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保溫冒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鑄造過程中使用的冒口,具體涉及一種構思巧妙、結構簡單 并且敲除冒口時不易帶肉、不會造成鑄件外觀缺料等缺陷的保溫冒口。
背景技術:
目前,在鑄造過程中,為避免鑄件出現缺陷而在鑄件上方或側面設置有附加的補 充部分,該附加的補充部分稱之為冒口。在鑄型中,冒口的型腔是存貯液態金屬的容器,其 功能是多方面的。功能不同的冒口,其形式、大小和開設位置均不相同。冒口下端通常設有 易割片,易割片具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方便鑄造后的處理操作,減輕打磨工序的作業 量;二是,充分利用凝固原理,有效利用冒口補縮,得到優質鑄件。但是,現有的保溫冒口的 易割片,與鑄件的接觸面積大,且易割片的厚度不足,對結構復雜、高端材質鑄件來說,會帶 來鑄件缺料(帶肉)、外觀不良、內部缺陷等不良現象,不能滿足客戶對鑄件外觀以及內部 品質的嚴格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構思巧妙、結構 簡單并且敲除冒口時不易帶肉、不會造成鑄件外觀缺料等缺陷的保溫冒口。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保溫冒口,包括保溫冒口套和 易割片,所述易割片為上粗下細的圓臺形狀,易割片上端設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為“C”形, 定位套外側涂有粘結劑,所述易割片通過粘接劑粘接在保溫冒口套的下端。易割片的強度 好,不易破碎,產品的品質可以得到保障。所述易割片的內部為孔,所述孔的中間部位向孔的中心線收縮形成瘦腰形孔。所述瘦腰形孔包括上圓臺孔和下圓臺孔,所述下圓臺孔與設置在鑄件上的冒口定 位柱裝配在一起。所述孔設置在偏離易割片中心的位置。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保溫冒口,構思巧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在冒 口套底端設置圓臺形狀的易割片,使冒口與鑄件接觸的面積大大減小,可以解決冒口頸周 圍砂模燒結、打磨不易的缺點;在去除冒口時可以避免冒口帶肉造成的鑄件不良,能夠減少 材料的損失,使產品的品質得到改善和提高,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拆分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0012]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保溫冒口,包括保溫冒口套2和易割片1,易割 片1為上粗下細的圓臺形狀,易割片1上端設有定位套3,定位套3為“C”形,定位套3外側 涂有粘結劑,易割片1通過粘接劑粘接在保溫冒口套2的下端。易割片1的強度好,不易破 碎,產品的品質可以得到保障。易割片1的內部為孔4,孔4設置在偏離易割片1中心的位 置,孔4的中間部位向孔4的中心線收縮形成瘦腰形孔。瘦腰形孔包括上圓臺孔和下圓臺 孔,下圓臺孔與設置在鑄件5上的冒口定位柱6裝配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保溫冒口在使用時,首先在定位套3的外側涂粘結劑;然后將 保溫冒口套2放置在易割片1上,定位套3會限制保溫冒口套2活動;然后將兩者的組合體 放置在鑄件5上相應指定的位置上,鑄件5上設置有冒口定位柱6,易割片1的下圓臺孔與 冒口定位柱6裝配在一起。則冒口和鑄件5的接觸面積小,與鑄件5接觸的直徑是保溫冒 口套2內徑的一半還小。如此小的接觸面積,使去除冒口時不需要用切割機切割,直接用錘 子敲掉即可。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 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保溫冒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溫冒口套(2)和易割片(1),所述易割片(1)為上粗下細的圓臺形狀,易割片(1)上端設有定位套(3),所述定位套(3)為“C”形,定位套(3)外側涂有粘結劑,所述易割片(1)通過粘接劑粘接在保溫冒口套(2)的下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保溫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割片(1)的內部為孔(4),所述孔(4)的中間部位向孔(4)的中心線收縮形成瘦腰形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保溫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瘦腰形孔包括上圓臺孔和 下圓臺孔,所述下圓臺孔與設置在鑄件(5)上的冒口定位柱(6)裝配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保溫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孔(4)設置在 偏離易割片(1)中心的位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保溫冒口,包括保溫冒口套和易割片,易割片為上粗下細的圓臺形狀,易割片上端設有定位套,定位套為“C”形,定位套外側涂有粘結劑,易割片通過粘接劑粘接在保溫冒口套的下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保溫冒口,構思巧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在冒口套底端設置圓臺形狀的易割片,使冒口與鑄件接觸的面積大大減小,可以解決冒口頸周圍砂模燒結、打磨不易的缺點;在去除冒口時可以避免冒口帶肉造成的鑄件不良,能夠減少材料的損失,使產品的品質得到改善和提高,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B22C9/08GK201702325SQ201020190739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4日
發明者徐雪成, 朱燕, 潘花忠, 王 鋒, 蔡文貴 申請人:六和鑄造工業(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