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削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
背景技術:
針對我公司加工離心通風機大型主軸(帶滑動軸承位)時,由于我公司風機主軸滑動軸承位直徑、端面寬度規格不一,端面光潔度要求達到0.8 (附大型主軸的加工部位示意圖,如圖1所示)。由于沒有大型的主軸端面磨床,無法用磨床對大型主軸滑動軸承位的兩個端面進行磨削。如果另外購置磨床來進行磨削加工,成本高昂。目前只能采用臥車(大車)精車主軸端面后,采用細砂紙手工打磨的方式來滿足表面粗糙度要求。在這種背景下,需要研制出一種磨削工具來代替手動打磨方式,從而達到在不購買大型端面磨床的情況下,既能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又能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和制造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安裝在臥車(大車)的四方刀架上,對大型主軸滑動軸承位的兩個端面進行磨削的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它能夠有效地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既能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又能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和制造難度。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包括安裝在車床四方刀架上的機架,所述機架上安裝有磨削裝置和動力裝置,所述磨削裝置包括由動力裝置帶動的旋轉主軸,所述旋轉主軸的兩端設置有通過旋轉主軸帶動以其軸心線為旋轉軸線旋轉的兩個砂輪。作為優選,所述砂輪為碗型砂輪。作為優選,所述動力裝置通過傳動機構與旋轉主軸傳動連接。作為優選,所述動力裝置為電機,所述傳動機構為皮帶傳動機構,所述皮帶傳動機構由電機帶輪、主軸帶輪以及套設在電機帶輪與主軸帶輪上的三角皮帶構成,所述電機帶輪固定在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主軸帶輪固定在旋轉主軸的中部。作為優選,所述磨削裝置還包括中空的主軸固定裝置,所述旋轉主軸的中部位于主軸固定裝置內部,所述砂輪位于主軸固定裝置的外部,主軸固定裝置的兩端壁上分別設置有供旋轉主軸的兩個端部穿出的通孔,所述主軸固定裝置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軸承,所述軸承固定于主軸固定裝置的內部,并且套設在旋轉主軸上,與旋轉主軸形成過盈配合。作為優選,所述主軸固定裝置由軸承蓋和一端敞口的砂輪座構成,所述軸承蓋與砂輪座的敞口端匹配,該端的軸承固定在軸承蓋內,所述軸承蓋通過螺栓與砂輪座固定,在砂輪座的另一端通過螺栓連接有端蓋。作為優選,所述砂輪外側設置有護罩,所述護罩固定在主軸固定裝置上。作為優選,所述旋轉主軸的兩個端部對稱設置,每個端部由中部到端部依次設置有圓臺段和螺紋段,所述砂輪 通過砂輪套、鎖緊套以及螺母固定在旋轉主軸的端部,砂輪在套設上砂輪套后通過鎖緊套固定,所述砂輪套的內壁與旋轉主軸的圓臺段配合,砂輪套在套設上旋轉主軸的圓臺段后,通過螺母與旋轉主軸的螺紋段形成固定。作為優選,所述機架包括固定座和安裝架,所述電機安裝在固定座的頂部,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在固定座的一側,且安裝架的一端與砂輪座的一側固定連接,安裝架和砂輪座與皮帶干涉的部分設置為空腔。作為優選,所述安裝架的形狀為截面呈矩形的直條型,所述固定座包括由均為矩形的水平安裝板、矩形底板、安裝側板和副側板組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底板與水平安裝板平行,所述安裝側板和副側板平行,安裝側板與水平安裝板的連接處設置有直角加強板,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于安裝側板的外側。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工具可以直接安裝在車床四方刀架上,該工具通過動力裝置帶動磨削裝置的砂輪,即可實現對大型主軸滑動軸承位的兩個端面進行磨削。使用時,根據加工主軸的直徑大小,對本工具的安裝位置進行調整合適后,壓緊四方刀架的緊固螺栓,微調校正后,開動動力裝置驅動兩個砂輪旋轉,用車床的四方刀架進給加工原理,分別對大型主軸的兩個端面進行磨削,進給量和吃刀深度采用合理的參數進行。加工前要對砂輪進行修整,使之與主軸端面接觸面積最小。通過實踐驗證,本工具使用效果比較好,加工后,大型主軸滑動軸承位的兩個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可達到0.13 0.25,完全可以滿足圖紙的技術要求。在結構設計上工具的適用性、通用性及安全性高;在工具的使用上,工具的強度及剛性好,并且使用很方便。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大型主軸的加工部位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中:1、大型主軸;2、四方刀架;3、緊固螺栓;4、安裝架;5、三相異步電機;6、旋轉主軸;7、軸承蓋;8、砂輪座;9、固定螺栓;10、端蓋;11、深溝球軸承;12、碗型砂輪;13、砂輪套;14、鎖緊套;15、螺母;16、護罩;17、電機帶輪;18、主軸帶輪;19、三角皮帶;20、鍵A ;21、鍵B ;22、彈性擋圈;31、水平安裝板;32、底板;33、安裝側板;34、副側板;35、直角加強板;36、定位螺栓;37、緊定座;38、緊定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個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如圖2至 圖4所示,一種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包括安裝在車床四方刀架2上的機架,所述機架包括固定座和安裝架4,所述安裝架4的形狀為截面呈矩形的直條型,所述固定座包括由均為矩形的水平安裝板31、底板32、安裝側板33和副側板34組成的矩形框架,所述底板32與水平安裝板31平行,所述安裝側板33和副側板34平行,安裝側板33與水平安裝板31的連接處設置有直角加強板35,增加固定座的結構強度。所述安裝架4平行于水平安裝板31焊接在安裝側板33的下部外側。安裝架4長度大于安裝側板33的長度,安裝架4的一端與安裝側板33的其中一端平齊,安裝架4另一端伸出安裝側板33的另一端,如此可以使安裝架4與安裝側板33的焊接面積大,保證了焊接牢度,從而增加了支架的穩定性。所述機架上安裝有磨削裝置和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安裝在水平安裝板31的頂端,本實施例中,動力裝置為三相異步電機5,所述水平安裝板31上開設有與三相異步電機5上的安裝孔對應的通孔,并通過定位螺栓36依次穿過三相異步電機5上的安裝孔和水平安裝板31上的通孔對三相異步電機5進行固定。水平安裝板31上還固定有兩組平行設置的緊定座37,緊定座37上開設有螺孔,每組緊定座37為兩個,每組緊定座37分別對稱設置于三相異步電機5的安裝座的兩側,每個緊定座37配置一個緊定螺釘38,緊定螺釘38的軸線與三相異步電機5的安裝座的側面垂直,所述緊定螺釘38選用方頭螺釘。四個緊定螺釘38抵住對應的三相異步電機5的安裝座的側面,進一步對三相異步電機5進行夾持固定,增加三相異步電機5的穩定性,防止三相異步電機5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移位。所述磨削裝置包括中空的主軸固定裝置和旋轉主軸6。所述主軸固定裝置由軸承蓋7和一端敞口的砂輪座8構成,所述軸承蓋7與砂輪座8的敞口端匹配,并通過固定螺栓9與砂輪座8形成固定。砂輪座8的另一端的外部通過固定螺栓9連接有端蓋10。所述安裝架4遠離固定座的一端與主軸固定裝置的一側固定連接,即安裝架4遠離固定座的端部與砂輪座8的側壁中部固定連接。
所述旋轉主軸6的中部位于主軸固定裝置內部中心,主軸固定裝置的兩端壁上分別設置有供旋轉主軸6的兩個端部穿出的通孔,即軸承蓋7、端蓋10所在的砂輪座8端部以及端蓋10上均開設通孔,其中,軸承蓋7和端蓋10上的通孔與旋轉主軸6對應的部分間隙配合,端蓋10所在的砂輪座8端部的通孔大于端蓋10上的通孔。砂輪座8上的通孔較大是為了方便進行加工,而端蓋10的設置則是為了對砂輪座8上的該通孔進行封閉,起到防塵的作用。所述主軸固定裝置的內部設置有兩個軸承,兩個軸承均為深溝球軸承11,砂輪座8靠近端蓋10的一端和軸承蓋7內分別設置有軸承安裝孔,兩個深溝球軸承11分別套設在旋轉主軸6上與旋轉主軸6形成過盈配合,且兩個深溝球軸承11分別卡固于兩個軸承安裝孔內。軸承的設置使旋轉主軸6的轉動順暢,避免卡滯,并且能保持轉動的穩定性。所述旋轉主軸6的兩端設置有兩個砂輪,所述砂輪為碗型砂輪12。所述旋轉主軸6的兩個端部對稱設置,每個端部由中部到端部依次設置有圓臺段和螺紋段,所述碗型砂輪12通過砂輪套13、鎖緊套14以及螺母15固定在旋轉主軸6的端部,碗型砂輪12在套設上砂輪套13后通過鎖緊套14固定,所述砂輪套13的內壁與旋轉主軸6的圓臺段配合,砂輪套13在套設上旋轉主軸6的圓臺段后,通過螺母15與旋轉主軸6的螺紋段螺紋連接壓緊砂輪套13,使碗型砂輪12與旋轉主軸6形成固定。每個碗型砂輪12的外側均設置有護罩16,兩個護罩16分別固定在主軸固定裝置的兩端,即一個護罩16通過固定螺栓9固定在軸承蓋7的外側,另一個護罩16通過固定螺栓9固定在端蓋10的外側。護罩16在砂輪爆裂時,可以起到防護作用,防止爆裂的砂輪碎片傷人。所述旋轉主軸6的中部通過傳動機構與三相異步電機5傳動連接。所述傳動機構為皮帶傳動機構,所述皮帶傳動機構由電機帶輪17、主軸帶輪18以及套設在電機帶輪17與主軸帶輪18上的三角皮帶19構成。所述電機帶輪17固定在三相異步電機5的輸出軸上,三相異步電機5的輸出軸的外壁和電機帶輪17的內壁上開設有相對應的鍵槽A,在電機帶輪17套設在輸出軸上以后,在鍵槽A內裝入與之匹配的鍵A20,即可使輸出軸和電機帶輪17形成固定。所述主軸帶輪18固定在旋轉主軸6的中部,旋轉主軸6的中部的外壁和主軸帶輪18的內壁上開設有相對應的鍵槽B,在主軸帶輪18套設在旋轉主軸6上以后,在鍵槽B內裝入與之匹配的鍵B21,即可使旋轉主軸6和主軸帶輪18形成固定。旋轉主軸6在主軸帶輪18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止擋臺階和止擋溝槽,所述止擋溝槽內設置有彈性擋圈22,止擋臺階和彈性擋圈22與主軸帶輪18的兩端貼合,對主軸帶輪18進行定位,防止工作工程中,主軸帶輪18移位,保證三角皮帶19的轉動保持在同一平面,防止砂輪在轉動過程中發生偏軸,從而保證了砂輪對大型主軸I滑動軸承位的端面的磨削精度。為了避免對三角皮帶19造成干涉,砂輪座8的頂部和底部均設置成敞開的結構,安裝架4和砂輪座8連接的部分對應三角皮帶19開設有通槽。使用時,根據需要加工的大型主軸I的直徑大小,對本工具的安裝位置進行調整合適后,將機架的安裝架4卡放在四方刀架2的安裝位內,壓緊四方刀架2的緊固螺栓3,微調校正后,開動三相異步電機5通過傳動機構帶動旋轉主軸6轉動,旋轉主軸6帶動兩個砂輪旋轉,用車床的四方刀架2進給加工原理,分別對大型主軸I的兩個端面進行磨削,進給量和吃刀深度采用合理的參數進行。加工前要對砂輪進行修整,使之與大型主軸I端面接觸面積最小。通過實踐驗證,本工具使用效果比較好,加工后,大型主軸I滑動軸承位的兩個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可達到0.13 0.25,完全可以滿足圖紙的技術要求。在結構設計上工具的適用性、通用性及安全性高;在工具的使用上,工具的強度及剛性好,并且使用很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車床四方刀架上的機架,所述機架上安裝有磨削裝置和動力裝置,所述磨削裝置包括由動力裝置帶動的旋轉主軸,所述旋轉主軸的兩端設置有通過旋轉主軸帶動以其軸心線為旋轉軸線旋轉的兩個砂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輪為碗型砂輪。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裝置通過傳動機構與旋轉主軸傳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裝置為電機,所述傳動機構為皮帶傳動機構,所述皮帶傳動機構由電機帶輪、主軸帶輪以及套設在電機帶輪與主軸帶輪上的三角皮帶構成,所述電機帶輪固定在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主軸帶輪固定在旋轉主軸的中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裝置還包括中空的主軸固定裝置,所述旋轉主軸的中部位于主軸固定裝置內部,所述砂輪位于主軸固定裝置的外部,主軸固定裝置的兩端壁上分別設置有供旋轉主軸的兩個端部穿出的通孔,所述主軸固定裝置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軸承,所述軸承固定于主軸固定裝置的內部,并且套設在旋轉主軸上,與旋轉主軸形成過盈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固定裝置由軸承蓋和一端敞口的砂輪座構成,所 述軸承蓋與砂輪座的敞口端匹配,該端的軸承固定在軸承蓋內,所述軸承蓋通過螺栓與砂輪座固定,在砂輪座的另一端通過螺栓連接有端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輪外側設置有護罩,所述護罩固定在主軸固定裝置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主軸的兩個端部對稱設置,每個端部由中部到端部依次設置有圓臺段和螺紋段,所述砂輪通過砂輪套、鎖緊套以及螺母固定在旋轉主軸的端部,砂輪在套設上砂輪套后通過鎖緊套固定,所述砂輪套的內壁與旋轉主軸的圓臺段配合,砂輪套在套設上旋轉主軸的圓臺段后,通過螺母與旋轉主軸的螺紋段形成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包括固定座和安裝架,所述電機安裝在固定座的頂部,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在固定座的一側,且安裝架的一端與砂輪座的一側固定連接,安裝架和砂輪座與皮帶干涉的部分設置為空腔。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架的形狀為截面呈矩形的直條型,所述固定座包括由均為矩形的水平安裝板、矩形底板、安裝側板和副側板組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底板與水平安裝板平行,所述安裝側板和副側板平行,安裝側板與水平安裝板的連接處設置有直角加強板,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于安裝側板的外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大型主軸端面磨削工具,包括安裝在車床四方刀架上的機架,所述機架上安裝有磨削裝置和動力裝置,所述磨削裝置包括由動力裝置帶動的旋轉主軸,所述旋轉主軸的兩端設置有通過旋轉主軸帶動以其軸心線為旋轉主軸線旋轉的兩個砂輪。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臥車(大車)的四方刀架上,對大型主軸滑動軸承位的兩個端面進行磨削,既能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又能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和制造難度。
文檔編號B24B41/06GK203109734SQ20132001261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0日
發明者楊天帆, 江光渝, 嚴于春, 余伯海 申請人:重慶通用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