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熱處理領域,涉及一種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
現有技術中,對鋼軌軌端進行帽形淬火處理的固定式淬火機,是在加工臺架上步進推鋼機將鋼軌送至固定式淬火機前規定位置后,才平移伸出到鋼軌軌端淬火區域進行加熱→均熱→淬火過程,然后再平移退出鋼軌軌端,由步進移鋼機將其推走,并將另一支鋼軌推入固定式淬火機前規定位置,重復上述淬火過程。采用固定式淬火機對鋼軌軌端進行帽形淬火處理存在以下問題1.在線對鋼軌軌端進行淬火處理周期長;2.對鋼軌到位的精度要求很高,否則冷卻器會直接被鋼軌撞壞;3.淬火機不能對斜位鋼軌軌端淬火位置進行自適應調整。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在線淬火效率高、能自適應調整淬火位置的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
根據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如下技術方案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包括懸臂支架、立柱、冷卻器、隨動小車、升降機構、固定卡、活動卡、回送機構和滑軌等。立柱固定在地基上,懸臂支架安裝在立柱上。兩懸臂支架間橫接兩滑軌,隨動小車安放在滑軌上。升降機構裝在隨動小車上,其升降桿下端接有固定卡和活動卡。冷卻器安裝在活動卡的外端。回送機構與隨動小車連接。
上述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中的回送機構由電機、減速器、絲桿和滑塊組成。減速器的入端與電機聯軸,另一端與絲桿聯軸。滑塊套接在絲桿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具有如下優點1.縮短了工作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至少一倍;
2.冷卻器有較強的目適應能力,提高了鋼軌軌端淬火的質量;3.避免了鋼軌軌端撞壞冷卻器的事故。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附圖3(a)為附
圖1的A向視圖;附圖3(b)為附圖3(a)的剖視圖。
實施例1,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包括隨動小車1、升降機構2固定卡3、活動卡4、懸臂支架5、滑軌6、回送機構7、冷卻器8和立柱9。立柱9固定在地基上,其上端安裝有懸臂支架5。兩懸臂支架5之間橫接有兩滑軌6,隨動小車1安放在滑軌6上。升降機構2裝在隨動小車1上,其升降桿10下端接有固定卡3和活動卡4。冷卻器8裝在活動卡4的外端。回送機構7與隨動小車1連接。
實施例2,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包括隨動小車1,升降機構2固定卡3、活動卡4、懸臂支架5、滑軌6、回送機構7、冷卻器8和立柱9。立柱9固定在地基上,其上端安裝有懸臂支架5。兩懸臂支架5之間橫接有兩滑軌6,隨動小車1安放在滑軌6上。升降機構2裝在隨動小車1上,其升降桿10下端接有固定卡3和活動卡4冷卻器8裝在活動卡4的外端。回送機構7由電機11、減速器12、絲桿13和滑動塊14組成。減速器12入端與電機11連軸,另一端與絲桿13連軸。滑動塊14套接在絲桿13上。整個回送機構7安裝在懸臂支架5上。
工作時,加工臺架上的步進移鋼機將鋼軌送至淬火機的感應加熱裝置前。其感應加熱裝置向前移動,使鋼軌軌端順著導向板進入感應加熱裝置內加熱。當鋼軌軌端加熱到規定溫度時,感應加熱裝置停止加熱,并退出鋼軌軌端,使其空冷。與此同時,隨動小車1上的升降機構2在液壓系統的控制下推動其升降桿10下移,直到固定卡3和活動卡4卡住鋼軌頭部為止,冷卻器8可靠地罩在鋼軌軌端被加熱的鋼軌頭部,活動卡4自適應地調整好鋼軌軌端帽形淬火的最佳位置。步進移鋼機開始推動鋼軌向前移動,并通過卡在鋼軌頭部的固定卡3帶動活動卡4、冷卻器8、升降機構2和隨動小車1向前移動。在鋼軌移動過程中,冷卻器8噴出冷卻介質完成對弧鋼軌軌端加熱部分的淬火處理。當步進移鋼機將已淬火的鋼軌送到位后,第二支鋼軌又推到感應加熱裝置前,與此同時,升降機構2將固定卡3、活動卡4和冷卻器8提升起;電機11啟動部通過減速器12和絲桿13帶動滑動塊14將隨動小車送回原始位置。當第二支鋼軌軌端加熱后,隨動淬火裝置又重復上述一工作周期,完成對鋼軌軌端的淬火處理。
權利要求1.一種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包括懸臂支架、立柱、冷卻器等;立柱固定在地基上;本實用新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隨動小車、升降機構、固定卡、活動卡、回送機構、滑軌等;懸臂支架安裝在立柱上;兩懸臂支架間橫接兩滑軌;隨動小車安裝在滑軌上;升降機構安裝在隨動小車上,其升降桿下端接有固定卡和活動卡;冷卻器裝在活動卡的外端;回送機構與隨動小車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說的,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其特征在于回送機構由電機、減速器、絲桿和滑動塊組成;減速器入端與電機聯軸;另一端與絲桿聯軸;滑塊套接在絲桿上。
專利摘要一種鋼軌軌端隨動淬火裝置,包括隨動小車、升降機構、固定卡、懸臂支架、立柱、滑軌、回送機構和冷卻器等。本裝置有效地提高了鋼軌軌端淬火處理效率,具有較強的自適應能力,提高了淬火質量等優點。
文檔編號C21D9/04GK2183371SQ9322082
公開日1994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1993年8月9日 優先權日1993年8月9日
發明者陳泰舒, 陳勇, 季國治, 周一平, 楊春燧, 雷中建, 黃成富, 畢建波 申請人: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軌梁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