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打磨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打磨夾具,包括:氣爪,其內部具有沿長度方向的中心孔,氣爪能沿中心孔的軸心旋轉,氣爪前部的外壁設有錐面;與氣爪同步旋轉的頂桿,位于中心孔內并能通過驅動件的作用在中心孔內前后移動;套于錐面的彈性漲套;傳動件,分別固定連接頂桿和彈性漲套,頂桿通過傳動件帶動彈性漲套沿錐面前后滑移。本實用新型利用傳動件帶動彈性漲套在氣爪錐面上的前后移動來實現夾緊工件,而氣爪只做旋轉而無需前后平移,從而氣爪能夠在橫向固定,當在外部用激光測距儀來測量工件位置時能夠更準確地標定工件位置。本實用新型可應用于水龍頭工件打磨。
【專利說明】
一種打磨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夾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水龍頭的打磨夾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水龍頭的生產在鑄造外形和機加尺寸等方面存在成型偏差大、壁厚不勻稱、形位各異等問題,需對水龍頭進行打磨使其的壁厚均勻且符合設計的標準尺寸。
[0003]現有的水龍頭內漲式夾具(申請號:201110454457.6),其結構簡單緊湊,可將彈性漲套伸進水龍頭內孔內后均勻膨脹或回復到原始狀態,實現漲緊或松開內孔,即完成了對水龍頭的抓取或放置動作。該水龍頭內漲式夾具,包括氣缸以及頂針,頂針的一端與氣缸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上設有錐體,錐體上套有彈性漲套,彈性漲套可直接或間接安裝在氣缸上。然而這種內漲式夾具采用的大缸徑氣缸,氣缸輸出端與頂針連接。頂針錐體是動作端,對于機械手標定工件位置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利于標定水龍頭工件位置的打磨夾具。
[0005]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打磨夾具,包括:
[0007]氣爪,其內部具有沿長度方向的中心孔,氣爪能沿中心孔的軸心旋轉,氣爪前部的外壁設有錐面;
[0008]與氣爪同步旋轉的頂桿,位于中心孔內并能通過驅動件的作用在中心孔內前后移動;
[0009]套于錐面的彈性漲套;
[0010]傳動件,分別固定連接頂桿和彈性漲套,頂桿通過傳動件帶動彈性漲套沿錐面前后滑移。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傳動件包括拉銷,所述彈性漲套表面設有與拉銷兩端端部裝配的銷孔,所述頂桿上設有與拉銷中部裝配的裝配孔,所述氣爪表面設有連通中心孔的活動槽,所述活動槽沿氣爪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拉銷垂直活動槽并可前后移動地設置在活動槽內。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錐面包括靠近氣爪前端的前錐面以及位于前錐面后方的后錐面,所述前錐面與后錐面分隔并具有相同的傾斜方向,所述彈性漲套內壁分別設有與前錐面、后錐面配合的兩段內錐面。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氣爪尾部的內腔固定接有氣缸,所述氣缸的輸出端連接頂桿,所述氣缸具有第一輸入口和第二輸入口。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氣爪尾部的外壁套接有外殼,所述外殼上設有第一氣嘴和第二氣嘴,所述第一氣嘴連通第一輸入口,所述第二氣嘴連通第二輸入口。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氣爪與外殼可轉動地密封連接,所述氣爪尾部的壁上設有第一導通入口和第二導通入口,所述第一導通入口通過設置在外殼內壁的第一環形導通槽連通第一氣嘴和第一輸入口,所述第二導通入口通過外殼內壁的第二環形導通槽連通第二氣嘴和第二輸入口。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殼的內壁設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對應在第一環形導通槽兩側并與氣爪外壁密封連接,所述第二密封件對應在第二環形導通槽兩側并與氣爪外壁密封連接。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殼內壁沿長度方向設有四道環形槽,每道環形槽內裝設有旋轉密封,臨近并位于第一環形導通槽兩側的環形槽及旋轉密封構成第一密封件,臨近并位于第二環形導通槽兩側的環形槽及旋轉密封構成第二密封件。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氣爪的尾端端面接有連接座板。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殼的尾端端面接有連接法蘭。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利用傳動件帶動彈性漲套在氣爪錐面上的前后移動來實現夾緊工件,而氣爪只做旋轉而無需前后平移,從而氣爪能夠在橫向固定,當在外部用激光測距儀來測量工件位置時能夠更準確地標定工件位置。
【附圖說明】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2]圖1是打磨機器人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打磨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是打磨夾具的右視圖;
[OO25 ]圖4是圖3的A-A#lj視圖;
[0026]圖5是圖3的B-B剖視圖;
[0027]圖6是彈性漲套的軸測示意圖;
[0028]圖7是彈性漲套的右視圖;
[0029]圖8是圖7的C-C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如圖1至圖5所示的打磨夾具,包括氣爪1、頂桿2、彈性漲套3和傳動件。
[0031]其中氣爪I為圓筒狀,其內部具有沿長度方向的中心孔11,中心孔11優選為通孔。氣爪I能在外部的作用下沿中心孔11的軸心旋轉,但是氣爪I在長度方向上是固定不動的。在氣爪I前部的外壁設有錐面,所述的錐面使得氣爪I在相應位置前端的外徑小于后端的外徑。
[0032]參考圖4和圖5,所述的頂桿2能夠與氣爪I同步旋轉,其位于中心孔11內并能通過外部驅動件的作用在中心孔11內沿長度方向前后移動。
[0033]所述的彈性漲套3,外套于氣爪I的前部,且套接在錐面上。
[0034]所述的傳動件,分別固定連接頂桿2和彈性漲套3,當外部驅動件驅動頂桿2前后移動時,頂桿2通過傳動件帶動彈性漲套3沿錐面前后滑移,由于彈性漲套3的特性,當其內壁的內錐面與氣爪I的錐面相對移動時會將彈性漲套3撐開,那么,彈性漲套3通過沿徑向的漲緊將套于其上的水龍頭工件9夾緊固定。
[0035]相對于現有技術的頂針前后移動并直接接觸彈性漲套而將彈性漲套漲緊的技術方案來說,本實施例增設了只能旋轉而在橫向固定的氣爪1,利用頂桿2、傳動件來帶動彈性漲套3做相對于氣爪I錐面的平移來實現彈性漲套3的漲緊和夾緊工件,那么,使用外部的激光測距儀來測量工件位置時即不會因為受到氣爪I的橫向移動的影響,從而能夠更準確地標定工件位置。
[0036]另外,現有技術中彈性漲套及頂針的錐體都會有較長的長度才能滿足夾具漲開的尺寸,這樣的結構很難滿足產品小型化的需求。本實施例是采用彈性漲套3的移動來實現夾具漲開,這樣錐面的長度可以做得更多,只需要彈性漲套3移動一小段距離即能滿足漲開的尺寸。
[0037]參考圖4至圖8,優選的,所述的傳動件包括拉銷4。彈性漲套3表面設有與拉銷4兩端端部裝配的銷孔31,頂桿2上設有與拉銷4中部裝配的裝配孔,所述的拉銷4從一側銷孔中穿入氣爪I內部,之后穿入頂桿2的裝配孔,再穿入彈性漲套3的另一側銷孔。由于氣爪I位于彈性漲套3和頂桿2之間,拉銷4必然會穿過氣爪1,為了使得彈性漲套3能夠相對氣爪I平移,在氣爪I表面設有連通中心孔11的兩道活動槽12,具體可見圖4和圖5,這兩道活動槽12對向布置并各自沿氣爪I長度方向延伸。拉銷4垂直地穿過兩道活動槽12并可前后移動地設置在活動槽12內。該活動槽12除了提供拉銷4移動的空間之外,還能對拉銷4進行限位,并且帶動頂桿2與氣爪I同時旋轉。
[0038]在實施例中,錐面包括靠近氣爪I前端的前錐面以及位于前錐面后方的后錐面,前錐面與后錐面分隔并具有相同的傾斜方向和相同的錐度,相互配合的。前錐面與后錐面的基本形狀可通過參考圖8中彈性漲套3內壁分別設置的與前錐面、后錐面配合的兩段內錐面32、33得知。設置前錐面與后錐面是為了保證小尺寸夾具中彈性漲套3軸向漲開的均勻性,同時設置兩段錐面后,彈性漲套3的移動行程也能更短,短行程漲緊或放松也縮短了程序動作的響應時間。
[0039]參考圖6至圖8,實施例中的彈性漲套3為圓環形,在其外壁表面具有一沿軸向的切口 34,以提供彈性漲套3的變形空間。
[0040]參考圖4和圖5,實施例中,頂桿2的驅動件是氣缸5。該氣缸5固定安裝在氣爪I尾部的內腔中,能夠隨氣爪I的旋轉而旋轉,氣缸5的輸出端連接頂桿2。由于采用了彈性漲套3相對氣爪I平移的方式,實施例的氣缸5可以為短行程氣缸,大大縮小的夾具的尺寸。氣缸5具有第一輸入口51和第二輸入口52,均用于外部壓縮氣體的輸入和流出,第一輸入口51用于控制頂桿2的輸出(伸出),在頂桿2輸出時彈性漲套3漲開而夾緊工件,第二輸入口 52控制頂桿2的縮回,頂桿2縮回時,彈性漲套3不再夾緊工件。
[0041]優選的,參考圖1至圖5,氣爪I尾部的外壁套接有外殼6,外殼6的尾端端面接有連接法蘭8,用于與機器人輸出端的外殼10固定連接,以方便夾具的拆裝。外殼6內安裝有軸承65,該軸承65裝配在氣爪I外壁上,使得氣爪I能夠在外殼6內順暢地轉動。另外,外殼6上設有第一氣嘴61和第二氣嘴62,用于通過管路連接外部的供氣設備,如壓縮機等,第一氣嘴61連通第一輸入口 51,第二氣嘴62連通第二輸入口 52。
[0042]氣爪I的尾端端面還接有連接座板7,用于與機器人的輸出端相連,從而帶動氣爪I旋轉,連接座板7位于外殼6內部。
[0043]進一步優選的,氣爪I與外殼6可轉動地密封連接,氣爪I尾部的壁上設有第一導通入口 101和第二導通入口 102,第一導通入口 101通過設置在外殼6內壁的第一環形導通槽601連通第一氣嘴61和第一輸入口 51,第二導通入口 102通過外殼6內壁的第二環形導通槽602連通第二氣嘴62和第二輸入口 52。可以容易地理解,第一氣嘴61是一直連通第一環形導通槽601的,而氣爪I旋轉時,第一導通入口 101也隨之旋轉,但是一直在第一環形導通槽601的路徑上,也即第一導通入口 101是一直連通第一環形導通槽601、第一輸入口 51以及第一氣嘴61的,第一導通入口 101、第一環形導通槽601、第一輸入口 51和第一氣嘴61構成了第一氣路,在外殼6不轉動的情況下,也能穩定地將氣流輸入至氣缸5或從氣缸5輸出。同樣,第二導通入口 102、第二環形導通槽602亦與第一導通入口 101、第一環形導通槽601具有相同的結構,只是第二導通入口 102、第二環形導通槽602時連通第二氣嘴62與第二輸入口 52,并構成第二氣路。
[0044]通過上述的這種結構,外部氣管管路連接至外殼6而為氣缸5供氣時,無需隨氣爪I轉動而轉動,有效的改進了運動部件上的氣源連接方式,解決了氣管纏繞的問題。
[0045]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外殼6的內壁設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對應在第一環形導通槽601兩側并與氣爪I外壁密封連接,第二密封件對應在第二環形導通槽602兩側并與氣爪I外壁密封連接。這兩套密封件是保證氣缸5第一氣路、第二氣路各自的獨立性和密閉性。
[0046]上述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可以由環形槽和旋轉密封所組成。具體來說,外殼6內壁沿長度方向設有四道環形槽,每道環形槽內裝均設有旋轉密封,各旋轉密封的內側抵接氣爪I外壁。臨近并位于第一環形導通槽601兩側的環形槽603及旋轉密封604構成第一密封件,臨近并位于第二環形導通槽602兩側的環形槽605及旋轉密封606構成第二密封件。
[0047]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其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打磨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氣爪(I),其內部具有沿長度方向的中心孔(11),氣爪(I)能沿中心孔(11)的軸心旋轉,氣爪(I)前部的外壁設有錐面; 與氣爪(I)同步旋轉的頂桿(2),位于中心孔(11)內并能通過驅動件的作用在中心孔(11)內前后移動; 套于錐面的彈性漲套(3); 傳動件,分別固定連接頂桿(2)和彈性漲套(3),頂桿(2)通過傳動件帶動彈性漲套(3)沿錐面前后滑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件包括拉銷(4),所述彈性漲套(3)表面設有與拉銷(4)兩端端部裝配的銷孔(31),所述頂桿(2)上設有與拉銷(4)中部裝配的裝配孔,所述氣爪(I)表面設有連通中心孔(11)的活動槽(12),所述活動槽(12)沿氣爪(I)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拉銷(4)垂直活動槽(12)并可前后移動地設置在活動槽(12)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錐面包括靠近氣爪(I)前端的前錐面以及位于前錐面后方的后錐面,所述前錐面與后錐面分隔并具有相同的傾斜方向,所述彈性漲套(3)內壁分別設有與前錐面、后錐面配合的兩段內錐面。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打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爪(I)尾部的內腔固定接有氣缸(5),所述氣缸(5)的輸出端連接頂桿(2),所述氣缸(5)具有第一輸入口(51)和第二輸入口(52)。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打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爪(I)尾部的外壁套接有外殼(6),所述外殼(6)上設有第一氣嘴(61)和第二氣嘴(62),所述第一氣嘴(61)連通第一輸入口(51),所述第二氣嘴(62)連通第二輸入口(52)。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打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爪(I)與外殼(6)可轉動地密封連接,所述氣爪(I)尾部的壁上設有第一導通入口(101)和第二導通入口(102),所述第一導通入口(101)通過設置在外殼(6)內壁的第一環形導通槽(601)連通第一氣嘴(61)和第一輸入口(51),所述第二導通入口(102)通過外殼(6)內壁的第二環形導通槽(602)連通第二氣嘴(62)和第二輸入口(52)。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打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6)的內壁設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對應在第一環形導通槽(601)兩側并與氣爪(I)外壁密封連接,所述第二密封件對應在第二環形導通槽(602)兩側并與氣爪(I)外壁密封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打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6)內壁沿長度方向設有四道環形槽,每道環形槽內裝設有旋轉密封,臨近并位于第一環形導通槽(601)兩側的環形槽及旋轉密封構成第一密封件,臨近并位于第二環形導通槽(602)兩側的環形槽及旋轉密封構成第二密封件。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打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爪(I)的尾端端面接有連接座板(7)。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打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6)的尾端端面接有連接法蘭⑶。
【文檔編號】B24B41/06GK205703744SQ20162051256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0日
【發明人】陳盛花, 張壽椿
【申請人】廣州啟帆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