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煉鋼用板坯連鑄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板坯連鑄機扇形 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板坯連鑄機扇形段的使用壽命直接影響連鑄機的工作狀態和工作節奏, 而板坯連鑄機的使用壽命又直接由其扇形段輥子的使用壽命決定。目前,鋼鐵行業中所 使用的板坯連鑄機的輥子一般為分段組合形式,即一根自由輥包括兩節輥子。上述兩節 輥子結構為兩個輥套分別套裝在軸線位于同一條直線上且相近一端通過套管連通的兩 個芯軸上,每節輥子的芯軸兩端安裝軸承,并固定在軸承支架內,芯軸內有同軸線的軸 孔,用以通過冷卻水。煉鋼用板坯連鑄機長期工作在高溫的環境下,冷卻水先后通過兩 個芯軸的軸孔,使輥子、軸承等部件進行冷卻。但是,由于兩節輥子因卡阻等原因會轉 動不同步,連接在兩個芯軸之間的套管極易因輥子轉動不同步而密封失效,最終造成冷 卻水路漏水,軸承會因冷卻失效而損壞,操作人員必須停止板坯連鑄機進行檢修,如此 不僅增加了設備的檢修維護費用,更嚴重影響生產節奏,降低生產效率。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兩個輥子獨立冷卻, 可有效避免冷卻水路漏水的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板坯 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包括進水管、出水管以及同軸線的兩節輥子,所 述兩節輥子均包括輥套和與輥套連接且帶有軸孔的芯軸,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節輥子 的芯軸的相對端面上安裝密封端蓋,兩節輥子的芯軸的相背端面上安裝具有兩個輸水孔 道的旋轉接頭,所述兩個芯軸的軸孔內部均設有一端與所述旋轉接頭連接、另一端與所 述芯軸的軸孔連通的內冷卻管,所述內冷卻管的外徑小于所述芯軸的軸孔的內徑,所述 內冷卻管和芯軸的軸孔通過所述旋轉接頭的兩個輸水孔道與所述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連ο[0005]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0006]所述內冷卻管的一端與所述密封端蓋連接,且內冷卻管上靠近密封端蓋的一端 上設有水孔,以此連通內冷卻管與所述芯軸的軸孔。[0007]所述內冷卻管位于所述芯軸的軸線上,且內冷卻管與芯軸的軸孔之間設有帶豁 口的導套。[0008]所述密封端蓋用螺絲與所述芯軸連接,且密封端蓋與芯軸之間設有石棉密封墊 片和O形橡膠密封圈。[0009]所述旋轉接頭的外端通過絲扣與所述的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連通,且旋轉接頭 與進水管和出水管的連接處均設有O形橡膠密封圈。[0010]所述旋轉接頭與所述內冷卻管、芯軸的軸孔的連接處設有O形橡膠密封圈。[0011]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上技術方案,即 連接有輥套且帶有軸孔的兩個芯軸的相對端面上安裝密封端蓋,兩個芯軸的相背端面上 安裝帶有兩個輸水孔道的旋轉接頭。所述旋轉接頭的內端與位于芯軸的軸孔內的內冷卻 管連接。所述內冷卻管的外徑小于所述芯軸的軸孔孔徑,且內冷卻管的靠近密封端蓋的 一端與芯軸的軸孔連通。上述內冷卻管和芯軸的軸孔通過所述旋轉接頭的兩個輸水孔道 與所述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連通。[0012]以上結構令每個輥子具有相互獨立的內外循環式冷卻水路,完全避免了現有技 術中因兩個輥子轉動不同步導致的連通兩個芯軸的套管密封失效的情況發生,延長輥子 和軸承等部件的使用壽命,節省設備的檢測維修費用,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提高了生產 效率。[0013]上述旋轉接頭的外端與冷卻水路的進水管和出水管通過絲扣分別連通,且絲扣 與旋轉接頭、進水管和出水管的連接處均設有O形橡膠密封圈,此外,所述密封端蓋與 芯軸的連接處設有O形橡膠密封圈和石棉密封墊片,旋轉接頭與內冷卻管、芯軸的軸孔 的連接處設有O形橡膠密封圈。上述結構大大增強了冷卻水路的密封效果,可更加有效 地防止輥子冷卻水路漏水。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圖。[0016]圖中1、輥子;1-1、輥套;1-2、芯軸;1-2-1、軸孔;2、內冷卻管; 3、導套;4、軸承支架;5、軸承;6、旋轉接頭;7、進水管;8、出水管;9、O 形橡膠密封圈;10、密封端蓋;11、石棉密封墊片;12、牌坊;13、滑座;14、油 缸;15、驅動輥。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 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0018]請參閱圖1,一種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包括同軸線的兩節 輥子1以及用于輸送冷卻水的進水管7和出水管8。所述每節輥子1包括輥套1-1和芯軸 1-2,芯軸1-2上設有軸孔1-2-1,輥套1-1與芯軸1-2通過鍵連接。所述兩節輥子1的 兩個芯軸1-2的兩端均安裝軸承5。所述兩個芯軸1-2的軸線位于同一條直線上,且兩 個芯軸1-2的兩端通過軸承5支承在軸承支架4上。兩個芯軸1-2的相對的一端存有間 隙,且相對的兩個端面上均安裝密封端蓋10,密封端蓋10與芯軸1-2通過螺釘連接,密 封端蓋10與芯軸1-2之間設有石棉密封墊片11和O形橡膠密封圈9,可有效防止冷卻水 從密封端蓋10與芯軸1-2的連接處外漏。兩個芯軸1-2的相背端面上安裝旋轉接頭6。 旋轉接頭的內端連接設置在芯軸1-2的軸孔1-2-1內部的內冷卻管2。內冷卻管2位于所 述芯軸1-2的軸線位置上,且內冷卻管2的外徑小于芯軸軸孔1-2-1的內徑,如此,可使 芯軸1-2與內冷卻管2之間形成一個圓環形管體空腔,內冷卻管2靠近密封端蓋10的一端與芯軸1-2的軸孔1-2-1是連通的,以此可使芯軸1-2的軸孔1-2-1與上述內冷卻管2 和芯軸1-2之間的圓環形管體空腔連通形成內外循環式的冷卻水路。本實用新型中,內 冷卻管2靠近密封端蓋10的一端與芯軸1-2的軸孔1-2-1的連通方式為內冷卻管2的 一端與所述密封端蓋10連接,且內冷卻管2上靠近密封端蓋10的一端上設有水孔,以此 連通內冷卻管2與所述芯軸1-2的軸孔1-2-1。上述旋轉接頭6具有兩個輸水孔道,且位 于旋轉接頭6內端的內冷卻管2通過一個輸水管道與位于旋轉接頭外端的進水管7連通; 位于旋轉接頭6內端的芯軸軸孔1-2-1通過另一個輸水管道與位于旋轉接頭外端的出水管 道8連通。[0019]所述旋轉接頭6的外端面通過絲扣連通進水管7和出水管8,且連接處設有O形 橡膠密封圈9。此外,所述旋轉接頭6與內冷卻管2、芯軸1-2的軸孔1-2-1的連接處也 設有O形橡膠密封圈9。上述旋轉接頭6和絲扣均為現有市面上可購得的產品。[0020]所述內冷卻管2與芯軸1-2之間設有兩個帶豁口的導套3,固定內冷卻管2在芯 軸1-2內位置的同時,導套3可使冷卻水順利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導套3為梅花狀。[0021]上述冷卻結構是單獨對每節輥子1進行冷卻,免去了現有技術中連接在兩個芯 軸1-2之間的套管,即使兩個輥子1的轉動不同步,也不會出現套管密封失效漏水的現 象,減小了設備檢修維護費用,更為重要的是,可保證設備的生產節奏,有效提高設備 的生產效率。[0022]如圖2所示,上述兩個輥子1構成一組自由輥,板坯連鑄機的扇形段一般包括12 組自由輥和兩組驅動輥15,所有輥均設置在扇形段牌坊12內,并且可以通過與滑座13和 牌坊12連接的油缸14調整輥縫。上述12組自由輥均采用本新型所述的冷卻水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包括進水管、出水管以及同軸線 的兩節輥子,所述兩節輥子均包括輥套和與輥套連接且帶有軸孔的芯軸,其特征在于 所述兩節輥子的芯軸的相對端面上安裝密封端蓋,兩節輥子的芯軸的相背端面上安裝具 有兩個輸水孔道的旋轉接頭,所述兩個芯軸的軸孔內部均設有一端與所述旋轉接頭連 接、另一端與所述芯軸的軸孔連通的內冷卻管,所述內冷卻管的外徑小于所述芯軸的軸 孔的內徑,所述內冷卻管和芯軸的軸孔通過所述旋轉接頭的兩個輸水孔道與所述進水管 和出水管分別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冷卻管的一端與所述密封端蓋連接,且內冷卻管上靠近密封端蓋的一端上設有水 孔,以此連通內冷卻管與所述芯軸的軸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其特征在 于所述內冷卻管位于所述芯軸的軸線上,且內冷卻管與芯軸的軸孔之間設有帶豁口的 導套。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端蓋用螺絲與所述芯軸連接,且密封端蓋與芯軸之間設有石棉密封墊片和O形 橡膠密封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轉接頭的外端通過絲扣與所述的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連通,且旋轉接頭與進水管 和出水管的連接處均設有O形橡膠密封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轉接頭與所述內冷卻管、芯軸的軸孔的連接處設有O形橡膠密封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兩分節輥的冷卻水結構,包括進水管、出水管以及同軸線的兩節輥子,兩節輥子均包括輥套和帶有軸孔的芯軸,其特征在于兩個芯軸的相對端面上安裝密封端蓋,兩個芯軸的相背端面上安裝具有兩個輸水孔道的旋轉接頭,兩個芯軸的軸孔內部均設有一端與旋轉接頭連接、另一端與芯軸的軸孔連通的內冷卻管,內冷卻管的外徑小于芯軸的軸孔的內徑,內冷卻管和芯軸的軸孔通過旋轉接頭的兩個輸水孔道與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連通。以上結構令每個輥子具有相互獨立的內外循環式冷卻水路,可有效避免漏水,延長輥子和軸承等部件的使用壽命,節省設備的檢測維修費用,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2D11/06GK201807712SQ201020560729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14日
發明者崔義東, 李志鐵 申請人: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