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植物顆粒凈化,粉碎篩除特大粒,進行細粉,制得混合顆粒,按每噸混合顆粒配比高滲透壓水溶液中浸泡,浸透后的物料甩去顆粒間的游離水分;轉爐內溫度控制在80-120℃范圍進行烘炒,烘去顆粒表面吸附的水分;顆粒表面水分去掉后,變成流動性好的粉體,按植物顆粒干重的3-8%,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將涂復好的物料出爐后自然冷卻到室溫;將顆粒精篩到顆粒要求的粒度,制得成品,用它取代精萘,砂輪生產工藝不變,制得的砂輪各項技術指標良好,特別適合于高強度砂輪的制作。
【專利說明】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成孔劑的制造方法,特別是一種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成孔劑是指砂輪和多孔陶瓷生產中用作產生氣孔的助劑,陶瓷結合劑氣孔砂輪,傳統用精萘對位二氯苯等有機化合物做成孔材料,這類物質的成孔機理是利用這類化合物的低熔沸、易揮發、易升華等特點,制品成坯后加溫使成孔劑揮發、升華到空中,留下空位就是成制品中的“孔”。精萘等成孔劑具有氣味大,易燃易爆,也是一種致癌物,一種環境空氣污染源,在這種氣味下工作首先會使人產生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為了解決環境問題,人們開始使用無毒無味的核桃殼顆粒取代精萘,但存在使用過程中核桃殼吸水、顆粒膨脹,會造成坯體體積反彈、坯體開裂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天然植物顆粒易吸收,吸水后溶脹的缺點,提供一種環保、安全的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
[0004]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將植物顆粒凈化,粉碎篩除特大粒,進行細粉,制得混合顆粒,按每噸混合顆粒配比高滲透壓水溶液中,以液面漫過料面高10厘米為度,每4小時翻動攪拌I次,浸泡,以浸透為準,觀察溶液內不再產生氣泡,料面不再上長,即為浸透;
b、浸透后的物料用甩干機甩去顆粒間的游離水分;
C、顆粒在轉爐內不斷翻動,轉爐內溫度控制在80-120°C范圍進行烘炒,使顆粒在受熱條件下進行膨脹和干燥,烘去顆粒表面吸附的水分;
d、顆粒表面水分去掉后,變成流動性好的粉體,按植物顆粒干重的3-8%,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e、將涂復好的物料出爐后自然冷卻到室溫;
f、將顆粒精篩到顆粒要求的粒度,制得成品。
[0005]以下為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的優化:
所述植物顆粒為山楂籽。
[0006]所述植物顆粒為山楂籽時,步驟d中按山楂籽顆粒干重的3_6%,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0007]所述植物顆粒為杏核殼。
[0008]所述植物顆粒為杏核殼時,步驟d中,按杏核殼顆粒干重的3_5%,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0009]所述植物顆粒為核桃殼。
[0010]所述植物顆粒為核桃殼時,步驟d中,按核桃殼顆粒干重的5_8%,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0011]所述成孔劑的吸水率< 2%。
[0012]所述成孔劑的體積膨脹率< 0.5%。
[0013]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制造的植物顆粒成孔劑,吸水率由天然植物顆粒的10%以上下降到2%以下,體積膨脹率由8%以上下降到0.5%以下,用它取代精萘,砂輪生產工藝不變,制得的砂輪各項技術指標良好,與應用精萘相比消除生產環境不良氣味,解決了對環境的污染,避免了車間內起火、爆炸的發生。由于植物顆粒的抗壓強度遠高于精萘,在壓制成型時不會產生破損變形,可使氣孔完整地保留了成孔劑顆粒的形狀和尺寸,特別適合于高強度砂輪的制作。
【具體實施方式】
[0014]本發明采用預浸潰,加熱固定和改性劑表面改性多種工藝技術,達到植物顆粒使用中反彈小的目的。
[0015]除非另有說明,本發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數均為重量百分數。
[0016]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將山楂籽凈化,粉碎篩除特大粒,進行細粉,制得混合顆粒,按每噸混合顆粒配比
1.1-1.5噸高滲透壓水溶液中,以液面漫過料面高10厘米為度,每4小時翻動攪拌I次,浸泡12-48小時,以浸透為準,觀察溶液內不再產生氣泡,料面不再上長,即為浸透;
b、浸透后的物料用甩干機甩去顆粒間的游離水分;
c、顆粒在轉爐內不斷翻動,轉爐內溫度控制在80-120°C范圍進行烘炒,使顆粒在受熱條件下進行膨脹和干燥,主要烘去顆粒表面吸附的水分;
d、顆粒表面水分去掉后,變成流動性好的粉體,按山楂籽顆粒干重的3-6%,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e、將涂復好的物料出爐后自然冷卻到室溫;
f、將顆粒精篩到顆粒要求的粒度,制得成品。
[0017]經試驗,步驟d中,按山楂籽顆粒干重的3_8%,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均可制得符合使用條件的成孔劑,但加入量為3-6%時效果最好,所以加入量3-6%為優選。
[0018]實施例2
a、將杏核殼篩除凈化、粉碎、篩去大粒和細粉得混合顆粒,使其密度略高于山楂粉,按每噸混合顆粒配入0.9-1.3噸高滲透壓水溶液中,控制液面高出料面10厘米,浸泡時間24-27小時,以浸透為準,觀察溶液內不再產生氣泡,料面不再上長,即為浸透;
b、浸透后的物料用甩干機甩去顆粒間的游離水分;
C、顆粒在轉爐內不斷翻動,轉爐內溫度控制在80-120°C范圍進行烘炒,使顆粒在受熱條件下進行膨脹和干燥,主要烘去顆粒表面吸附的水分;
d、顆粒表面水分去掉后,變成流動性好的粉體,按山杏核殼顆粒干重的3-5%,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e、將涂復好的物料出爐后自然冷卻到室溫;
f、將顆粒精篩到顆粒要求的粒度,制得成品。
[0019]經試驗,步驟d中,按杏核殼顆粒干重的3_8%,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均可制得符合使用條件的成孔劑,但加入量為3-5%時效果最好,所以加入量3-5%為優選。
[0020]實施例3
a、將核桃殼凈化后粉碎,篩除特大粒、細粉,用風選機吹除比重小的分心木等針狀雜質,混合顆粒因真空度、密度都小于山楂籽,故按每噸顆粒配入1.2-1.6噸高滲透壓水溶液,控制液面高出料面10厘米,浸泡時間20-40小時,以浸透為準,觀察溶液內不再產生氣泡,料面不再上長,即為浸透;
b、浸透后的物料用甩干機甩去顆粒間的游離水分;
c、顆粒在轉爐內不斷翻動,轉爐內溫度控制在80-120°C范圍進行烘炒,使顆粒在受熱條件下進行膨脹和干燥,主要烘去顆粒表面吸附的水分;
d、顆粒表面水分去掉后,變成流動性好的粉體,按山杏核殼顆粒干重的5-8%,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e、將涂復好的物料出爐后自然冷卻到室溫;
f、將顆粒精篩到顆粒要求的粒度,制得成品。
[0021]經試驗,步驟d中,按核桃殼顆粒干重的3_8%,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均可制得符合使用條件的成孔劑,但加入量為5-8%時效果最好,所以加入量5-8%為優選。
[0022]采用上述實施例制造的植物顆粒成孔劑,吸水率由天然植物顆粒的10%以上下降到2%以下,體積膨脹率由8%以上下降到0.5%以下,用它取代精萘,砂輪生產工藝不變,制得的砂輪各項技術指標良好,與應用精萘相比消除生產環境不良氣味,解決了對環境的污染,避免了車間內起火、爆炸的發生。由于植物顆粒的抗壓強度遠高于精萘,在壓制成型時不會產生破損變形,可使氣孔完整地保留了成孔劑顆粒的形狀和尺寸,特別適合于高強度砂輪的制作。
[0023]經查看,實際使用過程中沒有產生坯體體積反彈、坯體開裂等問題。
【權利要求】
1.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將植物顆粒凈化,粉碎篩除特大粒,進行細粉,制得混合顆粒,按每噸混合顆粒配比高滲透壓水溶液中,以液面漫過料面高10厘米為度,每4小時翻動攪拌I次,浸泡,以浸透為準,觀察溶液內不再產生氣泡,料面不再上長,即為浸透; b、浸透后的物料用甩干機甩去顆粒間的游離水分; c、顆粒在轉爐內不斷翻動,轉爐內溫度控制在80-120°C范圍進行烘炒,使顆粒在受熱條件下進行膨脹和干燥,烘去顆粒表面吸附的水分; d、顆粒表面水分去掉后,變成流動性好的粉體,按植物顆粒干重的3-8%,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e、將涂復好的物料出爐后自然冷卻到室溫; f、將顆粒精篩到顆粒要求的粒度,制得成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顆粒為山楂籽。
3.如權利要求 2所述的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按山楂籽顆粒干重的3-6%,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顆粒為杏核殼。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按杏核殼顆粒干重的3-5%,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顆粒為核桃殼。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按核桃殼顆粒干重的5-8%,加入憎水材料對顆粒表面進行憎水表面涂復。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孔劑的吸水率< 2%。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溶脹植物顆粒成孔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孔劑的體積膨脹率< 0.5%。
【文檔編號】B24D3/14GK103539479SQ201310456749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明者】梁洪奎, 梁寒冰 申請人:梁洪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