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銑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平面銑磨機,包括機床床身,機床床身上設置的用于裝夾加工零件的工作臺部件、工作臺部件上方的磨頭部件、和用于驅動磨頭部件工作的驅動機構;工作臺部件包括:減速電機、第一聯軸器、工作臺主軸、工作臺底座、螺母、真空吸附臺;工作臺底座設置在機床床身上,所述工作臺主軸設置于工作臺底座軸承孔中,真空吸附臺平貼密封設置在工作臺主軸上方;工作臺主軸上段為中空結構,與真空吸附臺底面的空氣通道相連通;工作臺主軸底端通過第一聯軸器與減速電機連接;所述工作臺主軸上開設有真空吸氣口,真空吸氣口與中空結構相連通,真空吸氣口出口端可與真空泵相連;驅動機構包括旋轉驅動機構和升降驅動機構。
【專利說明】平面銑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面銑磨機,屬于機械加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光學平面零件包括棱鏡、平行平面板、平面反光鏡、平晶、光楔、光盤片基、濾光片、波片、倍頻器等。為了達到高效率,采用有平面銑磨機進行粗加工,生產效率高,但是但來單片零件的面型達不到拋光要求,只能進行粗磨加工,粗磨后還需經過精磨和拋光工序,工裝夾具也不能通用。這樣就費時費力整體工作效率低,也達不到精度要求。從研發了這款針對單盤加工工藝的平面銑磨機,單盤面型精度高,通過更換砂輪的粒度,可以進行粗磨和拋光的生產線組合模式。而且粗磨夾具體可以直接轉運到拋光工序,減少工裝夾具降低成本,不同工藝之間可以互換,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平面銑磨機。
[0004]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平面銑磨機,包括機床床身,機床床身上設置的用于裝夾加工零件的工作臺部件、工作臺部件上方的磨頭部件、和用于驅動磨頭部件工作的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部件包括:減速電機、第一聯軸器、工作臺主軸、工作臺底座、螺母、真空吸附臺;工作臺底座設置在機床床身上,所述工作臺主軸設置于工作臺底座軸承孔中,真空吸附臺平貼密封設置在工作臺主軸上方;工作臺主軸上段為中空結構,與真空吸附臺底面的空氣通道相連通;工作臺主軸底端通過第一聯軸器與減速電機連接;所述工作臺主軸上開設有真空吸氣口,真空吸氣口與中空結構相連通,真空吸氣口出口端可與真空泵相連;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旋轉驅動機構和升降驅動機構。
[0006]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部件包括:砂輪、砂輪安裝座、夾緊套、磨頭主軸;砂輪安裝在砂輪安裝座上,所述砂輪安裝座上端通過夾緊套與磨頭主軸連接,磨頭主軸上端固定設置有主軸帶輪。
[0007]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主軸外圓套設軸承通過鎖緊螺母并緊,軸承和磨頭主軸設置在磨頭主軸套內孔用鎖緊螺母并緊,磨頭主軸上端依次裝配防塵蓋、主軸帶輪、并緊螺母;磨頭主軸套外套設磨頭座。
[0008]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機構為:主軸帶輪通過多鍥帶與磨頭電機動力輸出軸上的電機皮帶輪相連,用于驅動砂輪的旋轉。
[0009]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驅動機構包括立柱、直線導軌、升降絲桿;立柱固定在機床床身的臺面上,立柱上豎直設置直線導軌,所述磨頭部件通過磨頭過渡板與直線導軌滑動連接可上下移動;磨頭過渡板底面固定連接有活靈,升降絲桿通過絲桿座豎直穿設在機床床身上;升降絲桿底端通過第二聯軸器與減速機連接;升降絲桿上端與活靈連接通過升降絲桿的旋轉驅動磨頭部件的升降。[0010]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部件還包括鎖緊螺母、第一軸承、回轉套、密封圈、上密封蓋、下密封蓋、軸承、螺母;工作臺主軸頂端自上而下依次套設上密封蓋、下密封蓋、軸承、螺母,工作臺主軸中部套設軸承和用于擰緊固定的防松螺母,回轉套中裝配第一軸承和密封圈通過鎖緊螺母固定在工作臺主軸上。
[0011]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底座與機床床身通過螺桿連接,并設置有調整機構,調整機構包括依次設置在螺桿上的調整座、球面墊圈、螺紋套、旋轉塊。
[0012]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平面銑磨機,整體采用高強度鑄件,經過人工時效處理,具有剛性高,變形小,精度高的特點;零件裝夾方式為真空吸附,省時省力,磨頭主軸采用整體套筒結構。在維修時可以方便整體取出,不要將整個機床立柱和磨頭部件拆散。簡化維修步驟降低維修成本。磨頭部件采用了滾珠絲桿和直線導軌的傳動模式,傳動效率高摩擦系數小;電子手輪的應用,讓工人在對刀操作中更簡便;工作平臺的真空吸附結構讓零件的裝夾既省時又省力,還能有效提高加工精度;控制系統采用閉環數字控制,重復定位精度到達0.001mm,友好的人機界面簡化了傳統人工操作的復雜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減速電機1、機床床身2、減速機安裝座3、第一聯軸器4、鎖緊螺母5、第一軸承6、回轉套7、真空吸氣口 8、密封圈9、工作臺主軸10、調整座11、球面墊圈12、螺紋套13、旋轉塊14、螺桿15、防松螺母16、軸承17、工作臺底座18、螺母19、軸承20、下密封蓋21、上密封蓋22、真空吸附臺23、砂輪24、砂輪安裝座25、甩水盆26、夾緊套27、磨頭座28、磨頭主軸套29、防塵蓋30、主軸帶輪31、磨頭主軸32、并緊螺母33、鎖緊螺母34、軸承35、多鍥帶36、鎖緊螺母37、磨頭過渡板38、直線導軌39、電機皮帶輪40、磨頭電機41、電機連接板42、活靈43、立柱44、升降絲桿45、第二軸承46、絲桿座47、第二聯軸器48、減速機聯接座49、減速機50。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0016]如圖1所示,一種平面銑磨機,包括機床床身2,機床床身2上設置的用于裝夾加工零件的工作臺部件、工作臺部件上方的磨頭部件、和用于驅動磨頭部件工作的驅動機構。
[0017]工作臺部件包括:減速電機1、減速機安裝座3、第一聯軸器4、鎖緊螺母5、第一軸承6、回轉套7、真空吸氣口 8、密封圈9、工作臺主軸10、調整座11、球面墊圈12、螺紋套13、旋轉塊14、螺桿15、防松螺母16、軸承17、工作臺底座18、螺母19、軸承20、下密封蓋21、上密封蓋22、真空吸附臺23 ;工作臺底座18設置在機床床身2上,所述工作臺主軸10設置于工作臺底座18軸承孔中,真空吸附臺23平貼密封設置在工作臺主軸10上方;工作臺主軸10上段為中空結構,與真空吸附臺23底面的空氣通道相連通;工作臺主軸10底端通過第一聯軸器4與減速電機I連接;所述工作臺主軸10上開設有真空吸氣口 8,真空吸氣口 8與中空結構相連通,真空吸氣口 8出口端可與真空泵相連;所述工作臺主軸10頂端自上而下依次套設上密封蓋22、下密封蓋21、軸承20、螺母19,工作臺主軸10中部套設軸承17和用于擰緊固定的防松螺母16,回轉套7中裝配第一軸承6和密封圈9通過鎖緊螺母5固定在工作臺主軸上。減速電機I和減速機安裝座3用螺釘固定整體安裝在工作臺底座18的底面;所述工作臺底座18與機床床身2通過螺桿15連接,并設置有調整機構,調整機構包括依次設置在螺桿15上的調整座11、球面墊圈12、螺紋套13、旋轉塊14。
[0018]所述磨頭部件包括:砂輪24、砂輪安裝座25、夾緊套27、磨頭主軸32 ;砂輪24安裝在砂輪安裝座25上,所述砂輪安裝座25上端通過夾緊套27與磨頭主軸32連接,磨頭主軸32上端固定設置有主軸帶輪31。磨頭主軸32外圓套設軸承35通過鎖緊螺母37并緊,軸承35和磨頭主軸32設置在磨頭主軸套29內孔用鎖緊螺母34并緊,磨頭主軸32上端依次裝配防塵蓋30、主軸帶輪31、并緊螺母33 ;磨頭主軸套29外套設磨頭座28,磨頭座28下方設置有甩水盆26。
[0019]驅動機構包括旋轉驅動機構和升降驅動機構。其中,旋轉驅動機構為:主軸帶輪31通過多鍥帶36與磨頭電機41動力輸出軸上的電機皮帶輪40相連,用于驅動砂輪24的旋轉。升降驅動機構包括立柱44、直線導軌39、升降絲桿45 ;立柱44固定在機床床身2的臺面上,立柱44上豎直設置直線導軌39,所述磨頭部件通過磨頭過渡板38與直線導軌39滑動連接可上下移動;磨頭過渡板38底面固定連接有活靈43,升降絲桿45上套設第二軸承46通過絲桿座47豎直穿設在機床床身2上;升降絲桿45底端通過第二聯軸器48與減速機50連接;升降絲桿45上端與活靈43連接通過升降絲桿的旋轉驅動磨頭部件的升降。減速機50通過減速機聯接座49固定在機床床身2上。
[0020]本實用新型的裝配過程如下工作臺部件:為真空吸附臺23通過螺釘固定在工作臺主軸10的上端面;上密封蓋22、下密封蓋21、軸承20、螺母19依次安裝在工作臺主軸10上,然后整體放進工作臺底座18軸承孔中,裝上軸承17,用防松螺母16擰緊固定;回轉套7裝配好第一軸承6和密封圈9用鎖緊螺母5固定在工作臺主軸上,再連接第一聯軸器4,最后減速電機I和減速機安裝座3用螺釘固定整體安裝在件工作臺底座18的底面。8號為真空吸口與真空泵相連,當零件放在真空吸附臺23上面時,由于零件和工作臺面的密封性完整,從而時零件牢固的被吸附在工作臺面上;減速電機12、球面墊圈13、螺紋套14、旋轉塊15、螺桿為調整機構,不但將工作臺底座18固定在機床床身2作用,也起到調整整個工作臺面和磨頭砂輪的平行精度。
[0021]磨頭部件:主要是砂輪旋轉結構,將軸承套在磨頭主軸32外圓上,并用鎖緊螺母37并緊,然后整體裝配進磨頭主軸套29的內孔中,旋緊端蓋螺母,并將軸承35放進磨頭主軸套29內孔用鎖緊螺母34并緊,依次裝配防塵蓋30、主軸帶輪31、并緊螺母33、,最后將整體安裝好的上述組件裝配到磨頭座28內孔,用螺母固定死。砂輪安裝座25與磨頭主軸32錐孔配合用螺母固定。磨頭主軸32中間為通孔,通過冷卻液,使加工過程中冷卻充分,提高零件表面粗糙度,還能使高速轉動的磨頭主軸溫度降低,提高了磨頭軸承的使用壽命,還能避免主軸升溫影響加工精度。
[0022]磨頭部件與磨頭過渡板38、直線導軌39連接并安裝在立柱44導軌安裝面上,活靈43底面固定在磨頭過渡板38上,活靈43中間安裝升降絲桿,通過絲杠的旋轉達到升降整個磨頭的目的。升降絲桿45和軸承垂直安裝在絲桿座47內孔中,升降絲桿45底面軸端聯接第二聯軸器48,并聯接減速機50,立柱44通過螺釘固定在機床床身2的臺面上,磨頭電機41與電機皮帶輪40裝配一起,整體聯接在電機連接板42上,電機連接板42為長方形鋼板,前端聯接磨頭過渡板38兩側,后端聯接電機安裝板兩側,對稱分布在立柱兩側,起到了配重作用,最后用多鍥帶36將電機和主軸聯接;傳遞扭矩。
[0023]設備的操作流程:
[0024]將加工零件平放在工作臺面上,按下真空裝置按鈕,工件被吸附在臺面上,設置好粗磨和精磨的各自加工工藝參數,打開手動模式,工作臺轉動,旋轉電子手輪旋鈕使其砂輪磨頭下降,當砂輪斷面剛好接粗被加工零件時,在人機界面上點輸入坐標參數XO系統自動記憶目前磨頭坐標值。然后設置好安全位置Xl (X1>X0),再輸入最終零件尺寸X3。檢查零件有無固定。關上機床護罩,選擇自動程序,按啟動,工作臺轉動,磨頭轉動,并自動上升到機械原點,然后以快速下降到安全位置,到達完全位置后開始工進,當尺寸加工到位,磨頭自動快速升起,工作臺,和砂輪磨頭也停止。整個加工過程結束。
[0025]設備關鍵要點:
[0026]I整體為鑄件,結構穩定,精度高。
[0027]2零件裝夾方式為真空吸附,省時省力。
[0028]3磨頭主軸采用整體套筒結構。在維修時可以方便整體取出,不要將整個機床立柱和磨頭部件拆散。簡化維修步驟降低維修成本。
[0029]4磨頭電機和磨頭主軸采用對稱式,這樣降低了立柱的偏載,減輕了直線導軌的單邊受力狀況。
[0030]5采用滾珠絲桿和伺服減速電機直接連接方式,實現了快速與慢速的控制要求。簡化了結構降低了成本,電子手輪和伺服的配合應用完成了快慢速模式的簡單切換。
[003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平面銑磨機,包括機床床身,機床床身上設置的用于裝夾加工零件的工作臺部件、工作臺部件上方的磨頭部件、和用于驅動磨頭部件工作的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部件包括:減速電機、第一聯軸器、工作臺主軸、工作臺底座、螺母、真空吸附臺;工作臺底座設置在機床床身上,所述工作臺主軸設置于工作臺底座軸承孔中,真空吸附臺平貼密封設置在工作臺主軸上方;工作臺主軸上段為中空結構,與真空吸附臺底面的空氣通道相連通;工作臺主軸底端通過第一聯軸器與減速電機連接;所述工作臺主軸上開設有真空吸氣口,真空吸氣口與中空結構相連通,真空吸氣口出口端可與真空泵相連;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旋轉驅動機構和升降驅動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部件包括:砂輪、砂輪安裝座、夾緊套、磨頭主軸;砂輪安裝在砂輪安裝座上,所述砂輪安裝座上端通過夾緊套與磨頭主軸連接,磨頭主軸上端固定設置有主軸帶輪。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主軸外圓套設軸承通過鎖緊螺母并緊,軸承和磨頭主軸設置在磨頭主軸套內孔用鎖緊螺母并緊,磨頭主軸上端依次裝配防塵蓋、主軸帶輪、并緊螺母;磨頭主軸套外套設磨頭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機構為:主軸帶輪通過多鍥帶與磨頭電機動力輸出軸上的電機皮帶輪相連,用于驅動砂輪的旋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驅動機構包括立柱、直線導軌、升降絲桿;立柱固定在機床床身的臺面上,立柱上豎直設置直線導軌,所述磨頭部件通過磨頭過渡板與直線導軌滑動連接可上下移動;磨頭過渡板底面固定連接有活靈,升降絲桿通過絲桿座豎直穿設在機床床身上;升降絲桿底端通過第二聯軸器與減速機連接;升降絲桿上端與活靈連接通過升降絲桿的旋轉驅動磨頭部件的升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部件還包括鎖緊螺母、第一軸承、回轉套、密封圈、上密封蓋、下密封蓋、軸承、螺母;工作臺主軸頂端自上而下依次套設上密封蓋、下密封蓋、軸承、螺母,工作臺主軸中部套設軸承和用于擰緊固定的防松螺母,回轉套中裝配第一軸承和密封圈通過鎖緊螺母固定在工作臺主軸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銑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底座與機床床身通過螺桿連接,并設置有調整機構,調整機構包括依次設置在螺桿上的調整座、球面墊圈、螺紋套、旋轉塊。
【文檔編號】B24B13/00GK203804730SQ201420213168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9日
【發明者】劉勇 申請人: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