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面軟板磨板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板件表面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面軟板磨板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采用一種磨單面的磨板機構,其主要結構包括機身、輸送皮帶、磨刷、壓轆及噴淋等。工作時,板件由輸送皮帶輸送,經過磨刷及壓轆,使磨刷摩擦板面對板件進行表面處理。 由于現有上述磨板機構一次僅能磨單面的特點,存在許多不足,比如每次僅能研磨板件的單面,板件需雙面研磨時,需人工經過復雜操作后再磨另一面,而且機組配置長,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雙面軟板磨板機,以便于快捷、高效的對板件兩面先后進行研磨處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雙面軟板磨板機,包括機身、設置在機身上的磨刷機構以及與所述磨刷機構兩側對應銜接用于板件運輸的輸入機構和輸出機構,所述磨刷機構包括通過轉動軸張緊設置在所述機身上的輸送皮帶和布設在所述輸送皮帶表面一側的壓轆、磨刷及噴淋,所述磨刷機構包括用于研磨板件第一表面的第一磨刷機構以及用于研磨板件第二表面的第二磨刷機構;第一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與第二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對應銜接而將板件從第一磨刷機構牽引至第二磨刷機構。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與第二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成一直線對應銜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與第二磨刷機構的輸送皮帶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內。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磨刷機構以及第二磨刷機構的輸送皮帶表面一側且相對于待研磨的板件表面,均分別對應設置若干個數量的壓轆、磨刷及噴淋,所述噴淋的噴口指向輸送皮帶表面待研磨的板件表面。進一步地緊靠所述磨刷的旁邊設置所述噴淋。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磨刷機構中壓轆、磨刷及噴淋設置于輸送皮帶表面下側對板件下表面進行研磨,板件由壓轆支撐且與輸送皮帶共同輸送;第二磨刷機構中壓轆、磨刷及噴淋設置于輸送皮帶表面上側對板件上表面進行研磨,板件由輸送皮帶支撐且與壓轆共同輸送。進一步地所述磨刷和壓轆分別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機身上,所述壓轆外圓周表面與所述輸送皮帶表面接觸,所述磨刷與所述輸送皮帶表面接觸。進一步地所述壓轆外圓周表面的線速度和所述輸送皮帶的輸送速度相同。[0013]進一步地所述壓轆外圓周表面有軟性組件。進一步地所述軟性組件是海綿。上述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采用對板件兩面先后進行研磨處理的機構,板件需雙面研磨時,不需人工翻面后再研磨另一面,而且磨板機構配置更緊湊,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面軟板磨板機包括機身I、設置在機身I上的·磨刷機構2,以及與所述磨刷機構2兩側對應銜接用于板件運輸的輸入機構3和輸出機構4,所述磨刷機構2包括用于研磨板件第一表面的第一磨刷機構21以及用于研磨板件第二表面的第二磨刷機構22,第一磨刷機構21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與第二磨刷機構22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對應銜接而將板件從第一磨刷機構21牽引至第二磨刷機構22。輸入機構3上輸送面31的右端所述第一磨刷機構21沿輸送皮帶212表面的左端在同一平面上銜接,這樣板件就可以平穩輸送到第一磨刷機構21上。第一磨刷機構21包括通過轉動軸211張緊設置在所述機身I上的輸送皮帶212和布設在所述輸送皮帶212表面一側的壓轆213、磨刷214及噴淋215。所述壓轆213用于支撐板件,壓轆213的外圓周表面與所述輸送皮帶212表面接觸,較佳的,壓轆213外圓周表面的線速度和輸送皮帶212的輸送速度相同,以保證板件在傳送過程中,板件上、下表面的速度相同,而且壓轆213成中軸線與所述轉動軸211的軸線平行設置在所述輸送皮帶212表面的下方,同時壓轆213的外圓周表面設有軟性組件,用來改善壓轆213表面的粗糙度和柔軟度,較佳地,軟性組件是海綿,這樣可以避免板件與壓轆213的剛性接觸而導致損壞板件。所述磨刷214用來研磨板件表面,磨刷214成中軸線與所述轉動軸211的軸線平行設置在所述輸送皮帶212表面的下方,磨刷214的摩擦面與所述輸送皮帶212表面接觸,這樣可以保證板件研磨充分。所述噴淋215用于將水噴射在板件表面,噴淋215的噴口指向輸送皮帶212的表面并設置在磨刷214的旁邊,更好的,在所述磨刷214兩側各設置一個噴淋215,噴淋215與所述輸送皮帶212表面間隔一定距離,這樣噴射出來的水可以充分霧化后再噴射在板件表面,以保證達到優良的噴涂效果,使板件下表面充分研磨。第二磨刷機構22沿第一磨刷機構21中輸送皮帶212表面對稱設置,第二磨刷機構22包括通過轉動軸221張緊設置在所述機身I上的輸送皮帶222和布設在所述輸送皮帶222表面一側的壓轆223、磨刷224及噴淋225。所述壓轆223、磨刷224及噴淋225相對于沿輸送皮帶222上表面的布置與第一磨刷機構21中所述壓轆213、磨刷214及噴淋215相對于沿輸送皮帶212下表面的布設,除方向不同之外其它均相同,因此不作贅述。第二磨刷機構22沿輸送皮帶222表面的左端與第一磨刷機構21沿輸送皮帶212表面的右端成一直線對應銜接,這樣板件在第一磨刷機構21進行下表面研磨結束后,可以順利平穩的進入第二磨刷機構22進行上表面的研磨,保證板件上表面的充分研磨。[0022]輸出機構4上的輸出面41的左端與所述第二磨刷機構22沿輸送皮帶222表面的右端在同一平面上銜接,輸出機構4上的輸出面41的左端與所述第二磨刷機構22沿輸送皮帶222表面的右端之間設有磨刷5,所述磨刷5的外圓與輸送皮帶222表面相切,板件經過第二磨刷機構22進行上表面研磨結束后,下表面再次經過磨刷5的磨刷,消除板件下表面與輸送皮帶222表面接觸時的附著力,這樣板件雙面研磨結束后,順利脫離第二磨刷機構22,平穩的輸出到輸出機構4上。綜上,具體實現時,板件先從輸入機構3上平穩輸送到第一磨刷機構21上,通過壓轆213的外圓周表面和輸送皮帶212表面的壓緊摩擦作用使板件平穩移動,進行下表面研磨后,順利平穩的進入第二磨刷機構22上,通過壓轆223的外圓周表面和輸送皮帶222表面的壓緊摩擦作用使板件平穩移動,進行上表面的研磨,最后順利脫離第二磨刷機構22平穩的輸出到輸出機構4上。本實施例中,第一磨刷機構21和第二磨刷機構22沿兩者輸送皮帶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且成直線。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第一磨刷機構21和第二磨刷機構22沿兩者輸送皮帶表面·還可以成一定角度銜接,而不僅限于上述沿兩者輸送皮帶表面成一直線銜接;且可以位于不同平面。另外,第一磨刷機構21和第二磨刷機構22位置可互換,從而先對板件上表面研磨,再進行下表面研磨。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雙面軟板磨板機,包括機身、設置在機身上的磨刷機構以及與所述磨刷機構兩側對應銜接用于板件運輸的輸入機構和輸出機構,所述磨刷機構包括通過轉動軸張緊設置在所述機身上的輸送皮帶和布設在所述輸送皮帶表面一側的壓轆、磨刷及噴淋,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刷機構包括用于研磨板件第一表面的第一磨刷機構以及用于研磨板件第二表面的第二磨刷機構;第一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與第二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對應銜接而將板件從第一磨刷機構牽引至第二磨刷機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面軟板磨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與第二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成一直線對應銜接。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面軟板磨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與第二磨刷機構的輸送皮帶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內。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面軟板磨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刷機構以及第二磨刷機構的輸送皮帶表面一側且相對于待研磨的板件表面,均分別對應設置若干個數量的壓轆、磨刷及噴淋,所述噴淋的噴口指向輸送皮帶表面待研磨的板件表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面軟板磨板機,其特征在于,緊靠所述磨刷的旁邊設置所述噴淋。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面軟板磨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刷機構中壓轆、磨刷及噴淋設置于輸送皮帶表面下側對板件下表面進行研磨,板件由壓轆支撐且與輸送皮帶共同輸送;第二磨刷機構中壓轆、磨刷及噴淋設置于輸送皮帶表面上側對板件上表面進行研磨,板件由輸送皮帶支撐且與壓轆共同輸送。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面軟板磨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刷和壓轆分別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機身上,所述壓轆外圓周表面與所述輸送皮帶表面接觸,所述磨刷與所述輸送皮帶表面接觸。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面軟板磨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轆外圓周表面的線速度和所述輸送皮帶的輸送速度相同。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面軟板磨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轆外圓周表面有軟性組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面軟板磨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軟性組件是海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雙面軟板磨板機,包括機身、設置在機身上的磨刷機構以及與所述磨刷機構兩側對應銜接用于板件運輸的輸入機構和輸出機構,所述磨刷機構包括通過轉動軸張緊設置在所述機身上的輸送皮帶和布設在所述輸送皮帶表面一側的壓轆、磨刷及噴淋,所述磨刷機構包括用于研磨板件第一表面的第一磨刷機構以及用于研磨板件第二表面的第二磨刷機構;第一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與第二磨刷機構沿輸送皮帶表面的一端對應銜接而將板件從第一磨刷機構牽引至第二磨刷機構。本實用新型采用對板件兩面先后進行研磨處理的機構,當板件需雙面研磨時,不需人工翻面后再研磨另一面,而且磨板機構配置更緊湊,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4B37/08GK202572117SQ201220148878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0日
發明者陳德和 申請人:宇宙電路板設備(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