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噴丸用的擺動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工件在其中可被翻轉的噴丸清理用的擺動式槽桶。
普通擺動槽一般是有約120°度的一個V型底部。(參見美國專利4,319,624)在這種槽內處理板狀、立方體或類似形狀時,與工件接觸的槽表面必得被轉動大概60°才能呈直立狀遂可使工件翻倒。可這種旋轉會把工件弄到很高的地方。當該工件于彼處落下時由與下表面碰撞造成的沖擊就會帶來諸如劃痕,裂縫及破損之類的麻煩。不僅于此,這樣落下的工件還沿一個約30°的斜坡滑下,碰撞到擺槽的內表面造成進一步的凹坑,裂紋,斷裂等等。
鑒于這種缺點遂作有本發明,所以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中工件基本沒有劃痕,裂縫,破損之類的,噴丸用的一種擺動槽。
本發明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噴丸機上的雙向轉槽,它被設計得當工件從該槽內卸出時其間減少碰撞。
本發明再一個目的是提供設置有按工件形狀變化該轉動角度和/或轉動速度的一種噴丸機上的槽。
本發明的槽比普通槽在槽內翻轉工件要轉動得小,遂使工件抬升降至最少。該槽底部供備有由一個80至100度內角構成兩表面所設定了一個凹部。當扁平狀工件裝在槽內時,它會停歇于該槽的一個表面上受噴丸清理。轉動該槽約40至50度,接觸工件的表面就會呈直立狀而該表面就可將工件翻倒。該凹部于兩個端部處都與弧形表面相接,當因槽轉動,凹部內工件翻個之后會平穩滑落于弧形面上。其他面遂受噴丸清理。
本發明提供有一個工件于其間被翻轉并傳送至工件卸料部分的工件傳送部的一個擺動槽,內中該傳送部包括有由80至100度的一個內角所構成,從該傳送部底部向上朝外延伸的兩表面X4,X5界定的一個凹部,及與該凹部各表面X4或X5頂邊相接的一個弧形表面S,該表面S所對應的彎曲面具有與各自有預定長度的假想平面y和z相內接的最大圓柱面半徑百分之70至100的一個截面半徑,該平面y以一端與一個有140至160度外部角的表面X4或X5上邊緣相交,而平面z以一端與一個有120至140度內部角的平面y相交。
該槽的轉角和轉速可由在兩個方向繞軸轉動該槽的一個驅動裝置,該槽轉角和轉速的一個檢測用裝置,以及以電連接方式接到該驅動裝置轉角和轉速控制用的檢測和驅動裝置上的一個控制量來進行控制。
本發明槽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由帶附圖的最佳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中得到說明。
圖1為裝備有一個擺槽的噴丸機前視圖。
圖2為圖1的噴丸機側視圖。
圖3為圖1和2中所示擺槽的前視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擺槽的側視圖。
圖5為圖4擺槽被轉動45°狀態下的側視圖。
圖1和2中示出一臺噴丸機10。按此實例,該機備有一個擺槽2,如圖3所示,它包括了一個工件裝填部2a,一個工件傳送部2c,和一個工件卸下部2b。槽2裝于一個轉筒3內表面上并在其長度方向上延伸。該槽從圖3所示的左端至右端方向朝下傾斜。由于工件卸下部2b較工件裝填部2a低,工件就從左向右在槽2內流動,并在傳送部2c內受噴丸處理。
載有槽2的轉筒3以可轉動方式裝于噴丸機10的架1之上。鏈輪4裝在了該轉筒3的外周面上,而另一個鏈輪6固定于裝于架1頂上的馬達5的輸出軸11。馬達5有減速齒輪裝置遂可變換轉筒3的轉速。馬達5可按選擇在任意方向受驅動因而這種轉動是雙向的。鏈7為鏈輪4,6所攜帶。馬達5在一個方向轉動,轉筒3和槽2就可以相應的方向上被轉動。一個控制器8以電方式被接于馬達以改變該馬達于其運轉時每單位時間內的轉數。一個旋轉編碼器9有效地接于馬達以檢測馬達5輸出軸11的轉角和速度,使間接檢測到該擺槽2的轉角的速度。為使控制槽2的轉數和轉速(由低到高),該測到的數據通過線路12反饋給控制器8。為使工件翻身所必要的該槽轉角以及該轉動被停止位置處的槽轉角被預置于該控制器8內。用以檢測轉角的裝置不受上述所限,只要能能達到相同目的例如還可采用鏈子和轉軸有效地把輥子鏈7接到一個轉動編碼器上的布局,或是在槽2的外表面上設置一個滾子通過滾子和轉軸與轉動編碼器連接。
圖2示出的狀態為該轉筒3和槽2由馬達5順時針轉到45°+α的位置。該圖所示為槽2的工件傳送部2c的橫剖視圖。該槽因為已被順時針轉過45°+α,該傳送部2c的底21被向左朝上移動,而且該部2c的面X1呈直立狀態。該擺槽2傳送部2c的橫截面呈大致為U型槽狀,或為帶許多彎曲的多邊形截面狀。該工件所在的一個脊部22,被設置在當處于垂直位置時槽2的底部21處。位置緊鄰底部21、該槽兩表面X1、X2所限定的角A最好為80至100°。角A取90°而槽轉過45°(α=0)時,就會像圖2中所示那樣,表面X1成垂直。
圖2示出了呆在作為一個擋塊的脊部22之上,帶有與表面X1相接觸的未經處理表面的一個工件。然后,轉筒3順時針再被轉到一個足以使工件W翻轉的一個預設轉角位置。當作出一個附加轉動時,通過控制該馬達慢慢轉動槽,遂使最小程度的動能傳給工件以防損壞。被翻個的工件落在該槽的表面X2、X3上,再行跨過表面X2,X3靜置在一個中央位置處。與此同時受到翻轉作用及該槽朝下傾斜所驅動,該工件會從傳送部2c逐漸穿行至卸下部2b。在穿行去到部分2b過程中,一個圖中予以省略的、設置于表面X2,X3中心之上的噴射器的噴丸轟擊該工件的表面上。
該工件卸下部2b的橫截面(未示)可為圓形或半圓形,或可為不帶彎曲的。這樣,當加工過的工件來至卸下部2b時,會總在該槽的底部。之后,工件被從槽2的該部2b卸下至一個振動輸送帶23上。由于工件是從槽的最低位落在輸送帶23上的,經處理過的工件間碰撞可降至最小,并因此損壞最小。
圖4中,該擺槽結構20c的一個部分對應于該第一實施例的工件傳送部2c。圖4中,該槽部20c處在垂直位置,即為它開始轉動之前的位置。圖5示出的為逆時針轉過45°的槽部20c。
該槽部20c大致呈U形。槽部20c包括兩個表面X4,X5,它們從槽部20c的底部21朝上向外延伸。80至100°的一個內角A所形成的表面X4,X5限定了工件W在其中翻轉的一個凹部24。一個弧形表面S接于該表面X4,X5的各個上端。還有一個平表面25接到了每個表面S上。凹部24內的工件W以與上述相同的方式被翻轉,然后再落在表面X4和S、或是表面X5和S上。
該弧形表面S按以下方式確定。在圖4和5中示出的假想平面y,z各自具有一個預定的長度。需按轉筒3的直徑適當決定該長度以使平面y限定在轉筒3之內。該平面y以一個140-160°的外部角B于一端處與平面X4或X5的上邊相交。該外部角B最好取152°。平面z于一端處與以120至140°為內角C的平面y相交。該內角c最好取127°。該弧形表面S對應于該最大內接圓柱半徑的70-100%為半徑R作為一段弧線的半徑,使與假想平面y,z內切并與表面X4相接。
所構成的140-160°和120-140°的這些角,當角A減小至80-100°時,最有效,這樣這些工件被翻轉的所在位置就降低了,而這些數是通過反復實驗獲得的。
這些角度B,C及半徑R由許多實驗導出的,其中采用工件的典型形狀的板形,立方體及盤類。作為一個實驗的結果,業已發現這些工件在凹部24中被翻轉,并此后于任意的弧形面S上慢慢滑動且停歇在表面S的中間C處。我們采用只是具有帶角度的表面y和z不同外其他都相同形狀的一個槽z用以翻轉立方體工件并使其滑入該成角度表面y、z的實驗。結果發現被在凹部24翻轉過的立方體工件又被翻轉到表面y,z上,至使大量呈現在表面y,z上的工件以相同表面朝向于它們在凹部時的方向。結果對這許多的工件、來自上方的噴丸即如它們未被翻轉的一樣。
另外,在本發明的槽中有90-95%的盤形工件受翻轉,而在普通槽中只有50%的工件受翻轉。
如上所述,該槽結構20c具有極佳優點,可使內中的各種形狀工件有效地被翻轉。
權利要求
1.一種噴丸用擺槽,具有內中工件受翻轉并被傳送至下游方向的一個工件卸下部分(2b)的一個工件傳送部(2c),其特征為該傳送部包括由80至100°的一個內部角所形成、從該傳送部底部向上朝外延伸的兩平面X4,X5所限定的一個凹部(24);和與該凹部的各表面X4或X5的頂部相接的一個弧形表面S,與該表面S相應的彎曲面具有,與各自有預定長度的假想平面y和z最大內接圓柱半徑的70-100%的一個橫截面半徑,該平面y一端與以140-160°的一個外部角在該平面X4或X5的上端相交,而該平面z以一端與以120-140°的一個內角的平面y相交。
2.按權利要求1的擺槽,其特征為其中該工件卸下部分具有一個圓形、或半圓形橫截面,以及該工件傳送部具有一個半多邊形、式U形橫截面。
3.按權利要求1的擺槽,其特征為該槽備有以雙向繞軸轉動該槽用驅動裝置(4,5,6,7),檢測該槽轉角和轉速用裝置(9),和以電方式連接到該檢測裝置(9)和驅動裝置的、控制該驅動裝置的速度和轉角用的一個控制器(8)。
4.一種噴丸用擺槽,其特征為包括由80-100°的一個內部角形成的,從傳送部底部向上朝外延伸的兩平面X4,X5所限定的一個凹部(24);和與該凹部的各表面X4,X5頂部連接的一個弧形表面S,該表面S對應的一個彎面具有與各自有預定長度的假想平面y和z內切最大圓柱半徑70-100%的一個橫截面半徑,該平面y一端在以140-160°的一個外部角平面X4或X5的上端處相交,而平面z以一端與以120-140°為一個內角的平面y相交。
5.按權利要求4的擺槽,其特征為其中該槽備有以雙向繞軸轉動該槽用的驅動裝置(4,5,6,7),檢測該槽轉角和轉速用裝置(9),及以電方式接于檢測裝置(9)和驅動裝置、控制該驅動裝置的速度及轉角用的一個控制器(8)。
全文摘要
噴丸用擺槽可防止工件(W)在槽內翻轉時的損壞。該槽包括以80至100°內角構成,自傳送部底部(21)向上朝外延伸的兩表面X
文檔編號B24C3/26GK1105619SQ94117938
公開日1995年7月26日 申請日期1994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1993年10月8日
發明者萬俊山本, 光夫松葉, 秀明加賀, 正紀柴田 申請人:新東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