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輪轂鑄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輪轂制造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輪轂鑄造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汽車的輪轂按照材質可以分為鋼輪轂和合金輪轂兩大類。鋼質輪轂最主要的優點就是制造工藝簡單,成本相對較低,而且抗金屬疲勞的能力很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便宜又結實。但鋼質輪轂的缺點也相對比較突出就是外觀丑陋(可以說沒什么外觀可言),重量較大(相同的輪轂鋼材質要比鋁合金材質重很多),慣性阻力大,散熱性也比較差,而且非常容易生銹相對來說,合金材質輪轂正好可以彌補這樣的問題,較輕的重量,慣性阻力小,制作精度高,在高速轉動時的變形小,慣性阻力小,有利于提高汽車的直線行駛性能,減輕輪胎滾動阻力,從而減少油耗。合金材質的導熱性能是鋼的三倍左右,散熱性好,對于車輛的制動系、輪胎和制動系統的熱衰減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市場上的原廠車的合金輪轂都以鋁合金為主,當然很多改裝輪轂為了達到一定的特殊要求以及視覺的提升會選擇鉻、鈦等元素作為基本材料。不過,跟鋼材質輪轂比起來,合金輪轂的價格要貴出不少,所以往往在很多中低端級別的原廠車中,鋼質輪轂會出現在低配車型上,而合金輪轂則是高配車型的標配。
[0003]低壓鑄造工藝是現有合金輪轂加工中廣泛采用的一種,進一步提高低壓鑄造工藝的生產效率無疑會大大降低合金輪轂的制造成本。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低壓鑄造工藝是現有合金輪轂加工中廣泛采用的一種,進一步提高低壓鑄造工藝的生產效率無疑會大大降低合金輪轂的制造成本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輪轂鑄造模具。
[0005]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輪轂鑄造模具通過以下技術要點來達到發明目的:一種輪轂鑄造模具,包括模架,所述模架上固定有定模和動模,定模和動模之間形成用于形成輪轂的型腔,所述模架呈筐狀,所述定模包括筒狀的邊模,所述動模包括頂模和底模,所述頂模和底模分別由邊模的不同端伸入到邊模的中空區域內,頂模或底模上還設置有位于型腔中央的澆注口,所述頂模、底模和邊模上還均設置有用于冷卻介質流通的介質流道。
[0006]具體的,采用動模分頂模和底模,且分別由邊模的不同端裝入邊模的中空區域內共同形成型腔的結構特點,便于本發明的脫模;在頂模、底模和邊模上均設置介質流道的結構形式,便于提高澆注而成的輪轂的冷卻速度,這樣不僅可以縮短輪轂的鑄造周期,同時還有利于提高輪轂的力學性能。
[0007]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
為提高對熱輪轂溫度降的可控性,優選頂模和底模的設計主要考慮各自的強度,故可將頂模和底模設置得較薄,作為優選,所述頂模和底模的厚度均介于25-30mm之間。
[0008]為便于對形成的筋條的集中冷卻,所述頂模和底模上的介質流道沿著型腔中輪轂筋條腔的長度方向。
[0009]為便于控制輪轂各點的冷卻速度,所述頂模、底模和邊模上的介質流道均不止一條,且每條介質流道均設置有獨立的入口。
[0010]為盡可能減小輪轂中出現氣孔,所述澆注口位于底模的下方。
[0011]作為提高對熱輪轂溫度降的可控性的優選方案,所述頂模、底模和邊模的厚度由上至下均逐漸增大。以上厚度由上至下逐漸增大的設置旨在滿足本發明結構的強度設計。
[0012]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動模分頂模和底模,且分別由邊模的不同端裝入邊模的中空區域內共同形成型腔的結構特點,便于本發明的脫模;在頂模、底模和邊模上均設置介質流道的結構形式,便于提高澆注而成的輪轂的冷卻速度,這樣不僅可以縮短輪轂的鑄造周期,同時還有利于提高輪轂的力學性能。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輪轂鑄造模具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的編號依次為:1、頂模,2、邊模,3、底模,4、模架,5、介質流道,6、澆注口,7、型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的結構不僅限于以下實施例。
[0016]實施例1:
一種輪轂鑄造模具,包括模架4,所述模架4上固定有定模和動模,定模和動模之間形成用于形成輪轂的型腔7,所述模架4呈筐狀,所述定模包括筒狀的邊模2,所述動模包括頂模I和底模3,所述頂模I和底模3分別由邊模2的不同端伸入到邊模2的中空區域內,頂模I或底模3上還設置有位于型腔7中央的澆注口 6,所述頂模1、底模3和邊模2上還均設置有用于冷卻介質流通的介質流道5。
[0017]本實施例中,采用動模分頂模和底模3,且分別由邊模2的不同端裝入邊模2的中空區域內共同形成型腔7的結構特點,便于本發明的脫模;在頂模1、底模3和邊模2上均設置介質流道5的結構形式,便于提高澆注而成的輪轂的冷卻速度,這樣不僅可以縮短輪轂的鑄造周期,同時還有利于提高輪轂的力學性能。
[0018]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進一步限定:為提高對熱輪轂溫度降的可控性,優選頂模I和底模3的設計主要考慮各自的強度,故可將頂模I和底模3設置得較薄,作為優選,所述頂模I和底模3的厚度均介于25-30_之間。
[0019]為便于對形成的筋條的集中冷卻,所述頂模I和底模3上的介質流道5沿著型腔7中輪轂筋條腔的長度方向。
[0020]為便于控制輪轂各點的冷卻速度,所述頂模1、底模3和邊模2上的介質流道5均不止一條,且每條介質流道5均設置有獨立的入口。
[0021]為盡可能減小輪轂中出現氣孔,所述澆注口 6位于底模3的下方。
[0022]作為提高對熱輪轂溫度降的可控性的優選方案,所述頂模1、底模3和邊模2的厚度由上至下均逐漸增大。以上厚度由上至下逐漸增大的設置旨在滿足本發明結構的強度設
i+o
[0023]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實施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輪轂鑄造模具,包括模架(4),所述模架(4)上固定有定模和動模,定模和動模之間形成用于形成輪轂的型腔(7),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4)呈筐狀,所述定模包括筒狀的邊模(2 ),所述動模包括頂模(I)和底模(3 ),所述頂模(I)和底模(3 )分別由邊模(2 )的不同端伸入到邊模(2)的中空區域內,頂模(I)或底模(3)上還設置有位于型腔(7)中央的澆注口(6),所述頂模(1)、底模(3)和邊模(2)上還均設置有用于冷卻介質流通的介質流道(5)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模(I)和底模(3)的厚度均介于25_30mm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模(I)和底模(3)上的介質流道(5)沿著型腔(7)中輪轂筋條腔的長度方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模(1)、底模(3)和邊模(2)上的介質流道(5)均不止一條,且每條介質流道(5)均設置有獨立的入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澆注口位于底模(3)的下方。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個所述的一種輪轂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模(I)、底模(3)和邊模(2)的厚度由上至下均逐漸增大。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輪轂鑄造模具,包括模架,所述模架上固定有定模和動模,定模和動模之間形成用于形成輪轂的型腔,所述模架呈筐狀,所述定模包括筒狀的邊模,所述動模包括頂模和底模,所述頂模和底模分別由邊模的不同端伸入到邊模的中空區域內,頂模或底模上還設置有位于型腔中央的澆注口,所述頂模、底模和邊模上還均設置有用于冷卻介質流通的介質流道。本發明脫模方便,不僅可以縮短輪轂的鑄造周期,同時還有利于提高輪轂的力學性能。
【IPC分類】B22C9-28
【公開號】CN104785732
【申請號】CN201510192946
【發明人】楊軍, 張軍, 葉維敏, 汪庭文, 何曉鳴
【申請人】成都陵川特種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