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內孔拋光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內孔拋光機,包括機架、拋光裝置及用于固定鋼管的固定裝置,拋光裝置包括拋光電機和設于拋光電機前端的拋光軸,所述的固定裝置設置于機架上,還包括有左工作臺及右工作臺,該左工作臺位于機架的左側,右工作臺位于機架的右側,左工作臺及右工作臺上分別設置有左移動機構及右移動機構,左移動機構及右移動機構上分別設置有一組或多組拋光裝置,且各拋光軸的端部均設置有拋光頭;本實用新型在于:通過在機架的兩端均設置有拋光裝置,可對鋼管的兩頭同時進行拋光,提高了拋光效率,且使拋光軸帶動拋光頭對鋼管的內壁進行拋光處理,避免了拋光軸與鋼管的摩擦,大大減小了摩擦力,降低了拋光電機的輸出力,進一步提高了拋光效率。
【專利說明】—種全自動內孔拋光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拋光設備,特別是指一種全自動內孔拋光機。
【背景技術】
[0002]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鋼管的使用量大大的提高,且鋼管廣泛的用于管道運輸、加熱設備及機械工業等領域,隨之而來的是鋼管的制備,現有的鋼管在生產出來之后,均得對鋼管的內孔進行拋光,使鋼管內壁無毛刺存在,去除了鋼管內壁的死角,使鋼管在使用過程中不會污染;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市場上出現了多種拋光機,現有的拋光機包括機架、設于機架上的工作臺、拋光裝置及用于固定鋼管的固定裝置,該拋光裝置包括拋光電機和設于拋光電機前端的拋光軸,固定裝置包括壓料上模及壓料下模,通過壓料上模與壓料下模將鋼管加緊,通過拋光電機帶動拋光軸沿軸線旋轉對鋼管的內孔進行拋光,該拋光方式采用拋光軸對鋼管的內孔進行拋光,由于拋光軸與鋼管內壁是面對面的摩擦,摩擦力非常大,所需的拋光電機的輸出力較大,且該拋光機只能從一側向另一側運動,只能單側拋光,拋光效率低,且在鋼管內孔孔徑不一的情況下,更換拋光軸的工序繁瑣,結構布局不合理,且該壓料上模及壓料下模在加緊鋼管時,必須準確性較高,對安裝的精度要求較高,安裝費用較大,不易推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拋光效率高、且可雙頭同時拋光的全自動內孔拋光機。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全自動內孔拋光機,包括機架、拋光裝置及用于固定鋼管的固定裝置,該拋光裝置包括拋光電機和設于拋光電機前端的拋光軸,所述的固定裝置設置于機架上,還包括有左工作臺及右工作臺,該左工作臺位于機架的左偵牝右工作臺位于機架的右側,所述的左工作臺及右工作臺上分別設置有左移動機構及右移動機構,左移動機構及右移動機構上分別設置有一組或多組拋光裝置,且各拋光軸的端部均設置有拋光頭。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機架的兩端均設置有拋光裝置,可對鋼管的兩頭同時進行拋光,大大提高了拋光效率,且使拋光軸帶動拋光頭對鋼管的內壁進行拋光處理,避免了拋光軸與鋼管的摩擦,大大減小了摩擦力,降低了拋光電機的輸出力,進一步提高了拋光效率,且對不同鋼管孔徑進行拋光時,只需更換不同型號的拋光頭,操作簡便。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固定裝置包括多組夾具,且多組夾具設置于拋光路徑上,所述的每組夾具包括上夾具組件及下夾具組件,上夾具組件包括上基座及多個上夾頭,各上夾頭間隔分布于上基座上,下夾具組件包括下基座及多個下夾頭,各下夾頭間隔分布于下基座上,且各上夾頭分別置于相鄰下夾頭構成的間隙的上部。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固定裝置結構簡單,只需大致控制上夾頭與下夾頭的位置關系,組裝方便,從而降低了組裝成本。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還包括有多組導向機構,該導向機構包括固定架、上導輪及下導輪,上導輪及下導輪分別轉動連接于固定架上,上導輪及下導輪構成導向孔,拋光軸從導向孔中穿過,且上導輪及下導輪與拋光軸的接觸面為內凹的弧面。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對各拋光軸的直線運動起到導向的作用,有效的保證了拋光頭與鋼管的同心度,使結構布局更加合理。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移動機構包括移動臺、滾輪及驅動機構,所述的滾輪滾動連接于移動臺底部,驅動機構驅動滾輪轉動。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滾動的形式做為移動機構,降低了各移動機構與左工作臺及右工作臺之間的摩擦力,驅動更加便捷。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還包括有多組驅動氣缸,該驅動氣缸包括氣缸體及氣缸軸,氣缸軸固定于上基座上。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氣缸驅動上夾具組件向下運動,驅動平穩,控制方便。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拋光電機與拋光軸之間通過帶傳動驅動拋光軸轉動。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傳動平穩、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維護方便、有良好的撓性和彈性、過載打滑。
[001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還包括有位置感應器,所述的位置感應器固定于機架的中部。
[00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位置傳感器對拋光軸的位置進行測量,當檢測到拋光軸到達此位置時,發出復位指令,對拋光軸起到復位的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內孔拋光機,包括機架1、拋光裝置及用于固定鋼管的固定裝置,該拋光裝置包括拋光電機4和設于拋光電機前端的拋光軸5,所述的固定裝置設置于機架I上,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還包括有左工作臺2及右工作臺3,該左工作臺2位于機架的左側,右工作臺3位于機架的右側,所述的左工作臺2及右工作臺3上分別設置有左移動機構及右移動機構,左移動機構及右移動機構上分別設置有一組或多組拋光裝置,其中,左移動機構驅動位于左側的拋光裝置自左工作臺向機架方向水平運動,右移動機構驅動位于右側的拋光裝置自右工作臺向機架方向水平運動,且各拋光軸5的端部均設置有拋光頭6,通過在機架的兩端均設置有拋光裝置,可對鋼管的兩頭同時進行拋光,大大提高了拋光效率,且使拋光軸帶動拋光頭對鋼管的內壁進行拋光處理,避免了拋光軸與鋼管的摩擦,大大減小了摩擦力,降低了拋光電機的輸出力,進一步提高了拋光效率,且對不同鋼管孔徑進行拋光時,只需更換不同型號的拋光頭,操作簡便。
[0022]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裝置包括多組夾具,且多組夾具設置于拋光路徑上,所述的每組夾具包括上夾具組件及下夾具組件,上夾具組件包括上基座及多個上夾頭7,各上夾頭7間隔分布于上基座上,下夾具組件包括下基座及多個下夾頭8,各下夾頭8間隔分布于下基座上,且各上夾頭7分別置于相鄰下夾頭8構成的間隙的上部,該固定裝置結構簡單,只需大致控制上夾頭與下夾頭的位置關系,組裝方便,從而降低了組裝成本。
[0023]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還包括有多組導向機構,該導向機構包括固定架11、上導輪9及下導輪10,上導輪9及下導輪10分別轉動連接于固定架11上,上導輪9及下導輪10構成導向孔,拋光軸5從導向孔中穿過,且上導輪9及下導輪10與拋光軸11的接觸面為內凹的弧面,對各拋光軸的直線運動起到導向的作用,有效的保證了拋光頭與鋼管的同心度,使結構布局更加合理。
[0024]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移動機構包括移動臺14、滾輪13及驅動機構12,所述的滾輪13滾動連接于移動臺14底部,驅動機構12驅動滾輪13轉動,采用滾動的形式做為移動機構,降低了各移動機構與左工作臺及右工作臺之間的摩擦力,驅動更加便捷。
[0025]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還包括有多組驅動氣缸15,該驅動氣缸15包括氣缸體及氣缸軸151,氣缸軸151固定于上基座上,采用氣缸驅動上夾具組件向下運動,驅動平穩,控制方便。
[0026]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拋光電機4與拋光軸5之間通過帶傳動驅動拋光軸轉動,傳動平穩、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維護方便、有良好的撓性和彈性、過載打滑。
[0027]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還包括有位置感應器16,所述的位置感應器16固定于機架I的中部,通過位置傳感器對拋光軸的位置進行測量,當檢測到拋光軸到達此位置時,發出復位指令,對拋光軸起到復位的作用。
[002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內孔拋光機,包括機架、拋光裝置及用于固定鋼管的固定裝置,該拋光裝置包括拋光電機和設于拋光電機前端的拋光軸,所述的固定裝置設置于機架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左工作臺及右工作臺,該左工作臺位于機架的左側,右工作臺位于機架的右偵牝所述的左工作臺及右工作臺上分別設置有左移動機構及右移動機構,左移動機構及右移動機構上分別設置有一組或多組拋光裝置,且各拋光軸的端部均設置有拋光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內孔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裝置包括多組夾具,且多組夾具設置于拋光路徑上,所述的每組夾具包括上夾具組件及下夾具組件,上夾具組件包括上基座及多個上夾頭,各上夾頭間隔分布于上基座上,下夾具組件包括下基座及多個下夾頭,各下夾頭間隔分布于下基座上,且各上夾頭分別置于相鄰下夾頭構成的間隙的上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動內孔拋光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多組導向機構,該導向機構包括固定架、上導輪及下導輪,上導輪及下導輪分別轉動連接于固定架上,上導輪及下導輪構成導向孔,拋光軸從導向孔中穿過,且上導輪及下導輪與拋光軸的接觸面為內凹的弧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動內孔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動機構包括移動臺、滾輪及驅動機構,所述的滾輪滾動連接于移動臺底部,驅動機構驅動滾輪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內孔拋光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多組驅動氣缸,該驅動氣缸包括氣缸體及氣缸軸,氣缸軸固定于上基座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動內孔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拋光電機與拋光軸之間通過帶傳動驅動拋光軸轉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動內孔拋光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位置感應器,所述的位置感應器固定于機架的中部。
【文檔編號】B24B29/08GK204094604SQ201420385997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4日
【發明者】楊志文 申請人:溫州市正揚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