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金屬砂輪模套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砂輪模套及其制造方法。
目前的砂輪模套及其制造方法有兩種,一是截取無縫鋼管后,經車削加工、熱處理最后磨削加工而成,由于砂輪規格尺寸多,而模具量又有限,不可能專門拉制各種規格鋼管,這樣坯件的制造成本高。二是將坯件鍛造,然后再機加工而成,這種方法切削量大,制造成本也很高。此外,砂輪模套經一段時間的使用,由于磨損,尺寸變小而導致報廢,這給砂輪生產廠家帶來較大損失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種由復合材料構成的砂輪模套及這種模套的制造方法,這種模套制造成本較低,制造方法簡單,且可將現已報廢的模套利用起來,避免了浪費。
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是這樣的本發明是由兩層材料復合而成,外層是鋼或鑄鐵,內層是高絡白口鐵或鎳鉻白口鐵,內層厚度為3~6mm,內層具體厚度要根據模套大小而定。
這種雙金屬砂輪模套的制造方法是這樣的在離心澆鑄機的套筒內,先澆鑄一層鑄鋼或鑄鐵,其內園半徑比模套實際內園半徑大3~6mm,然后在離心澆鑄機套筒內,以鑄鋼層或鑄鐵層作模具,在其內表面上澆鑄一層厚度為8~12mm的高鉻白口鐵或鎳鉻白口鐵,最后再用立方碳化硼刀具對其內園進行車削,直至規定尺寸。
由于目前許多傳統模套使用一段時間后,內園磨損,尺寸變大而報廢,因此,將這些報廢了的模套內園通過機加工加大其半徑,使其半徑比模套實際半徑大3~6mm,然后置入離心澆鑄機的套筒內,在其內園上澆鑄一層厚度為8~12mm的高鉻白口鐵或鎳鉻白口鐵,最后再用立方碳化硼刀具對其內園進行車削,直至規定尺寸。
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及使用效果1、制造成本低,且易于制造;
2、其內表面硬度與現有模套內表面硬度相當。
3、一旦模套內表面磨損,可根據本發明進行補修,并重新投入使用,因此,大大節約了砂輪生產廠的生產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金屬砂輪模套,其特征在于模套由內外兩層金屬材料制成,外層是鋼或鑄鐵,內層是高鉻白口鐵或鎳鉻白口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敘述的金屬砂輪模套,其特征在于內層厚度是3~6mm。
3.金屬砂輪模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離心鑄造機套筒內,先澆鑄一層鑄鋼或鑄鐵,其內園半徑比模套內園半徑大3~6mm,再以鑄鋼層或鑄鐵層作模具,在其內表面上澆鑄高鉻白口鐵內層或鎳鉻白口鐵內層,內層澆鑄厚度8-12mm,最后機加工到規定尺寸;或首先將舊模套內園通過機加工加大其半徑,使其半徑比模套實際半徑大3~6mm,置入離心鑄造機套筒中,將高絡白口鐵或鎳鉻白口鐵澆鑄到舊模套的內表面上,澆鑄厚度6~12mm,再機加工到規定尺寸。
全文摘要
一種金屬砂輪模套及其制造方法,主要用于砂輪成型。模套是由內外兩層金屬組成,外層是鋼或鑄鐵,內層是高鉻白口鐵或鎳鉻白口鐵,內層厚度為3~6mm。模套制造方法是在離心鑄造機的套筒中,先鑄上一層鋼或鑄鐵,其內圓半徑比實際模套半徑大3~6mm(或將廢舊模套的內圓機加工到半徑比實際模套半徑大3~6mm,并置入離心鑄造機中),然后將高鉻白口鐵或鎳鉻白口鐵澆鑄上去,澆鑄層厚度為8~12mm,最后,用立方碳化硼刀具對其內圓進行機加工,直至規定尺寸。本發明成本低,制造易,且避免了大量模套因尺寸超差、報廢而帶來的浪費。
文檔編號B22D19/06GK1070134SQ91108148
公開日1993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199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1991年8月30日
發明者過松俊 申請人:過松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