安裝有與限位塊相互配合的延伸部,當調節圈移動一定的距離后,延伸部與彈簧接觸以阻擋延伸部繼續移動,進而減小調節圈因慣性不斷運動對銅絲造成影響;
3、本發明將延伸部與限位塊的初始位置設置成沿風嘴本體的軸線對稱,即調節圈可沿其軸心進行180度的自由旋轉,通過二分之一調節圈自動運行調節,可完全將銅絲因徑向跳動而與調節圈內壁發生的碰撞影響消除,進而保證銅絲穩定的被牽引移動。
【附圖說明】
[0008]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截面圖;
圖3為風嘴的縱向截面圖;
圖4為風嘴的橫向截面圖;
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
1-進風孔、2-風嘴本體、3-聚風腔體、4-出風孔、5-螺旋突起、6-限位塊、7-調節圈、8-延伸部、9-銅絲、10-橡膠塊、11-彈簧、12-擴大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