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輪去毛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加工裝置,具體地說涉及金屬去毛刺裝置。
背景技術:
在鋁合金車輪的生產過程中,有效、快速、理想的去除機加工之后背腔及正面各個位置的毛刺是及其重要的工序;不僅要保證滿足生產節拍要求,同時去除效果也要滿足涂裝工序的漆膜實驗標準;由于此標準相當嚴格,加之現有刷毛刺方式存在很多問題,因此目前所有的車輪生產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重點部位的打磨。人工打磨效率低,且用人成本的不斷上升,使得這種處理方式成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所以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的車輪去毛刺裝置,來減輕打磨工人勞動強度,提高打磨效率和質量,使各種造型輪轂的各個窗口,各個部位,在各個方向及所有邊角都可以被有效均勻的鈍化,保證涂裝工序鹽霧實驗通過率。現有技術中的車輪去毛刺裝置,毛刷中心線速度低,法蘭邊角位置毛刺處理效果不好,圓盤毛刷刷毛刺時頻繁換向,對電機造成不利影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車輪去毛刺裝置,由機架、抬升氣缸、下電機一、連接架、下板一、軸一、軸承座一、導電滑環、下板二、伺服滑臺一、轉角缸、定位板、下電機二、下毛刷一、防塵罩、上毛刷一、軸二、軸承座二、上電機二、軸三、上導向柱、軸承座三、上板一、上電機一、升降氣缸、上電機三、上板二、軸承座四、軸四、上毛刷二、下毛刷二、下電機三、伺服滑臺二、下導向柱、下導向套、以及上進給氣缸組成。兩個抬升氣缸固定在機架的底板上,抬升氣缸輸出桿與下板一鉸接,下板一上端固定有軸承座一,下端通過連接架固定有下電機一。導電滑環固定在軸一上,軸一通過軸承固定在軸承座一中,其上端與下板二固定,下端與下電機一的輸出軸連接。下板一通過固定其上的四個下導向套和固定在在機架的底板和中間板之間的四根下導向柱實現上下運動的導向。下電機二通過伺服滑臺一固定在下板二的上端面、下電機三通過伺服滑臺二固定在下板二的上端面。下電機二與下毛刷一連接,下電機三與下毛刷二連接。定位板上固定兩個轉角缸,實現車輪的夾緊定位功能,通過更換定位板可以適應不同尺寸車輪的定位功能。機架頂端固定升降氣缸,兩個升降氣缸的輸出桿與防塵罩的頂端鉸接;通過固定在防塵罩頂端的四根上導向柱實現防塵罩的上下運動。上板二的上端固定有上電機二和上電機三,下端固定軸承座二和軸承座四。上電機二通過軸二與上毛刷一連接,上電機三通過軸四與上毛刷二連接;上電機二和上電機三分別通過軸二和軸四實現上毛刷一和上毛刷二的轉動。上電機一固定在上板一的上端,軸承座三固定在上板一下端,軸三的下端固定在上板二;固定在上板一頂端的兩個上進給氣缸實現上電機一以及上毛刷一和上毛刷二的上下運動。電機二和下電機三分別帶動下毛刷一和下毛刷二以相同的轉速不同的轉向自轉,同時下電機一帶動它們以較低的轉速始終以一個方向公轉;同樣上電機二和上電機三分別帶動上毛刷一和上毛刷二以相同的轉速不同的轉向自轉,同時上電機一帶動它們以較低的轉速始終以一個方向公轉。實際使用時,將車輪放置到定位板中間的卡槽上,并且兩個轉角缸將其壓緊,實現車輪的固定;升降氣缸使防塵罩落下,同時抬升氣缸將兩個下毛刷壓向車輪的背腔,上進給氣缸將兩個上毛刷壓向車輪的正面并實施一定的壓力;兩個下毛刷以相同的轉速不同的轉向自轉,同時下電機一帶動它們公轉;通過伺服滑臺一和伺服滑臺二可以實現下毛刷一和下毛刷二位置的調整,從而可以適應不同尺寸的車輪。同樣兩個上毛刷也以相同的轉速不同的轉向自轉,同時上電機一帶動它們公轉。本實用新型在使用中能夠使自轉毛刷在各自最大線速度下,接觸到車輪上所能刷到的所有部位;不僅避免了傳統大圓盤毛刷中心線速度低,法蘭邊角位置毛刺處理效果不好的問題,而且避免了傳統圓盤毛刷刷毛刺時頻繁換向,對電機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工藝先進、通用性強、去除效果好、效率高、性能安全穩定的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車輪去毛刺裝置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車輪去毛刺裝置兩個上刷的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車輪去毛刺裝置兩個伺服滑臺的俯視圖。圖中,I 一機架、2 —抬升氣缸、3 —下電機一、4 一連接架、5 —下板一、6 —軸一、7—軸承座一、8—導電滑環、9 一下板二、10 —伺服滑臺一、11 一轉角缸、12—定位板、13 —下電機二、14 一下毛刷一、15 —防塵罩、16 —上毛刷一、17 —軸二、18 —軸承座二、19 一上電機二、20 —軸二、21 —上導向柱、22 —軸承座二、23 —上板一、24 —上電機一、25 —升降氣缸、26 —上電機三、27 —上板二、28 —軸承座四、29 —軸四、30 —上毛刷二、31 —下毛刷二、32 —下電機三、33 —伺服滑臺二、34 —下導向柱、35 —下導向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裝置的細節和工作情況。本實用新型車輪去毛刺裝置,由機架1、抬升氣缸2、下電機一 3、連接架4、下板一
5、軸一 6、軸承座一 7、導電滑環8、下板二 9、伺服滑臺一 10、轉角缸11、定位板12、下電機二13、下毛刷一 14、防塵罩15、上毛刷一 16、軸二 17、軸承座二 18、上電機二 19、軸三20、上導向柱21、軸承座三22、上板一 23、上電機一 24、升降氣缸25、上電機三26、上板二 27、軸承座四28、軸四29、上毛刷二 30、下毛刷二 31、下電機三32、伺服滑臺二 33、下導向柱34、下導向套35、以及上進給氣缸36所組成。兩個抬升氣缸2固定在機架I的底板上,抬升氣缸2輸出桿與下板一(5)鉸接,下板一 5上端固定有軸承座一 7,下端通過連接架4固定有下電機一 3。[0026]導電滑環8固定在軸一 6上,軸一 6通過軸承固定在軸承座一 7中,其上端與下板二 9固定,下端與下電機一 3的輸出軸連接。下板一 5通過固定其上的四個下導向套35和固定在在機架I的底板和中間板之間的四根下導向柱34實現上下運動的導向。下電機二 13通過伺服滑臺一 10固定在下板二 9的上端面、下電機三32通過伺服滑臺二 33固定在下板二 9的上端面。下電機二 13與下毛刷一 14連接,下電機三32與下毛刷二 31連接。定位板12上固定兩個轉角缸11,實現車輪的夾緊定位功能,通過更換定位板12可以適應不同尺寸車輪的定位功能。機架I頂端固定升降氣缸25,兩個升降氣缸25的輸出桿與防塵罩15的頂端鉸接;通過固定在防塵罩15頂端的四根上導向柱21實現防塵罩15的上下運動。上板二 27的上端固定有上電機二 19和上電機三26,下端固定軸承座二 18和軸承座四28。上電機二 19通過軸二 17與上毛刷一 16連接,上電機三26通過軸四29與上毛刷二 30連接;上電機二 19和上電機三26分別通過軸二 17和軸四29實現上毛刷一 16和上毛刷二 30的轉動。上電機一 24固定在上板一 23的上端,軸承座三22固定在上板一 23下端,軸三20的下端固定在上板二 27 ;固定在上板一 23頂端的兩個上進給氣缸實現上電機一 24以及上毛刷一 16和上毛刷二 30的上下運動。下電機二 13和下電機三32分別帶動下毛刷一 14和下毛刷二 31以相同的轉速不同的轉向自轉,同時下電機一 3帶動它們以較低的轉速始終以一個方向公轉;同樣上電機二 19和上電機三26分別帶動上毛刷一 16和上毛刷二 30以相同的轉速不同的轉向自轉,同時上電機一 24帶動它們以較低的轉速始終以一個方向公轉;這樣兩個自轉毛刷都能夠在各自最大線速度下,接觸到車輪背腔上所能刷到的部位;不僅完全避免了傳統大圓盤毛刷,角速度一定時最外邊緣線速度高,中心位置線速度低,法蘭邊角位置毛刺處理效果不好的問題,而且避免了傳統圓盤毛刷刷毛刺時頻繁換向,對電機造成的不利影響。工作過程中,將車輪放置到定位板12中間的卡槽上,并且兩個轉角缸11將其壓緊,實現車輪的固定;升降氣缸25使防塵罩15落下,同時抬升氣缸2將兩個下毛刷壓向車輪的背腔,上進給氣缸將兩個上毛刷壓向車輪的正面并實施一定的壓力;兩個下毛刷以相同的轉速不同的轉向自轉,同時下電機一 3帶動它們公轉;通過伺服滑臺一 10和伺服滑臺二 33可以實現下毛刷一 14和下毛刷二 31位置的調整,從而可以適應不同尺寸的車輪。同樣兩個上毛刷也以相同的轉速不同的轉向自轉,同時上電機一 24帶動它們公轉。
權利要求1.車輪去毛刺裝置,由機架(I)、抬升氣缸(2)、下電機一(3)、連接架(4)、下板一(5)、軸一(6)、軸承座一(7)、導電滑環(8)、下板二(9)、伺服滑臺一(10)、轉角缸(11)、定位板(12)、下電機二(13)、下毛刷一(14)、防塵罩(15)、上毛刷一(16)、軸二(17)、軸承座二(18)、上電機二(19)、軸三(20)、上導向柱(21)、軸承座三(22)、上板一(23)、上電機一(24)、升降氣缸(25)、上電機三(26)、上板二(27)、軸承座四(28)、軸四(29)、上毛刷二(30)、下毛刷二(31)、下電機三(32)、伺服滑臺二(33)、下導向柱(34)、下導向套(35)、上進給氣缸組成,其特征在于: 兩個抬升氣缸(2)固定在機架(I)的底板上,抬升氣缸(2)輸出桿與下板一(5)鉸接,下板一(5)上端固定有軸承座一(7),下端通過連接架(4)固定有下電機一(3); 導電滑環(8)固定在軸一(6)上,軸一(6)通過軸承固定在軸承座一(7)中,其上端與下板二(9)固定,下端與下電機一(3)的輸出軸連接; 下電機二(13)通過伺服滑臺一(10)固定在下板二(9)的上端面、下電機三(32)通過伺服滑臺二(33)固定在下板二(9)的上端面; 下電機二( 13 )與下毛刷一(14)連接,下電機三(32 )與下毛刷二( 31)連接; 定位板(12)上固定兩個轉角缸(11),機架(I)頂端固定升降氣缸(25),兩個升降氣缸(25)的輸出桿與防塵罩(15)的頂端鉸接; 上板二(27)的上端固定有上電機二(19)和上電機三(26),下端固定軸承座二(18)和軸承座四(28); 上電機二(19)通過軸二(17)與上毛刷一(16)連接,上電機三(26)通過軸四(29)與上毛刷二(30)連接; 上電機一(24)固定在上板一(23)的上端,軸承座三(22)固定在上板一(23)下端,軸三(20)的下端固定在上板二(2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輪去毛刺裝置,由機架、氣缸、電機、轉角缸等組成,兩個下毛刷以相同的轉速不同的轉向自轉,同時下電機一帶動它們公轉;同樣兩個上毛刷也以相同的轉速不同的轉向自轉,同時上電機一帶動它們公轉;本實用新型在使用中能夠使自轉毛刷在各自最大線速度下,接觸到車輪背腔上所能刷到的所有部位;不僅避免了傳統大圓盤毛刷中心線速度低,法蘭邊角位置毛刺處理效果不好的問題,而且避免了傳統圓盤毛刷刷毛刺時頻繁換向,對電機造成的不利影響。
文檔編號B24B9/04GK202964335SQ20122071900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3日
發明者薛博文, 郭建東, 任彥朝, 劉偉東 申請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