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方法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裝置,它包括:熔鉛部分和澆注部分,熔鉛部分包括:鉛鍋、定量控制機構、鉛煙廢氣罩、加鉛口、第一加熱裝置、第二加熱裝置、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鉛鍋位于煙廢氣罩內,鉛鍋的中部有第一容器,第一容器的二條側邊旁邊有第二容器,第一容器與第二容器之間通過第一通孔連通,第二容器的底面上有第二通孔,鉛鍋的上面安裝有定量控制機構,加鉛口位于鉛煙廢氣罩的上方,第一加熱裝置位于第一容器內,第二加熱裝置位于第二容器內。它能環保、高效地實現用鉛澆鑄蓄電池電極,而且工作環境大大改善,也節省大量電能。
【專利說明】一種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方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蓄電池鉛電極的生產方法,特別是一種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蓄電池的生產中,需要大量的鉛電極,生產鉛電極的過程一般是先把鉛加熱熔化,再通過人工用小勺子把已熔化的鉛液S進模具中,經冷卻成型后,從模具中取出而得,這樣的生產鉛電極的方法有以下幾個不好之處,一是熔化的鉛塊中會有有害的雜質,揮發出來,在空氣在,對工人的身體健康不利,同時,由于需要人工現場操作,工人必須處于高溫的環境中工作,二是每一個工人,只能操作一個工作臺,效率不高,三是因為熔化的鉛液的溫度必須高于鉛的熔點30度以上才能倒進模具,這樣導致大量的鉛液長時間處于高溫狀態,消耗大量的能量。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方法及裝置,它能環保、高效地實現用鉛澆鑄蓄電池電極。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一、將鉛塊放在第一容器中加熱到剛好使鉛熔化的溫度,二、讓熔化的鉛液流入第二容器中繼續加熱到適合澆注的溫度,三、將熔化的鉛液放入模具中。
[000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第一容器中的溫度比鉛的熔點高3 — 10°C,最好是比鉛的熔點高5°C,第二容器中的溫度比鉛的熔點高20 - 80°C,最好是比鉛的熔點高30 0C.
[0006]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鉛液從第一容器位于中部的小孔流入第二容器中。
[00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裝置,它包括:熔鉛部分和燒注部分。
[0008]所述的熔鉛部分包括:鉛鍋、定量控制機構、鉛煙廢氣罩、加鉛口、第一加熱裝置、第二加熱裝置、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鉛鍋位于煙廢氣罩內,鉛鍋的中部有第一容器,第一容器的二條側邊旁邊有第二容器,第一容器與第二容器之間通過第一通孔連通,第二容器的底面上有第二通孔,鉛鍋的上面安裝有定量控制機構,加鉛口位于鉛煙廢氣罩的上方,第一加熱裝置位于第一容器內,第二加熱裝置位于第二容器內。
[0009]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第二容器為偶數個,對稱地排列在第一容器的二側。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澆注部分包括:工作臺、鉛模、鉛模蓋、第三通孔、鉛模蓋把手、鉛模把手、鉛模連接桿、鉛模移動桿、支架、移動機構、工作臺固定在支架上,鉛模安裝在工作臺上,鉛模的上部有鉛模蓋,鉛模蓋的中部有第三通孔,鉛模蓋的左端有鉛模蓋把手,鉛模的左端有鉛模把手,鉛模的右下部有鉛模連接桿,鉛模連接桿的下端固定在鉛模移動桿的左端,鉛模移動桿的右端固定在移動機構上。
[0011]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特點:它能環保、高效地實現用鉛澆鑄蓄電池電極,而且工作環境大大改善,也節省大量電能。
[0012]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詳細結構作進一步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意圖;
[0014]附圖2為附圖1的左視圖;
[0015]附圖3為附圖1的俯視圖;
[0016]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0017]附圖5為鉛鍋的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6為附圖5的A — A剖視圖;
[0019]附圖7為鉛鍋的立體圖;
[0020]附圖8為澆注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9為附圖8的左視圖;
[0022]附圖10為附圖8的俯視圖;
[0023]附圖11為澆注部分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一種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一、將鉛塊放在第一容器中加熱到剛好使鉛熔化的溫度,二、讓熔化的鉛液流入第二容器中繼續加熱到適合澆注的溫度,熔化的鉛液可以通過第一通孔2-1-1流入第二容器中,三、將熔化的鉛液放入模具中,熔化的鉛液通過第二通孔2-2-1流入鉛模8中。
[0025]第一容器中的溫度比鉛的熔點高3 — 10°C,最好是比鉛的熔點高5°C,此時效果最好,既能保證鉛液順利地流入第二容器中,又不會讓鉛塊中的有害氣體在量揮發出來。
[0026]第二容器中的溫度比鉛的熔點高20 - 80°C,最好是比鉛的熔點高30°C.
[0027]鉛液從第一容器位于中部的小孔流入第二容器中。比鉛的熔點高30°C的鉛液流出第二容器后,通地第二通孔2-2-1流入鉛模8中,由于鉛模8的溫度為常溫溫度,比鉛的熔點低多,如果從第二容器流出鉛液溫度過低,鉛液會很快被冷卻凝固,使成型后的鉛電極容易斷列,通過比對,得出:第二容器中的鉛的溫度,比鉛的熔點出高30°C為滿足要求的最低溫度。第二容器中的鉛的溫度過高,對產品質量雖然是更好了,但會有大量的有害氣體揮發出來,同時消耗更多能量。
[0028]如附圖所示:一種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裝置,它包括:熔鉛部分和澆注部分。
[0029]所述的熔鉛部分包括:鉛鍋2、定量控制機構3、鉛煙廢氣罩4、加鉛口 5、第一加熱裝置6、第二加熱裝置7、第一容器2-1、第二容器2-2、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_2_1,鉛鍋2位于煙廢氣罩4內,鉛鍋2的中部有第一容器2-1,第一容器2-1的二條側邊旁邊有第二容器2-2,第一容器2-1與第二容器2-2之間通過第一通孔2-1-1連通,第二容器2_2的底面上有第二通孔2-2-1,鉛鍋2的上面安裝有定量控制機構3,加鉛口 5位于鉛煙廢氣罩4的上方,第一加熱裝置6位于第一容器2-1內,第二加熱裝置7位于第二容器2-2內。
[0030]所述的澆注部分包括:工作臺1、鉛模8、鉛模蓋9、第三通孔9-1、鉛模蓋把手10、鉛模把手11、鉛模連接桿12、鉛模移動桿13、支架14、移動機構15、工作臺I固定在支架14上,鉛模8安裝在工作臺I上,鉛模8的上部有鉛模蓋9,鉛模蓋9的中部有第三通孔9-1,鉛模蓋9的左端有鉛模蓋把手10,鉛模8的左端有鉛模把手11,鉛模8的右下部有鉛模連接桿12,鉛模連接桿12的下端固定在鉛模移動桿13的左端,鉛模移動桿13的右端固定在移動機構15上。
[0031]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是:鉛鍋2位于煙廢氣罩4內,這樣有二個好處,一是有害氣體被罩在煙廢氣罩4內,不易跑出來污染空氣,二是起保溫作用,達到節能的效果。
[0032]鉛鍋2的中部有第一容器2-1,第一容器2-1的二條側邊旁邊有第二容器2-2,第一容器2-1與第二容器2-2之間通過第一通孔2-1-1連通,第二容器2-2的底面上有第二通孔2-2-1,第一容器2-1是個較大的容器,它可能與2個到20個的第二容器2-2連通,第一容器2-1中的鉛液可以通過第一通孔2-1-1流入第二容器2-2中,并在第二容器2-2中繼續加熱達到適合的溫度,第二容器2-2的鉛液加熱后通過第二通孔2-2-1往下流,流到鉛模8中。
[0033]加鉛口 5位于鉛煙廢氣罩4的上方,第一加熱裝置6位于第一容器2-1內,第二加熱裝置7位于第二容器2-2內,鉛塊可以從位于鉛煙廢氣罩4上方的加鉛口 5添加到第一容器2-1,第一加熱裝置6給第一容器2-1內的鉛塊加熱,第二加熱裝置7給第二容器2-2內的鉛液加熱。
[0034]鉛模8的右下部有鉛模連接桿12,鉛模連接桿12的下端固定在鉛模移動桿13的左端,鉛模移動桿13的右端固定在移動機構15上,當鉛模8里注滿鉛液后,移動機構15推出鉛模8,經過冷卻后,通過手工倒出鉛模8內成型的鉛電極。
[0035]通過以上這樣的方式,可以一個人控制6到12個以上的鉛模8,這樣比以前一個人手工控制一個鉛模8的情況工作效率提高6倍以上,而且工作環境大大改善,也節省大量電倉泛。
【權利要求】
1.一種實現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方法使用的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熔鉛部分和澆注部分,熔鉛部分包括:鉛鍋、定量控制機構、鉛煙廢氣罩、加鉛口、第一加熱裝置、第二加熱裝置、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鉛鍋位于煙廢氣罩內,鉛鍋的中部有第一容器,第一容器的二條側邊旁邊有第二容器,第一容器與第二容器之間通過第一通孔連通,第二容器的底面上有第二通孔,鉛鍋的上面安裝有定量控制機構,加鉛口位于鉛煙廢氣罩的上方,第一加熱裝置位于第一容器內,第二加熱裝置位于第二容器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現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方法使用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容器為偶數個,對稱地排列在第一容器的二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實現集中供鉛澆鑄蓄電池電極的方法使用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澆注部分包括工作臺、鉛模、鉛模蓋、第三通孔、鉛模蓋把手、鉛模把手、鉛模連接桿、鉛模移動桿、支架、移動機構、工作臺固定在支架上,鉛模安裝在工作臺上,鉛模的上部有鉛模蓋,鉛模蓋的中部有第三通孔,鉛模蓋的左端有鉛模蓋把手,鉛模的左端有鉛模把手,鉛模的右下部有鉛模連接桿,鉛模連接桿的下端固定在鉛模移動桿的左端,鉛模移動桿的右端固定在移動機構上。
【文檔編號】B22D25/04GK203992332SQ201420274707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7日
【發明者】于海龍, 陸俊良 申請人:衡陽瑞達電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