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用模具及壓鑄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壓鑄用模具及使用該壓鑄用模具的壓鑄法,從而容易進行閥裝置的維護。所述壓鑄用模具中形成有用于將氣體從固定模具與可動模具之間的型腔排除的氣體排除路,且在所述固定模具的內部設置有用于選擇性地連通或隔斷該氣體排除路的閥裝置,所述壓鑄用模具的特征在于,在固定模具上形成有在分割面開口的收容孔,在該收容孔中嵌入有閥裝置,在固定模具上形成有與收容孔連通的連通孔,通過將工具插入該連通孔中而能夠將閥裝置從收容孔取下。
【專利說明】壓鑄用模具及壓鑄法
[0001]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1年3月14日、申請號為201110063744.4、發明名稱為“壓
鑄用模具及壓鑄法”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壓鑄用模具和使用了該壓鑄用模具的壓鑄法。
【背景技術】
[0003]作為用于壓鑄的模具,已知有形成有氣體排除路的模具,該氣體排除路用于將氣體從固定模具與可動模具之間形成的型腔向模具的外部排除。在該模具中具備用于選擇性地連通或隔斷氣體排除路的閥裝置,關于該技術,本 申請人:已經提出申請(參照下述專利文獻I)。
[0004]然而,由于閥裝置設置在固定模具的內部,因此不容易進行閥裝置的維護。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69511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因此,本發明鑒于上述以往的問題點而提出,其課題在于容易地進行閥裝置的維護。
[0007]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提出,本發明的壓鑄用模具中形成有用于將氣體從固定模具與可動模具之間的型腔排除的氣體排除路,且在所述固定模具的內部設置有用于選擇性地連通或隔斷該氣體排除路的閥裝置,所述壓鑄用模具的特征在于,在固定模具上形成有在分割面開口的收容孔,在該收容孔中嵌入有閥裝置,在固定模具上形成有與收容孔連通的連通孔,通過將工具插入該連通孔中而能夠將閥裝置從收容孔取下。
[0008]在該結構的壓鑄用模具中,能夠通過工具容易地取下在固定模具的內部設置的閥裝置而進行維護。
[0009]尤其優選,在閥裝置的后端部形成有傾斜面,通過用工具按壓該傾斜面而能夠將閥裝置從收容孔取下。
[0010]另外,本發明的壓鑄法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結構的壓鑄用模具進行壓鑄。
[0011]發明效果
[0012]如以上所示,能夠通過工具容易地取下在固定模具的內部設置的閥裝置而進行維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壓鑄用模具的簡要剖視圖。
[0014]圖2是表示在該壓鑄用模具中使用的閥裝置的主視圖。
[0015]圖3是該閥裝置的俯視圖。
[0016]圖4是圖2的沿1-1線的剖視圖。[0017]圖5(a)是表示該壓鑄用模具中的固定模具的分割面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b)是(a)的沿I1-1I線的剖視圖。
[0018]圖6是圖5(a)的沿II1-1II線的剖視圖。
[0019]圖7是表示該實施方式中的壓鑄用模具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
[0020]圖8是圖7的IV — IV剖視圖。
[0021]圖9是圖7的V-V剖視圖。
[0022]符號說明:
[0023]I模具[0024]2固定模具[0025]2a上表面[0026]3可動模具[0027]4型腔[0028]5流道[0029]6澆口[0030]7澆口[0031]8排氣流道[0032]9閥裝置[0033]10分割面[0034]11可動支架[0035]12可動模[0036]13第一密.封塊[0037]14第二密封塊[0038]20分割面[0039]21固定支架[0040]22固定模[0041]23套筒[0042]24推桿[0043]25收容孔[0044]25a臺階部[0045]27空氣供給管(連接構件)[0046]29排氣管(連結構件)[0047]30排氣孔[0048]37開口部[0049]30a橫向孔[0050]30b縱向孔[0051]31主體[0052]31a前表面[0053]31b上表面[0054]31c側面[0055]31d底面[0056]31e后表面[0057]32閥芯[0058]32a周面[0059]32b前表面[0060]33工作缸[0061]33a前室[0062]33b后室[0063]34電磁切換閥[0064]34a切換閥主體[0065]34b連接管[0066]41縱向槽部[0067]42圓形凹部[0068]42a底面[0069]43閥座[0070]44a縱向孔[0071]44b橫向孔[0072]45連接器[0073]46凹部[0074]50筒體[0075]51閥軸[0076]52活塞[0077]53取下用塊[0078]53a傾斜面[0079]53b取下用突部[0080]56后部塊[0081]57連接器.用凹部[0082]58連接器[0083]59罩[0084]59a孔[0085]70工具[0086]70a傾斜面[0087]80可動側流道部[0088]81橫向槽部[0089]81a端部[0090]82縱向槽部[0091]90固定側流道部[0092]91縱向槽部[0093]a可動側流道吾[0094]β固動側流道部的起模坡度[0095]Y閥芯的周面的傾斜角度[0096]100冷卻管(連接構件)[0097]101電纜(連接構件)[0098]110排氣管用的連通孔[0099]111空氣供給管用的連通孔[0100]112冷卻管用的連通孔[0101]113電纜用的連通孔[0102]114定位用的連通孔[0103]115工具用的連通孔[0104]120螺釘[0105]121螺釘[0106]130排氣管用的貫通孔[0107]131空氣供給管用的貫通孔[0108]132冷卻管用的貫通孔[0109]133電纜用的貫通孔[0110]134定位用的貫通孔[0111]135錐螺紋[0112]140O形密封圈(獨立密封用的密封構件)[0113]141O形密封圈(獨立密封用的密封構件)[0114]142O形密封圈(獨立密封用的密封構件)[0115]143密封件(獨立密封用的密封構件)[0116]144止動栓[0117]145線纜連接器[0118]151O形密封圈(第一總括密封用的密封構件)[0119]152O形密封圈(第二總括密封用的密封構件)【具體實施方式】.[0120]以下,參照圖1?圖9,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壓鑄用模具和使用了該壓鑄用
模具的壓鑄法。圖1所示的壓鑄用模具I具備固定模具2和可動模具3。由于該壓鑄裝置為橫向型,因此固定模具2和可動模具3設置成各自的前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面對。模具I適合使用于進行真空壓鑄法的真空壓鑄裝置。在模具I中形成有用于從型腔4排除空氣等氣體的氣體排除路。后續敘述該氣體排除路的詳細情況。
[0121]可動模具3在其前表面具有與固定模具2對置而能夠與其抵接的分割面10。可動模具3具備可動支架11和可動模12。在可動支架11上形成有向固定模具2側開口的模收容部,在該模收容部中收容可動模12。
[0122]固定模具2在其前表面具有與可動模具3對置而能夠與其抵接的分割面20。固定模具2具備固定支架21和固定模22。在固定支架21上形成有向可動模具3側開口的模收容部,在該模收容部中收容固定模22。在固定模22與可動模12之間形成型腔4。[0123]可動模具3構成為沿水平方向即圖1的左右方向進退。可動支架11和可動模12一體進退。在合模時,可動模具3向圖1的右側前進,從而可動模具3的分割面10與固定模具2的分割面20互相抵接,由此在可動模12與固定模22之間形成型腔4。并且,在開模時,可動模具3向圖1的左側后退,從而可動模具3的分割面10從固定模具2的分割面20分離。
[0124]此外,在可動模具3上設置有未圖示的多個推出銷。多個推出銷的一端能夠從可動模12的前表面向前側突出。多個推出銷的另一端與未圖示的推出板連結,通過向前后驅動該推出板,多個推出銷同時進退。在合模而形成型腔4時,推出銷的一端與型腔4的壁面即可動模12的表面成為同一平面,在開模而從可動模具3取出壓鑄件時,推出銷從可動模12的表面突出而將壓鑄件向前側推出。
[0125]另外,在固定模具2設置有套筒23和能夠在套筒23內滑動的推桿24。向套筒23內供給鋁合金等的熔融金屬。該熔融金屬通過推桿24從套筒23內向流道5輸送,從流道5經由澆口 6向型腔4輸送。在型腔4的上側經由澆口 7而形成有排氣流道8。在排氣流道8中設置有未圖示的傳感器。經由澆口 7流入排氣流道8的熔融金屬到達傳感器的位置時,傳感器檢測出該熔融金屬而發出信號。
[0126]在固定模22上形成有收容孔25。收容孔25在固定模具2的分割面20開口。收容孔25朝向從可動模12離開的方向即橫向延伸,且具有與固定模具2的分割面20正交的方向的軸線。此外,收容孔25為臺階孔,前側的部分大,且隔著臺階部25a而后側的部分比前側的部分小。此外,收容孔25的截面形狀為大致四邊形形狀。
[0127]從收容孔25的里側的位置朝向上側形成有連通孔111、115。上述連通孔111、115從收容孔25形成到固定模具2的上表面2a。在連通孔111中插入用于供壓縮空氣通過的空氣供給管27,從作為流體供給源的未圖示的壓縮機向空氣供給管27輸送壓縮空氣。并且,在圖1中由雙點劃線表示的構件為用于取下閥裝置9的工具70,能夠將工具70從上側插入連通孔115中。
[0128]另外,從收容孔25的比較前側的位置朝向上側形成有連通孔110。連通孔110從收容孔25形成到固定模具2的上表面2a,在連通孔110中插入排氣管29。排氣管29與未圖示的真空泵連接。另外,從收容孔25的比較前側的位置朝向上側形成有兩個連通孔112。上述兩個連通孔112從收容孔25形成到固定模具2的上表而2a,在兩個連通孔112中分別插入用于使冷卻水流動的冷卻管100。該冷卻水為用于冷卻模具I的冷卻用介質。后面詳細敘述上述的連通孔110等。
[0129]在收容孔25中嵌入有用于選擇性地連通或隔斷氣體排除路的閥裝置9。閥裝置9從收容孔25的前側的開口插入。即,閥裝置9從圖1的左側朝向右側插入到收容孔25中。并且,閥裝置9的前表面與固定模具2的分割面20成為同一平面。
[0130]如圖2?圖4所示,閥裝置9具備:形成有排氣孔30的主體31 ;能夠開閉主體31的排氣孔30的閥芯32 ;用于驅動閥芯32的工作缸33 ;切換向工作缸33的壓縮空氣的供給路線的電磁切換閥34。
[0131]主體31為一個塊,構成閥裝置9的前側的部分。主體31由與固定模具2相同的材料形成。作為其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碳素鋼或熱軋工具鋼等特殊的鋼。主體31為長方體,如圖2所示,橫向的尺寸比縱向的尺寸長,且如圖3所示,前后方向的尺寸比主體31的縱向的尺寸短。主體31的前表面31a為大致長方形。該主體31的前表面31a為閥裝置9的前表面。因此,當閥裝置9嵌入到收容孔25中時,主體31封閉收容孔25的前側的開口,主體31的前表面31a與固定模具2的分割面20成為同一平面而構成分割面20的一部分。主體31的上表面31b、左右的側面31c以及底面31d與收容孔25的壁面密接,主體31的后表面31e與收容孔25的臺階部25a抵接。
[0132]如圖2及圖4所示,在主體31的前表面31a形成有圓形凹部42和從該圓形凹部42的下部向下方延伸而到達主體31的底面31d的縱向槽部41。縱向槽部41的寬度比圓形凹部42的直徑窄,縱向槽部41的深度比圓形凹部42的深度稍淺。
[0133]在主體31上形成的排氣孔30包括:向圓形凹部42開口且從其向后側延伸的橫向孔30a ;從橫向孔30a向上方延伸而在主體31的上表面31b開口的縱向孔30b。排氣孔30經由其前側的開口部37與圓形凹部42連通,在排氣孔30的前側的開口部37的周圍形成有閥芯32能夠從前側抵接的閥座43。筒體50從后方向排氣孔30的橫向孔30b突出,在該筒體50中插入有從閥芯32向后側延伸的閥軸51,該閥軸51被筒體50支承為向前后方向滑動自如。
[0134]在閥軸51的后端設置有活塞52。活塞52收容于工作缸33,將工作缸33的空間劃分為前室33a和后室33b。工作缸33固定于主體31的后表面31e并向后側延伸,工作缸33的軸線與收容孔25的軸線平行。
[0135]在工作缸33的上表面安裝有電磁切換閥34。如圖4所示,電磁切換閥34配置在從主體31向后側離開的位置,在主體31與電磁切換閥34之間形成有間隙。電磁切換閥34具備切換閥主體34a和用于向切換閥主體34a供給壓縮空氣的連接管34b。切換閥主體34a通過螺釘安裝在工作缸33的上表面,從而通過從閥裝置9的外部輸送來的電信號將壓縮空氣的供給線路切換成工作缸33的前室33a和后室33b。壓縮空氣是用于向前后驅動活塞52的驅動用流體。當將壓縮空氣向工作缸33的前室33a供給時,活塞52后退而成為閥芯32關閉的狀態,當將壓縮空氣向工作缸33的后室33b供給時,活塞52前進而成為閥芯32打開的狀態。并且,連接管34b與切換閥主體34a的后表面連接而從其后表面向后側延伸,進而向上側延伸,且在向上側開口的上端開口部連接空氣供給管27。
[0136]此外,在主體31形成有用于使冷卻水流動的冷卻孔。如圖3及圖4所示,冷卻孔包括兩個縱向孔44a和將兩個縱向孔44a的下端彼此相連的橫向孔44b。兩個縱向孔44a位于排氣孔30的兩側,都在主體31的上表面31b開口。在上述縱向孔44a的上部插入連接器45,在該連接器45上連接冷卻管100。
[0137]另外,如圖3所示,在主體31的上表面31b形成有兩個用于將閥裝置9定位的凹部46。兩個凹部46以排氣孔30的上端開口部為中心而左右對稱。將未圖示的螺紋桿插入固定模具2的連通孔114中,使該螺紋桿的前端與凹部46卡合,由此能夠確定閥裝置9相對于收容孔25的位置。
[0138]取下用塊53安裝在工作缸33的后表面并向后側延伸。如圖4所示,取下用塊53的后端部位于閥裝置9的最后部而向后方突出,在該向后方突出的取下用突部53b上形成有越朝向上側越位于前側的傾斜面53a。詳細地說,在取下用突出部53b上形成有槽,在該槽上形成有傾斜面53a。在開模時能夠從收容孔25取出閥裝置9。閥裝置9從收容孔25的取出通過圖1所示的取下用的工具70進行。如圖1中雙點劃線所示將取下用的工具70從上方插入模具1,并向下方按壓傾斜面53a,由此能夠將閥裝置9從收容孔25向前側取下。在作為取出工具的工具70的前端部分設置有傾斜面70a,從而工具70的前端部分構成為楔狀,并且工具70的前端部分的寬度為能夠插入取下用突部53b的槽的寬度。因此,作業者將工具70插入連通孔115中進而使其到達收容孔25,從而使工具70的前端部分與槽卡合,將工具70的傾斜面70a壓緊到取下用突部53b的傾斜面53a上。通過向下方壓入工具70,能夠使閥裝置9的后端與收容孔25的后部壁面之間的間隙變寬。通過該作業,閥裝置9向圖1的左側移動,因此在開模時能夠從收容孔25取出閥裝置9。即,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模具1,只要取下與閥裝置9連接的排氣管29等,就能夠將工具70插入在固定模具2上形成的連通孔115中,將閥裝置9從收容孔25向分割面20側推出,因此能夠將閥裝置9設置在固定模具2的內部的位置。此外,連通孔115沿上下方向形成,但也可以沿與收容孔25正交的方向形成。
[0139]在后部塊56的上表面形成有連接器用凹部57,在該連接器用凹部57上設置有連接器58。用于向電磁切換閥34輸送電信號的電纜101從上側與連接器58連接。
[0140]通過螺釘在后部塊56的上表面安裝罩59。如圖3所示,罩59從上側覆蓋位于比主體31靠后側的位置的構件。罩59的左右兩端部都向下側彎曲而延伸。因此,罩59主要的目的在于覆蓋電磁切換閥34。電磁切換閥34位于主體31與后部塊56之間且由罩59覆蓋。然而,在罩59的上表面的后部形成有孔59a,電磁切換閥34的連接管34b的上端開口部從該孔59a向上側略微突出。并且,罩59的一部分被切掉而連接器58從此向上側露出。
[0141]如圖1所示,在固定支架21的上表面安裝有第一密封塊13和第二密封塊14。第二密封塊14位于第一密封塊13的后側。排氣管29貫通第一密封塊13。空氣供給管27貫通第二密封塊14。通過第二密封塊14閉塞連通孔115的上部開口,并且通過從固定支架21卸下第二密封塊14,從而能夠從連通孔115插入工具70。后面詳細敘述該第一密封塊13和第二密封塊14。
[0142]在模具I上形成的氣體排除路包括排氣流道8和形成在固定模具2的內部且與排氣流道8連通的內排氣路。該內排氣路包括在閥裝置9內形成的裝置內排氣路和從該裝置內排氣路形成到固定模具2的上表面2a的模具內排氣路。裝置內排氣路是在閥裝置9上形成的排氣孔30,模具內排氣路是與排氣孔30連接的排氣管29。因此,內排氣路通過排氣孔30的前側的開口部37與排氣流道8連通。
[0143]排氣流道8包括位于接近型腔4側的可動側流道部80和位于接近內排氣路側的固定側流道部90。排氣流道8的大部分為可動側流道部80。可動側流道部80由形成在可動模具3的分割面10上的槽構成。具體而言,可動側流道部80如圖5(a)中雙點劃線所示、圖6中剖視圖所示那樣,為在可動模12上形成的槽與固定模具2的分割面20之間的空間。可動側流道部80具有多個橫向槽部81和將該橫向槽部81的端部彼此連結的縱向槽部82,可動側流道部80通過縱向槽部82左右交替配置而左右交替變更行進方向并同時朝向上側。可動側流道部80形成為寬度一定且深度也一定。最遠離型腔4的最上位的橫向槽部81位于比閥裝置9低且閥裝置9附近的位置。
[0144]固定側流道部90由在固定模具2的分割面20上形成的槽構成。具體而言,包括形成在固定模22上的縱向槽部91和形成在閥裝置9的主體31的前表面31a上的圓形凹部42及縱向槽部41。固定模22的縱向槽部91與主體31的縱向槽部41以一直線狀連續,兩者的寬度和深度都相同。固定模22的縱向槽部91的寬度及深度與可動模12的橫向槽部81的寬度及深度相等。固定模22的縱向槽部91使可動模12的最上位的橫向槽部81和主體31的縱向槽部41連通。固定模22的縱向槽部91形成在從可動模12的最上位的橫向槽部81的端部81a略微離開的位置,與可動模12的最上位的橫向槽部81的整個寬度連結。可動模12的最上位的橫向槽部81的端部81a為可動側流道部80的端部。此外,可動模具3的分割面10與圓形凹部42和縱向槽部41的前方對置,且可動模具3的分割面10也與縱向槽部91中接近閥裝置9的縱向槽部41的部分的前方對置。即,可動模具3的分割面10與縱向槽部91中除了和最上位的橫向槽部81的連結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前方對置。
[0145]可動側流道部80的起模坡度α在整個區域內固定,例如為10°?15°。固定側流道部90的起模坡度β在整個區域內固定,例如為20°。即,圓形凹部42的起模坡度、主體31的縱向槽部41的起模坡度以及固定模22的縱向槽部91的起模坡度都為β。固定側流道部90的起模坡度β比可動側流道部80的起模坡度α大。另外,閥芯32的周面32a為朝向前側成為小徑的錐面,其傾斜角度Y比圓形凹部42的起模坡度β大。S卩,存在α〈β〈 Y的關系。但是,也可以是Ct〈 β < Y。
[0146]閥芯32從前側關閉排氣孔30的前側的開口部37。即,閥芯32位于固定側流道部90側而從該固定側流道部90側關閉排氣孔30的前側的開口部37。當閥芯32前進而從閥座43離開時,排氣孔30的前側的開口部37打開,從而固定側流道部90與排氣孔30連通,如圖5(a)的箭頭所示,型腔4內的氣體在可動側流道部80中朝向閥裝置9流動。當閥芯32后退而與閥座43抵接時,排氣孔30的前側的開口部37關閉,從而將固定側流道部90與排氣孔30隔斷。在閥芯32關閉的狀態下,閥芯32的前表面32b相對于圓形凹部42的底面42a位于前方。并且,由于閥芯32比圓形凹部42直徑小,因此在閥芯32的周面32a與圓形凹部42的壁面之間存在間隙。
[0147]接著,說明使用上述模具I的壓鑄法。首先,使可動模具3朝向接近固定模具2的方向即圖1的右側移動,使可動模具3的分割面10與固定模具2的分割面20抵接而進行合模。在打開閥裝置9的閥芯32的狀態下,向套筒23注入熔融金屬。使推桿24最初以低速向圖1的左方移動。此時,真空泵經由排氣管29、排氣孔30、排氣流道8吸引型腔4內的氣體。之后,使推桿24以高速移動,使熔融金屬充滿型腔4。當熔融金屬通過澆口 7流入排氣流道8而與傳感器接觸時,傳感器感知到熔融金屬而發出信號,通過該信號,電磁切換閥34將向壓縮空氣的供給路線切換成工作缸33的前室33a。通過將壓縮空氣向工作缸33的前室33a供給,閥芯32后退,隔斷排氣孔30。熔融金屬通過可動側流道部80和固定側流道部90而到達閥芯32。
[0148]并且,當型腔4的熔融金屬冷卻而凝固后,使可動模具3向圖1的左側移動而離開固定模具2。由于固定側流道部90的起模坡度β比可動側流道部80的起模坡度α大,因此在固定側流道部90中凝固的熔融金屬從固定模具2順利地離開。由于在圓形凹部42中存在閥芯32,因此在圓形凹部42中凝固的熔融金屬比在固定側流道部90的其它部分凝固的熔融金屬、即比在主體31的縱向槽部41和固定模22的縱向槽部91中凝固的熔融金屬形狀復雜,并且由于最遠離可動側流道部80,因此從固定模具2分離時的阻力大。然而,由于圓形凹部42的起模坡度β比可動側流道部80的起模坡度α大,閥芯32的周面32a的傾斜角度Y比圓形凹部42的起模坡度β大,因此在圓形凹部42中凝固的熔融金屬順利地從圓形凹部42及閥芯32分離。并且,由于固定側流道部90的起模坡度β比可動側流道部80的起模坡度α大,因此在固定側流道部90中凝固的熔融金屬在固定側流道部90與可動側流道部80的連結部位附近不會被切斷。如此,即使不在閥裝置9上設置推出銷,也能夠使凝固的熔融金屬從固定模具2可靠地分離。之后,通過在從與閥裝置9對置的可動模具3的部分離開的位置設置的推出銷,將在可動側流道部80或型腔4中凝固的熔融金屬推出而從可動模具3分離。尤其是由于在與圓形凹部42和縱向槽部41對置的可動模具3的部分未形成槽,平坦的分割面10與圓形凹部42和縱向槽部41對置,因此即使在與閥裝置9對置的可動模具3的部分或其附近不設置推出銷,也能夠容易地將凝固的熔融金屬從可動模具3分離。如此,在閥裝置9的閥芯32的周圍,在可動模具3與固定模具2上都不需要推出銷。
[0149]此外,固定側流道部90的起模坡度β在整個區域內固定,但例如也可以為僅圓形凹部42的起模坡度比可動側流道部80的起模坡度α大,固定側流道部90的其它部分的起模坡度與可動側流道部80的起模坡度α相等。另外,也可以使固定模22的縱向槽部91及主體31的縱向槽部41的起模坡度比可動側流道部80的起模坡度α大,并且使圓形凹部42的起模坡度比固定模22的縱向槽部91及主體31的縱向槽部41的起模坡度大。通過至少使圓形凹部42的起模坡度比可動側流道部80的起模坡度α大,從而在閥裝置9上不需要設置推出銷,能夠簡化閥裝置9的結構。并且,也容易進行閥裝置9的維護。
[0150]由于如上述那樣將閥裝置9埋入固定模22,因此在固定模具2上形成多個用于供與閥裝置9連接的排氣管30等連接構件插通的連通孔。連通孔沿上下方向形成,且從固定模22的收容孔25以將固定支架21上下貫通的方式形成到固定支架21的上表面。具體而言,在固定模具2的前部大致橫向一列地形成有共計五個連通孔。即,如圖8所示,從前側觀察時,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形成有排氣管29用的連通孔110,在其兩側分別形成有冷卻管100用的連通孔112,并且在其更外側分別形成有定位用的連通孔114。此外,雖然未圖示,但定位用的連通孔114的下部為相對于上部更加細的螺紋孔,未圖示的螺紋桿從上方擰入該螺紋孔中,且該螺紋桿的下端部與閥裝置9的定位用的凹部46卡合。
[0151]另一方面,如圖9所示,在比上述連通孔110、112、114靠后側的位置,以橫向相鄰的方式形成有氣供給管27用的連通孔111、電纜101用的連通孔113。并且,如圖7中虛線所示,在空氣供給管27用的連通孔111的后側形成有工具70用的連通孔115。該工具70用的連通孔115比空氣供給管27用的連通孔111直徑大,但也如圖1所示,其前側部分與空氣供給管27用的連通孔111相連。
[0152]并且,在固定支架21的上表面,以位于上述的連通孔110、111、112、113、114、115
的開口部的上側的方式安裝有第一及第二密封塊13、14。即,在前側安裝有第一密封塊13,在其后側安裝有第二密封塊14。如圖7及圖8所示,第一密封塊13在俯視觀察下為橫長長方形的長方體形狀,在其兩端部通過螺釘120螺紋緊固于固定支架21。在該第一密封塊13上與固定模具2的連通孔對應而形成有貫通孔。即,在中央形成有排氣管29用的貫通孔130,在其兩側分別形成有冷卻管用100用的貫通孔132,在其更外側分別形成有定位用的貫通孔134。在排氣管29用的貫通孔13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更加大徑的密封槽,在該密封槽中插入作為獨立密封用的密封構件的O形密封圈140來密封與排氣管29之間的間隙。另外,在各冷卻管100用的貫通孔132的上端部分別形成有更加大徑的插入部,在該插入部中插入作為獨立密封用的密封構件的O形密封圈142來密封與冷卻管100之間的間隙。如此,排氣管29用的貫通孔130的O形密封圈140與冷卻管100用的貫通孔132的O形密封圈142在上下方向彼此錯開位置而配置。進而,在定位用的貫通孔134的上部形成有錐螺紋135,在該錐螺紋135中經由作為獨立密封用的密封構件的未圖示的密封帶而螺合有止動栓144。并且,在第一密封塊13與固定支架21的交界部分以在俯視觀察下包圍排氣管29用的貫通孔130和兩冷卻管100用的貫通孔132以及兩定位用的貫通孔134的方式夾裝有作為第一總括密封用的密封構件的O形密封圈151。S卩,在第一密封塊13的下表面以將排氣管29用的貫通孔130和兩冷卻管100用的貫通孔132以及兩定位用的貫通孔134的外側統一圍繞的方式形成有環狀的槽,在該環狀的槽中插入O形密封圈151,并通過兩螺釘120的緊固將第一密封塊13的下表面密接于固定支架21的上表面,從而通過O形密封圈151確保第一密封塊13與固定支架21之間的密封。
[0153]另外,如圖7所示,第二密封塊14在俯視觀察下為大致正方形的長方體形狀,在其對角線上的兩角部通過螺釘121螺紋緊固于固定支架21。在該第二密封塊14上也形成有貫通孔。即,如圖9所示,以橫向相鄰的方式形成有空氣供給管27用的貫通孔131和電纜101用的貫通孔133。在空氣供給管27用的貫通孔131的上端部形成有更加大徑的插入部,在該插入部中插入作為獨立密封用的密封構件的O形密封圈141來密封與空氣供給管27之間的間隙。另外,電纜101用的貫通孔133為螺紋孔,在該貫通孔133上經由未圖示的環狀的密封構件螺接有在內周面具備環狀的密封件143的線纜連接器145。因此,密封件143與未圖示的環狀的密封構件作為獨立密封用的密封構件而發揮功能,從而分別確保線纜連接器145與將其上下貫通的電纜101之間的密封、以及線纜連接器145與第二密封塊14之間的密封。此外,在第二密封塊14上未形成與工具70用的連通孔115對應的貫通孔。并且,在第二密封塊14與固定支架21的交界部分以在俯視觀察下將空氣供給管27用的貫通孔131和電纜101用的貫通孔133以及固定模具2的工具70用的連通孔115統一包圍的方式夾裝有作為第二總括密封用的密封構件的O形密封圈152。在第二密封塊14的下表面也形成有環狀的槽,該環狀的槽圍繞空氣供給管27用的貫通孔131和電纜101用的貫通孔133以及固定模具2的工具70用的連通孔115,從而在俯視觀察下空氣供給管27用的貫通孔131和電纜101用的貫通孔133以及固定模具2的工具70用的連通孔115位于該環狀的槽的內側。在該環狀的槽中插入O形密封圈152,并通過兩螺釘121的緊固將第二密封塊14的下表面密接于固定支架21的上表面,從而通過O形密封圈152確保第二密封塊14與固定支架21之間的密封。
[0154]在以上那樣構成的模具I中,在固定支架21的上表面前后并列地安裝有第一密封塊13和第二密封塊14,且在各密封塊13、14中通過O形密封圈140、141、142和密封件143等確保排氣管29等與各密封塊13、14之間的密封,并且通過O形密封圈151、152確保各密封塊13、14與固定支架21之間的密封。由此,阻止經由連通孔110等的空氣的侵入,從而能夠確保高的真空度。
[0155]另外,由于各密封塊13、14與固定支架21的交界部分的O形密封圈151、152將排氣管29等多個連接構件統一包圍,因此能夠高效地進行密封。并且,由于在第一密封塊13中O形密封圈151也包圍定位用的貫通孔134,在第二密封塊14中O形密封圈152也包圍工具70用的連通孔115,因此對于上述的定位用的貫通孔134和工具70用的連通孔115來說,不需要在它們的周圍另行設置密封構件而進行密封。
[0156]并且,由于在各密封塊13、14的下表面形成有環狀的槽,因此在固定支架21側不需要進行槽加工,并且在固定支架21和固定模22的連通孔110等的壁面也不需要實施槽加工,因此加工極其容易。由于各密封塊13、14與固定模具2相比非常小型,因此加工容易,并且密封部位的維護也容易。
[0157]另外,由于第一密封塊13和第二密封塊14沿前后安裝,因此能夠高效地密封。BP,雖然通過一個密封塊也能夠將排氣管29和空氣供給管111全部統一密封,但由于密封的范圍變廣,因此密封特性的確保可能相對困難,另一方面,通過前后分離配置成第一密封塊13和第二密封塊14,從而其風險變小。與此同時,由于各密封塊13、14變得小型,因此也容易進行其裝卸作業,也能夠減輕作業負擔。
[0158]此外,閥裝置9除了使用于真空壓鑄裝置的模具I以外,還能夠適用于不通過真空泵吸引型腔內的氣體的方式的壓鑄裝置的模具。在該方式的情況下,型腔內的氣體不通過真空泵強制地排出,而僅通過型腔與模具外部的外部氣體連通而被排出。
[0159]雖然在固定模22上設置了閥裝置9,但也可以在固定模22與固定支架21的交界部分設置閥裝置9。
【權利要求】
1.一種壓鑄用模具,其中形成有用于將氣體從固定模具與可動模具之間的型腔排除的氣體排除路,且在所述固定模具的內部設置有用于選擇性地連通或隔斷該氣體排除路的閥裝置,所述壓鑄用模具的特征在于,在固定模具上形成有在分割面開口的收容孔,在該收容孔中嵌入有閥裝置,在固定模具上形成有與收容孔連通的連通孔,通過將工具插入該連通孔中而能夠將閥裝置從收容孔取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鑄用模具,其中,在閥裝置的后端部形成有傾斜面,通過用工具按壓該傾斜面而能夠將閥裝置從收容孔取下。
3.一種壓鑄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鑄用模具進行壓鑄。
【文檔編號】B22D17/22GK103433458SQ201310350611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18日
【發明者】喜多村光朗, 岡本修 申請人:利優比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