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組合式熔鉛設備及使用該設備的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為熔化固體鉛料并能夠為用鉛設備不間斷提供鉛液的組合式熔鉛設備及使用該組合式熔鉛設備的生產線。
背景技術:
在使用鉛帶生產線生產鉛帶時,首先,需要通過鉛液制備鍋對固體鉛料進行熔化,然后再將熔融的鉛液輸入到連鑄設備中進行鑄坯,隨后進入連軋機等后續設備中進行鉛帶生產。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的鉛鍋主要包括機架1、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鉛鍋本體3和液量監測裝置4。其中,鉛鍋本體3通過設置在其下部的若干支腳設置在機架I上。鉛鍋本體3主要包括用于容納固體鉛料的鍋體31、用于熔化固體鉛料的加熱裝置(圖中未示出)、用于將熔化后的鉛液輸出的鉛泵32和外殼33。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用于為鉛鍋本體3輸送固體鉛料,液量監測裝置4用于監測鍋體31內鉛液的量。為了保證正常運行,鉛鍋中鉛液量必須始終保持在設定范圍內,不能過多或過少。當鉛鍋內的鉛液量接近下限時,液量監測裝置4向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發出信號,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啟動,向鍋體31內輸入固體鉛料。當其超過上限時,液量監測裝置4向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發出信號,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停止工作,以避免鉛鍋本體31內的鉛液溢出,造成事故。使用時,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將固體鉛料送入鉛鍋本體3內,在加熱裝置的加熱下固體鉛料熔化,然后通過鉛泵32輸入到連鑄設備中。這種鉛液制備鍋雖然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等特點,但由于固體鉛料加熱至熔化形成鉛液需要一定時間,所以無法實現長時間不間斷的為后續的連鑄設備供鉛的功能。但連鑄設備生產本身卻要求供鉛的連續性,所以現有的鉛鍋無法滿足連鑄設備的生產需要。所以,急需一種能夠為連鑄設備連續供鉛的新型熔鉛設備與之配套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為用鉛設備不間斷供鉛的組合式熔鉛設備,該設備包括若干用于熔鉛的鉛液制備鍋和與若干熔鉛鍋配套使用的鉛液儲備鍋。由于該組合式熔鉛設備配置多個鉛液制備鍋交替進行固體鉛料熔化,使熔鉛設備可避免單一鉛鍋熔鉛所造成的鉛液供給間隔,并且在設備中還設置了用于連接熔鉛鍋與用鉛設備的鉛液儲備鍋,避免了由于輸鉛管道過長而在傳遞過程中鉛液溫度降低而影響生產的問題發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組合式熔鉛設備,用于為用鉛設備不間斷的提供鉛液;其包括:若干用于熔化固體鉛料的鉛液制備鍋,其包括用于容納和熔化固體鉛料的第一鉛鍋本體和設置在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用于輸出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鉛液的第一鉛泵;設置在若干所述鉛液制備鍋與用鉛設備之間,用于對輸送過程中的鉛液提供存儲空間和保溫加熱的鉛液儲備鍋,包括用于容納鉛液的第二鉛鍋本體、用于將鉛液制備鍋制備的鉛液輸入到鉛液儲備鍋中的鉛液輸入機構和用于輸出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內鉛液的第二鉛泵,所述鉛液輸入機構和第二鉛泵設置在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內;用于連接各所述第一鉛泵與所述鉛液輸入機構的保溫管路;用于控制各鉛液制備鍋和鉛液儲備鍋中鉛液量,并控制各鉛液制備鍋交替向所述鉛液儲備鍋內輸送鉛液的控制裝置;工作時,在所述控制裝置的控制下,若干所述鉛液制備鍋通過所述保溫管路和所述鉛液輸入機構交替向鉛液儲備鍋輸入鉛液,再通過鉛液儲備鍋將鉛液不間斷的輸入到用鉛設備中。進一步,所述鉛液制備鍋還包括:第一機架;設置在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底部,用于將所述第一鉛鍋本體設置在所述第一機架上的第一支腳;用于測量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鉛液量的第一液量監測裝置,所述第一液量監測裝置為一一對應設置在各所述第一支腳與所述第一機架連接處的若干第一稱重傳感器;用于為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輸送固體鉛料的固體鉛料輸送裝置;用于加熱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固體鉛料的第一加熱裝置;用于監測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鉛液溫度的第一測溫裝置;所述第一稱重傳感器、所述第一測溫裝置和所述固體鉛料輸送裝置均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并且所述控制裝置通過判斷所接收到的稱重傳感器發出的重量信號控制所述固體鉛料輸送裝置的開啟和關閉。進一步,所述第一稱重傳感器包括第一殼體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內的第一感應件;所述第一支腳固設在所述第一殼體頂端;所述第一感應件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鉛液制備鍋的重量通過所述第一支腳傳遞給第一感應件,在由第一感應件傳遞給所述控制裝置。進一步,所述鉛液儲備鍋還包括:第二機架;設置在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底部,用于將所述第二鉛鍋本體設置在所述第一機架上的第二支腳;用于測量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內鉛液量的第二液量監測裝置,所述第二液量監測裝置為一一對應設置在各所述第二支腳與所述第二機架連接處的若干稱重傳感器;用于監測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內鉛液溫度的第二測溫裝置;用于加熱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內固體鉛料的第二加熱裝置;所述第二稱重傳感器和鉛液輸入機構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并且所述控制裝置通過判斷所接收到的第二稱重傳感器發出的重量信號控制所述鉛液輸入機構的開啟和關閉。進一步,所述鉛液輸入機構包括:用于將所述鉛液輸入機構固定在所述第二鉛鍋本體上的固定架;用于與所述保溫管道連通的鉛液輸入口 ;用于與所述第二鉛鍋本體連通的鉛液輸出口 ;以及[0031]用于連通所述鉛液輸入口和所述鉛液輸出口的管道。進一步,所述第二稱重傳感器包括第二殼體和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內的第二感應件;所述第二支腳固設在所述第二殼體頂端;所述第二感應件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進一步,所述保溫管道包括用于輸送鉛液的帶有加熱件的輸送管和包覆在所述輸送管外的保溫結構。進一步,所述鉛液制備鍋的數量為2-6個。一種鉛帶生產線,包括上述各組合式熔鉛設備。進一步,所述鉛帶生產線中包括若干組上述組合式熔鉛設備。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組合式熔鉛設備,該組合式熔鉛設備通過設置至少兩個鉛液制備鍋和一個鉛液儲備鍋為后續的用鉛設備供鉛。工作時,各鉛液制備鍋交替進行熔化和供鉛工作,以保證為后續供鉛設備不間斷的提供鉛液。另外,還為了保證進入到后續用鉛設備中的鉛液溫度還在鉛液制備鍋與用鉛設備間設置了鉛液儲備鍋,在進入用鉛設備前對鉛液進行保溫,以保證后續用鉛設備正常生產。并且該組合式熔鉛設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圖1為現有技術中鉛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組合式熔鉛設備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鉛液制備鍋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A處放大圖;圖5為浮球式液位傳感器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鉛液儲備鍋結構示意圖;圖7為鉛液制備鍋與鉛液儲備鍋之間通過保溫管道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組合式熔鉛設備包括兩個鉛液制備鍋:第一鉛液制備鍋A和第二鉛液制備鍋B、鉛液儲備鍋D和保溫管路C和控制裝置(圖中未示出)。如圖3所示,兩個鉛液制備鍋:第一鉛液制備鍋A和第二鉛液制備鍋B的結構基本與現有鉛鍋相同,均包括第一機架1、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第一鉛鍋本體3、第一液量監測裝置、攪拌機構、第一鉛泵7、第一加熱裝置(圖中未示出)和第一測溫裝置(圖中未示出)。第一鉛鍋本體3通過設置在其下部的若干第一支腳5設置在機架I上。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用于向第一鉛鍋本體3內輸送固體鉛料,具體可選用皮帶輸送機構或其他可傳送固體鉛料的輸送機構。第一鍋鉛鍋本體3包括用于容納鉛液的第一爐膛31、用于封閉第一爐膛31的第一鍋蓋32和第一外層33等。若干第一支腳5間隔設置在第一外層33的底部,并優選的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加熱裝置用于為第一爐膛31提供熱能,可為燃燒機,也可為設置在爐膛31外加熱線圈等。第一測溫裝置為設置在第一爐膛31中的熱電偶。如圖3所示,攪拌機構固定在第一鉛鍋本體3上,包括設置在鉛鍋內的攪拌件51和用于驅動攪拌件51轉動的第一電機(圖中未示出),攪拌件51與第一電機之間通過轉動軸52連接,攪拌件51在轉動軸52的帶動下旋轉對第一爐膛31內的鉛料進行攪拌,使其在加熱過程中受熱更加均勻。[0048]如圖3、4所示,本實用新型中鉛液制備鍋所使用的第一液量監測裝置包括一一對應設置在各支腳5與第一機架I接觸處的若干第一稱重傳感器6和設置在第一爐膛內的浮球式液位傳感器8。第一稱重傳感器6包括第一殼體61和設置在第一殼體61中的感應件62。裝配時,將第一鉛鍋本體3上的支腳5設置在第一殼體61的頂端。第一鉛鍋本體3內的鉛液重量變化可通過第一支腳5傳遞給稱重傳感器6,第一稱重傳感器6可對第一鉛鍋本體3內的鉛料(鉛液)的量進行實時監控,并將重量信號發送給控制裝置。如圖5所示,浮球式液位傳感器包括限位浮球81、限位桿82、限位支板83、第一限位開關84、第二限位開關85、限位套管86和開關支板87。限位支板83固定在鍋體31上,開關支板87與限位支板83固連,并垂直于限位支板83向鍋體31上方伸出。限位套管86固定在限位支板83上,并且其軸線垂直于限位支板83設置。限位桿82設置在限位套管86中,并且其伸入第一爐膛31內的一端上設置有限位浮球81,其另一端由限位套管86向上伸出,并在此端設置有用于觸發第一限位開關84和第二限位開關85的尾板88。第一限位開關84和第二限位開關85沿垂直方向間隔設置在開關支板87上,兩者在垂直方向上的距離即為鍋體31內鉛液液面上極限位置與下極限位置之間的距離。限位浮球81及與其固連的限位桿82的材料均為鋼材。在工作過程中,限位浮球81始終漂浮在第一爐膛31的鉛液液面上,并隨鉛液液面上升和下降,當鉛液液面達到上極限液面時,尾板88將觸發第一限位開關84,向控制裝置發出上極限信號;當鉛液液面降至下極限液位時,尾板88將觸發第二限位開關85,向控制裝置發出下極限信號。控制裝置將綜合浮球式液位傳感器8和第一稱重傳感器6兩者的監控結果控制固體鉛料輸送裝置的開啟和關閉。如圖3、7所示,第一鉛泵7也設置在第一爐膛31內,用于將第一爐膛31中的鉛液輸出;其出鉛口 71與保溫管路C連通,鉛液制備鍋A中的鉛液通過第一鉛泵7的出鉛口輸入到保溫管路C中,再通過保溫管路C輸入到鉛液儲備鍋D中。如圖6所示,鉛液儲備鍋D的結構與兩個鉛液制備鍋基本相同,包括:第二機架la、第二鉛鍋本體3a、第二液量監測裝置4a、攪拌機構、第二稱重傳感器6a、第二鉛泵7a、第二加熱裝置和第二測溫裝置。第二鉛鍋本體3也通過設置在其下部的若干第二支腳5a設置在第二機架Ia上。其不同之處在于,鉛液儲備鍋D并不包括用于輸入固體鉛料的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取而代之的是與保溫管路C連通的鉛液輸入機構10。鉛液輸入機構10包括:用于將所述鉛液輸入機構10固定在所述第二鉛鍋本體上的固定架101 ;用于與C保溫管道連通的鉛液輸入口 102 ;用于與第二鉛鍋本體3a連通的鉛液輸出口和用于連通鉛液輸入口102和所述鉛液輸出口的管道103。鉛液輸出口可如圖6中所示的為管道103的一端,也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類似與鉛液輸入口 102的獨立鉛液輸出口。保溫管道C包括帶有加熱件的輸送管和包覆在所述輸送管外的保溫結構。優選的,輸送管為其外繞有加熱絲的金屬管道。在輸送鉛液的過程中,加熱絲始終對金屬管道進行加熱,以保證鉛液不會在輸送過程中凝固堵塞管道。另外,維修后繼續生產時,也可使用加熱絲對金屬管道進行加熱,熔化凝固在其內部的鉛料,保證保溫管道C的正常使用。控制裝置用于控制各鉛液制備鍋A和鉛液儲備鍋D中鉛液量,并根據各鉛液制備鍋A中鉛液量和鉛液儲備鍋F中的鉛液量來協調控制具體由哪個鉛液制備鍋A向鉛液儲備鍋D內輸送鉛液,使各鉛液制備鍋A交替的向鉛液儲備鍋D中的輸入鉛液,以保持鉛液儲備鍋D中鉛液的量始終維持在設定范圍內,以便于想后續的用鉛設備連續不間斷的供鉛。[0053]工作時,控制裝置控制兩個鉛液制備鍋:第一鉛液制備鍋A和第二鉛液制備鍋B的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向第一鉛鍋本體3內輸入固體鉛料,并開啟鉛液制備鍋A的加熱裝置對鉛液制備鍋A內的固體鉛料進行加熱。于此同時,兩個鉛液制備鍋A、B中的浮球式液位傳感器8和第一稱重傳感器6分別將鉛鍋本體中的液位高度和重量信號發送至控制裝置,當鉛液液面上升至上極限位置,或第一稱重傳感器6所發出的重量信號達到預設的上極限值后,控制裝置將關閉該鉛液制備鍋,例如:第一鉛液制備鍋A的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停止向第一鉛鍋本體3內輸送固體鉛料。同樣,當第二鉛液制備鍋B中的固體鉛料或鉛液量達到上極限值時,其所包含的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也將關閉。兩個鉛液制備鍋A中的第一測溫裝置將加熱過程中的鉛液溫度發送給控制裝置,當第一鉛液制備鍋A內的鉛液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后,控制裝置將開啟第一鉛液制備鍋中的第一鉛泵7向鉛液儲備鍋D中提供鉛液;直至控制裝置收到的由第一鉛液制備鍋A中的第一稱重傳感器6所發出的重量信號達到預設的下極限值或其中的浮球式液位傳感器4發出下極限信號。隨后控制裝置將開啟第二鉛液制備鍋B的第一鉛泵7,繼續向鉛液儲備鍋D中輸送鉛液。同時,開啟第一鉛液制備鍋A中的固體鉛料輸送裝置2向第一鉛液制備鍋A中輸送固體鉛料。當第二鉛液制備鍋B中的鉛液兩降至下極限值時,控制裝置再次打開第一鉛液制備鍋A中的第一鉛泵向鉛液儲備鍋D中輸送鉛液。如此往復,將鉛液源源不斷的輸送給用鉛設備。當然,在實際應用中如果鉛液制備鍋的熔鉛耗時較長或后續的用鉛設備用鉛量較大,組合式熔鉛設備中的鉛液制備鍋的數量為2-6個,而不局限于上述的包括兩個鉛液制備鍋的組合式熔鉛設備。當用鉛設備用鉛量很大時,也可通過同一個用鉛設備配置多組本實用新型中的組合式熔鉛設備,以滿足用鉛設備的需要。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鉛帶生產線,該鉛帶生產線包括了一組或多組上述組合式熔鉛設備。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式熔鉛設備,用于為用鉛設備不間斷的提供鉛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式熔鉛設備包括: 若干用于熔化固體鉛料的鉛液制備鍋,其包括用于容納和熔化固體鉛料的第一鉛鍋本體和設置在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用于輸出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鉛液的第一鉛泵; 設置在若干所述鉛液制備鍋與用鉛設備之間,用于對輸送過程中的鉛液提供存儲空間和保溫加熱的鉛液儲備鍋,其包括用于容納鉛液的第二鉛鍋本體,用于將所述鉛液制備鍋制備的鉛液輸入到鉛液儲備鍋中的鉛液輸入機構和用于輸出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內鉛液的第二鉛泵,所述鉛液輸入機構和第二鉛泵設置在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內; 用于連接各所述第一鉛泵與所述鉛液輸入機構的保溫管路;以及, 用于控制各鉛液制備鍋和鉛液儲備鍋中鉛液量,并控制各鉛液制備鍋交替向所述鉛液儲備鍋內輸送鉛液的控制裝置; 工作時,在所述控制裝置的控制下,若干所述鉛液制備鍋通過所述保溫管路和所述鉛液輸入機構交替向鉛液儲備鍋輸入鉛液,再通過鉛液儲備鍋將鉛液不間斷的輸入到用鉛設備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組合式熔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鉛液制備鍋還包括: 第一機架; 設置在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底部,用于將所述第一鉛鍋本體設置在所述第一機架上的第一支腳; 用于測量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鉛液量的第一液量監測裝置,所述第一液量監測裝置為一一對應設置在各所述第一支腳與所述第一機架連接處的若干第一稱重傳感器; 用于為所述第一鉛鍋本 體內輸送固體鉛料的固體鉛料輸送裝置; 用于加熱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固體鉛料的第一加熱裝置;以及, 用于監測所述第一鉛鍋本體內鉛液溫度的第一測溫裝置; 所述第一稱重傳感器、所述第一測溫裝置和所述固體鉛料輸送裝置均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并且所述控制裝置通過判斷所接收到的稱重傳感器發出的重量信號控制所述固體鉛料輸送裝置的開啟和關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組合式熔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稱重傳感器包括第一殼體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內的第一感應件;所述第一支腳固設在所述第一殼體頂端;所述第一感應件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鉛液制備鍋的重量通過所述第一支腳傳遞給第一感應件,在由第一感應件傳遞給所述控制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組合式熔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鉛液儲備鍋還包括: 第二機架; 設置在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底部,用于將所述第二鉛鍋本體設置在所述第一機架上的第二支腳; 用于測量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內鉛液量的第二液量監測裝置,所述第二液量監測裝置為一一對應設置在各所述第二支腳與所述第二機架連接處的若干稱重傳感器; 用于監測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內鉛液溫度的第二測溫裝置; 用于加熱所述第二鉛鍋本體內固體鉛料的第二加熱裝置;以及, 所述第二稱重傳感器和鉛液輸入機構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并且所述控制裝置通過判斷所接收到的第二稱重傳感器發出的重量信號控制所述鉛液輸入機構的開啟和關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組合式熔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鉛液輸入機構包括: 用于將所述鉛液輸入機構固定在所述第二鉛鍋本體上的固定架; 用于與所述保溫管道連通的鉛液輸入口; 用于與所述第二鉛鍋本體連通的鉛液輸出口 ;以及, 用于連通所述鉛液輸入口和所述鉛液輸出口的管道。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組合式熔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稱重傳感器包括第二殼體和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內的第二感應件;所述第二支腳固設在所述第二殼體頂端;所述第二感應件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組合式熔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管道包括用于輸送鉛液的帶有加熱件的輸送管和包覆在所述輸送管外的保溫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組合式熔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鉛液制備鍋的數量為2-6個。
9.一種鉛帶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鉛帶生產線包括權利要求1-8中所述組合式熔鉛設備。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鉛帶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鉛帶生產線中包括若干組所述組合式熔 鉛設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組合式熔鉛設備,其包括若干用于熔化固體鉛料的鉛液制備鍋,設置在若干鉛液制備鍋與用鉛設備之間、用于對輸送過程中的鉛液提供存儲空間和保溫加熱的鉛液儲備鍋,用于連接各第一鉛泵與鉛液輸入機構的保溫管路和控制裝置。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組合式熔鉛設備通過設置至少兩個鉛液制備鍋和一個鉛液儲備鍋為后續的用鉛設備供鉛,以保證后續用鉛設備正常生產。并且該組合式熔鉛設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另外,還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使用上述設備的生產線。
文檔編號B22D11/10GK202984617SQ20122066548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6日
發明者汪群華, 郭蘭輝, 朱晨 申請人:江蘇三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