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包括運送小車和裝有焊縫打磨機的磨削平臺,運送小車上設有承載并轉動焊管的轉管機構以及裝卸焊管的裝卸機構,轉管機構包括至少兩個位于運送小車上側的輥輪以及驅動至少一個輥輪自轉的動力機構,輥輪沿軸向排成兩列并由輥輪的外圓面形成承載焊管的V形夾縫,裝卸機構包括若干與運送小車的前側邊框鉸接的下管鉤以及若干與運送小車的后側邊框鉸接的退管鉤,運送小車上設有分別驅動下管鉤和退管鉤繞鉸接點擺動至V形夾縫下方或上方的驅動機構。本實用新型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噪音污染和粉塵污染,而且大大提高了焊管外焊縫磨削的效率,同時避免余高高度不均勻的情況出現。
【專利說明】一種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用于磨削裝置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對焊管外焊縫的磨削普遍采用角磨機打磨的方式,這樣的打磨對工人的勞 動強度非常大,無論噪音還是粉塵污染,工人都難以適應;而且打磨的效率很低,焊縫余高 全長高度差別很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善工人的勞動環境,同時提高生產效率 和產品質量的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
[0004]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 置,包括運送小車和裝有焊縫打磨機的磨削平臺,所述運送小車上設有承載并轉動焊管的 轉管機構以及裝卸焊管的裝卸機構,所述轉管機構包括至少兩個位于運送小車上側的輥輪 以及驅動至少一個所述輥輪自轉的動力機構,所述輥輪沿軸向排成兩列并由所述輥輪的外 圓面形成承載焊管的V形夾縫,所述裝卸機構包括若干與所述運送小車的前側邊框鉸接的 下管鉤以及若干與所述運送小車的后側邊框鉸接的退管鉤,所述運送小車上設有分別驅動 所述下管鉤和退管鉤繞鉸接點擺動至所述V形夾縫下方或上方的驅動機構。
[0005]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下管鉤和退管鉤的上表面均為兩端 上翹、中部下凹的V形面,所述驅動機構為若干分別與各所述下管鉤和退管鉤連接的第一 油缸。
[0006]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焊縫打磨機包括裝有磨削砂帶的輪 組和帶動所述磨削砂帶繞輪組轉動的電機。
[0007]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運送小車的前側邊框和后側邊框均 設有伸出運送小車外側且分別與所述下管鉤和退管鉤的鉸接端等高的臺架。
[0008]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動力機構為與所述輥輪連接的減速 電機,各所述輥輪通過主軸座安裝在所述運送小車上,所述運送小車與所述主軸座通過螺 栓連接,所述運送小車在主軸座的前后兩側設有若干調節螺栓孔,以方便當焊管管徑發生 變化時對于V形夾縫寬度的調整。
[0009]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磨削平臺包括支撐桿、設在所述支 撐桿上的支撐臺架以及驅動所述支撐臺架沿所述支撐桿上下進行高度調節的第二油缸。支 撐臺架高度可調,可適用于不用管徑的焊管進行外焊縫磨削。
[0010]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還包括安放運送小車的導軌,所述導軌 延伸至所述磨削平臺的下方。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中,運送小車主要負責焊管 進出設備的運送,使焊管在軸向運動以完成磨削進給。轉管機構主要用于使焊管在徑向方 向上原地轉動,便于調整所需的焊管方向,使焊管的焊縫處于最上端。下管鉤/退管鉤由驅 動機構驅動工作,用于將焊管在運管小車上的裝卸。焊縫打磨機的功能是直接對運送小車 上焊管在軸向運動時完成外焊縫的磨削。
[0012]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設計,分別由運送小車、轉管機構和裝卸機構,依次完成焊管 的磨削進給、焊縫位置調整和焊管裝卸的工作,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噪音污染和粉 塵污染均比過往的形式要少,而且大大提高了焊管外焊縫磨削的效率,對外焊縫總體的全 余高控制得比較好,避免余高高度不均勻的情況出現。由于設備安裝在除銹前的進管臺架 處,相比以往角磨機磨削焊縫的方式,可減少了一次鋼管的搬運,也節省了場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4]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包括運送小車1、裝 有焊縫打磨機(圖中未示出)的磨削平臺2以及安放運送小車1的導軌3,所述導軌3延伸 至磨削平臺2的下方。焊縫打磨機包括裝有磨削砂帶的輪組和帶動磨削砂帶繞輪組轉動的 電機。其中,磨削平臺2包括支撐桿21、設在支撐桿21上的支撐臺架22以及驅動支撐臺 架22沿支撐桿21上下進行高度調節的第二油缸23。運送小車1上設有承載并轉動焊管4 的轉管機構以及裝卸焊管4的裝卸機構,轉管機構包括四個個位于運送小車1上側的輥輪 51以及驅動至少一個輥輪51自轉的動力機構,所述動力機構為與輥輪51連接的減速電機 52,四個輥輪51均通過主軸座53安裝在運送小車1上,運送小車1與主軸座53通過螺栓 連接,運送小車1在主軸座53的前后兩側設有若干調節螺栓孔54。四個輥輪51沿軸向排 成兩列,每列兩個輥輪51,每列的兩個輥輪51彼此正對設置,并由輥輪51的外圓面在兩列 間形成承載焊管4的V形夾縫,裝卸機構包括兩個與運送小車1的前側邊框鉸接的下管鉤 61以及兩個與運送小車1的后側邊框鉸接的退管鉤62,下管鉤61和退管鉤62的上表面均 為兩端上翹、中部下凹的V形面。兩個下管鉤61彼此隔開,優選方案是分別位于運送小車1 的首末兩端,兩個退管鉤62則分別與兩個下管鉤61并排設置。運送小車1上設有分別驅 動下管鉤61和退管鉤62繞鉸接點擺動至V形夾縫下方或上方的驅動機構,驅動機構為四 個分別與下管鉤61和退管鉤62連接的第一油缸63。所述運送小車1的前側邊框和后側邊 框均設有伸出運送小車外側且分別與所述下管鉤61和退管鉤62的鉸接端等高的臺架7。
[0016] 使用時,焊管4經輪式裝載機搬運至運送小車1前側的臺架7上,焊管4經人工扳 管翻至下管鉤61上,下管鉤61由第一油缸63驅動,焊管4慢慢下落至兩排輥輪51間的V 形夾縫,此時鋼管4翻至運送小車1上的工作已經完成。鋼管4再通過轉管機構的作用,使 得焊縫位于最上端,轉管機構具有自鎖功能,停止后能保證焊管4不會轉動。調整完成后可 啟動焊縫打磨機,讓運送小車1在焊縫打磨機下方的導軌3上來回運動,當焊管4快接近焊 縫打磨機時,讓焊縫打磨機在重力的作用下壓在焊管4的外焊縫上。由于砂帶在不停的高 速運轉,同時焊管4在運送小車1的作用下來回運動,可不停的對外焊縫進行磨削,直到余 高符合工藝要求后,才抬起焊縫打磨機并關閉焊縫打磨機電源。此時退管鉤62在第一油缸 63的驅動下,將焊管4翻至運送小車1后側的臺架7上,整個焊管4外焊縫磨削工作完成, 可進行下一根鋼管的外焊縫磨削。
[0017]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設計,分別由運送小車1、轉管機構和裝卸機構,依次完成焊 管4的磨削進給、焊縫位置調整和焊管裝卸的工作,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噪音污染 和粉塵污染均比過往的形式要少,而且大大提高了焊管外焊縫磨削的效率,對外焊縫總體 的全余高控制得比較好,避免余高高度不均勻的情況出現。由于設備安裝在除銹前的進管 臺架處,相比以往角磨機磨削焊縫的方式,可減少了一次鋼管的搬運,也節省了場地。
[0018] 當然,本發明創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 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 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運送小車和裝有焊縫打磨機的磨 削平臺,所述運送小車上設有承載并轉動焊管的轉管機構以及裝卸焊管的裝卸機構,所述 轉管機構包括至少兩個位于運送小車上側的輥輪以及驅動至少一個所述輥輪自轉的動力 機構,所述輥輪沿軸向排成兩列并由所述輥輪的外圓面形成承載焊管的V形夾縫,所述裝 卸機構包括若干與所述運送小車的前側邊框鉸接的下管鉤以及若干與所述運送小車的后 側邊框鉸接的退管鉤,所述運送小車上設有分別驅動所述下管鉤和退管鉤繞鉸接點擺動至 所述V形夾縫下方或上方的驅動機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鉤和退管 鉤的上表面均為兩端上翹、中部下凹的V形面,所述驅動機構為若干分別與各所述下管鉤 和退管鉤連接的第一油缸。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縫打磨機包 括裝有磨削砂帶的輪組和帶動所述磨削砂帶繞輪組轉動的電機。
4. 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送小 車的前側邊框和后側邊框均設有伸出運送小車外側且分別與所述下管鉤和退管鉤的鉸接 端等1?的臺架。
5. 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 構為與所述輥輪連接的減速電機,各所述輥輪通過主軸座安裝在所述運送小車上,所述運 送小車與所述主軸座通過螺栓連接,所述運送小車在主軸座的前后兩側設有若干調節螺栓 孔。
6. 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平 臺包括支撐桿、設在所述支撐桿上的支撐臺架以及驅動所述支撐臺架沿所述支撐桿上下進 行高度調節的第二油缸。
7. 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焊管外焊縫全長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放 運送小車的導軌,所述導軌延伸至所述磨削平臺的下方。
【文檔編號】B24B9/04GK203887651SQ201420241039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郭耀森, 張 杰, 梁江仔 申請人:番禺珠江鋼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