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型模殼硬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精密鑄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大型模殼硬化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精密鑄造行業當中所使用的模殼在硬化工序中一般采用人工作業,即人工向模殼表面涂覆結晶氯化鋁,這對于小型模殼尚可,對于大型模殼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勞動強度高,產品質量隨工人情緒波動較大,由于硬化工序的不穩定,就會導致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確保產品質量的大型模殼硬化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大型模殼硬化裝置,包括垂直設在地面上的兩個支座,兩個支座上端部之間轉動連接有一根水平設置的主軸,主軸一端傳動連接有動力驅動機構,地面下開設有液體漿池,主軸上設有位于兩個支座之間且下部伸入到液體漿池內的沾漿機構。所述沾漿機構包括兩個正八邊形的框架,每個框架的八個頂點分別通過一根輻條固定連接在主軸上,兩個框架之間的相對應的頂點之間分別轉動連接有一個吊桿,兩根吊桿的另一端之間轉動連接一個平行于主軸的模殼放置架。所述動力驅動機構包括電機和減速機,電機通過減速機與主軸傳動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液體漿池內盛裝上結晶氯化鋁溶液,電機通過減速機帶動主軸慢速轉動,主軸通過框架、輻條和吊桿帶動模殼放置架轉動,把大型模殼按進入到液體漿池內的順序依次放置到模殼放置架上,由于主軸轉速很低,模殼放置架從進入到液體漿池到出液體漿池需要幾個小時,這樣就確保模殼表面充分與結晶氯化鋁溶液充分接觸,確保模殼良好的硬化效果。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制造、便于操作,充分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可以循環不停機進行大型模殼硬化作業,充分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大大提高了模殼的硬化質量。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當中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大型模殼硬化裝置,包括垂直設在地面3上的兩個支座1,兩個支座I上端部之間轉動連接有一根水平設置的主軸2,主軸2 —端傳動連接有動力驅動機構,地面3下開設有液體漿池5,主軸2上設有位于兩個支座I之間且下部伸入到液體漿池5內的沾漿機構。沾漿機構包括兩個正八邊形的框架6,每個框架6的八個頂點分別通過一根輻條7固定連接在主軸2上,兩個框架6之間的相對應的頂點之間分別轉動連接有一個吊桿8,兩根吊桿8的另一端之間轉動連接一個平行于主軸2的模殼放置架9。動力驅動機構包括電機10和減速機11,電機10通過減速機11與主軸2傳動連接,電機10和減速機11設置在固定在地面3上的支架12上。本實用新型在工作使用時,液體漿池5內盛裝上結晶氯化鋁溶液,電機10通過減速機11帶動主軸2慢速轉動,主軸2通過框架6、輻條7和吊桿8帶動模殼放置架9轉動,把大型模殼4按進入到液體漿池5內的順序依次放置到模殼放置架9上,由于主軸2轉速很低,在重力的作用下,模殼放置架9始終保持水平,模殼放置架9從進入到液體漿池5到出液體漿池5需要幾個小時,這樣就確保模殼4表面充分與結晶氯化鋁溶液充分接觸,確保模殼4良好的硬化效果。
權利要求1.大型模殼硬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設在地面上的兩個支座,兩個支座上端部之間轉動連接有一根水平設置的主軸,主軸一端傳動連接有動力驅動機構,地面下開設有液體漿池,主軸上設有位于兩個支座之間且下部伸入到液體漿池內的沾漿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模殼硬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沾漿機構包括兩個正八邊形的框架,每個框架的八個頂點分別通過一根輻條固定連接在主軸上,兩個框架之間的相對應的頂點之間分別轉動連接有一個吊桿,兩根吊桿的另一端之間轉動連接一個平行于主軸的模殼放置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模殼硬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驅動機構包括電機和減速機,電機通過減速機與主軸傳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大型模殼硬化裝置,包括垂直設在地面上的兩個支座,兩個支座上端部之間轉動連接有一根水平設置的主軸,主軸一端傳動連接有動力驅動機構,地面下開設有液體漿池,主軸上設有位于兩個支座之間且下部伸入到液體漿池內的沾漿機構。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制造、便于操作,充分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可以循環不停機進行大型模殼硬化作業,充分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大大提高了模殼的硬化質量。
文檔編號B22C9/04GK203003072SQ20132001967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明者呂文軍, 宋燦武, 常偉朋, 常洪, 常運來, 牛孟孟 申請人:洛陽市海龍精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