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面研磨機的研磨冷卻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單面研磨機的研磨冷卻裝置。它包括研磨盤、主傳動軸、進液管、進液噴頭和內部設置有流道腔室的冷卻托盤,主傳動軸內、沿其中軸線開設有裝配通孔,進液管貫穿于裝配通孔,進液管的頭端與設置于冷卻托盤內的進液噴頭連接、尾端連接有旋轉接頭;進液噴頭上環周的開設有若干個進液口,進液管通過進液口與流道腔室相連通;冷卻托盤上、與主傳動軸相接觸的部分并位于進液噴頭的覆蓋區域內環周的開設有若干個與裝配通孔相連通的回液口,回液口與進液口呈間隔分布。本實用新型極大的優化了冷卻托盤的流道結構及其進液和回液的形式,使得冷卻液能夠均勻的分布于冷卻托盤內,保證冷卻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單面研磨機的研磨冷卻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單面研磨機的研磨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單面研磨機屬于一種精密的研磨拋光設備,將磨、拋材料放于平整的研磨盤上,研磨盤逆時鐘轉動,修正輪帶動工件自轉,以重力加壓或其它方式對工件施壓,工件與研磨盤作相對運轉磨擦,來達到研磨拋光目的。
[0003]周知,研磨盤在與工件的局部接觸區域往往會出現高溫,而局部的高溫不但會燒傷零件表面,而且會引起零件的局部變形,進而影響研磨精度。為消除研磨過程產生的熱量所帶的負面影響,現有的研磨機的研磨盤均配裝有冷卻托盤,以實時對研磨盤降溫,而由于現有的冷卻托盤結構(尤其是冷卻液流道)設計的不甚合理,往往會造成冷卻托盤本身的冷量分布極其不均勻,進而嚴重影響到了研磨盤的工作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冷卻效果顯著的單面研磨機的研磨冷卻裝置。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單面研磨機的研磨冷卻裝置,它包括研磨盤和主傳動軸,它還包括進液管、進液噴頭和內部設置有流道腔室的冷卻托盤,所述研磨盤覆蓋于冷卻托盤上并與冷卻托盤的上表面緊密貼合,所述主傳動軸的頭端與冷卻托盤的下表面連接,所述主傳動軸內、沿其中軸線開設有裝配通孔,所述進液管貫穿于裝配通孔,所述進液管的頭端與設置于冷卻托盤內的進液噴頭連接、尾端連接有旋轉接頭;
[0007]所述進液噴頭上環周的開設有若干個進液口,所述進液管通過進液口與流道腔室相連通;所述冷卻托盤上、與主傳動軸相接觸的部分并位于進液噴頭的覆蓋區域內環周的開設有若干個與裝配通孔相連通的回液口,所述回液口與進液口呈間隔分布。
[0008]優選地,所述冷卻托盤包括上盤體和下盤體,所述上盤體和下盤體相對拼合并連為一體;
[0009]所述流道腔室包括進液腔室和回液腔室,所述上盤體的下表面環周的設置有若干個第一扇區單元,所述下盤體的上表面環周的設置有若干個第二扇區單元,所述第一扇區單元與對應的第二扇區單元拼合后形成流道扇區,所述進液腔室形成于相鄰的兩個流道扇區之間,所述回液腔室形成于流道扇區內;
[0010]所述進液口與進液腔室連通,所述回液口與回液腔室連通。
[0011 ] 優選地,所述第一扇區單元和第二扇區單元均由一個第一檔壁和兩個“F”形的第二檔壁形成,兩個所述第二檔壁相對分布,所述第一檔壁位于兩個第二檔壁之間。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極大的優化了冷卻托盤的流道結構及其進液和回液的形式,使得冷卻液能夠均勻的分布于冷卻托盤內,保證冷卻效果;其結構簡單、進液與回液方式新穎,冷卻效果顯著,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市場推廣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盤體或下盤體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17]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單面研磨機的研磨冷卻裝置,它包括研磨盤1、主傳動軸2、進液管3、進液噴頭4和內部設置有流道腔室的冷卻托盤5 ;其中,研磨盤I覆蓋于冷卻托盤5上并與冷卻托盤5的上表面緊密貼合,主傳動軸2的頭端通過螺栓等緊固件連接于冷卻托盤5的下表面,在主傳動軸2內、沿其中軸線開設有裝配通孔2-1,進液管3貫穿于裝配通孔2-1 (即進液管3的頭尾兩端外露于主傳動軸2),進液管3的頭端與設置于冷卻托盤5內的進液噴頭4連接、尾端則連接有用于外接冷卻液的水用型旋轉接頭6 ;同時,在進液噴頭4上環周且均勻的開設有若干個進液口 4-1 (如兩個或四個),如此,進液管3可通過進液口 4-1與流道腔室相連通;相應地,在冷卻托盤5上、與主傳動軸2相接觸的部分并位于進液噴頭4的覆蓋區域內環周且均勻的開設有若干個與裝配通孔2-1相連通的回液口 5-1,回液口 5-1與進液口 4-1呈間隔分布。
[0018]由此,外部的冷卻液可依次通過旋轉接頭6的進液口、進液管3、進液噴頭4和進液口 4-1進入冷卻托盤5的流道腔室內,通過均勻設置的流道腔室使得冷卻液可以均勻的分布在整個冷卻托盤5內,從而利用研磨盤I與冷卻托盤5的放置關系,實現對研磨盤I的降溫除熱;而后,冷卻液由回液口 5-1、進液管3與裝配通孔2-1的側壁之間所形成的縫隙、旋轉接頭6的出液口回流,進而完成整個冷卻液循環。
[0019]為合理的優化整個機構的結構并進一步提高其冷卻效果,本實施例的冷卻托盤5包括上盤體a和下盤體b,上盤體a和下盤體b相對拼合并連為一體,從而使得流道腔室形成于兩者之間;本實施例的流道腔室包括進液腔室5-2和回液腔室5-3,同時,在上盤體a的下表面環周的設置有若干個第一扇區單元,在下盤體b的上表面環周的設置有若干個與第一扇區單元對位拼合的第二扇區單元,如此,第一扇區單元與對應的第二扇區單元拼合后即可形成流道扇區,進液腔室5-2則形成于相鄰的兩個流道扇區之間,回液腔室5-3則形成于流道扇區內;相應地,進液口 4-1與進液腔室5-2連通,回液口 5-1與回液腔室5-3連通。由于進液口 4-1和回液口 5-1均是環繞于傳動主軸2或進液噴頭4的周邊,在冷卻液進入流道腔室內后,由冷卻托盤5的中心處向邊緣處流動,最后在回流至中心處,從而有利于冷卻液的均勻分布,以加強冷卻托盤5的冷卻效果。
[0020]為最大限度的優化整個冷卻托盤5的流道結構或形式,本實施例的第一扇區單元和第二扇區單元均由一個與冷卻托盤5的邊緣連為一體的第一檔壁c和兩個與冷卻托盤5的中心區域連為一體或與傳動主軸2的側壁及進液噴頭4的側壁相抵的“F”形的第二檔壁d構成,兩個第二檔壁d相對分布,而第一檔壁c位于兩個第二檔壁d之間。
[002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單面研磨機的研磨冷卻裝置,它包括研磨盤和主傳動軸,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進液管、進液噴頭和內部設置有流道腔室的冷卻托盤,所述研磨盤覆蓋于冷卻托盤上并與冷卻托盤的上表面緊密貼合,所述主傳動軸的頭端與冷卻托盤的下表面連接,所述主傳動軸內、沿其中軸線開設有裝配通孔,所述進液管貫穿于裝配通孔,所述進液管的頭端與設置于冷卻托盤內的進液噴頭連接、尾端連接有旋轉接頭; 所述進液噴頭上環周的開設有若干個進液口,所述進液管通過進液口與流道腔室相連通;所述冷卻托盤上、與主傳動軸相接觸的部分并位于進液噴頭的覆蓋區域內環周的開設有若干個與裝配通孔相連通的回液口,所述回液口與進液口呈間隔分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面研磨機的研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托盤包括上盤體和下盤體,所述上盤體和下盤體相對拼合并連為一體; 所述流道腔室包括進液腔室和回液腔室,所述上盤體的下表面環周的設置有若干個第一扇區單元,所述下盤體的上表面環周的設置有若干個第二扇區單元,所述第一扇區單元與對應的第二扇區單元拼合后形成流道扇區,所述進液腔室形成于相鄰的兩個流道扇區之間,所述回液腔室形成于流道扇區內; 所述進液口與進液腔室連通,所述回液口與回液腔室連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單面研磨機的研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區單元和第二扇區單元均由一個第一檔壁和兩個“F”形的第二檔壁形成,兩個所述第二檔壁相對分布,所述第一檔壁位于兩個第二檔壁之間。
【文檔編號】B24B55/02GK204171869SQ201420585400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1日
【發明者】趙強 申請人:深圳市海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