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退火爐入口段有爐底輥支撐鋼帶,由于火爐溫度很高(1100°C以上),所以需要對爐底輥進行水循環冷卻,以免爐底輥受熱過高而變形斷裂。爐底輥采用套管式結構,冷卻水從里管進去,從外管與里管的間隙回流出來(最小間隙8. 65mm)。現有的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為冷卻塔一爐底輥一冷卻塔,冷卻塔與爐底輥之間用密封管道連接;此種循環系統由于使用密封管道連接,導致爐底輥冷卻水入口(約為 0. 4MPa)冷卻水出口(約為0. 3MPa)的壓差(0. IMPa)較小,冷卻水在爐底輥內流通不暢,容易使冷卻水在爐底輥內蒸發,且由于爐底輥內回流間隙很小,長時間容易積垢堵塞爐底輥, 使冷卻水冷卻作用消失,爐底輥由于溫度過高而變形斷裂。此外,由于爐底輥冷卻水出口壓力較大,容易在接口處產生漏水現象,腐蝕軸承等元件。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種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使冷卻水在爐底輥內環流順暢,并避免漏水現象。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包括爐底輥和冷卻塔,所述爐底輥的輸入端通過第一管路與所述冷卻塔的輸出端導通連接,所述爐底輥的出口端下方設置有一蓄水箱,所述蓄水箱與所述冷卻塔的輸入端通過第二管路導通連接。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裝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裝有第二水泵。所述爐底輥安裝在一退火爐內。本實用新型所闡述的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其有益效果在于爐底輥出口壓力為0,冷卻水入口和出口之間的壓差增大,使冷卻水在爐底輥內環流順暢,避免產生水垢堵塞管道的現象,且由于出口出壓力為0,所以出口處不會出現漏水現象,軸承等元件的腐蝕損壞現象也大大減少;同時,爐底輥也不會因為過熱變形而斷裂。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做進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思想。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其包括退火爐1、爐底輥2、冷卻塔7,其中爐底輥2安裝在退火爐1的內腔中,冷卻塔7的輸出端(即冷水出口)與爐底輥2的輸入端3 (即冷水進口)通過管道連接,并且在該管道上安裝有一水泵5 ;爐底輥 2的輸出端(即熱水出口)為一敞開的出口 4,在其正下方安裝有一敞口的水箱6,水箱6通過一管道與冷卻塔7的輸入端(及熱水進口)導通連接,并且在該管道上安裝有一水泵8。上述冷卻水循環系統運行過程中,爐底輥2產生的熱水經過出口 4并由于重力落入水箱6中,再經由水泵8輸送至冷卻塔7內,處理后再經由水泵5輸送至爐底輥2中。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包括爐底輥和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爐底輥的輸入端通過第一管路與所述冷卻塔的輸出端導通連接,所述爐底輥的出口端下方設置有一蓄水箱,所述蓄水箱與所述冷卻塔的輸入端通過第二管路導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裝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裝有第二水泵。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爐底輥安裝在一退火爐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爐底輥冷卻水循環系統,包括爐底輥和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爐底輥的輸入端通過第一管路與所述冷卻塔的輸出端導通連接,所述爐底輥的出口端下方設置有一蓄水箱,所述蓄水箱與所述冷卻塔的輸入端通過第二管路導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水循環系統中爐底輥出口壓力為0,冷卻水入口和出口之間的壓差增大,使冷卻水在爐底輥內環流順暢,避免產生水垢堵塞管道的現象,且由于出口出壓力為0,所以出口處不會出現漏水現象,軸承等元件的腐蝕損壞現象也大大減少;同時,爐底輥也不會因為過熱變形而斷裂。
文檔編號C21D1/26GK201999964SQ201020670180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0日
發明者司徒子儀, 杜陽光 申請人:廣東順德浦項鋼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