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包括鑄件本體(1),鑄件本體(1)上至少成型有一副沿厚度方向設置的吊柱組件,每副吊柱組件由兩個對稱設于鑄件本體(1)左右或前后側的吊柱(2)組成,吊柱(2)與鑄件本體(1)之間形成供吊具吊繩自由套穿的通孔(2.1),吊柱(2)的內壁上依序設有與通孔聯通的上卡槽(2.2)、中卡槽(2.3)、下卡槽(2.4)以供吊具吊繩從通孔(2.1)套入各卡槽而實現起吊翻轉,每副吊柱組件的兩個吊柱(2)上的中卡槽(2.3)之間的中心連線的中點與鑄件本體(1)的重心在同一個豎直面上。該起吊翻轉結構具有起吊翻轉安全、方便的優點。
【專利說明】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鑄件起吊翻轉【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大型百噸級球墨鑄鐵件起吊翻轉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近些年來,大型球墨鑄鐵件因其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良好的經濟性能,故廣泛用于制造風力發電機組、核乏燃料儲運容器、高速鐵路機車用曲軸箱體、大型注塑機模板及大型機動車曲軸等,在世界鑄鐵件總產量縮減的情況下球墨鑄鐵在鑄鐵件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在增大。
[0003]大型鑄件是用鑄造方法獲得的金屬物件,即把熔煉好的液態金屬,用澆注、壓射、吸入或其他方法注入預先準備好的砂箱的鑄型中,冷卻后經落砂、清理和后處理,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物件。大型鑄件往往重量重、形狀復雜不規則,吊運、翻轉不同于小型鑄件,且大型鑄件冷卻后的落砂、清理和后處理工序中都要涉及專用起吊翻轉結構實現鑄件的吊運、翻轉,另外大型鑄件運輸過程中的裝卸以及加工、裝配過程中吊運、翻轉也要涉及專用起吊翻轉結構,故起吊翻轉結構的設計是大型鑄件非常重要的技術關鍵。
[0004]如圖1所示,為一種大型百噸級球墨鑄鐵件,為起吊翻轉該大型鑄件,在鑄件本體上增設有吊環P、2'、3'、4'、5'、6'。需要起吊平移該大型鑄件時,通過吊環I'、3'、4'、5'實現起吊平移;需要起吊翻轉大型鑄件時,通過吊環3'、5'實現鑄件翻轉90度和90度翻轉后的起吊平移,再通過吊環3'、5'或鑄件塊a、環6'實現鑄件180度翻轉。
[0005]上述大型鑄件雖然能實現起吊平移和90度翻轉,但在實現180度翻轉時,需先將吊具從吊環3'、5'上卸下,再將吊具套在鑄件塊a、環6'上,而吊具的卸下和安裝需靠人工爬上大型鑄件進行高空作業,有很大的安全隱患,而如果通過吊環3'、5'實現180度翻轉則存在更大的安全隱患且操作難度系數更大,因在先為了實現90度翻轉后的起吊平移,吊環3'、5'之間的中心和鑄件的重心需在一個平面上才能使鑄件翻轉90度后正立于地面上而實現起吊平移,這樣在接下來的180度翻轉過程中,如吊具仍套在吊環3'、5'上,此時起吊平移過程中的鑄件在慣性作用下,作用于吊環3,、5,上的吊具的吊力一撤銷,鑄件便會在慣性作用下垂直倒下而實現180度翻轉,而因鑄件為大型鑄件,如在起吊平移過程中直接垂直倒下則非常危險,且對吊具也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力而損壞吊具。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起吊翻轉安全、方便的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它包括鑄件本體,所述的鑄件本體上至少成型有一副沿厚度方向設置的吊柱組件,每副吊柱組件由兩個對稱設于鑄件本體左右或前后側的吊柱組成,所述的吊柱與鑄件本體之間形成供吊具吊繩自由套穿的通孔,吊柱的內壁上依序設有與通孔聯通的上卡槽、中卡槽、下卡槽以供吊具吊繩從通孔套入各卡槽而實現起吊翻轉,每副吊柱組件的兩個吊柱上的中卡槽之間的中心連線的中點與鑄件本體的重心在同一個豎直面上。
[0008]采用以上結構后,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的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通過設置對稱的兩吊柱,可實現對大型鑄件的起吊,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地面操作吊具便可使套穿于吊柱通孔內的吊具吊繩從通孔套入各卡槽中且又能從各卡槽進入通孔中,在整個起吊翻轉過程中無需人工爬上大型鑄件對吊具吊繩進行高空作業,有效消除了因高空作業而帶來的安全隱患,且整個起吊翻轉過程只需吊具吊繩套入不同卡槽中即可實現所有起吊翻轉過程,操作起來非常方便、有效提高了起到翻轉效率,特別適合大型鑄件的起吊、翻轉,既安全又方便。
[0009]作為改進,所述的吊柱組件為一副,該副吊柱組件的兩個吊柱對稱位于鑄件本體的左右側,一副為優選方案,既能滿足起吊翻轉要求,又能節約成本。
[0010]作為改進,所述的上卡槽、中卡槽、下卡槽為方形卡槽,方形卡槽之間通過弧形凸起進行連接,弧形凸起與方形卡槽之間通過圓弧過渡連接,方形卡槽與吊柱的上、下端也圓弧過渡連接,弧形凸起可對套入卡槽內的吊具吊繩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防止了吊具吊繩在起吊翻轉過程中的竄出,而圓弧過渡連接則便于吊具吊繩在需要變換套入位置時在各卡槽之間的滑入、滑出。
[0011]作為改進,所述的吊柱與鑄件本體為一體式結構且為鑄件本體的加強筋,一體式結構是指吊柱與鑄件本體同時鑄造成型且為一個整體結構,而為加強筋板則指吊柱是由加強筋板改造而形成的結構,即既可代替加強筋板的作用,又可充當吊柱的作用,兩種功效同時具備,具有雙重作用,更重要的是無需單獨在鑄件本體上額外成型出吊柱結構,利用了加強筋板這一鑄件本體上的結構,有效節約了鐵液量,不但沒有增加鑄件本體的重量,且大大節約了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設有現有起吊翻轉結構的大型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設有本發明的起吊翻轉結構的大型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發明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的吊柱的結構示意圖。
[0015]現有技術圖中所示:1'、2'、3'、4'、5'、6':吊環;a、鑄件塊。
[0016]本發明圖中所示:1、鑄件本體,2、吊柱,2.1、通孔,2.2、上卡槽,2.3、中卡槽,2.4、下卡槽,3、弧形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8]如圖所示,一種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它包括鑄件本體I,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所述的鑄件本體I上至少成型有一副沿厚度方向設置的吊柱組件,此處的沿厚度方向指鑄件本體I的厚度方向,當鑄件本體I正放于地面上時,則該厚度方向則為鑄件本體I的高度方向。
[0019]每副吊柱組件由兩個對稱設于鑄件本體I左右或前后側的吊柱2組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吊柱組件為一副,該副吊柱組件的兩個吊柱2對稱位于鑄件本體I的左右側。所述的吊柱2與鑄件本體I之間形成供吊具吊繩自由套穿的通孔2.1。吊柱2的內壁上依序設有與通孔聯通的上卡槽2.2、中卡槽2.3、下卡槽2.4以供吊具吊繩從通孔2.1套入各卡槽而實現起吊翻轉。每副吊柱組件的兩個吊柱2上的中卡槽2.3之間的中心連線的中點與鑄件本體I的重心在同一個豎直面上。
[002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上卡槽2.2、中卡槽2.3、下卡槽2.4為方形卡槽,方形卡槽之間通過弧形凸起3進行連接,弧形凸起3與方形卡槽之間通過圓弧過渡連接,方形卡槽與吊柱2的上、下端也圓弧過渡連接。
[002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吊柱2與鑄件本體I為一體式結構且為鑄件本體I的加強筋,也就是說吊柱2即可供吊具起吊用,又可代替加強筋使用。
[0022]起吊過程:通過兩個左右對稱設置的上卡槽2.2實現起吊平移;通過左側的中卡槽2.3或右側的中卡槽2.3實現鑄件翻轉90°和翻轉90°后的起吊平移;再通過左側的下卡槽2.4或右側的下卡槽2.4實現鑄件180°翻轉,翻轉180°后通過左右對稱設置的下卡槽2.4實現起吊平移。
[0023]本發明的起吊翻轉結構實現鑄件180°翻轉時沒有安全風險,可以通過滑移方法將起吊翻轉用的吊具吊繩(實際上為鐵鏈)滑入到上卡槽2.2、中卡槽2.3、下卡槽2.4內,避免了像現有技術那樣靠人工在高空對吊具的安裝位置進行高空作業。
[0024]本發明的起吊翻轉結構左右或前后結構對稱設置,結構簡單,吊運、翻轉方便,提高了生產作業效率,可安全平穩地實現重102.6噸、外形尺寸4930mmX4450mmX 1480mm的大型球墨鑄鐵鑄件冷卻后的落砂、清理、檢驗、涂裝和運輸過程中的裝卸以及加工、裝配等過程中吊運、翻轉。
【權利要求】
1.一種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它包括鑄件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鑄件本體(I)上至少成型有一副沿厚度方向設置的吊柱組件,每副吊柱組件由兩個對稱設于鑄件本體(I)左右或前后側的吊柱(2)組成,所述的吊柱(2)與鑄件本體(I)之間形成供吊具吊繩自由套穿的通孔(2.1),吊柱(2)的內壁上依序設有與通孔聯通的上卡槽(2.2)、中卡槽(2.3)、下卡槽(2.4)以供吊具吊繩從通孔(2.1)套入各卡槽而實現起吊翻轉,每副吊柱組件的兩個吊柱(2 )上的中卡槽(2.3 )之間的中心連線的中點與鑄件本體(I)的重心在同一個豎直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柱組件為一副,該副吊柱組件的兩個吊柱(2 )對稱位于鑄件本體(I)的左右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卡槽(2.2)、中卡槽(2.3)、下卡槽(2.4)為方形卡槽,方形卡槽之間通過弧形凸起(3)進行連接,弧形凸起(3)與方形卡槽之間通過圓弧過渡連接,方形卡槽與吊柱(2)的上、下端也圓弧過渡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鑄件起吊翻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柱(2)與鑄件本體(I)為一體式結構且為鑄件本體(I)的加強筋。
【文檔編號】B22D29/04GK103878351SQ201410127181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1日
【發明者】宋賢發, 賈志欣, 傅明康, 郭振濤 申請人: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