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拋丸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良的拋丸裝置,包括機體、機體內部的上表面中心處設有掛鉤,機體的外部的上面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與掛鉤相連,掛鉤下連接有用于掛物體的掛柱,機體內部的一側內壁的上部設有拋丸頭,機體外部的一側外壁的上部設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與拋丸頭相連,第二電機后部設有上進口,上進口與拋丸頭貫通相連,所述機體由上殼體、下端蓋以及內套筒組成,上殼體內的下端與下端蓋固定連接,內套筒固定在上殼體的內壁面上。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延長使用壽命的改良的拋丸裝置。
【專利說明】改良的拋丸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一種改良的拋丸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改良的拋丸裝置,利用拋丸器拋出的高速彈丸清理或強化鑄件表面的鑄造設備。改良的拋丸裝置能同時對鑄件進行落砂、除芯和清理。改良的拋丸裝置是通過一種或多種砂料來打擊金屬的表面,消除金屬表面的一些附著物,如鐵銹,但有時也通過拋丸碰擊來獲得一個特定的表面層。拋丸介質可以是各種規格的砂,碳化硅顆粒、小鋼球等。改良的拋丸裝置拋出的鋼砂通過葉片旋轉,打擊到物體的表面上。
[0003]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拋丸機,包括機體、機體內部的上表面中心處設有掛鉤,機體的外部的上面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與掛鉤相連,掛鉤下連接有用于掛物體的掛柱,機體內部的一側內壁的上部設有上拋丸頭,機體內部的一側內壁的下部設有下拋丸頭,機體外部的一側外壁的上部設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與上拋丸頭相連,第二電機后部設有上進口,上進口與上拋丸頭貫通相連。
[0004]上述拋丸機工作時,通過第一電機帶動掛職柱轉動,對機體內的鑄件進行落砂、除芯和清理。由于拋丸機需要長時間工作,因此,機體的內壁面磨損較為嚴重,從而縮短了拋丸機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延長使用壽命的改良的拋丸裝置。
[0006]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改良的拋丸裝置,包括機體、機體內部的上表面中心處設有掛鉤,機體的外部的上面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與掛鉤相連,掛鉤下連接有用于掛物體的掛柱,機體內部的一側內壁的上部設有拋丸頭,機體外部的一側外壁的上部設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與拋丸頭相連,第二電機后部設有上進口,上進口與拋丸頭貫通相連,所述機體由上殼體、下端蓋以及內套筒組成,上殼體內的下端與下端蓋固定連接,內套筒固定在上殼體的內壁面上。
[0008]采用了上述方案,所述機體由上殼體、下端蓋以及內套筒組成,上殼體內的下端與下端蓋固定連接,內套筒固定在上殼體的內壁面上。通過對機體的結構進行結構,由內套筒對上殼體進行保護,當拋丸機工作時,就不會與內套筒進行接觸,當內套筒受到破壞后,可以拆卸下來對內套筒進行更換。
[0009]所述內套筒的內壁面上設有耐磨層。通過耐磨層,有利于對內套筒進行保護,延長內套筒的使用壽命。
[0010]所述內套筒的外壁面上固定有吸音層。所述吸音層為吸音棉。通過消音層能吸收一部分拋丸機工作時產生的噪音。【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改良的拋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2]I為上殼體,2為下端蓋,3為內套筒,4為耐磨層,5為吸音層,6為掛鉤,7為第一電機,8為掛柱,9為拋丸頭,10為第二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4]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改良的拋丸裝置,包括機體,所述機體由上殼體1、下端蓋2以及內套筒3組成,上殼體I內的下端與下端蓋2固定連接,內套筒3固定在上殼體的內壁面上。內套筒3的內壁面上設有耐磨層4。內套筒3的外壁面上固定有吸音層5,吸音層5為吸音棉。機體內部的上表面中心處設有掛鉤6,機體的外部的上面設有第一電機7,第一電機7與掛鉤6相連,掛鉤6下連接有用于掛物體的掛柱8,機體內部的一側內壁的上部設有拋丸頭9,機體外部的一側外壁的上部設有第二電機10,第二電機10與拋丸頭9相連,第二電機后部設有上進口,上進口與拋丸頭貫通相連。
【權利要求】
1.改良的拋丸裝置,包括機體、機體內部的上表面中心處設有掛鉤,機體的外部的上面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與掛鉤相連,掛鉤下連接有用于掛物體的掛柱,機體內部的一側內壁的上部設有拋丸頭,機體外部的一側外壁的上部設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與拋丸頭相連,第二電機后部設有上進口,上進口與拋丸頭貫通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由上殼體、下端蓋以及內套筒組成,上殼體內的下端與下端蓋固定連接,內套筒固定在上殼體的內壁面上;所述內套筒的內壁面上設有耐磨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拋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套筒的外壁面上固定有吸音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拋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層為吸音棉。
【文檔編號】B24C9/00GK203726347SQ201320629548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2日
【發明者】陳建棟, 史文亮, 余錦 申請人:常州精棱鑄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