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背腔去毛刺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車輪背腔去毛刺裝置,由機架、齒輪、齒條、電機以及伺服電動缸等所組成,通過伺服電動缸和齒輪、齒條,使得左毛刷和右毛刷同步運動,并使之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左電機帶動中空軸轉動的同時,實現了左毛刷和右毛刷的轉動。升降氣缸通過下導柱,使兩個轉動的毛刷接觸輪輞背腔;同時右電機帶動旋轉軸以及兩個毛刷,圍繞車輪中心旋轉。本實用新型能夠根據不同尺寸的車輪,方便快速的調整兩個毛刷以及夾具的位置;同時,具有工藝先進、自動化程度高、通用性強、性能安全穩定的特點。
【專利說明】車輪背腔去毛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去毛刺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能夠調節尺寸的去毛刺裝置。【背景技術】
[0002]絕大多數的鋁合金車輪生產企業,都是混線生產,即生產線上同時有不同尺寸的車輪在各個工序流轉。對于刷毛刺工序來說,傳統的刷毛刺機通用性差,一臺設備只能適應一個尺寸的車輪,對于不同尺寸的車輪,只能同時更換夾具和毛刷,不僅使用非常不方便,而且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因此,為了增強通用性,提高生產效率,越來越多的車輪生產企業,在不斷追尋一種能夠適應不同尺寸,且便于更換夾具的車輪去毛刺機。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車輪去毛刺裝置,它能夠根據車輪尺寸快速調整夾具和毛刷的位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車輪背腔去毛刺裝置,由機架、下導柱、左電機、左帶輪1、下導套、升降板、下帶輪1、下軸承座、中空軸、旋轉軸、刻度板、底板、導軌、夾緊氣缸、壓塊、左帶輪I1、左基板、左軸承座、左軸、左毛刷、齒條、齒條滑座、支撐板、齒輪、伺服電動缸、右毛刷、右軸、右軸承座、右基板、防松環、右帶輪I1、上帶輪、升降氣缸、支撐架、張緊輪、滑柱、彈簧、滑套、側板、下帶輪I1、右帶輪I以及右電機組成,四根下導柱和兩個升降氣缸固定在機架的底板上;與下導柱配合的四個下導套固定在升降板上;兩個升降氣缸的輸出端與升降板的下方鉸接;升降板的下方固定左電機和右電機,左電機輸出端安裝左帶輪I,右電機輸出端安裝右帶輪I。
[0005]旋轉軸通過軸承固定在中空軸內部,旋轉軸的上端固定有支撐板,下端安裝有下帶輪II。中空軸通過軸承固定在升降板上方的下軸承座內;中空軸的上端固定有上帶輪,下端固定有下帶輪I。防松環的內圈與中空軸的上下端螺紋連接,并且用螺釘固定在上帶輪和下帶輪I上。
[0006]導軌的滑軌末端固定有壓塊,壓塊呈V字形,便于將車輪的輪唇壓住。導軌的滑塊安裝在底板上,固定在底板側面的夾緊氣缸的輸出端與導軌滑軌的另一端相連。底板下的兩個定位銷與刻度板的銷孔配合,可根據不同尺寸的車輪,調整相應的位置,以使其通用性增強;以上所述組成本裝置的一個夾具單元,圓周方向四個均布的夾具單元組成本裝置的夾具。
[0007]左軸通過軸承固定在左基板上方的左軸承座內,左軸的上方有安裝有左毛刷,下方安裝有左帶輪II。左基板下方固定有兩根齒條,與齒條配合的齒條滑座以及兩個齒輪都固定在支撐板上方。右軸通過軸承固定在右基板上方的右軸承座內,右軸上方有安裝有右毛刷,下方安裝有右帶輪II。右基板下方也固定有兩根齒條。伺服電動缸鉸接于左軸承座和右軸承座之間,通過齒輪和齒條的嚙合,實現左毛刷和右毛刷的同步運動。
[0008]張緊輪安裝在后端固定有滑柱的支撐架內;彈簧套在滑柱外側,與滑柱配合的滑套鑲嵌在側板內,側板固定在下軸承座上;以上所述組成本裝置的張緊系統。上帶輪通過同步帶同時帶動左帶輪II和右帶輪II以及張緊輪同時轉動。
[0009]伺服電動缸通過齒輪和齒條的嚙合,實現左毛刷和右毛刷的同步運動,使之能夠適應不同尺寸的車輪。
[0010]實際使用時,根據車輪的尺寸,調整好各個夾具單元在刻度板上的位置;通過伺服電動缸和齒輪、齒條,使得左毛刷和右毛刷同步運動,并使之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左電機帶動中空軸轉動的同時,實現了左毛刷和右毛刷的轉動。升降氣缸通過下導柱,使兩個轉動的毛刷接觸輪輞背腔;同時右電機帶動旋轉軸以及兩個毛刷,圍繞車輪中心旋轉。
[0011]本實用新型在使用中能夠用一個電機實現左毛刷和右毛刷同時轉動,并且能夠根據不同尺寸的車輪,方便快速的調整兩個毛刷以及夾具的位置;同時,具有工藝先進、自動化程度高、通用性強、性能安全穩定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改進的車輪背腔去毛刺裝置的主視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改進的車輪背腔去毛刺裝置的局部俯視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改進的車輪背腔去毛刺裝置的左視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改進的車輪背腔去毛刺裝置的夾具俯視圖。
[0016]圖中,I 一機架、2 —下導柱、3 —左電機、4 一左帶輪1、5 —下導套、6 —升降板、7 一下帶輪1、8 —下軸承座、9 一中空軸、10 —旋轉軸、11 一刻度板、12 —底板、13 —導軌、14 一夾緊氣缸、15 —壓塊、16 —左帶輪I1、17 —左基板、18 —左軸承座、19 一左軸、20 —左毛刷、21 —齒條、22 —齒條滑座、23 —支撐板、24 —齒輪、25 —伺服電動缸、26 —右毛刷、27 一右軸、28 —右軸承座、29 —右基板、30 —防松環、31 —右帶輪11、32 —上帶輪、33 —升降氣缸、34 —支撐架、35 —張緊輪、36 —滑柱、37 —彈簧、38 —滑套、39 —側板、40 —下帶輪
I1、41 一右帶輪1、42 —右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裝置的細節和工作情況。
[0018]該裝置由機架1、下導柱2、左電機3、左帶輪I 4、下導套5、升降板6、下帶輪I 7、下軸承座8、中空軸9、旋轉軸10、刻度板11、底板12、導軌13、夾緊氣缸14、壓塊15、左帶輪II 16、左基板17、左軸承座18、左軸19、左毛刷20、齒條21、齒條滑座22、支撐板23、齒輪24、伺服電動缸25、右毛刷26、右軸27、右軸承座28、右基板29、防松環30、右帶輪II 31、上帶輪32、升降氣缸33、支撐架34、張緊輪35、滑柱36、彈簧37、滑套38、側板39、下帶輪II 40、右帶輪I 41以及右電機42所組成,四根下導柱2和兩個升降氣缸33固定在機架I的底板上;與下導柱2配合的四個下導套5固定在升降板6上;兩個升降氣缸33的輸出端與升降板6的下方鉸接;升降板6的下方固定左電機3和右電機42,左電機3輸出端安裝左帶輪I 4,右電機42輸出端安裝右帶輪I 41。
[0019]旋轉軸10通過軸承固定在中空軸9內部,旋轉軸10的上端固定有支撐板23,下端安裝有下帶輪II 40。中空軸9通過軸承固定在升降板6上方的下軸承座8內;中空軸9的上端固定有上帶輪32,下端固定有下帶輪I 7。防松環30的內圈與中空軸9的上下端螺紋連接,并且用螺釘固定在上帶輪32和下帶輪I 7上。
[0020]導軌13的滑軌末端固定有壓塊15,壓塊15呈V字形,便于將車輪的輪唇壓住。導軌13的滑塊安裝在底板12上,固定在底板12側面的夾緊氣缸14的輸出端與導軌13滑軌的另一端相連。底板12下的兩個定位銷與刻度板11的銷孔配合,可根據不同尺寸的車輪,調整相應的位置,以使其通用性增強;以上所述組成本裝置的一個夾具單元,圓周方向四個均布的夾具單元組成本裝置的夾具。
[0021]左軸19通過軸承固定在左基板17上方的左軸承座18內,左軸19的上方有安裝有左毛刷20,下方安裝有左帶輪II 16。左基板17下方固定有兩根齒條21,與齒條21配合的齒條滑座22以及兩個齒輪24都固定在支撐板23上方。右軸27通過軸承固定在右基板29上方的右軸承座28內,右軸27上方有安裝有右毛刷26,下方安裝有右帶輪II 31。右基板29下方也固定有兩根齒條21。伺服電動缸25鉸接于左軸承座18和右軸承座28之間,通過齒輪24和齒條21的嚙合,實現左毛刷20和右毛刷26的同步運動。
[0022]張緊輪35安裝在后端固定有滑柱36的支撐架34內;彈簧37套在滑柱36外側,與滑柱36配合的滑套38鑲嵌在側板39內,側板39固定在下軸承座8上;以上所述組成本裝置的張緊系統。上帶輪32通過同步帶同時帶動左帶輪II 16和右帶輪II 31以及張緊輪35同時轉動。
[0023]伺服電動缸25通過齒輪24和齒條21的嚙合,實現左毛刷20和右毛刷26的同步運動,使之能夠適應不同尺寸的車輪。
[0024]在工作過程中,根據車輪的尺寸,調整好各個夾具單元在刻度板11上的位置;通過伺服電動缸25和齒輪24、齒條21,使得左毛刷20和右毛刷26同步運動,并使之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左電機3帶動中空軸9轉動的同時,實現了左毛刷20和右毛刷26的轉動。升降氣缸33通過下導柱2,使兩個轉動的毛刷接觸輪輞背腔;同時右電機42帶動旋轉軸10以及兩個毛刷,圍繞車輪中心旋轉。
【權利要求】
1.車輪背腔去毛刺裝置,由機架(I)、下導柱(2)、左電機(3)、左帶輪I (4)、下導套(5 )、升降板(6 )、下帶輪I (7 )、下軸承座(8 )、中空軸(9 )、旋轉軸(10 )、刻度板(11)、底板(12)、導軌(13)、夾緊氣缸(14)、壓塊(15)、左帶輪II (16)、左基板(17)、左軸承座(18)、左軸(19)、左毛刷(20)、齒條(21)、齒條滑座(22)、支撐板(23)、齒輪(24)、伺服電動缸(25)、右毛刷(26)、右軸(27)、右軸承座(28)、右基板(29)、防松環(30)、右帶輪II (31)、上帶輪(32)、升降氣缸(33)、支撐架(34)、張緊輪(35)、滑柱(36)、彈簧(37)、滑套(38)、側板(39)、下帶輪II (40)、右帶輪I (41)以及右電機(42)組成,其特征在于: 四根下導柱(2)和兩個升降氣缸(33)固定在機架(I)的底板上;與下導柱(2)配合的四個下導套(5)固定在升降板(6)上;兩個升降氣缸(33)的輸出端與升降板(6)的下方鉸接;升降板(6)的下方固定左電機(3)和右電機(42),左電機(3)輸出端安裝左帶輪I (4),右電機(42)輸出端安裝右帶輪I (41); 旋轉軸(10)通過軸承固定在中空軸(9)內部,旋轉軸(10)的上端固定有支撐板(23),下端安裝有下帶輪11(40);中空軸(9)通過軸承固定在升降板(6)上方的下軸承座(8)內;中空軸(9)的上端固定有上帶輪(32),下端固定有下帶輪I (7);防松環(30)的內圈與中空軸(9)的上下端螺紋連接,并且用螺釘固定在上帶輪(32)和下帶輪I (7)上; 導軌(13)的滑軌末端固定有壓塊(15),壓塊(15)呈V字形,導軌(13)的滑塊安裝在底板(12)上,固定在底板(12)側面的夾緊氣缸(14)的輸出端與導軌(13)滑軌的另一端相連;底板(12)下的兩個定位銷與刻度板(11)的銷孔配合;以上所述組成本裝置的一個夾具單元,圓周方向四個均布的夾具單元組成本裝置的夾具; 左軸(19 )通過軸承固定在左基板(17 )上方的左軸承座(18 )內,左軸(19 )的上方有安裝有左毛刷(20),下方安裝有左帶輪II (16);左基板(17)下方固定有兩根齒條(21),與齒條(21)配合的齒條滑座(22)以及兩個齒輪(24)都固定在支撐板(23)上方;右軸(27)通過軸承固定在右基板(29 )上方的右軸承座(28 )內,右軸(27 )上方有安裝有右毛刷(26 ),下方安裝有右帶輪II (31);右基板(29)下方也固定有兩根齒條(21);伺服電動缸(25)鉸接于左軸承座(18)和右軸承座(28)之間,通過齒輪(24)和齒條(21)的嚙合,左毛刷(20)和右毛刷(26)同步運動; 張緊輪(35)安裝在后端固定有滑柱(36)的支撐架(34)內;彈簧(37)套在滑柱(36)夕卜側,與滑柱(36)配合的滑套(38)鑲嵌在側板(39)內,側板(39)固定在下軸承座(8)上;以上所述組成本裝置的張緊系統;上帶輪(32)通過同步帶同時帶動左帶輪II (16)和右帶輪II (31)以及張緊輪(35)同時轉動。
【文檔編號】B24B9/04GK203817909SQ201420217350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薛博文, 郭建東, 劉會瑩, 王永寧, 朱志華, 李昌海 申請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