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磨砂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磨砂機,尤其是一種具有吸塵裝置的磨砂機。
背景技術:
目前,磨砂機廣泛應用于墻面或地面的打磨砂光。磨砂機具有提供驅動力的電機, 電機連接到動力傳輸系統且位于磨砂機的外殼之內。磨砂機還具有工作底盤,電機通過動力傳輸系統和工作底盤連接,在工作底盤的底面貼附有砂紙等磨砂材料。工作時,電機驅動底盤繞一軸作軸向轉動,貼附的砂紙就會相應轉動,對要打磨的工件表面進行打磨,從而使之光滑平整。然而,在實際的打磨過程中,砂紙和工件表面打磨接觸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這些粉塵隨著工作底盤的高速轉動而被甩出到外界,因此飛濺的粉塵會影響操作者的視線,降低工作效率。更有甚者,大量的粉塵被操作者的呼吸系統吸入體內,影響操作者的健康,對其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性。故現在的磨砂機一般都會設置吸塵系統。吸塵系統包括風扇, 吸塵通道和集塵袋。風扇設置于磨砂機的內部,其作用是通過風扇轉動形成氣流帶動粉塵向某一方向運動,在磨砂機的底盤設計若干個和打磨表面接觸的通道開口,這些通道開口連接吸塵通道的一端,吸塵通道的另一端連接外設的集塵袋,風扇轉動,將工作時產生的粉塵吸入吸塵通道并最后排入集塵袋。作業完畢將粉塵統一處理。但是,這樣的吸塵方式也有缺點。盡管大部分的粉塵能被上述的吸塵系統吸走,還是有部分粉塵會從底盤周圍的縫隙逸出,對操作者造成影響。對此,如美國專利US43816^ 和US4616449揭示一種改進手段。在工作底盤周緣的磨砂機外殼上設置環形的擋板,擋板可以有效擋住向外飛濺出的粉塵。但是,擋板同時也擋住了空氣從外界進入吸塵通道,影響空氣流通,整體上降低了了吸塵效率,實際的吸塵效果情況并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高效吸塵的磨砂機。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防止粉塵飛濺的磨砂機。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磨砂機,包括機殼;收容于所述機殼內的電機;由所述電機驅動產生氣流的風扇;設置于機殼下方由電機驅動打磨工件表面的砂盤;所述磨砂機還包括連接在機殼上的沿機殼周向延伸的簾體,所述簾體具有中空部分,所述中空部分的一端與風扇流體連通,另一端朝向工件表面,空氣在風扇的作用下自中空部分進入風扇后排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通過設置在磨砂機上的簾體,在使用磨砂機對工件表面進行打磨時逸出的粉塵被簾體阻擋,同時粉塵隨著空氣進入簾體的中空部分后被有效的收集,起到有效防止粉塵飛濺且提高吸塵效率的作用,而且結構簡單。優選的,所述電機具有輸出軸,所述簾體至少部分環繞機殼設置,所述簾體包括沿電機輸出軸徑向分布的外層和內層,所述中空部分位于外層和內層之間。
優選的,所述砂盤具有底面,所述外層具有第一底端,所述內層具有第二底端,所述第一底端到砂盤底面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底端到砂盤底面的距離。優選的,所述簾體可拆卸的連接在機殼上。優選的,所述中空部分包括上開口部以及下開口部,所述上開口部與風扇流體連通且位于機殼內,所述下開口部朝向工件表面,且所述下開口部相對于砂盤的位置可調節。優選的,所述電機具有輸出軸,所述簾體位于機殼外的部分沿輸出軸軸向的中部設有柔性區域。優選的,所述柔性區域由若干個折疊部首尾連接組成。通過設置可調節的下開口部,操作者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一個合適的下開口部相對于砂盤的位置,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優選的,所述砂盤上設有第一吸塵口,所述風扇和砂盤之間設有與第一吸塵口連通的內部空間,所述機殼鄰近風扇的出風口位置設有出塵口,粉塵在風扇的作用下從第一吸塵口進入內部空間后從出塵口排出。優選的,所述機殼上靠近砂盤的位置設有第二吸塵口,所述的第二吸塵口與所述吸塵內部空間。優選的,所述出塵口安裝有集塵裝置,所述磨砂機工作時從砂盤周圍逸出的粉塵在風扇的作用下由所述下開口部進入中空部分,并從所述上開口部到達風扇后排出,再經過所述出塵口后被收集在所述集塵裝置內。
以上所述的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過下面的能夠實現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同時結合附圖描述而清楚地獲得。附圖以及說明書中的相同的標號和符號用于代表相同的或者等同的元件。圖1是本發明磨砂機局部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磨砂機沿圖1中A-A線的部分剖視圖。圖3是本發明磨砂機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示意圖。其中,1.機殼2.電機3.砂盤
4.簾體6.風扇7.吸塵通道
11.出塵口12.開口13.第二吸塵口
21.輸出軸23.連接件25.第一偏心軸
26.第二偏心軸31.底面32.砂紙
33.第一吸塵口35.第一砂盤36.第二砂盤
41.外層42.內層43.中空部分
44.上開口部45.下開口部46.柔性區域
60.支撐板61.葉片62.冷卻風扇
231.孔411.第一底端421.第二底端
461.折疊部W.工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公開揭示了一種磨砂機,現以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請參照圖1所示,磨砂機包括機殼1和位于機殼1下方的砂盤3,機殼1內部設有電機2,電機2驅動砂盤3以打磨工件W的表面,電機2具有輸出軸21,輸出軸21上安裝有風扇6,風扇6在電機2的驅動下可產生氣流。砂盤3具有一底面31,底面31貼附有可更換的砂紙32。工作時,砂紙32在砂盤 3的驅動下作用于工件W的表面進行打磨砂光處理,同時產生大量的粉塵。風扇6設置在電機2和砂盤3之間,用于收集磨砂機工作時產生的粉塵。風扇6 為普通的渦輪風扇,具有支撐板60以及設置于支撐板上的若干個葉片61,風扇6的支撐板 60朝向電機2,葉片61朝向砂盤3,風扇6朝向砂盤3的端面方向為進風區域,風扇6的圓周方向為出風區域。機殼1上位于風扇6和砂盤3之間且圍繞機殼1的周向設有開口 12, 簾體4穿過機殼1上的開口 12并伸入到機殼1內位于風扇6的下方,這樣簾體4與風扇6 的進風區域流體連通。簾體4沿機殼1周向延伸且至少部分圍繞機殼1設置,簾體4包括至少部分環繞機殼1設置的且沿電機2輸出軸21徑向分布的外層41和內層42,外層41和內層42之間形成中空部分43,中空部分43的一端為上開口部44與風扇6進風區域流體連通,另一端為下開口部45朝向工件W表面,空氣在風扇6的作用下由下開口部45進入中空部分43并從上開口部44到達風扇6進風區域后從風扇6的出風區域排出。簾體4的外層41具有第一底端411,內層42具有第二底端421,第一底端411或第二底端421到砂盤3底面31的距離小于砂盤3的厚度,且第一底端411到砂盤3底面31 的距離小于第二底端421到砂盤3底面31的距離,即第一底端411和第二底端421具有高度差H。這樣在使用磨砂機在工件W表面打磨的時候,磨砂機工作時候從砂盤3周圍的縫隙逸出的粉塵被簾體4的外層41阻擋,粉塵隨著空氣進入簾體4的下開口部45,通過中空部分43從上開口部44到達風扇6的進風區域后從風扇6的出風區域排出,這樣粉塵就不會對環境和操作者產生影響。簾體4沿機殼1周向圍繞機殼1的角度范圍至少大于或等于180度,而且簾體4 位于磨砂機上鄰近操作者的位置,這樣至少可以保證磨砂機工作時候從砂盤3周圍的縫隙逸出的粉塵不會對操作者產生影響。當然最好在270度到360度之間,這樣才能形成更大范圍屏障,有效的阻擋粉塵飛濺并收集粉塵。優選的簾體4的形狀為裙狀,以使得磨砂機看起來更加美觀。簾體4的外層41和內層42的厚度與機殼1的厚度大致相當,或者小于機殼1的厚度,且只要外層41和內層42的厚度滿足磨砂機在使用過程中外部的空氣帶著粉塵經由簾體4的中空部分43,外層41和內層42在氣流的作用下不會產生受力變形即可。簾體4可與機殼1設置成一體,也可分開設置。簾體4通過機殼1的開口 12伸入到機殼1內部,一體設置時,其可通過使用粘合劑或者熱熔等工藝方式不可拆卸的連接在機殼1上的開口 12 上;分開設置時,可以通過螺釘、卡扣等本領域技術人員習知的可拆卸的連接方式連接在機殼1上的開口 12上。參照圖2,砂盤3包括由連接在輸出軸21上的第一偏心軸25驅動的第一砂盤35, 以及由連接在輸出軸21上的第二偏心軸沈驅動的第二砂盤36,第一砂盤35通過一連接件 23與第一偏心軸25配接,連接件23上設有若干個孔231,第一砂盤35和第二砂盤36之間設有第一吸塵口 33。圖2所示的為一種雙盤砂光機,普通的砂光機具有一個連接在輸出軸 21上的一個偏心軸驅動的的一個砂盤,砂盤的底面31設有第一吸塵口 33,第一吸塵口 33 有若干個,且沿垂直于砂盤3底面31的方向穿透砂盤3。箭頭A所指的為第一吸塵通道,第一吸塵口 33緊貼工件表面,便于工作時吸入產生的粉塵。砂盤3和風扇6之間設有內部空間7,連接件23上的孔使得內部空間7形成一個流體連通的空間,第一吸塵口 33和內部空間7連通,機殼1上在鄰近風扇6的出風區域設有出塵口 11,工作時產生的粉塵可從第一吸塵口 33進入內部空間7通過連接件23上的孔231到達風扇6后從出塵口 11排出。箭頭B所指的為第二吸塵通道,即機殼1上且靠近砂盤3處設有與內部空間7連通的第二吸塵口 13,第二吸塵口 13同時連通外界,起到磨砂機內外空氣的流通作用。工作時從砂盤3周圍逸出的粉塵可從第二吸塵口 13進入內部空間7后從出塵口 11排出。出塵口 11可連接一用于收集粉塵的集塵裝置,這里的集塵裝置是吸塵器或者集塵盒。這樣磨砂機工作時產生的粉塵從第一吸塵口 33或者第二吸塵口 13進入內部空間 7,第二吸塵口 13同時提供從第一吸塵口 33或者第二吸塵口 13吸走粉塵所必需的空氣,粉塵通過內部空間7,后從出塵口 11排出,從而進入集塵裝置,另外,從簾體4的中空部分43 進入到風扇6進風區域區域的粉塵在風扇6的作用下也從出塵口 11排出進入集塵裝置,這樣,粉塵就被排出磨砂機外部了。風扇6和電機2之間設置有冷卻風扇61,風扇6和冷卻風扇61可一體成型,也可分開設置。空氣從機殼1上部的空隙進入機殼1內部經過電機2后通過冷卻風扇61從機殼1上的縫隙排出,這樣,電機2工作時產生的熱量被空氣帶走并經過冷卻風扇61排到磨砂機外部。在使用磨砂機對工件表面打磨時,產生的粉塵一部分在吸塵器或者風扇6的作用下從第一吸塵口 33進入內部空間7后進入集塵裝置5,同時一部分粉塵從砂盤3周圍逸出被簾體4阻擋,粉塵被阻擋在簾體4和機殼1之間,空氣會帶著粉塵在風扇6的作用下一起從簾體4的下開口部45進入中空部分43并從上開口部44排出,并在風扇6的作用下從出塵口 11進入集塵裝置,即箭頭C所指的第三吸塵通道。這樣,在不影響原本的利用風扇6 來吸塵的前提下,粉塵被簾體4阻擋,防止了粉塵飛濺到磨砂機的外部,同時這部分逸出的粉塵又通過簾體4的中空部分43被有效的收集,且不影響空氣的流通,從而提高了磨砂機的吸塵效果,而且結構簡單。參照圖3,為本發明磨砂機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示意圖。簾體4的下開口部45相對于砂盤3的位置是可調節的,簾體4位于機殼1外的沿輸出軸21軸向的中部設置有一個或者多個由折疊部461沿折疊方向首尾連接組成的柔性區域46,這里的折疊部461類似生活中常見的吸管的彎折部分,即折疊部461為波紋起伏褶皺,或者說是凹入的重疊起伏褶皺, 這樣簾體4可被操作彎折或者沿電機2軸向伸長,那么操作者在使用磨砂機時可以根據工作情況來選擇一個合適的下開口部45相對于砂盤3的位置。當然簾體4的柔性區域46也可以是由本領域技術人員習知的其他結構構成,比如可塑性塑料、可彎折的金屬薄片等等。上述的實施例僅僅是為了讓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發明而提供的最優選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并不僅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所易于思及的改進均在本發明的發明構思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磨砂機,包括機殼⑴;電機O),收容于所述機殼(1)內;風扇(6),由所述電機(2)驅動產生氣流;砂盤(3),設置于機殼(1)下方由電機(2)驅動打磨工件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砂機還包括連接在機殼(1)上的沿機殼(1)周向延伸的簾體G), 所述簾體(4)具有中空部分(43),所述中空部分的一端與風扇(6)流體連通,另一端朝向工件表面,空氣在風扇(6)的作用下自中空部分G3)進入風扇(6)后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2)具有輸出軸(21),所述簾體(4)至少部分環繞機殼(1)設置,所述簾體(4)包括沿電機( 輸出軸徑向分布的外層(41)和內層(42),所述中空部分(43)位于外層(41)和內層(42)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磨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盤(3)具有底面(31),所述外層 (41)具有第一底端(411),所述內層(42)具有第二底端(421),所述第一底端(411)到砂盤 (3)底面(31)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底端G21)到砂盤(3)底面(31)的距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簾體(4)可拆卸的連接在機殼(1) 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分G3)包括上開口部04) 以及下開口部(45),所述上開口部04)與風扇(6)流體連通且位于機殼(1)內,所述下開口部0 朝向工件表面,且所述下開口部0 相對于砂盤(3)的位置可調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磨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2)具有輸出軸(21),所述簾體(4)位于機殼外的部分沿輸出軸軸向的中部設有柔性區域G6)。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磨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區域06)由若干個折疊部 (461)首尾連接組成。
8.根據權利要求2至7的其中一個所述的磨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盤(3)上設有第一吸塵口(33),所述風扇(6)和砂盤(3)之間設有與第一吸塵口(33)連通的內部空間 (7),所述機殼⑴鄰近風扇(6)的周向位置設有出塵口(11),粉塵在風扇(6)的作用下從第一吸塵口(33)進入內部空間(7)后從出塵口(11)排出。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磨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1)上靠近砂盤(3)的位置設有第二吸塵口(13),所述的第二吸塵口(13)與所述內部空間(7)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磨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塵口(11)安裝有集塵裝置,所述磨砂機工作時從砂盤(3)周圍逸出的粉塵可在風扇(6)的作用下由所述下開口部G5) 進入中空部分(43),并從所述上開口部04)到達風扇(6)后排出,再經過所述出塵口(11) 后被收集在所述集塵裝置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磨砂機,包括機殼;收容于所述機殼內的電機;由所述電機驅動產生氣流的風扇;設置于機殼下方由電機驅動打磨工件表面的砂盤;所述磨砂機還包括連接在機殼上的沿機殼周向延伸的簾體,所述簾體具有中空部分,所述中空部分的一端與風扇流體連通,另一端朝向工件表面,空氣在風扇的作用下自中空部分進入風扇后排出。本發明的磨砂機可防止粉塵飛濺,提高吸塵效率,而且結構簡單。
文檔編號B24B7/18GK102233532SQ20101015864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1日
發明者鐘紅風 申請人:蘇州寶時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