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退料方法及實現該方法的離心澆鑄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鼠籠式轉子,尤其涉及一種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退料方法及實現
該方法的尚心燒鑄模。
背景技術:
轉子是電動機的轉動部分,由轉子鐵芯、轉子繞組和轉軸等部件組成,其作用是在旋轉磁場作用下獲得轉動力矩。轉子按其結構的不同分為鼠籠式轉子和繞線式轉子。鼠籠式轉子由轉子鼠籠和轉子鐵芯構成。轉子鼠籠主要有兩種構成形成,一種為用銅條安裝在轉子鐵芯導條槽內,兩端用轉子端環焊接而形成形狀像鼠籠的轉子鼠籠,另一種為采用鑄鋁或鑄銅的方式形成轉子鼠籠(鑄造而成的轉子鼠籠主要用于中小型轉子)。澆鑄轉子鼠籠的方法有離心澆鑄和壓鑄。在中國專利號為2010202801285、授權公告日為2011年3月23日、名稱為“電機轉子鼠籠離心鑄造的制作模具”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用于鼠籠式轉子的鋁籠的離心鑄造用的離心澆鑄模具。該專利文件中的離心澆鑄模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設有轉子下端環型腔,上模上有轉子上端環型腔和澆鑄孔。在中國專利號為2011200705786、授權公告日為2011年8月10日、名稱為“轉子鑄鋁制作”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用于鼠籠式轉子的鋁籠的離心鑄造用的離心澆鑄模具。該專利文件中的離心澆鑄模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設有轉子下端環型腔,上模上有轉子上端環型腔和澆鑄孔。在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1104041952、公布日為2012年5月2日、名稱為“一種電機籠形轉子離心鑄鋁方法”的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轉子鼠籠的離心澆注方法及對應的離心澆注模具。現有的電機轉子離心澆鑄模都像上述專利文獻中公開的結構形式一樣、沒有設計退料結構,取下澆鑄好的轉子的方法為:使下模相對于上模分開(上模是固定在離心機上的、下模在油缸的驅動下能夠作升降運動)而實現轉子中的一個端環從模具的分離,再通過機械手夾持住轉子鐵芯將轉子的另一端環從模具中取出;現有的退料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在上模同下模分開的過程中,有時是轉子上端環先同上模分離、有時是轉子下端環先同下模分離,使得轉子有時是連接在上模上的、有時是連接在下模上的,也即轉子同模具的分開情況是隨機的,因此在通過機械手去將轉子從模具中完全取出時無法事先判定該去上模還是下模中取轉子,從而制約了轉子自動化生產的實現;在分模的過程中還會產生轉子因是懸掛在上模上而導致的中途掉下而損壞轉子和生產設備的現象;在轉子端環同模具間粘結力較大時,需要較大的力夾持在轉子鐵芯上才能夠使轉子鐵芯同機械手之間不打滑,該夾持力容易導致轉子外周面變形而影響轉子轉動時的平穩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使轉子同模具的脫離順序可控的且以較小的力夾持在轉子上即能使轉子同模具脫離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退料方法及實現該方法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解決了離心澆注轉子退料過程中轉子同模具的分離順序不可控而導致的制約轉子自動化生產的實現以及會產生轉子中途掉落而損壞生產設備與轉子的問題和現有的脫離方法會導致轉子鐵芯變形而使得轉子轉動時的平穩性下降的問題。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退料方法,在上模和下模分開的過程中通過貫穿轉子上端環型腔頂面的退料頂桿沿轉子軸向下頂轉子上端環的端面、從而使轉子上端同上模分離時轉子下端仍舊連接在下模上。轉子離心澆注好后進行退料的過程中,下模下降而上模不動,下模下降的同時沿轉子軸向朝下推退料頂桿,退料頂桿的下推作用起到將轉子按壓在下模上但同上模分開的作用,使得上下模分開后轉子是連接在下模上的,在下模下降到位后通過機械手定點從下模上將轉子取出而轉移到后續工序即可。模具分開后轉子是連接在下模上的即被下模支撐著的,不會產生轉子從模具上掉落而損壞的現象。因為澆鑄孔是設計在上模上的,由于澆鑄孔殘余凸頭的存在,大多數情況下轉子上端同上模之間的連接力較大,故通過退料頂桿沿轉子軸向推轉子而使得轉子同上模分離后,機械手只需使轉子同下模分離即可,而此時需要的夾持力較小,故能降低對轉子周面的損傷,使得退料時而產生的對轉子轉動時的平穩性影響極小。一種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設有轉子上端環型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在下模下降時向下移動的退料頂桿和退料頂桿復位結構,所述退料頂桿貫穿轉子上端環型腔頂壁,所述退料頂桿沿轉子上端環型腔的周向分布,所述退料頂桿同轉子上端環型腔的軸線平行。不退料時,退料頂桿在退料頂桿復位結構的作用下而退出轉子上端環型腔、從而不會影響轉子上端環的正常成型,而在上下模分開時,通過朝轉子上端環型腔內推退料頂桿而使得退料頂桿對轉子上端環產生外推作用,轉子上端環同上模之間產生分離而同下模之間不產生分離,使得轉子的取出可控。作為優選,所述退料頂桿復位結構包括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一端同所述退料頂桿相連接、另一端同所述上模相連接。當不推退料頂桿時,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退料頂桿從轉子上端環型腔內退出。退料頂桿復位時方便且結構簡單。作為另一優選,所述退料頂桿復位結構包括上端同所述退料頂桿相連接的第一推桿和隨同所述下模一起升降的上推所述第一推桿的推動結構。在上下模合攏的過程中,下模在離心機上的驅動油缸的驅動下向上移動去配合上模夾緊轉子鐵芯,推動結構隨下模一起上移而抵接到第一推桿并上推第一推桿,第一推桿上移時帶動退料頂桿一起上移而使得退料頂桿的下端退出轉子上端環型腔、實現退料頂桿的復位。通過下模的合模動作去驅動復位結構對退料頂桿復位,確保模具合攏時退料頂桿退出了轉子上端環型腔即復位了,可靠性好。作為優選,所述推動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下模上表面上的推動部。結構簡單,便于制作。作為另一優選,所述推動結構包括固定在下模上的豎直設置的外套、位于外套內的若干轉子鐵心夾持塊和將轉子鐵心夾持塊向上推離所述下模的第二推桿,轉子鐵心夾持塊沿轉子下端環型腔周向分布,所述轉子鐵心夾持塊和所述外套二者、一者位于第一推桿的正下方,所述轉子鐵心夾持塊同所述外套的連接面為上端向外傾斜的斜面,轉子鐵心夾持塊同外套抵接在一起。使用過程中,轉子鐵芯以豎置的方式放置在下模上且被轉子鐵心夾持塊包圍,合模時轉子鐵心夾持塊或定位外套中的一者的上端首先抵接到第一推桿的下端,隨著下模的進一步上升而使得轉子鐵芯的上端抵接在上模上而完成合模動作。轉子鐵心夾持塊的上端或外套的上端抵接到第一推桿的下端到合模完成期間,第一推桿上升而使退料頂桿下端退出轉子上端環型腔、與此同時轉子鐵心夾持塊相對于定位外套下降,轉子鐵心夾持塊相對于定位外套下降的作用結果為一方面下推第二推桿、另一方面轉子鐵心夾持塊夾緊在轉子鐵芯的外周上。開模時,隨著下模的下降、第二推桿抵接到離心機上的部件而將轉子鐵心夾持塊相對于定位外套上推,轉子鐵心夾持塊松開對轉子鐵芯的夾持作用,便于將轉子鐵芯取出。該設計使得推動結構不但能夠起到驅動退料頂桿復位的作用,還能起到防止澆注過程中轉子鐵心徑向向外變形而產生外形直線度不良的現象。作為優選,所述外套上設有夾持塊限位銷,所述轉子鐵心夾持塊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條形限位孔,所述夾持塊限位銷的端部容置在所述限位孔內。防止轉子鐵心夾持塊受到第一推桿或第二推桿的撞擊時而慣性飛離外套。作為優選,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還包括退料盤,所述退料頂桿的上端同所述退料盤連接在一起,所述復位結構通過所述退料盤同所述退料頂桿連接在一起。能對多個退料頂桿進行同步驅動,轉子沿周向各處受到的軸向推力更加均勻,提高了驅動退料頂桿時的方便性和將轉子同上模脫開時的可靠性。作為優選,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還包括使所述退料頂桿伸入所述轉子上端環型腔的退料彈簧,所述退料彈簧一端同所述退料頂桿相連接、另一端同所述上模相連接。通過退料彈簧來實現退料頂桿的下推動作,結構簡單,能使退料頂桿更加可靠地隨同下模的下移而同步動作。作為優選,所述退料彈簧通過所述退料盤同所述退料頂桿連接在一起。作為優選,所述上模設有澆鑄孔,所述澆鑄孔的下端部低于轉子上端環型腔的頂面,轉子上端環型腔環繞在澆鑄孔外部,轉子上端環型腔和澆鑄孔之間形成引流壁。進料過程中,從澆注孔中注入的金屬熔液上升到上端環型腔壁部而反流的過程中在引流壁的作用下、反流的金屬熔液的流向全部改變為朝下即朝向轉子鐵芯導條槽流動,起到加速金屬熔液流過轉子鐵芯導條槽的作用且反流的金屬熔液不會有從澆鑄孔流出的趨勢,從而不會阻礙后續金屬熔液的流入,而金屬熔液流入轉子鐵芯導條槽的速度越快,根據動量定律F*T=M*V,當速度V越大時則金屬熔液對型腔內的空氣的沖力F越大,從而越有利于型腔內的空氣排出且鑄件的致密性越好,空氣能夠及時排出則產生氣泡和導致轉子鼠籠導條斷裂的現象會降低。液流壁還能夠在澆鑄孔殘余凸頭同轉子上端環之間形成殘余凸頭去除導引槽,起到提高除去澆鑄孔殘余凸頭時的方便性。作為優選,轉子下端環型腔的底壁上設置有若干開口面積為3平方毫米以下的下排氣孔。澆鑄過程中鋁液從位于上模上的澆注孔澆入,依次流經上模上的轉子上端環型腔和轉子鐵芯槽孔而到達下模上的轉子下端環型腔內,從而填充滿轉子下端環型腔、轉子鐵芯槽孔和轉子上端環型腔,鋁液在上述部位固化后形成固定在轉子鐵芯上的轉子鼠籠從而制得鼠籠式轉子。鋁液流經鐵芯轉子槽孔時,由于鐵芯轉子槽孔處較窄會在該處產生瓶頸效應,此時由于下排氣孔的設置,轉子下端環型腔內的空氣會從下排氣孔中排出,從而不會產生氣流排不出去而導致鋁籠內有氣泡和產生導條上斷層的現象。在離心澆注電機轉子的技術人員中一直有一個思想誤區,認為在轉子下端面型腔中開孔,金屬熔液會從孔中流出而導致下料量不便控制和在孔處形成排氣孔殘余凸頭,排氣孔殘余凸頭的形成需要進行切除處理,會導致生成工藝增多,但是本申請的發明人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發現,由于模具外部散熱快且離金屬熔液較遠,外部溫度會明顯低于內部溫度,在排氣孔的開口面積為3平方毫米以下時,金屬熔液進入孔的深度不超過0.1毫米即會產生固化而停止流動,此時流入孔的金屬熔液的量不會影響下料量的控制,下料仍舊按照現有方式進行即可,且該長度的排氣孔殘余凸起能夠滿足轉子鼠籠表面平整度的要求,無需增加去除排氣孔殘余凸頭工序。本發明具有下述優點:通過設置若干在下模下降時向下移動的退料頂桿和退料頂桿復位結構,上下模分開時轉子是位于下模上的,使轉子同模具的脫離順序可控,為轉子自動化生產奠定了基礎;不會產生因轉子是連接在上模而產生的中途脫落而損壞轉子及生產設備的現象;通過退料頂桿沿轉子軸向使轉子先同上模分離,使得機械手能以較小的夾持力來將轉子從模具中完全取出,不會產生因退料而導致的轉子鐵芯變形。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一澆鑄過程中將轉子鐵芯固定到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上準備進行澆注時的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一完成了澆鑄時的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澆鑄過程中將轉子鐵芯固定到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上準備進行澆注時的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五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的結構示意圖。圖中:下模I,轉子下端環型腔11,下安裝通孔12,定位芯軸13,下排氣網片14,下排氣網片按壓桿15,型芯2,上模3,轉子上端環型腔31,上安裝通孔32,澆鑄孔33,上排氣網片34,上排氣網片按壓桿35,引流壁36,退料頂桿復位結構4,推動結構41,外套411,轉子鐵心夾持塊412,第二推桿413,轉子鐵心夾持塊同定位外套的連接面414,夾持塊限位銷415,限位孔416,第一推桿42,退料頂桿5,退料盤51,退料彈簧52,第三推桿53,進料管6,第一連接螺栓71,上模安裝板72,第二螺栓73,上模盤74,第三螺栓75,轉子鐵芯8,轉子鐵芯軸孔81,轉子鐵芯導條槽82,轉子鼠籠9,轉子鼠籠型腔91,轉子上端環92,轉子導條93,轉子下端環94,澆鑄孔殘余凸頭95。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一,參見圖1, 一種鼠籠式轉子離心燒鑄模,包括下模1、塞頭2和上模3。下模I設有轉子下端環型腔11和定位芯軸13。下端環型腔11底壁上設有7個下安裝通孔12。下安裝通孔12沿轉子下端環型腔11的周向分布。下安裝通孔12內設有下排氣網片14和下排氣網片按壓桿15。下排氣網片14上設有開口面積為3平方毫米以下的下排氣孔。下排氣網片按壓桿15為管狀結構。下排氣網片按壓桿15嵌設在下安裝通孔12內。下排氣網片14通過下排氣網片按壓桿15按壓在下安裝通孔12內。下模I的上表面上設有推動結構41。推動結構41為設置在下模I上表面上的推動部。
上模3設有轉子上端環型腔31和澆鑄孔33。轉子上端環型腔31的頂壁上設有7個上安裝通孔32。上安裝通孔32沿轉子上端環型腔31的周向均勻分布。上安裝通孔32內設有上排氣網片34和上排氣網片按壓桿35。上排氣網片34上設有開口面積為3平方毫米以下的上排氣孔。上排氣網片按壓桿35為管狀結構。上排氣網片按壓桿35嵌設在上安裝通孔32內。上排氣網片34通過上排氣網片按壓桿35按壓在上安裝通孔32內。澆鑄孔33的上端同進料管6對接在一起。進料管6為上端孔徑小下端孔徑大的錐形管。澆鑄孔33的下端部低于轉子上端環型腔31的頂面,轉子上端環型腔31環繞在澆鑄孔33外部,轉子上端環型腔和澆鑄孔之間形成引流壁36。引流壁36的內周面和外周面都為錐面。澆鑄孔33和轉子上端環型腔31同軸。上模3還穿設有三根第一推桿42 (圖中只畫出了一根)和五根退料頂桿5。第一推桿42和推動結構41構成退料頂桿復位結構4。第一推桿42貫穿上模。第一推桿42沿轉子上端環型腔31周向分布。第一推桿42的上端固定在退料盤51上。第一推桿42—一對應地位于三個推動部的正上方。退料頂桿5貫穿轉子上端環型腔31頂壁。退料頂桿5沿轉子上端環型腔31周向分布。退料頂桿5同轉子上端環型腔31的軸線平行。退料頂桿5的上端同退料盤51連接在一起。上模3通過第一連接螺栓71固定在上模安裝板72的下側上。上模安裝板72通過第二螺栓73固定在上模盤74的下側上。退料盤51位于上模安裝板72和上模盤74之間。退料盤51可在上模安裝板72和上模盤74之間上下移動。退料彈簧52的上端抵接在上模盤74下側上、退料彈簧52的下端抵接在退料盤51的上側上。退料彈簧52有五根且沿轉子上端環型腔31的周向分布。使用時,
參見圖2,將轉子鐵芯8擱置在下模I上且定位芯柱13插在轉子鐵芯軸孔81的下端內,將型芯2蓋在轉子鐵芯軸孔81的上端內,通過油缸驅動下模I上升,上模3配合下模I夾持住轉子鐵芯8,使得轉子上端環型腔31、轉子鐵芯導條槽82和轉子下端環型腔11構成轉子鼠籠型腔91。下模I上升的過程中,推動結構41上推第一推桿42,第一推桿42帶動退料盤51上升,退料盤51擠壓退料彈簧52的同時帶動退料頂桿5上升,當下模I上升到配合上模3夾持住轉子鐵芯8時,退料頂桿5的下端同轉子上端環型腔31的頂面平齊,當然不一定需要平齊、只要不影響轉子上端環的成型即可。將鋁液經進料管6和澆鑄孔33澆入到轉子鼠籠型腔91內。鋁液中的一部分依次流經轉子上端環型腔31和轉子鐵芯導條槽82而到達轉子下端環型腔11內、鋁液中的另一部分由于受到轉子鐵芯8實體部分的阻攔而向上流動,鋁液中向上流動的部分在被轉子上端環型腔31反彈而流向澆鑄孔33的部分在引流壁36的引流作用下而改為流向轉子鐵芯導條槽82且起到促進鋁液加速流過轉子鐵芯導條槽82的作用。鋁液填充滿轉子下端環型腔11、轉子鐵芯導條槽82和轉子上端環型腔31。鋁液流經轉子鐵芯導條槽82時,由于該處較窄會產生瓶頸效應,位于轉子下端環型腔11內的空氣難以從轉子鐵芯導條槽82內上流,下端環型腔11內的空氣壓力有上升趨勢,上升的結果使得轉子下端環型腔11內的空氣從下排氣網片14上的下排氣孔內排出,同樣轉子上端環型腔31內的氣體一部分從澆鑄孔33內排出、另一部分從上排氣網片34中的上排氣孔內排出,而鋁液進入上排氣孔固化段的深度和進入下排氣孔內的深度在不到0.03毫米時即固化。從而不會產生氣流排不出去而導致轉子鼠籠內有氣泡和轉子鼠籠位于轉子鐵芯導條槽82內的部分即轉子鼠籠導條產生斷層現象。參見圖3,鋁液在轉子鼠籠型腔內固化而形成固定在轉子鐵芯8上的轉子鼠籠9。轉子鼠籠9包括轉子上端環92、轉子下端環94和將轉子上端環同轉子下端環連接在一起的轉子導條93。轉子上端環92上有澆鑄出的澆鑄孔殘余凸頭95。型芯2包裹在鼠籠式轉子內。澆鑄孔殘余凸頭95和轉子上端環92之間形成殘余凸頭去除導引槽。退料的方法為:使下模I向下移動,下模I下移的同時在退料彈簧52的作用下退料盤51下移,退料盤51驅動退料頂桿5下移,退料頂桿5下移時向下擠壓轉子上端環92,使得轉子鼠籠9的上端同上模分離且隨同下模I一起下移。下模I下降到設定位置后通過機械手將轉子從下模I上取走。去除澆鑄孔殘余凸頭的方法為:通過沿轉子鐵芯軸孔81的軸向向上頂型芯2,在殘余凸頭去除導引槽的導引下,澆鑄孔殘余凸頭95能夠輕松方便地同轉子上端環92分離而使得轉子上端環92的內孔自然形成且無需再加工。實施例二,參見圖4,同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為:第一推桿42有5根。推動結構41包括外套411和5塊轉子鐵心夾持塊412。外套411通過第三螺栓75固定在下模I上且豎置。轉子鐵心夾持塊412沿轉子下端環型腔11周向均勻分布。轉子鐵心夾持塊412位于外套411內。5塊轉子鐵心夾持塊412——對應地位于5根第一推桿42的正下方。每一塊轉子鐵心夾持塊412的正下方設置有一根第二推桿413。第二推桿413沿上下方向貫穿下模I。轉子鐵心夾持塊同定位外套的連接面414為上端向外傾斜的斜面。轉子鐵心夾持塊412擱置在外套411上。外套411上設有夾持塊限位銷415。轉子鐵心夾持塊412設有沿上下方向延時的長條形限位孔416。夾持塊限位銷415的端部容置在限位孔416內。參見圖5,使用過程中,將轉子鐵芯8擱置在下模I上且位于轉子鐵芯夾持塊411圍成的空間內部,然后使下模I上升,下模I驅動推料結構41 一起上升,當上升到轉子鐵芯夾持塊412的上端抵接到第一推桿42時,轉子鐵芯夾持塊412上推第一推桿42,第一推桿42驅動退料盤51上升,退料盤51驅動推料頂桿5上升的同時擠壓退料彈簧52。第一推桿42對轉子鐵芯夾持塊412的反作用力使得轉子鐵芯夾持塊412相對于外套411下降,轉子鐵芯夾持塊412下降的結果為抱緊在轉子鐵芯8的外周上且驅動第二推桿413下降。開模時,使下模I下降,在推料彈簧52的作用下推料頂桿5將轉子頂離上模3,下模繼續下降到設定地位時,第二推桿413的下端抵接到下部的固定部件(圖中沒有畫出)而相對于下模I上升,第二推桿413上升的結果為將轉子鐵芯夾持塊412相對于外套411向上頂起,轉子鐵芯夾持塊412松開對轉子鐵芯8的夾持,從而可以輕松地將轉子從下模上取出。實施例三,參見圖6,同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為:沒有設置推料彈簧,而是在退料盤51上設置第三推桿53,在模具分開的過程中,通過電機同步向下推第三推桿53,第三推桿53通過退料盤51驅動推料頂桿5下降。實施例四,參見圖7,同實施例三的不同之處為:復位結構4為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下端通過退料盤51同推料頂桿5連接在一起。復位彈簧的上端通過上模安裝板72和上模盤74同上模3間接連接在一起。實施例五,參見圖8,同實施例四的不同之處為:構成復位結構4的復位彈簧直接套設在推料頂桿5上。復位彈簧的上端同推料頂桿5的上端抵接在一起、復位彈簧的下端同上模3直接抵接在一起。在模具分開的過程中,通過人工直接同步向下推退料頂桿5。
權利要求
1.一種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退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和下模分開的過程中通過貫穿轉子上端環型腔頂面的退料頂桿沿轉子軸向下頂轉子上端環的端面、從而使轉子上端同上模分離時轉子下端仍舊連接在下模上。
2.一種實現權利要求1所述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退料方法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設有轉子上端環型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在下模下降時向下移動的退料頂桿和退料頂桿復位結構,所述退料頂桿貫穿轉子上端環型腔頂壁,所述退料頂桿沿轉子上端環型腔的周向分布,所述退料頂桿同轉子上端環型腔的軸線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頂桿復位結構包括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一端同所述退料頂桿相連接、另一端同所述上模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頂桿復位結構包括上端同所述退料頂桿相連接的第一推桿和隨同所述下模一起升降的上推所述第一推桿的推動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下模上表面上的推動部。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結構包括固定在下模上的豎直設置的外套、位于外套內的若干轉子鐵心夾持塊和將轉子鐵心夾持塊向上推離所述下模的第二推桿,轉子鐵心夾持塊沿轉子下端環型腔周向分布,所述轉子鐵心夾持塊和所述外套二者、一者位于第一推桿的正下方,所述轉子鐵心夾持塊同所述外套的連接面為上端向外傾斜的斜面,轉子鐵心夾持塊同外套抵接在一起。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上設有夾持塊限位銷,所述轉子鐵心夾持塊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條形限位孔,所述夾持塊限位銷的端部容置在所述限位孔內。
8.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退料盤,所述退料頂桿的上端同所述退料盤連接在一起,所述復位結構通過所述退料盤同所述退料頂桿連接在一起。
9.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使所述退料頂桿伸入所述轉子上端環型腔的退料彈簧,所述退料彈簧一端同所述退料頂桿相連接、另一端同所述上模相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退料盤,所述退料頂桿的上端同所述退料板連接在一起,所述復位結構和所述退料彈簧都通過所述退料盤同所述退料頂桿連接在一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鼠籠式轉子。一種鼠籠式轉子離心澆鑄模,包括上模、下模、若干在下模下降時向下移動的退料頂桿和退料頂桿復位結構,上模設有轉子上端環型腔,退料頂桿貫穿轉子上端環型腔頂壁,退料頂桿沿轉子上端環型腔的周向分布,退料頂桿同轉子上端環型腔的軸線平行。本發明能使轉子同模具的脫離順序可控的且以較小的力夾持在轉子上即能使轉子同模具脫離,解決了離心澆注轉子退料過程中轉子同模具的分離順序不可控而導致的制約轉子自動化生產的實現以及會產生轉子中途掉落而損壞生產設備與轉子的問題和現有的脫離方法會導致轉子鐵芯變形而使得轉子轉動時的平穩性下降的問題。
文檔編號B22D13/10GK103084556SQ20121048755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7日
發明者葛明, 汪衛剛, 蔣利鋒 申請人:杭州富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