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溫煤氣出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裝置屬于熔融還原煉鐵領域。特別適于安裝在熔融還原煉鐵爐爐頂的高溫煤氣出口處。防止高溫煤氣中熔渣堵塞終還原爐煤氣出口和高溫煤氣管道。
在現有技術中,采用COREX法煉鐵,終還原爐所排出的煤氣溫度較低,約在1100℃以下。煤氣中的粉塵應是以固體形式存在,不易粘結在煤氣管道內壁和出口處。但如果采用冷固結含碳球團作熔融還原爐爐料時,在提高終還原爐的二次燃燒率后,由終還原爐內所排出的煤氣溫度可高達1300℃~1800℃,此時煤氣中的粉塵則是以液體或半熔化狀態存在,在煤氣的輸送過程中,必然有一部分粉塵要粘結或凝固在煤氣出口處和煤氣輸送管的管壁上。長時間使用,煤氣出口處和輸煤氣管道內經變小或堵塞,使生產無法正常進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能夠降低終還原爐爐頂煤氣溫度,和保持煤氣管道內壁、煤氣出氣口處不被堵塞的高溫煤氣出氣口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我們所提出的高溫煤氣出氣口裝置的工作原理是當來自終原爐的1300℃~1800℃高溫煤氣,從終還原爐爐頂高溫煤氣出口排出時,則煤氣中的部分粉塵將要粘在高溫煤氣出口處,和輸送管道內壁上,其原因是高溫煤氣的溫度已超過粉塵熔點的溫度。如果將煤氣出氣口沿軸線方向設計安裝成與水平夾角大于40°時,當粉塵粘到一定厚度就會被高溫煤氣所熔化,靠粉塵熔液自身重力而流回到終還原爐內,起到防止煤氣出氣口的堵塞作用。另外將熔融還原爐爐頂的煤氣出氣口外圍設計成蝸形進氣室后,冷煤氣是經進氣管沿切線方向進入該蝸形進氣室內,這樣在進氣室內形成旋流煤氣流,該旋流煤氣流是貼著管壁進入熱煤氣輸送管道內并與高溫煤氣混合的。因此通過控制兌入的冷煤氣量,來達到控制混合后的熱煤氣溫度在800℃~1050℃范圍內。在該溫度范圍內,上限溫度適合于所含粉塵熔點高的煤氣,而下限溫度則適合于所含粉塵熔點低的煤氣。采用這種蝸形進氣室結構來控制輸送管道的煤氣溫度,避免了熱煤氣粉塵在輸氣管道內熔化而粘在管道內壁,有效的防止了煤氣輸氣管道的堵塞。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裝置的附圖敘述如下,在附圖中,1為終還原爐頂部,2為蝸形進氣室,3為高溫煤氣出口,4為熱煤氣輸送管道,5為冷煤氣輸送管道。該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附
圖1蝸形進室的A-A截面示意圖。該實用新型裝置的組成是在終還原爐頂部1處裝有高溫煤氣出口3,其特征在于在高溫煤氣出口3的外部裝有蝸形進氣室2,蝸形進氣室2的一端與終還原爐頂部1相聯接,而另一端則與熱煤氣輸送管道4相聯接。在蝸形進氣室2的中部沿切線方向安裝有冷煤氣輸送管道5。在蝸形進氣室2內安裝有與終還原爐1內相通的高溫煤氣出口,而蝸形進氣室2與高溫煤氣出口3之間與終還原爐1內并不直接相通,當冷煤氣經冷煤氣輸送管道5從切線方向進入蝸形進氣室2內的環形進氣室而形成旋流,旋流冷煤氣是貼著管壁進入熱煤氣輸送管4并與高溫煤氣混合,對高溫煤氣起到降溫控溫作用。在考慮到高溫煤氣中粉塵熔化后有倒流效果,應將高溫煤氣出口3在安裝后其中心軸線與水平面夾角要大于40°。高溫煤氣出口3的管長要求大于高溫煤氣出口3管內徑的2.5倍。
本實用新型高溫煤氣出口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結構簡單,制做方便。并通過安裝煤氣出口角度和控制高溫煤氣溫度來克服高溫煤氣出口與高溫煤氣輸送管道的堵塞缺陷。
權利要求1.一種高溫煤氣出口裝置的組成是在終還原爐頂(1)處裝有高溫煤氣出口(3),其特征在于在高溫煤氣出口(3)的外部裝有蝸形進氣室(2),蝸形進氣室(2)的一端與終還原爐頂(1)相聯接,而另一端則與熱煤氣輸送管道(4)相聯接,在蝸形進氣室(2)的中部沿切線方向安裝有冷煤氣輸送管道(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高溫煤氣出口(3)在安裝后其中心軸線與水平面夾角要大于4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高溫煤氣出口(3)的管長要求大于高溫煤氣出口(3)管內徑的2.5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熔融還原領域。特別適于安裝在熔融還原煉鐵爐爐頂的高溫煤氣出口處防止煤氣出口和煤氣管道堵塞的裝置。該裝置是在煤氣出口外圍裝有蝸形進氣室,它們均與終還原爐頂相聯接。而蝸形進氣室的另一端則與煤氣熱輸送管道相聯接,在蝸形進氣室的中部沿切線方向裝有冷煤氣輸送管道。該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結構簡單,制做方便和有效的防止煤氣出口和煤氣管道的堵塞現象。
文檔編號C21B11/02GK2234445SQ9422133
公開日1996年9月4日 申請日期1994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1994年9月14日
發明者任志國 申請人: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