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鑄坯厚度的改變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用一個具有貫通空腔的連鑄結晶器的情況下連鑄坯尤其是連鑄鋼坯在連鑄過程中從第一厚度變成第二厚度的厚度改變方法,該連鑄結晶器具有至少兩個在對置側界定該空腔的、由其位置確定該連鑄坯寬度的第一側壁和至少另外兩個連接在該第一側壁上的、由其位置確定連鑄坯厚度的第二側壁并具有一個連鑄坯導輥來支承在第二側面的延伸部分中已澆注的連鑄坯和配合該連鑄坯的不同厚度。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實施該方法的裝置。
特別是對既提供厚板又提供寬帶鋼的軋鋼廠來說,為了達到生產最佳化,要求根據厚板或寬帶鋼的生產提供具有為繼續加工的不同厚度的連鑄坯。
迄今為止的實踐表明,例如在厚板生產時,大約每四個星期中約五天生產厚板坯。這樣連鑄機為了一種新的澆注厚度的換輥時間就可減少到最低限度。其缺點是厚板的供貨期相當長。此外,對厚板軋鋼廠來說,實際上是提供冷鑄坯,這對能耗(再加熱)和生產效率(連續式加熱爐的停留時間)是不利的。
為了改變連鑄坯尤其是具有板坯橫斷面的連鑄坯的寬度而又不中斷澆注,已經提出了許多方法,例如專利文獻DE-B-29 03 245、AT-B 374 128、AT-B 374 127、AT-B 374 710所示。在這些方法的改進過程中,重要的是,不需中斷澆注就可改變寬度,亦即改變寬度不需要把具有第一寬度的連鑄坯完全從連鑄機中取出,然后在更換連鑄結晶器以后重新開始澆注具有第二寬度的連鑄坯。當然,所有這些已知的方法在改變連鑄坯寬度時都需要短時間地中斷澆注過程或明顯降低澆注速度。例如按文獻DE-B 29 03 245,在用一個嵌入連鑄結晶器中的過渡段進行工作和從第一寬度到一個新的寬度只形成一個短的連鑄坯過渡段時,就需要短時間地中斷澆注過程;而在澆注過程中,窄側壁慢慢調節到新的連鑄坯寬度并產生一個較長的連鑄坯過渡段時,則會明顯降低澆注速度。
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無須中斷連續澆注就可把連鑄坯的厚度從第一厚度變到第二厚度的方法。迄今為止,為了在同一臺連鑄機上澆注具有與已澆注的連鑄坯不同厚度的連鑄坯都必須中斷澆注,把已澆注的連鑄坯從結晶器和從其后的連鑄坯導輥上完全取下,然后更換結晶器或通過更換窄側改變結晶器以及連鑄坯導輥配合新的澆注厚度,最后重新將一根引錠棒引入連鑄坯導輥或結晶器中。只有這樣才可開始新的澆注過程。這是麻煩而且費時的,特別是設備長期停機后。在鋼水用澆鋼桶從鋼廠連續供給澆鋼跨間時,這是特別不利的。
為了避免這些缺點和困難,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無須中斷澆注過程就可改變連鑄坯厚度的方法以及實施該方法的裝置。特別是,只在一個短的澆注中止后,就可繼續澆注具有一個新厚度的連鑄坯,該厚度與先前澆注的連鑄坯的厚度不同。其中這個中止的持續時間短于連鑄坯的過分冷卻尤其是連鑄坯的完全凝固所需的時間,所以具有第二厚度的連鑄坯的連續澆注的繼續對連鑄坯導輥例如由于過分冷卻的連鑄坯引起的彎曲區是不成問題的。
根據本發明方法,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鋼水澆入連鑄結晶器中短時間被中止,此時形成連鑄坯的一個中間端;·一根套管在連鑄坯的一端與連鑄坯的中間端焊接的情況下裝在連鑄坯的中間端上;·其中套管遠離連鑄坯的一端是敞口的,該端相當于連鑄坯的第二厚度;·至少一個第二側壁在裝上套管之前或之后—視連鑄坯的第一厚度減小或增加而定—調節到第二厚度;·其中套管遠離連鑄坯的一端通過連鑄坯的拉出在連鑄結晶器的空腔內調節到一個高度平面;·然后在灌滿套管的情況下,鋼水繼續澆入連鑄結晶管的空腔中;·在連鑄坯繼續拉出開始后,連鑄坯導輥配合連鑄坯的第二厚度,即從第一厚度到第二厚度的連鑄坯過渡位置的拉出的繼續以及在連鑄坯導輥的縱向內是逐漸進行的。
根據本發明方法,厚板軋機以及寬帶鋼軋機都可在不降低連鑄機生產率的情況下“及時”提供符合厚度的板坯(接近于有效橫斷面)。所以例如可調節一些不同的澆注厚度,而不引起例如迄今為止由于過多的結晶器引起的額外費用。另一個優點是,澆注厚度的更換不會帶來連鑄機的生產損失。這樣除了寬帶鋼軋機外,厚板軋機也可達到極靈活的生產。
通過更換板坯連鑄機的結晶器的窄邊可顯著節省費用,因為這樣一組窄側在費用上大約為一個結晶器的成本的5%。在更換分配器(Verteilerwechsel)時,進行澆注厚度改變是特別有利的。
在套管裝到連鑄坯的中間端上之前,為了方便該套管安裝到連鑄坯的中間端上,連鑄坯的中間端最好通過連鑄坯拉出到一個連鑄結晶移到連鑄結晶器下方。
在連鑄坯厚度增加的情況下,在裝套管之前,最好將第二側壁首先移到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大于連鑄坯的第二厚度,然后才裝到套管上。
為了在澆注中止后可順利地重新開始澆注,套管和連鑄結晶器的側壁之間的間隙進行了密封。
為了連鑄結晶器快速地從第一厚度變到第二厚度,最好第一側壁與構成相當于連鑄坯第二厚度的第一側壁交換。
但也可設置寬度可調的第一側壁例如側壁配有相對可移動的部件,從而可同樣在短時間內把連鑄結晶器從第一厚度調到第二厚度。
為了具有新厚度的連鑄坯的良好導向,連鑄坯導輥在從第一厚度配合到第二厚度的過程中最好呈楔形過渡到第二厚度,這個楔形過渡區同步地與連鑄坯的拉出在連鑄坯導輥的整個長度上一起移動。
如果連鑄坯導輥由可調連鑄坯厚度的扇形段組成,則在澆注具有第二厚度的連鑄坯時,在連鑄坯繼續拉出的過程中,連鑄坯導輥逐步地即逐段地逐漸配合到連鑄坯的第二厚度。
最好兩個第二側壁中只有一個側壁調到連鑄坯的第二厚度的尺寸,而這兩個第二側壁的另一個側壁則在厚度變化的過程中保持在原地不動。
為了連鑄坯導輥完美地從第一厚度變到第二厚度,最好探測連鑄坯的拔出速度和/或中間端的瞬時位置,并根據連鑄坯的拔出速度和/或中間端的位置通過一個控制或調節裝置來進行連鑄坯導輥的調節。
實施本發明方法的裝置包括一個具有可調節的側壁的連鑄結晶器和一個位于該連鑄結晶器后面支承對置側上厚度方向內的連鑄坯的連鑄坯導輥,該連鑄坯導輥可配合連鑄坯的不同厚度,其特征為,側壁可配合連鑄坯的不同厚度,套管的一端形成連鑄坯橫斷面規格,其厚度與事先在連鑄結晶器上調節的厚度是不同的。
根據一種優選的結構型式,特別是在連鑄坯厚度增加時,該套管在一端相當于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連鑄坯橫斷面規格,而在另一端則相當于具有一個與第一厚度不同的第二厚度的第二連鑄坯橫斷面規格,其中在連鑄坯的厚度增加的情況下,裝在連鑄坯的中間端上的套管一端的橫斷面最好稍小于連鑄坯橫斷面,最好在中間端上比連鑄坯橫斷面小一個坯殼厚度的平均尺寸,其中裝在連鑄坯中間端上的一端最好外側朝端部量楔形減小。
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為了連鑄坯導輥的換輥的自動化,配置了探測連鑄坯的拔出速度或中間端瞬時位置的裝置,為此,連接了一個控制裝置和連鑄坯導向輥調節用的調節裝置,其中該調節裝置用該控制裝置接通和斷開。
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一個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其中
圖1~4分別表示在由第一厚度D1變到第二厚度D2的過程中不同階段的連鑄機的示意側視圖;圖5和6分別表示圖2的一部分詳圖;圖7~14表示本發明方法或裝置的各種方案。
圖中分別示出了一臺澆注具有板坯橫斷面的連鑄鋼坯1的連鑄機。鋼水2可從澆鋼桶3流入中間罐4中,鋼水2從該中間罐經一個伸入連鑄結晶器6的空腔5中的澆注管7流入連鑄結晶器6中。連鑄結晶器6最好是板式結晶器并具有兩個形成連鑄坯1窄側壁的第一側壁8和兩個形成連鑄坯1寬側壁9的第二側壁10、10’,其中第一側壁8和第二側壁10、10’都可用調節裝置11調節,以配合不同的連鑄坯橫斷面和調節配合連鑄坯橫斷面的不同錐度。
很明顯,連鑄結晶器6配置了一個內冷卻裝置和一個振動裝置,但為了清晰起見,這里不擬贅述。
最好第一側壁8是可以交換的,例如用一個快速換輥裝置來實現,這樣連鑄結晶器6就可用來澆注不同厚度的連鑄坯。也可不用交換第一側壁8,而是例如通過相對可移動的部分來調節第一側壁,從而也可與連鑄坯1的不同厚度D1和D2匹配。另一種可能性是,第二側壁10、10’夾緊在第一側壁8之間,這樣第二側壁10、10’就可進行相對或相背運動并總是與第一側壁8形成一個周邊封閉的空腔。
在連鑄結晶器6下方設置了一個由相互對置的并支承在支承元件16、17和18內的支承輥12構成的連鑄坯導輥13,該連鑄坯導輥通過一個大致四分之一的圓弧伸進水平線并用來支承暫時還是一個薄的坯殼14并具有一個必要時伸入水平線的液態芯部15的連鑄坯1。連鑄坯導輥13的第一支承元件直接位于連鑄結晶器6的下方并做成直線導輥16。與該直線導輥連接的下一個支承元件是一個彎曲區17,在該彎曲區內從連鑄結晶器6出來的暫時呈直線狀的連鑄坯1被彎成圓弧形。緊接著彎曲區17的是一個由多個前后布置的支承扇形段18構成的圓弧形連鑄坯導輥段,然后是一個未示出的矯直區以及一個水平的連鑄坯導輥,這是一般弧形連鑄機的結構。
連鑄坯導輥13整個地可用調節裝置19來配合澆注的連鑄坯的不同厚度,其中最好兩個對置的并構成連鑄坯導輥13的輥道的一側,即最好輥道的外輥道或下輥道作為固定側,對置的內輥道或上輥道可相對于該固定側進行調節。
借助于在直線導輥16、彎曲區17和各個扇形段18以及矯正區等上設置的調節裝置19,布置在直線導輥16、彎曲區17和各個扇形段18內的輥道段可最好構成一個楔形連鑄坯導輥段—如圖4扇形段18’所示—并從這個楔形位置重新運動到位于一個與外輥道接近同心的位置以及返回運動。
下面結合圖1至4來說明連鑄坯1的第一厚度D1變成連鑄坯1較大的第二厚度D2的本發明方法首先中止澆注并把中間罐4移到邊上,這樣就可從上方方便地達到連鑄結晶器6。然后第二側壁10、10’相互離開達到一個距離D3,這個距離大于要澆注的連鑄坯1的第二厚度D2。在這種情況下同樣只調節兩個側壁10、10’的一個側壁10’;與連鑄坯導輥13的固定側對準布置的第二側壁10保持在其位置內。
然后連鑄坯1連同在其上構成的中間端20移入一個位于連鑄結晶器6下方的位置,并在該中間端20上裝一個套管21(見圖2和5)。該套管21在其下端即裝中間端20的一端22具有一個橫斷面,該橫斷面稍小于具有第一厚度D1的連鑄坯橫斷面,所以套管21的壁可浸入連鑄坯1的還是液態的芯部15中,但停靠在連鑄坯1的已經凝固的側壁上即坯殼14上。為了在該處與坯殼14產生接觸,套管21的下端范圍23做成楔形斜面。這樣套管21的下端范圍23與連鑄坯1的中間端20形成焊接。
套管21的上端24具有一個第二厚度D2的橫斷面,連鑄坯1應按該厚度繼續拉拔。在套管21的下端22和套管21的上端24之間,套管21的一側即與連鑄結晶器6的可調的第二側壁10’共同作用的一側做成突起部,其中在套管下部和套管上部之間設置了一個傾斜的過渡面25。
套管21四周布置了一個密封件26—最好在不同的高度布置兩個密封件26—,這個密封件或這兩個密封件在可調節的第二側壁10’朝對置的第二側壁10運動時起作用,使套管21的壁緊密貼合到連鑄結晶器6的第一和第二側壁8、10、10’上,如圖6所示。
在可調的第二側壁10’運動到第二厚度D2之前,在具有第一厚度D1的連鑄坯1澆注時位于連鑄結晶器內的第一側壁8被交換即與構成相當于第二厚度D2的第一側壁8’交換(如圖5點劃線所示),這樣第一側壁8’又可在第二側壁10、10’之間夾緊。如上所述,當然也可設想第二側壁10、10’在第一側壁8’之間夾緊,或第一側壁8調節到新的厚度尺寸,例如通過任一個第一側壁8的兩個楔形側壁部分的移動來實現。
在第二側壁10、10’調節到第二厚度D2以后繼續進行連鑄,這時首先鋼水2灌滿套管21(圖3)。為了這時—和在此之前—防止最好用要澆注的金屬、在本例中用鋼制成的套管21的壁的熔化,套管21外側用一種冷卻劑、最好用冷卻水直接猛烈噴灑。
然后,可進行連鑄坯1的繼續拉拔,這時如圖4所示,相應于連鑄坯過渡段從第一厚度D1到第二厚度D2的過渡,連鑄坯導輥13逐漸調節到第二厚度D2,即根據所示的實施例通過可調節的輥道朝對面固定輥道運動一個相當于第二厚度D2的距離。這個過程是逐步地即一個扇形段一個扇形段地進行的,其中在從第一厚度D1過渡到第二厚度D2時,一個扇形段18的輥道12首先移入圖4中扇形段18’所示的楔形位置。
根據圖7和8所示的結構型式,連鑄坯導輥13的兩個輥道對稱于連鑄坯中心線27調到新的厚度尺寸D2,這時連鑄結晶器6的兩個第二側壁10、10’也必須對稱于連鑄結晶器6的中心軸調到新的厚度尺寸D2。
如上所述,為了連鑄坯導輥13的單個元件16、17和18從第一厚度D1變到第二厚度D2,設置了調節裝置19,這些調節裝置最好由一個控制裝置28來接通和斷開。這種控制裝置28與一個探測拔出速度的裝置連接,根據圖1在連鑄坯兩側寬側9上探測夾送輥29,從而可使單個元件16、17和18根據連鑄坯過渡段的位置從第一厚度D1變到第二厚度D2。這樣,連鑄坯1在它仍具有第一厚度D1的區段,幾乎它的整個長度都由連鑄坯導輥13支承并只直接在從第一厚度D1到第二厚度D2的連鑄坯過渡段上即只有一個短段沒有與支承輥12接觸。
但該控制裝置28也可與一個探測連鑄坯過渡段的瞬時位置的裝置連接,在該連鑄坯過渡段內例如探測套管21正好位于連鑄坯導輥13的位置,即無須計算連鑄坯拔出速度。
結晶器的新結構對實現本發明方法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在迄今為止所用的結晶器結構中,板坯連鑄結晶器的寬側是用預張緊的盤形彈簧對著窄側來夾緊的,解決夾緊可用液壓缸來實現,但寬側只可在最外的短的調節行程運動,即這樣的調節行程是為了交換窄側以防接觸時窄側的自由位置所需的調節行程。這種先有技術在文獻AT-B-366.607、AT-B-343.304和AT-B-344.929中進行了描述。根據文獻DE-C-36 40 096,為了調節寬側和窄側之間的不同的間隙,板坯結晶器的寬側壁可用液壓缸調節很小的尺寸,但總是等寬的窄側的夾緊是彈簧板堆來實現的。
這種先有的結晶器的缺點是,在更換澆注厚度時必須拆卸整個結晶器并用適合于另一種澆注厚度的另一種結晶器代替。雖然可在結晶器上更換另一種澆注厚度的窄側,但迄今為止都只能在維修車間內進行,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行復雜的更換工作。
根據本發明,結晶器的一種新結構具有一個液壓夾緊裝置30來把窄側8、8’夾緊在寬側10、10’之間,其中寬側10、10’即在這種情況中的第二側壁10、10’在整個確定的澆注厚度范圍31內可用液壓進行調節。從而存在這樣的可能性拆卸窄側8、8’和用另一種澆注厚度的窄邊8、8’即第一側壁8、8’來代替,無須只有在車間內才能進行的復雜的工作,例如還有調節工作。
圖9表示本發明結晶器的示意圖,該圖表示平行于結晶器的垂直縱軸32的一個剖面,為了調節板坯結晶器的寬側壁10、10’即第二側壁10、10’采用了液壓缸30。圖10表示第二側壁10、10’的側視圖,可看到在第二側壁10、10’上的液壓缸30的布置。
如圖11所示,連鑄結晶器也可由兩個L形的壁結構33組成,其中L形壁區的較長的兩側確定連鑄坯的寬側,而連鑄坯的厚度則由這兩個較長側壁之間的距離來構成。兩個L形側壁結構33的調節也用液壓的方式來實現。
圖12表示實施本發明方法用的連鑄結晶器的另一種方案,其中一個第二側壁10’做成平面,但對面的第二側壁10則做成U形。第一側壁8、8’夾緊在這兩個第二側壁10、10’之間。為了調節到一個較大的連鑄坯厚度和較大的連鑄坯寬度,第二側壁10、10’相互移開,這也是用液壓方式來實現的,然后第一側壁8、8’裝到平面呈U形的第二側壁10相互平行的邊上,如圖12虛線所示。然后在第二側壁10、10’之間進行第一側壁8、8’的夾緊,并可繼續進行連鑄。
現在結合圖13和14來說明連鑄坯1從第一厚度D1改變成第二厚度D2的厚度變化,其中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在這種情況下,套管21具有一個下端區域,該區域相當于連鑄坯1的較大的第一厚度D1,而其上端區域則做成相當于較小的第二厚度D2。在套管21裝到連鑄坯1上以后,在其上構成了一個中間端20的該連鑄坯從連鑄結晶器6中拉出到這樣的程度,直至只有套管21的上端區域和其較小的第二厚度D2位于連鑄結晶器6的內腔5中為止。然后第一側壁8、8’即窄側壁可更換成較窄的側壁并在較窄的窄側壁夾緊后可繼續進行澆注。由13、、16和17組成的連鑄坯導輥12根據連鑄坯1的繼續拔出配合新的連鑄坯厚度D2。
權利要求
1.在用一個具有一貫通空腔(5)的連鑄結晶器(6)的情況下,連鑄坯(1)尤其是連鑄鋼坯在連鑄過程中從第一厚度(D1)變成第二厚度(D2)的厚度(D1)的改變方法,該連鑄結晶器具有至少兩個在對置側上界定該空腔(5)的、由其位置確定連鑄坯(1)寬度的第一側壁(8、8’)和至少另外兩個連接在第一側壁(8、8’)上的、由其位置確定連鑄坯(1)厚度(D1、D2)的第二側壁(10、10’)并具有一個連鑄坯導輥(13)來支承在第二側面(10、10’)的延伸部分中已澆注的連鑄坯(1)和配合連鑄坯(1)的不同厚度(D1、D2),其特征為·鋼水(2)澆入連鑄結晶器(6)中短時間被中止,此時形成連鑄坯(1)的一個中間端(20);·一根套管(21)在連鑄坯(1)的一端(22)與連鑄坯(1)的中間端(20)焊接的情況下裝在連鑄坯(1)的中間端(20)上;·其中套管(21)遠離連鑄坯(1)的一端(24)是敞口的,該端相當于連鑄坯(1)的第二厚度(D2);·至少一個第二側壁(10、10’)在裝上套管(21)之前或之后—視連鑄坯(1)的第一厚度(D1)減小或增加而定—調節到第二厚度(D2);·其中套管(21)遠離連鑄坯(1)的一端(24)通過連鑄坯(1)的拉出在連鑄結晶器(6)的空腔(5)內調節到一個高度水平面;·然后在灌滿套管(21)的情況下,鋼水(2)繼續澆入連鑄結晶器(6)的空腔(5)中;·在連鑄坯(1)繼續拉出開始后,連鑄坯導輥(13)配合連鑄坯(1)的第二厚度(D2),即從第一厚度(D1)到第二厚度(D2)的連鑄坯過渡位置的拉出的繼續在連鑄坯導輥(13)的縱向內是逐漸進行的。
2.按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為,在套管(21)裝到連鑄坯(1)的中間端(20)之前,連鑄坯(1)的中間端(20)通過連鑄坯(1)的拉出被移動到連鑄結晶器(6)下方的一個高度平面上。
3.按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為,在套管(21)裝上之前,第二側壁(10、10’)首先移動到距離(D3),該距離大于連鑄坯(1)的第二厚度(D2),然后才放在套管(21)旁邊。
4.按權利要求1至3一項或多項的方法,其特征為,套管(21)和連鑄結晶器(6)的側壁(8’、10、10’)之間的間隙是密封的。
5.按權利要求1至4之一項或多項的方法,其特征為,第一側壁(8)與構成相當于連鑄坯(1)第二厚度(D2)的第一側壁(8’)交換。
6.按權利要求1至4一項或多項的方法,其特征為,第一側壁在其寬度上是可調節的并調節成相當于連鑄坯(1)的第二厚度(D2)。
7.按權利要求1至6一項或多項的方法,其特征為,在配合第二厚度(D2)的過程中,連鑄坯導輥(13)以楔形過渡區從第一厚度(D1)過渡到第二厚度(D2),這個楔形過渡區同步地與連鑄坯(1)的拉出在連鑄坯導輥(13)的整個長度上一起移動。
8.按權利要求1至7一項或多項的方法,其特征為,在澆注具有第二厚度(D2)的連鑄坯(1)時,在連鑄坯(1)繼續拉出的過程,連鑄坯導輥(13)逐步地即逐段地逐漸配合連鑄坯(1)的第二厚度(D2)。
9.按權利要求1至8一項或多項的方法,其特征為,兩個第二側壁(10、10’)中只有一個側壁(10’)調到連鑄坯(1)的第二厚度(D2)的尺寸,而這兩個第二側壁(10、10’)中的另一個側壁則在厚度(D1)的變化過程中保持原地不動。
10.按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為,連鑄坯導輥(13)由前后布置的支承元件(16、17、18)構成,這些支承元件分別支承若干個相互對置的并可相互調節的支承輥(12),其中,在調節連鑄坯(1)的第二厚度(D2)時,只有一側的支承輥(12)調節到配合第二厚度(D2)。
11.按權利要求1至10一項或多項的方法,其特征為,探測連鑄坯(1)的拔出速度或中間端(20)的瞬時位置,并通過一個控制裝置(28)調節連鑄坯導輥(13)以及必要時用一臺現有的計算器根據連鑄坯(1)的拔出速度或中間端(20)的位置來進行。
12.權利要求1至11一項或多項所述方法的實施裝置包括一個可調節側壁(8、8’、10、10’)的連鑄結晶器(6)和一個位于連鑄結晶器(6)后面支承對置側(9)上厚度方向內的連鑄坯(1)的連鑄坯導輥(13),該導輥可配合連鑄坯(1)的不同厚度(D1、D2),其特征為,側壁(10、10’)可配合連鑄坯(1)的不同厚度(D1、D2),套管(21)的一端(24)形成連鑄坯橫斷面規格,其厚度(D2)與事先在連鑄結晶器(6)上調節的厚度(D1)是不同的。
13.按權利要求12的裝置,其特征為,套管(21)在一端(22)上相當于具有第一厚度(D1)的第一連鑄坯橫斷面規格,而在另一端(24)則相當于具有一個不同于第一厚度(D1)的第二厚度(D2)的第二連鑄坯橫斷面規格。
14.按權利要求12或13的裝置,其特征為,在連鑄坯(1)的厚度(D1)增大的情況中,裝在連鑄坯(1)中間端(20)上的套管(21)的一端(22)的橫斷面稍小于連鑄坯橫斷面,最好在中間端(20)上比連鑄坯橫斷面小一個坯殼(16)厚度的平均尺寸。
15.按權利要求14的裝置,其特征為,裝在連鑄坯(1)中間端(20)上的套管(21)的一端(22)外側朝端部呈楔形減小。
16.按權利要求12至15一項或多項的裝置,其特征為,配置了探測連鑄坯(1)的拔出速度或中間端(20)的瞬間位置的探測裝置,為此連接了一個控制裝置(28)和連鑄坯導輥調節用的調節裝置(19),其中調節裝置(19)用控制裝置(28)接通和斷開。
17.按權利要求1至11一項或多項所述方法的實施用的連鑄結晶器,其特征為,該連鑄結晶器具有至少兩個在對置側上界定一個空腔的、由其位置確定連鑄坯(1)寬度的第一側壁(8、8’)和至少另外兩個連接在第一側壁(8、8’)上的、由其位置確定連鑄坯(1)厚度(D1、D2)的并可調節到不同厚度(D1、D2)的第二側壁(10、10’)。
18.按權利要求17的連鑄坯,其特征為,第二側壁(10、10’)可用液壓缸(30)相互調節。
19.按權利要求18的連鑄結晶器,其特征為,第二側壁(10、10’)在嵌入其間的第一側壁(8、8’)夾緊的情況下可用液壓缸(30)相互夾緊。
20.按權利要求19的連鑄結晶器,其特征為,液壓缸(30)一方面支撐一個第二側壁(10’),另一方面用其活塞桿支撐第二側壁(10、10’)的對置側壁(10)。
21.按權利要求20的連鑄結晶器,其特征為,第二側壁(10、10’)做成矩形并在每個角區布置一個液壓缸。
全文摘要
在用一個具有一貫通空腔(5)的連鑄結晶器(6)的情況下,連鑄坯(1)尤其是連鑄鋼坯在連鑄過程中從第一厚度(D
文檔編號B22D11/05GK1332659SQ99815289
公開日2002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1998年11月10日
發明者K·梅爾瓦德, H·埃丁格爾 申請人:沃斯特-阿爾派因工業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