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壓鑄機動模板哥林柱導向孔加長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壓鑄機使用過程中,模具配合主要靠動模板移動保證,目前現有技術中,壓鑄機動模板的導向孔在哥林柱導孔內設置導向銅司,通過導向銅司的自潤滑使哥林柱達到較好的轉動效果,但是由于導向銅司的潤滑性能有限,因此不能將導向孔設置過長,一般長度均較短,導向孔較短時每次開鎖模動作的重復精度不高,生產時的產品差異大,影響生產的合格率及產量。
導向銅司直接安裝于動模板上,導向長度相對較短,要想獲得較長的導向長度需對動模板的結構加長,增加了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壓鑄機動模板哥林柱導向孔加長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壓鑄機動模板哥林柱導向孔加長裝置,其特征在于:動模板的左端孔內裝有左導向銅套,左導向銅套的外圓面與動模板的內孔面過渡配合,動模板的右端孔內裝有右導向座,右導向座的孔內裝有右導向銅套,右導向座的外圓面與動模板的內孔面過渡配合,右導向座的內孔面與右導向銅套的外圓面過渡配合,哥林柱與左導向銅套的內孔面和右導向銅套的內孔面配合,可在左導向銅套和右導向銅套內滑動;所述動模板上設有第一潤滑油道,第一潤滑油道與左導向銅套上儲油槽相通,所述右導向座上設有第二潤滑油道,第二潤滑油道與右導向銅套上儲油槽相通。
進一步地,上述的壓鑄機動模板哥林柱導向孔加長裝置,其中,所述右導向座凸出于動模板的端面。
更進一步地,上述的壓鑄機動模板哥林柱導向孔加長裝置,其中,所述左導向銅套通過左銅套壓蓋與動模板相固定。
再進一步地,上述的壓鑄機動模板哥林柱導向孔加長裝置,其中,所述右導向銅套通過右銅套壓蓋與右導向座相固定。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本發明在動模板的哥林柱導向孔一端安裝導向座,借助導向座將導向長度加長,獲得較長的導向長度,大大提高了鎖開模的穩定性和重復精度,也提高了生產率及產能;
②哥林柱可以在左右兩導向銅套內滑動,分別對動模板的第一潤滑油道和導向座的第二潤滑油道進行注油,可以很好的對哥林柱與導向銅套之間進行潤滑;
③結構簡潔、成本低,且可對動模板進行優化,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附圖標記的含義見下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1所示,壓鑄機動模板哥林柱導向孔加長裝置,動模板1的左端孔內裝有左導向銅套3,左導向銅套3的外圓面與動模板1的內孔面過渡配合,動模板1的右端孔內裝有右導向座4,右導向座4凸出于動模板的端面,右導向座4的孔內裝有右導向銅套8,右導向座4的外圓面與動模板1的內孔面過渡配合,右導向座4的內孔面與右導向銅套8的外圓面過渡配合,哥林柱7與左導向銅套3的內孔面和右導向銅套8的內孔面配合,可在左導向銅套3和右導向銅套8內滑動。
另外,動模板1上設有第一潤滑油道2,第一潤滑油道2與左導向銅套3上儲油槽相通,右導向座4上設有第二潤滑油道5,第二潤滑油道5與右導向銅套8上儲油槽相通。
其中,左導向銅套3通過左銅套壓蓋6與動模板1相固定。右導向銅套8通過右銅套壓蓋9與右導向座4相固定。
哥林柱7可以在左右兩導向銅套內滑動,分別對動模板的第一潤滑油道2和導向座的第二潤滑油道5進行注油,可以很好的對哥林柱7與導向銅套之間進行潤滑。
在動模板1的四個哥林柱導向孔一端安裝導向座,借助導向座將導向長度加長,獲得較長的導向長度,大大提高了鎖開模的穩定性和重復精度,也提高了生產率及產能。且可對動模板進行優化,也降低了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權利范圍;同時以上的描述,對于相關技術領域的專門人士應可明了及實施,因此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申請專利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