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將以分散體混合的兩種溶液在液液萃取分離池中分離成兩種溶液相的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權利要求1的前序中所定義的方法。本發明還涉及權利要求11的前序中所定義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例如從專利公布FI101200B、FI 101199B、FI 112039B、FI 112328B 和FI 113244B中,已知多種方法和裝置來將以分散體混合的兩種溶液在液液萃取分離池中分離成兩種溶液相。第一溶液和重于第一溶液的第二溶液可以從所述溶液的分散體中被分離出。池裝置一般包括側壁和底部,側壁和底部內界定了分離空間。池具有輸入端和排出端,分散體通過輸入端輸入池中,而第一和第二溶液被布置為通過排出端相互分離地排出。在輸入端和排出端之間,池被設置有分離器構件,在其間形成連續的分離步驟,其中較輕的第一溶液(一般為有機相)被分離入上層溶液相中,而第二溶液在上層溶液相下面被分離入下層溶液相(一般為水溶液)中。池的排出端設置有溢流槽,其相對于流動方向橫向放置,并且接收分離入上相中的第一溶液作為來自池的溢流,溶液從溢流槽排出。在流動方向,在溢流槽之后并鄰近其設置有用于接收第二溶液作為來自池的底流的收集槽。上升管從收集槽延伸至池,第二溶液可以通過上升管升至收集槽,第二溶液相從收集槽排出。發明目的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進一步改進已知的方法和裝置,并使它們更有效,使得以分散體混合的兩種溶液的單位面積分離量增加并加速分離過程,當測量到兩種分離后的溶液的殘余液滴減少和分離溶液相中的傳質反應達到接近其平衡的狀態時,分離速度就加快了。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引入一種方法和裝置,其允許在輸入端自由選擇所供給分散體的來流方向。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引入一種方法和裝置,其防止池底部上分離出的溶液相流回至產生分散體的混合器設備。而且,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引入一種方法和裝置,其能夠在混合器空間變得過小時在輸入端產生連續的延遲。發明概述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權利要求1所陳述的內容。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特征在于權利要求11所陳述的內容。根據本發明,在該方法中,所供給的分散體在池輸入端處被分成兩路橫向行進流, 以便沿池的整個寬度分布分散體。沿池的整個寬度分布的分散體被防止直接在池的長度方向上行進,且允許分散體僅在池的底部附近沿池的長度方向行進。被強制置于池的底部上的分散體的流被引導以相對于豎直方向在行進方向傾斜的角度從池的底部附近斜向上上升,且分散體在上升過程中被壓縮至預定的壓縮度。在上升過程中被壓縮至預定壓縮度的分散體被分成多個相鄰的子流,子流被布置成沿池的寬度的一條或幾條線,且基本上在池的長度方向上行進。子流的豎直分量被減弱,且子流基本上在池的長度方向上被引至分離器部件本身,其中溶液從分散體中逐步被分離成兩種連續的溶液相。同時,防止分離出的溶液相在池的底部流回至輸入端。根據本發明,該裝置包括第一引導壁,其被布置在離池的位于輸入端一側的端壁一定距離處,以便以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傾角沿著池的整個寬度延伸。第一引導壁包括被布置成離池的底部一定距離的底邊,使得在底邊和池的底部之間留有從中間向池側變寬的間隙缺口。第二引導壁基本上與第一引導壁平行并位于離第一引導壁一定距離處,使得在第一引導壁和第二引導壁之間形成以傾角斜向上延伸的上升通道(uptake shaft)。第二引導壁包括緊緊壓靠住池的底部的底邊、多個豎槽和傾斜板,豎槽被布置為豎槽的水平線,所述線在距底邊一定距離處沿著第二引導壁的寬度延伸,傾斜板在豎槽的線的頂部部分附近被附接至第二引導壁。本發明的基本構想是通過使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和裝置產生的具有受控流動的強分散體層,通過實施分離空間的幾乎被分散體填充的輸入端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且其中以液滴壓縮和分離的分散體在橫向和豎直方向流動,以使已經在混合器空間內開始的傳質反應接近其平衡。在本方法的實施方案中,分散體在輸入端的中部或中部附近被輸入到池中。在本方法的實施方案中,分散體在下述方向被輸入池中水平方向、從頂部垂直向下、相對于水平方向斜向下和/或相對于水平方向斜向上。本發明可以是公布FI 101200 B 中介紹的我們的發明的另一種選擇,其中分散體在輸入端的輸入被實施為以低梯度角度引導向上,但某些情況下也可表示推薦的解決方案。例如,當以錯誤方式實施時,分散體的輸入可能增強分離空間的底流,結果有害量的來自另一溶液相的殘余液滴保留在從分離空間排出的水溶液中。根據公布FI 101200 B中描述的方法,引入分離空間的分散體被向上引導,以避免對分離空間的底流的任何增強。根據本發明,分離空間本身向上引導在其輸入端引入的分散體,在此情況下分散體的來流方向和入口點在豎直方向可以自由選擇。甚至可以將入流直接向下指向分離空間的輸入端的中部,但是此方位通常被斜向下引導。我們指出,根據本發明,分離空間的輸入端也優選地能夠收集向上上升的分散體的流,比如公布FI 101200 B中所述的上升通道的流。本發明允許自由選擇分散體供給的來流方向和高度。特別的是,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和裝置適用于被更新的老的萃取設施,其中在輸入端的分散體供給被向下或水平引導。在本方法的實施方案中,所供給的分散體在池的輸入端處通過以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傾角設置的第一引導壁而被分成橫向行進流;在所述第一引導壁的底邊與池的底部之間留下了從中間向池側變寬的間隙缺口,且分散體被迫使在池的底部附近行進通過所述間隙缺口。在本方法的實施方案中,行進通過間隙缺口的分散體的流在池的底部附近由第二引導壁引導以便以一定傾角斜向上上升。第二引導壁基本上與第一引導壁平行并位于離第一引導壁一定距離處,使得在第一引導壁和第二引導壁之間形成以一定傾角斜向上延伸的上升通道,在所述上升通道中分散體向上上升并被壓縮。在本方法的實施方案中,沿著上升通道上升的壓縮的分散體通過設置在第二引導壁內的多個豎槽而被分成基本上在池的長度方向上行進的多個子流,所述豎槽被布置為沿著第二引導壁的寬度的豎槽的水平線,離第二引導壁的底邊一定距離,使得當分散體到達豎槽的線時具有預定的壓縮度。在本方法的實施方案中,通過豎槽排出的子流的豎直分量減弱,并且子流通過傾斜板而被引導以基本上在池的長度方向上行進,傾斜板在豎槽的線的頂部部分的附近被附
接至第二引導壁。在本方法的實施方案中,在豎槽的線處,分散體的流通過平行定位且被布置在彼此附近的多個疊置且傾斜的板而被均衡。在本方法的實施方案中,第二引導壁包括豎槽的兩條或多條疊置的線。在本方法的實施方案中,通過布置第二引導壁的底邊緊緊壓靠住池的底部來防止從子流分離出的溶液相在池的底部上流回至輸入端。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第二引導壁包括豎槽的兩條或多條疊置的線。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第二引導壁被設置有許多平行的、疊置且相鄰布置的傾斜板,其置于豎槽的線處。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池輸入端一側的端壁與第一引導壁之間留下的空間的橫截面積選擇成,使得分散體的橫向流速在0. 1. . . 0. 6m/s的范圍內。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間隙缺口的高度選擇成,使得經由間隙缺口至上升通道的分散體的流速V2是0. 2. . . 0. 4m/s。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間隙缺口在中間區域的高度是50. . . 200mm,間隙缺口在側面的高度是100. . . 300mm,并且此高度從中間向側面均勻增加。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第一引導壁和第二引導壁以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傾角傾斜,傾角為5° ...20°。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第一引導壁的頂邊和第二引導壁的頂邊延伸得如此高, 使得分散體不能從其上面流過。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第一引導壁和第二引導壁的頂邊被置于在由池的側邊定義的水平面下50. . . IOOmm的距離處。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上升通道的寬度選擇成,使得在上升通道中壓縮的分散體的上升流速是0. 05. · · 0. 10m/s。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豎槽的線的總槽面積選擇成,使得通過豎槽排放的分散體的子流的流出速度是0. 15. . . 0. 30m/s。在本裝置的實施方案中,傾斜板被布置為一組切片,其中在傾斜板之間形成了窄的層流通道,借助于該窄的層流通道,經由該組切片,通過豎槽排放的分散體的子流的流出速度可以降至0. 05. . . 0. lm/s的范圍。附圖列表下面參考優選的實施方案和附圖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附圖中
圖1是圖示了設置有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液液萃取分離池的示意性俯視圖,圖2圖示了圖1的II-II截面,圖3圖示了池的輸入端的第一實施方案,其中輸入設備在水平方向輸入分散體,圖4圖示了池的輸入端的第二實施方案,其中輸入設備在垂直方向從上向下地輸入分散體,
圖5圖示為池的輸入端的第三種具體實施例,其中輸入設備相對于水平方向斜向上地輸入分散體,圖6圖示了圖2中D的放大細節,圖7圖示了圖6的VII-VII截面,圖8圖示了圖6的VIII-VIII截面,圖9圖示了圖6中圖示的間隙壁的可選擇的實施方案,圖10圖示了圖9的X-X截面,以及圖11圖示了圖6中圖示的間隙壁的可選擇的實施方案。發明詳述圖1和2圖示為液液萃取的池裝置。池1包括位于池輸入端2的端壁15,側壁40、 41,位于排出端的端壁42和底部3,它們之間界定了分離空間(所謂的沉降器)。在混合空間(未示出)內制備的分散體從輸入設備14輸入到池1的輸入端2。被分離的呈連續相的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被布置為在池1的與輸入端2相對設置的排出端43 處相互分離地排出。阻斷元件20、21和22被布置在池中輸入端和排出端之間以在流動方向上提供連續的分離步驟A、B、C,使得將較輕的第一溶液分離成上層溶液相,將較重的第二溶液分離成下層溶液相。排出端43設置有溢流槽44,溢流槽44相對于流動方向橫向放置并接收分離成上相的第一溶液,作為來自池1的溢流,溶液相通過溢流槽44排出。沿著流動方向,在溢流槽44之后并鄰近其設置有用于接收第二溶液作為來自池1的底流的收集槽 45。上升管被布置為從收集槽45延伸至池,第二溶液可以通過上升管升高至收集槽,第二溶液相從收集槽排出。由圖1可見,輸入設備14被布置成使得分散體優選從輸入端的中部或中部附近輸入池1中。分散體輸入點的位置在輸入端的中部或中部附近是有利的但不是絕對必要的。在圖2的實施例中,分散體以垂直于第一引導壁4的相對于水平方向斜向下的方位輸入池1中。圖3-5圖示了分散體輸入方向的其他可能的選擇。在圖3中,輸入裝置14 被布置為在水平方向將分散體輸入池1。在圖4中,輸入裝置14被布置為從頂部豎直向下地將分散體輸入池1。在圖5的實施例中,輸入裝置14被布置為相對于水平方向斜向上地將分散體輸入池1。圖6圖示了放大的圖2中的細節D。在圖6中,可見裝置包括第一引導壁4,第一引導壁4被布置成距離池1的位于輸入端2側上的端壁15 —定距離。同樣在圖7中可見, 第一引導壁4沿著池1的整個寬度延伸。而且,從圖6可見,第一引導壁以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傾角α放置。第一引導壁4包括底邊5,其位于距池的底部H1... H2的距離,使得底邊5 和池的底部3之間留有從中間到池兩側變寬的間隙缺口 6。第一引導壁4是完全閉合的。此外,參考圖6和8,第二引導壁7大致與第一引導壁4平行,即以與第一引導壁4 相同的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傾角α放置。第二引導壁7沿著池1的整個寬度延伸。第二引導壁7位于距第一引導壁4為L1的垂直距離處,使得在第一引導壁4和第二引導壁7之間, 形成具有傾角α的所述斜向上延伸的上升通道8。角α優選是5° ...20°。第二引導壁7包括底邊13,底邊13緊緊壓靠住池的底部3。第二引導壁7包括許多豎槽9,以某種方式圖示在圖8中的豎槽9被布置為豎槽的水平線10,其沿第二引導壁7 的寬度延伸并距第二引導壁7的底邊13 —定距離。在圖8的實施例中,豎槽的線的數目是三。在豎槽的每條線10的頂部附近,傾斜板11被附接到第二引導壁7。當向輸入端2輸入分散體時,過程如下。當垂直于第一引導壁4輸入分散體時,分散體被分成兩路橫向行進流,以便沿池的整個寬度分布分散體流。端壁15與第一引導壁4 之間形成的空間的橫截面積選擇成,使得分散體的橫向流速V1在0. 1. . . 0. 6m/s的范圍內。 流速如此高以至于流動的分散體內不會發生任何明顯的液液分離,這歸因于在此以湍流為主。此時,在混合空間內開始的SX-傳質反應(SX,溶液萃取)可能甚至更接近其平衡,這當處理大量的各種溶液流時可能會不充分。在翻新舊設施而用于更大溶液流時,也可以在輸入端安裝引導壁裝置4和7。第一引導壁的中間處的間隙缺口 6的高度H1優選地是50. . . 200mm,兩側上的間隙缺口的高度H2是100. . . 300mm,因為高度從中間向兩側均勻增加。高度H1和H2選擇成,使得通過間隙缺口 6到上升通道8的U型彎處的分散體流速V2是0. 2. . . 0. 4m/s。第一引導壁4的頂邊16和第二引導壁7的頂邊17延伸到如此高,使得分散體沒有機會從其上面流過。第一引導壁4和第二引導壁7的頂邊16、17被定位在距離s處,距離s被置于在由池的側邊18界定的水平面下50. . . 100mm。分散體只能有機會通過第一引導壁4的底邊5與底部之間留出的間隙缺口 6行進至上升通道8。在上升通道8中,分散體流以角度α向上上升并在上升過程中被壓縮。上升通道 8的寬度L1選擇成,使得在液滴匯集時已經部分被壓縮的分散體保持被壓縮。在上升通道 8中被壓縮的分散體的上升流速V3是0. 05. . . 0. lOm/s。沿著上升通道8上升的壓縮分散體通過設置在第二引導壁7內的許多豎槽9而被分成基本上在池的長度方向上行進的一組子流,所述槽被布置為豎槽的線10,所述線的數目優選為2. . . 4。當分散體到達豎槽的線10 之后,分散體具有預定的壓縮度。豎槽的線10的總的槽面積選擇成,使得從豎槽9排出的分散體的子流的流出速度V4是0. 15. . . 0. 30m/s。所述速度足夠快以均衡分散體在池的整個寬度上的流出。通過豎槽9排出的分離器部件頂層內的分散體流明顯比位于較下面的流層劇烈地行進。從豎槽9排放的子流的豎直分量減弱,并且子流通過傾斜板11引導而基本上在池的長度方向上行進,傾斜板11在豎槽9的線的頂部部分附近附接至第二引導壁7。傾斜板 11使分散體的豎直流減弱,并且引導其變成在沉降器的長度方向上更均勻的子流。雖然分散體的表層比底層行進得更快,但是速度差只是微小的,即5. . . 15mm/s。流動主要集中在沉降器的頂部部分,這是限制底流不利增強的一種辦法。隨著分散體上升并以受控的子流流出而進入第一分離空間A,可能仍在進行的傳質過程在上升通道8處的壓縮的分散體中繼續進行并接近其平衡。隨著分散體下沉并貼著第一阻斷元件20聚集,傳質反應可以仍舊繼續。因此當混合器內的溶液萃取反應因為種種原因未完成時,引導壁4和7起到傳質反應過程的延伸區域的作用。而且,屬于上升通道的結構的第二引導壁7意味著確保了防止回流。此外,當分散體進入沉降器輸入端時,所述輸入端裝置賦予分散體流入方向一定的自由度。分散體的U型彎和其以進入沉降器的分離器部件的上升流的向上輸送又成功地使所述沉降器內的總循環均衡。當第二引導壁7的底邊13緊緊壓靠住池的底部3時,防止了從子流分離出的溶液相在池的底部上發生回流。第二引導壁7以防止水溶液流向分離空間的自由端的方式閉合分離空間的底部部分。根據公布FI 102100B,通過將分離空間的輸入導管設置得很高,使得不會產生任何明顯的回流來防止水相發生回流。此處的輸入速度可以隨意選擇,并且也可以在所有操作情形中避免干擾的回流。比有機萃取溶液重的水溶液可以在阻斷情況下或停電的情形下被聚集在分散體混合器內,也以升高分離萃取物的表面的方式聚集在其出口管道中。表面可以上升至使得萃取溶液可能漏出裝置的程度,例如通過混合器軸的通孔等。 雖然這不應該發生,但在這種情況下,改變的液力平衡導致混合器內的溶液的相對體積分數發生變化。這可能反過來產生所述混合器內的溶液連續性變得不利于接下來進行啟動的情況。現在通過第二引導壁7防止分離出的溶液相在池的底部朝輸入端發生回流,且因此萃取設施可以從停止的地方以同樣的條件啟動。圖9和10圖示為對應圖6的裝置,其中第二引導壁7以類似于圖6中的第二引導壁7的方式設置有豎槽9的線10和傾斜板11,但是不同之處在于,分散體通過豎槽9的流出被平行的且疊置并相鄰放置的若干傾斜板12均衡,所述傾斜板12被置于豎槽的每條線 10處。通過增加傾斜板11和12的數目,沉降器的流動可以被進一步均衡,并且分散體的分離可以被加速。圖11圖示為引導壁7的另一個實施方案,其中傾斜板11和12被布置為一組切片 (sliced sheet) 19,其中在傾斜板之間形成了窄的層流通道。可以通過使用這種層流裝置進一步加快分散體溶液的分離速度和傳質反應速度。分散體的子流經由該組切片19,通過豎槽9的流出速度V5可以降至0. 05. . . 0. 1米/秒的范圍內,使得分離和反應速度的上升盡可能地有效。根據上述方法,分散體被整體分離成兩路橫向子流,其同時沿池的寬度流動,從第一引導壁4之下流至上升通道8并在此急劇向上,進一步以均分的子流流出而進入分離空間的第一分離器部件A本身。進入分離器部件A本身的流主要集中在分離器頂部,使得能在分離器部件A的強分散體層中保持平緩的沿長度方向的循環流。這樣,傳質繼續并接近萃取反應的平衡。本發明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案,相反,許多修改可以在由權利要求界定的本發明的構想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將以分散體混合的兩種溶液在液液萃取分離池(1)中分離成兩種溶液相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分散體在所述池的輸入端( 處被輸入所述池中,其特征在于所供給的分散體在所述池的輸入端( 處被分成兩路橫向行進流,以便沿所述池的整個寬度分布所述分散體的流,沿所述池(1)的寬度分布的所述分散體被防止直接在所述池的長度方向上行進,且允許所述分散體僅在所述池的底部(3)附近沿所述池的所述長度方向行進,被強制置于所述池的底部上的所述分散體的流以相對于豎直方向在行進方向斜向上傾斜的角度(α)從所述池的底部附近上升,且所述分散體在上升過程中被壓縮至預定的壓縮度,在上升過程中被壓縮至預定的壓縮度的所述分散體被分成多個相鄰的子流,所述子流以沿所述池的寬度的一條或多條線進行分布,且基本上在所述池的所述長度方向上行進,所述子流的豎直分量被減弱,且所述子流基本上在所述池的所述長度方向上被引至分離器部件本身,其中所述溶液從所述分散體中逐步被分離成兩種連續的溶液相,以及防止了從所述子流分離出的所述溶液相在所述池的底部流回至所述輸入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體從所述輸入端的中部或所述輸入端的中部附近被輸入到所述池(1)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體在下述方向被輸入所述池 (1)中水平方向、從頂部垂直向下、相對于水平方向斜向下和/或相對于水平方向斜向上。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供給的分散體在所述池(1) 的所述輸入端( 處通過以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傾角(α)設置的第一引導壁(4)被分成橫向行進流,且在所述壁(4)的底邊( 與所述池的底部C3)之間留下間隙缺口(6),所述間隙缺口(6)從中間向所述池的側面變寬,所述分散體被迫使在所述池的底部(3)附近行進通過所述間隙缺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行進通過所述間隙缺口(6)的所述分散體的流借助于第二引導壁(7)被引導以便以傾角(α)從所述池(1)的所述底部(3)附近斜向上上升,所述第二引導壁(7)基本上與所述第一引導壁(4)平行并位于離所述第一引導壁(4) 一距離(L1)處,使得在所述第一引導壁(4)和所述第二引導壁(7)之間產生了以傾角(α)斜向上延伸的上升通道(8),在所述上升通道(8)中所述分散體向上上升并被壓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升通道(8)中上升的壓縮的分散體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二引導壁(7)內的多個豎槽(9)而被分成基本上在所述池的所述長度方向上行進的多個子流,所述槽(9)被布置為沿著所述第二引導壁的寬度的豎槽的水平線(10),離所述第二引導壁的底邊一定距離,使得當所述分散體到達豎槽的所述線時具有預定的壓縮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豎槽(9)排出的所述子流的豎直分量被減弱,并且所述子流通過傾斜板(11)引導以便基本上在所述池的所述長度方向上行進,所述傾斜板(11)在豎槽(9)的所述線的頂部部分的附近被附接至所述第二引導壁 ⑵。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體的流通過疊置且相鄰布置的平行的傾斜板(1 而被均衡,所述傾斜板(12)被置于豎槽的所述線(10)處。
9.根據權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導壁(7)包括豎槽的兩條或多條疊置的線(10)。
10.根據權利要求5-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布置所述第二引導壁 (7)使得其底邊(1 緊緊壓靠住所述池的底部來防止從所述子流分離出的所述溶液相在所述池(1)的所述底部C3)流回至所述輸入端。
11.一種將以分散體混合的兩種溶液在液液萃取分離池(1)中分離成兩種溶液相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用于將分散體輸入到所述池的輸入端O)的輸入設備(14),其特征在于, 所述裝置包括第一引導壁G),其布置在離所述池(1)的位于所述輸入端( 一側的端壁(1 一定距離處,以便以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傾角(α)沿著所述池的整個寬度延伸,所述第一引導壁包括位于離所述池的底部一定距離(H1. . . H2)處的底邊(5),使得在所述底邊( 和所述池的底部(3)之間留出了從中間向所述池的側面變寬的間隙缺口(6),第二引導壁(7),其基本上與所述第一引導壁(4)平行并置于距所述第一引導壁(4) 一定距離(L1)處,使得在所述第一引導壁⑷和所述第二引導壁(7)之間形成以傾角(α) 斜向上延伸的上升通道(8),所述第二引導壁(7)包括底邊(13)、多個豎槽(9)和傾斜板 (11),所述底邊(1 緊緊壓靠住所述池的底部(3),所述豎槽(9)被布置為豎槽的水平線(10),所述線在離所述底邊(13)—定距離處沿著所述第二引導壁的寬度延伸,所述傾斜板(11)在豎槽的所述線(10)的頂部部分的附近被附接至所述第二引導壁(7)。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導壁(7)包括豎槽的兩條或多條疊置的線(10)。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導壁(7)包括多個平行的、疊置的且相鄰布置的傾斜板(12),所述傾斜板(1 被置于豎槽的所述線(10)處。
14.根據權利要求11-1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1)的位于所述輸入端( 一側的所述端壁(1 與所述第一引導壁(4)之間留下的空間的橫截面積選擇成, 使得所述分散體的橫向流速V1在0. 1. . . 0. 6m/s的范圍內。
15.根據權利要求11-14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缺口(6)的高度 (H1. . . H2)選擇成,使得通過所述間隙缺口至所述上升通道(8)的所述分散體的流速^是 0. 2. . . 0. 4m/s。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缺口(6)在中間的高度(H1) 是50. . . 200mm,而所述間隙缺口在側面的高度(H2)是100. . . 300mm,并且高度從中間向側面均勻增加。
17.根據權利要求11-16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導壁(4)和所述第二引導壁(7)以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傾角(α)傾斜,所述傾角(α)為5° ...20°。
18.根據權利要求11-17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導壁的頂邊(16)和所述第二引導壁(7)的頂邊(17)延伸得如此高,使得所述分散體不能從其上面流過。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導壁(4)和所述第二引導壁 (7)的所述頂邊(16,17)被置于由所述池的側邊(18)界定的水平面下方50. . . 100mm的距離(S)處。
20.根據權利要求11-19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通道(8)的寬度 (L1)選擇成,使得在所述上升通道中壓縮的所述分散體的上升流速V3是0. 05... 0. lOm/s。
21.根據權利要求11-20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豎槽的所述線(10)的總槽面積選擇成,使得通過所述豎槽(9)排放的所述分散體的子流的流出速度V4是 0. 15. . . 0. 30m/s。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板(11,12)被布置為一組切片 (19),其中在所述傾斜板之間形成了窄的層流通道,借助于該窄的層流通道,經由該組切片 (19),通過所述豎槽(9)排放的所述分散體的子流的流出速度V5能夠降至0. 05. . . 0. lm/s 的范圍。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將以分散體混合的兩種溶液在液液萃取分離池(1)中分離成兩種溶液相的方法和裝置。裝置包括第一引導壁(4),其被布置在離池(1)的位于輸入端(2)一側的端壁(15)一定距離處,以便以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傾角(α)沿著池的整個寬度延伸。第一引導壁包括底邊(5),其位于離池底部一定距離(H1...H2)處,使得在底邊(5)與池底部(3)之間留有從中間向池側變寬的間隙缺口(6)。第二引導壁(7)基本上與第一引導壁(4)平行并置于離第一引導壁(4)一定距離(L1)處,使得在第一引導壁(4)和第二引導壁(7)之間形成以傾角(α)斜向上延伸的上升通道(8)。第二引導壁(7)包括緊緊壓靠住池的底部(3)的底邊(13)、多個豎槽(9)和傾斜板(11),豎槽(9)被布置為豎槽的水平線(10),所述線以離底邊(13)一定距離沿著第二引導壁的寬度延伸,傾斜板(11)在豎槽的線(10)的頂部部分附近被附接至第二引導壁(7)。
文檔編號C22B3/02GK102292133SQ201080005304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8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9日
發明者B·內曼, E·埃克曼, P·佩卡拉, 拉米·薩里奧, 漢努·拉伊塔拉 申請人:奧圖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