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制動支架在垂直分型造型線上的澆注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件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制動支架在垂直分型造型線上的澆注系統
背景技術:
汽車制動支架是一個平臺化的產品,可應用在多款車型中。目前支架模具一般均為一模四穴的結構形式,即一個模具內設有四個支架型腔,進行一次澆注可一次成型四個支架。為了保證澆注質量,現有支架模具往往會在每個支架型腔的兩側同時設置一熱冒口進行補縮,為了使邊上的熱冒口進鐵,勢必需要在各個支架外側也設置澆道,以便于從中間 引鐵至二側。由于模板上澆道較多就使的模板空間被大量占用,產品的工藝出品率較低。而隨著企業對技術降本增效,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工藝出品率的要求越來越高,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即可保證產品質量,又可提高產能的支架模具澆注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即可保證產品質量,又可提高產能的支架模具澆注系統。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制動支架在垂直分型造型線上的澆注系統,包括澆口杯、橫澆道、直澆道,所述澆口杯通過所述橫澆道與所述直澆道連通,所述直澆道的兩側分別設有數個支架型腔,所述直澆道與所述支架型腔連通,所述支架型腔的內側設有熱冒口,所述支架型腔的外側設有冷冒口。優選的,所述直澆道的兩側分別設有三個支架型腔。優選的,在水平方向相鄰的兩個支架型腔共用一個熱冒口。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汽車制動支架在垂直分型造型線上的澆注系統只是在支架型腔的內側設置熱冒口,而在支架型腔的外側設置冷冒口,因此該澆注系統只需在模板上設置一條直澆道即可,可大量節約空間,這樣就可在模板上設置更多的支架型腔,從而可有效提聞工藝出品率,在保證廣品質量的如提下提聞廣能。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對本專利進行詳細說明。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介紹。[0012]如圖I所示,該汽車制動支架在垂直分型造型線上的澆注系統包括澆口杯I、橫澆道2、直澆道3,澆口杯I通過橫澆道2與直澆道3連通,直澆道3的兩側分別設有數個支架型腔5,直澆道3與支架型腔5連通,支架型腔5的內側設有熱冒口 4,為了節省空間,在水平方向相鄰的兩個支架型腔共用一個熱冒口,熱冒口 4位于直澆道3上,支架型腔5的外側設有冷冒口 6。直澆道3的兩側的支架型腔5不應過多,否則不便于起模,一般優選直澆道的兩側分別設有三個支架型腔5。采用該澆注系統進行澆注,鐵水經由澆口杯I、橫澆道2、直澆道3進入支架型腔5,每個支架型腔5的內側設有熱冒口 4、外側設有冷冒口 6,這樣也可有效保證鑄件的質量,經檢測采用該汽車制動支架模具澆注系統澆注的鑄件廢品率僅為3. 5%以下。該澆注系統只是在支架型腔的內側設置熱冒口,而在支架型腔的外側設置冷冒口,因此該澆注系統只需在模板上設置一條直澆道即可,可大量節約空間,這樣就可在模板上設置更多的支架型腔,從而可有效提高工藝出品率,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產能。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汽車制動支架在垂直分型造型線上的澆注系統進行了詳細介紹,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實用新型設計思想所做的任何改變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制動支架在垂直分型造型線上的澆注系統,包括澆口杯、橫澆道、直澆道,所述澆口杯通過所述橫澆道與所述直澆道連通,所述直澆道的兩側分別設有數個支架型腔,所述直澆道與所述支架型腔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型腔的內側設有熱冒口,所述支架型腔的外側設有冷冒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制動支架在垂直分型造型線上的澆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澆道的兩側分別設有三個支架型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制動支架在垂直分型造型線上的澆注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相鄰的兩個支架型腔共用一個熱冒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制動支架在垂直分型造型線上的澆注系統,包括澆口杯、橫澆道、直澆道,所述澆口杯通過所述橫澆道與所述直澆道連通,所述直澆道的兩側分別設有數個支架型腔,所述直澆道與所述支架型腔連通,所述支架型腔的內側設有熱冒口,所述支架型腔的外側設有冷冒口。該汽車制動支架模具澆注系統只是在支架型腔的內側設置熱冒口,而在支架型腔的外側設置冷冒口,因此該澆注系統只需在模板上設置一條直澆道即可,可大量節約空間,這樣就可在模板上設置更多的支架型腔,從而可有效提高工藝出品率,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產能。
文檔編號B22C9/08GK202639226SQ20122023292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袁凡, 田迎新, 譚昌發 申請人:上海圣德曼鑄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