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不銹鋼工件焊后熱處理工藝的制作方法
一種不銹鋼工件焊后熱處理工藝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熱處理工藝,特別涉及一種不銹鋼工件焊后熱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轉輪室焊接后需進行金機加工,機加工過程中如果轉輪室存在內應力,轉輪室的尺寸無法保證,轉輪室在焊接后需消除應力即熱處理是轉輪室制造過程中必要工序之一, 425-815 °C之間是304L材料的晶間敏感區。如果材料產生晶間腐蝕,破壞晶粒間的結合,大大降低金屬的機械強度。而且腐蝕發生后金屬和合金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屬光澤,看不出被破壞的跡象,但晶粒間結合力顯著減弱,力學性能惡化,不能經受敲擊,所以是一種很危險的腐蝕。選擇和控制熱處理溫度,消除焊后應力穩定工件形狀和尺寸,是保證熱處理質量的主要問題。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為保證轉輪室的內應力完全釋放,延長保溫時間,為保證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產生應力,在工件上設置熱電偶,通過計算機控制其升降溫速度及工件溫差的不銹鋼工件焊后熱處理工藝。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不銹鋼工件焊后熱處理工藝,按以下步驟進行:(I)、裝爐:①裝夾:采用燃氣爐型號規格為1 100°c IOOt 9000X7000X4000mm的熱處理爐,控制溫差為 ±5。。;裝爐時將需要熱處理的工件置放于爐內中央位置,將工件放置于墊鐵上,保證加熱時爐內氣流能循環流通,墊鐵應均勻支撐起工件的重量,工件放置必須平穩,盡量能均勻分布放置,工作間不得重壓疊放;工件間的間距至少超過100mm,工件與爐壁、工件與爐頂間的間距分別大于400mm,防止火焰直接噴燒工件;②檢測:溫度由熱電偶測得,選用鎳鉻型熱電偶,熱電偶由裝置固定以確保持續的直接接觸熱處理工件,當爐膛內的熱負荷有幾部分組成時,熱電偶分別放置在負載的底部、中心和頂部,或放置在不同厚度焊接區域內,測得被放置熱電偶區域的真實溫度;至少在工件的最小厚度區域和最大厚度區域分別放置熱電偶;將已制定完成的熱處理工藝曲線輸入計算機做好熱處理記錄準備;③裝爐溫度:工件裝爐時爐溫不得大于200°C ;所有的熱處理參數通過計算機設定自動控制;(2)、加熱:工件進爐時爐溫小于100°C,自由升溫至200°C后,自由升溫的時間為I 2h,按規定升溫速度升溫,升溫的速度為小于等于50°C /小時,升溫的時間為4 8h,升溫至400°C結束升溫,在升溫時間內,被加熱的工件各個部分不應有較大的溫度差,溫度差不得大于50°C ; 在同一工件上或全套工件的兩測試點間距不多于4.5m,溫差不超過140°C ;必要時,需調節加熱和冷卻的速度以符合溫度偏差;(3)、保溫:當最終熱電偶測得的溫度達到400°C時為保溫起點,保溫溫度為400±10°C,在保溫期間內,被加熱工件的各部分最高與最低溫度差不得大于50°C,保溫時間為大于等于13小時;(4)、冷卻:因加熱或冷卻溫度的速度必須低以不產生因過度的熱梯度而發生有害的變形或應力, 以小于等于50°C /小時的速度進行冷卻,在同一工件上或全套工件的兩測試點間距不多于 4.5m,溫差不超過140°C ;冷卻的速度以符合溫度偏差;(5)、卸裝:裝卸工件時爐內溫度不得高于100°C,記錄工件的溫度直到工件溫度最高部分降至 100°C時,進行卸裝;(6)、熱處理記錄:操作人員檢查連續自動進行的熱處理溫度時間曲線記錄,所有熱處理溫度和時間的記錄需連續自動;(7)、檢驗:操作員填寫熱處理記錄表及相關資料,焊接工程師審核有關熱處理的所有記錄,以確認熱處理條件滿足工藝、所使用的WPS和規范要求。
因此,本發明提供的一種不銹鋼工件焊后熱處理工藝,提升產品質量,應用范圍相對較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一種不銹鋼工件焊后熱處理工藝,按以下步驟進行:(I)、裝爐:①裝夾:采用燃氣爐型號規格為1100°c IOOt 9000X7000X4000mm的熱處理爐,控制溫差為 ±5。。;裝爐時將需要熱處理的工件置放于爐內中央位置,將工件放置于墊鐵上,保證加熱時爐內氣流能循環流通,墊鐵應均勻支撐起工件的重量,工件放置必須平穩,盡量能均勻分布放置,工作間不得重壓疊放;工件間的間距至少超過100mm,工件與爐壁、工件與爐頂間的間距分別大于400mm,防止火焰直接噴燒工件;②檢測:`溫度由熱電偶測得,選用鎳鉻型熱電偶,熱電偶由裝置固定以確保持續的直接接觸熱處理工件,當爐膛內的熱負荷有幾部分組成時,熱電偶分別放置在負載的底部、中心和頂部,或放置在不同厚度焊接區域內,測得被放置熱電偶區域的真實溫度;至少在工件的最小厚度區域和最大厚度區域分別放置熱電偶;將已制定完成的熱處理工藝曲線輸入計算機做好熱處理記錄準備;③裝爐溫度:工件裝爐時爐溫不得大于200°C ;所有的熱處理參數通過計算機設定自動控制;(2)、加熱:工件進爐時爐溫小于100°C,自由升溫至200°C后,自由升溫的時間為I 2h,按規定升溫速度升溫,升溫的速度為小于等于50°C /小時,升溫的時間為4 8h,升溫至400°C結束升溫,在升溫時間內,被加熱的工件各個部分不應有較大的溫度差,溫度差不得大于50°C ;在同一工件上或全套工件的兩測試點間距不多于4.5m,溫差不超過140°C ;必要時,需調節加熱和冷卻的速度以符合溫度偏差;(3)、保溫:當最終熱電偶測得的溫度達到400°C時為保溫起點,保溫溫度為400±10°C,在保溫期間內,被加熱工件的各部分最高與最低溫度差不得大于50°C,保溫時間為大于等于13小時;(4)、冷卻:因加熱或冷卻溫度的速度必須低以不產生因過度的熱梯度而發生有害的變形或應力, 以小于等于50°C /小時的速度進行冷卻,在同一工件上或全套工件的兩測試點間距不多于4.5m,溫差不超過140°C ;冷卻的速度以符合溫度偏差;(5)、卸裝:裝卸工件時爐內溫度不得高 于100°C,記錄工件的溫度直到工件溫度最高部分降至 100°C時,進行卸裝;(6)、熱處理記錄:操作人員檢查連續自動進行的熱處理溫度時間曲線記錄,所有熱處理溫度和時間的記錄需連續自動;(7)、檢驗:操作員填寫熱處理記錄表及相關資料,焊接工程師審核有關熱處理的所有記錄,以確認熱處理條件滿足工藝、所使用的WPS和規范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不銹鋼工件焊后熱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驟進行:(1)、裝爐:①裝夾:采用燃氣爐型號規格為1100°c IOOt 9000X7000X4000mm的熱處理爐,控制溫差為 ±5。。;裝爐時將需要熱處理的工件置放于爐內中央位置,將工件放置于墊鐵上,保證加熱時爐內氣流能循環流通,墊鐵應均勻支撐起工件的重量,工件放置必須平穩,盡量能均勻分布放置,工作間不得重壓疊放;工件間的間距至少超過100mm,工件與爐壁、工件與爐頂間的間距分別大于400mm,防止火焰直接噴燒工件;②檢測:溫度由熱電偶測得,選用鎳鉻型熱電偶,熱電偶由裝置固定以確保持續的直接接觸熱處理工件,當爐膛內的熱負荷有幾部分組成時,熱電偶分別放置在負載的底部、中心和頂部,或放置在不同厚度焊接區域內,測得被放置熱電偶區域的真實溫度;至少在工件的最小厚度區域和最大厚度區域分別放置熱電偶;將已制定完成的熱處理工藝曲線輸入計算機做好熱處理記錄準備;③裝爐溫度:工件裝爐時爐溫不得大于200°C ;所有的熱處理參數通過計算機設定自動控制;(2)、加熱:工件進爐時爐溫小于100°C,自由升溫至200°C后,自由升溫的時間為I 2h,按規定升溫速度升溫,升溫的速度為小于等于50°C /小時,升溫的時間為4 8h,升溫至400°C結束升溫,在升溫時間內,被加熱的工件各個部分不應有較大的溫度差,溫度差不得大于50°C ; 在同一工件上或全套工件的兩測試點間距不多于4.5m,溫差不超過140°C ;必要時,需調節加熱和冷卻的速度以符合溫度偏差;(3)、保溫:當最終熱電偶測得的溫度達到400°C時為保溫起點,保溫溫度為400±10°C,在保溫期間內,被加熱工件的各部分最高與最低溫度差不得大于50°C,保溫時間為大于等于13小時;(4)、冷卻:因加熱或冷卻溫度的速度必須低以不產生因過度的熱梯度而發生有害的變形或應力, 以小于等于50°C /小時的速度進行冷卻,在 同一工件上或全套工件的兩測試點間距不多于 4.5m,溫差不超過140°C ;冷卻的速度以符合溫度偏差;(5)、卸裝:裝卸工件時爐內溫度不得高于100°C,記錄工件的溫度直到工件溫度最高部分降至 100°C時,進行卸裝;(6)、熱處理記錄:操作人員檢查連續自動進行的熱處理溫度時間曲線記錄,所有熱處理溫度和時間的記錄需連續自動;(7)、檢驗:操作員填寫熱處理記錄表及相關資料,焊接工程師審核有關熱處理的所有記錄,以確認熱處理條件滿足工藝、所使用的WPS和規范要 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熱處理工藝,特別涉及一種不銹鋼工件焊后熱處理工藝。按以下步驟進行裝爐→加熱→保溫→冷卻→卸裝→熱處理記錄→檢驗。一種不銹鋼工件焊后熱處理工藝提升產品質量,應用范圍相對較廣。
文檔編號C21D9/50GK103205557SQ20131007821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2日
發明者高莉, 高興松 申請人:杭州聯源重工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