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爐風口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爐風口結構。
背景技術:
高爐煉鐵技術發展至今,已經十分成熟,但煉鐵界對高爐長壽的追求和研究永無止境。隨著工藝、耐材及設備等技術進步,高爐一代爐齡從以前的幾年發展到現在的十幾年。目前,高爐風口大部分采用單流道貫流式或折疊式,基本淘汰了空腔式。單流道貫流式或折疊式風口的使用壽命根據高爐大小及操作水平,其使用壽命正常在I 3年,盡管相對于傳統的空腔式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任然無法避免爐況不順引起的風口燒漏問題,而風口漏水一方面需要緊急或臨時休風,另一方面會引起爐況波動及漏水,不僅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而且會縮短耐材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保證高爐正常生產的高爐風口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高爐風口結構,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為雙流道且獨立流通。上述雙流道中的第一流道設置在殼體端頭且與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管狀通道連通。上述第一流道的端頭冷卻室為環形單通道。上述雙流道中的第二流道設置在殼體后部且為螺旋貫流結構或折疊貫流結構,在后殼上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設置獨立流通的雙流道,如果端頭流道燒損,可以關閉其進出水,后部第二流道仍可繼續工作,避免了由于爐況不順引起風口小套大面積燒壞導致緊急休風問題,不僅保證了高爐正常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有利于延長設備壽命,節約設備更換成本。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展開及水流向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展開及水流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高爐風口結構,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殼體內的流道,流道為雙流道且獨立流通。第一流道設置在殼體端頭1,第二流道設置在殼體后部2,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通過隔板3b隔開;第一流道與設有進水口 I 5和出水口 I 6的管狀通道4連通,第一流道的端頭冷卻室為環形單通道;第二流道為螺旋貫流結構,通過隔板3d隔為腔室I、腔室II、腔室III和腔室IV,在后殼2設有進水口 II 7和出水口 II 8。管狀通道4包括進水管4a和出水管4b,第一流道的進水從進水口 I 5通過獨立設置的進水管4a直接貫流穿過隔板進入殼體端頭I,環繞端頭I 一周后通過出水管4b從出水口 I 6流出;第二流道的水從進水口 II 7進入殼體內大腔體,從隔板3b預留孔貫流進入腔室I,環繞腔室I 一周后通過腔室II、腔室III和腔室IV螺旋通過出水口 II 8流出。實施例2,一種高爐風口結構,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殼體內的流道,流道為雙流道且獨立流通。第一流道設置在殼體端頭1,第二流道設置在殼體后部2,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通過隔板3b隔開;第一流道與設有進水口 I 5和出水口 I 6的管狀通道4連通,第一流道的端頭冷卻室為環形單通道;第二流道為折疊貫流結構,通過隔板3d隔為折疊繞行風口本體一周水流道,在后殼2設有進水口 II 7和出水口 II 8。管狀通道4包括進水管4a和出水管4b,第一流道的進水從進水口 I 5通過獨立設置的進水管4a直接貫流進入殼體端頭1,螺旋繞端頭I 一周后通過出水管4b從出水口
16流出;第二流道的水從進水口 II 7進入殼體內大腔體,從隔板3b預留孔I kl貫流進入腔室I,螺旋繞腔室I 一周后通過隔板3b預留孔II k2進入由隔板3d隔成的折疊式水流通道,繞行一周后經出水口 II 8流出。
權利要求1.一種高爐風口結構,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為雙流道且獨立流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爐風口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流道設置在殼體端頭(I)且與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管狀通道(4 )連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爐風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端頭冷卻室為環形單通道。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高爐風口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二流道設置在殼體后部且為螺旋貫流結構或折疊貫流結構,在后殼(2)上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
專利摘要一種高爐風口結構,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為雙流道且獨立流通。本實用新型設置獨立流通的雙流道,如果端頭流道燒損,可以關閉其進出水,后部第二流道仍可繼續工作,避免了由于爐況不順引起風口小套大面積燒壞導致緊急休風問題,不僅保證了高爐正常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有利于延長設備壽命,節約設備更換成本。
文檔編號C21B7/16GK202347037SQ201120494719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日
發明者唐浩, 李文欣, 李 杰, 胡顯波, 許俊, 鄒忠平 申請人: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