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滾筒式砂冷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鑄造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鑄造生產線上的砂冷卻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鑄造生產線上的砂冷卻設備主要是傳統的老式滾筒式砂冷機,或者是 高耗能的冷卻沸騰床。老式滾筒式砂冷機砂子破碎率高,含濕量大,主要適用
于濕模砂鑄造和樹脂砂鑄造的生產;而冷卻沸騰床雖然電能消耗很高和投資 大,但冷卻效果并不理想,也不適合快節奏生產線的需要,特別是消失模鑄造 和V法鑄造生產線上造型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不但能耗低,而且 砂子破碎率小、維修簡易,砂冷效率高的滾筒式砂冷機。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轉動的臥式滾筒的一端設熱>^、進口和熱氣出口、另 一端設冷砂出口和冷濕空氣進口 ,冷濕空氣進口與帶風4iL^:霧化裝置的冷濕空 氣出口通過旋轉托架對接,滾筒內沿筒體軸線方向緊固有交錯均布的多個勺狀 揚砂板,滾筒筒體與電動機減速傳動聯結,滾筒上方設噴淋裝置。所說的帶風 機微霧化裝置是現有技術,有市售產品。滾筒筒體與電動機減速傳動聯結的具 體結構之一,可以是通過滾筒筒體上的兩個環形滾圈將筒體支撐于下方的兩 組托輪上, 一被動齒圏套設緊固于兩個環形滾圈之間的筒體上,由電動機減速 帶動的主動齒輪與被動齒圏嚙合。根據砂的冷卻量,滾筒的筒體長度可為6~30 米,直徑可為1.5~3.0米。被動齒圏最好采用銷齒,其好處是成本低,單件加 工容易,適合高溫高粉塵的工作環境,銷齒可更換。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電動機帶動滾筒勻速轉動,高溫砂從滾筒一端的 熱砂進口連續進入滾筒,在勺狀揚砂板的作用下翻騰前進。帶粒徑為5 ~ 1 0 微米微霧的冷濕空氣、從滾筒另一端經冷濕空氣進口被鼓入滾筒、并逆向連續 流過翻騰揚起的高溫砂,二者進行很充分的熱交換。冷濕空氣中的微霧汽化后 帶走大量的熱,但不會使砂子受潮太多而破碎。熱交換后的空氣和微霧汽化水 分攜帶著砂中的細微粉塵由滾筒熱氣出口送出,被配套安裝的引風機吸入水膜 除塵器中。經充分熱交換后變冷的砂子由冷砂出口排出、進入砂處理線的下游 工序。上方的噴淋裝置源源不斷地噴水冷卻滾筒外壁,進一步增強設備的冷砂 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砂冷卻效率是老式傳統滾筒式砂冷機的三倍以上,此外還 有清除細粉凈化砂子的功能。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砂冷效率高,砂子破碎率小,具有凈砂功能,維修簡 易,能4W氐,特別適合快節奏生產線的需要。
圖1為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揚砂板用立體結構表示)。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和2所示的實施例臥式滾筒4的一端設傾斜的熱砂進口 8,以及 熱氣出口 7。滾筒4的另一端設冷砂出口 2和冷濕空氣進口 13。冷濕空氣進口 13與帶風機微霧化裝置1的冷濕空氣出口通過旋轉托架對接。帶風初4鼓霧化 裝置1為市售產品。滾筒4內沿筒體軸線方向焊接有交錯均布的多個勺狀揚妙、 板5。滾筒4的筒體與電動機14經減速箱9傳動聯結。滾筒4上方設噴淋裝 置6。滾筒4的筒體上設兩個環形滾圈3,通過滾圏3將筒體支撐于兩組托輪 10上。被動齒圈12套設緊固于兩個滾圏3之間的筒體上。由電動機14減速 帶動的主動齒輪ll與被動齒圈12嚙合。被動齒圈12采用銷齒。
以上實施例僅為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而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不 受所舉實施例的局限。
權利要求1、一種滾筒式砂冷機,其特征是可轉動的臥式滾筒的一端設熱砂進口和熱氣出口、另一端設冷砂出口和冷濕空氣進口,冷濕空氣進口與帶風機微霧化裝置的冷濕空氣出口通過旋轉托架對接,滾筒內沿筒體軸線方向緊固有交錯均布的多個勺狀揚砂板,滾筒筒體與電動機減速傳動聯結,滾筒上方設噴淋裝置。
2、如權利要求l所說的滾筒式砂冷機,其特征是通過滾筒筒體上的兩 個環形滾圏將筒體支撐于下方的兩組托輪上, 一被動齒圈套設緊固于兩個環形 滾圈之間的筒體上,由電動機減速帶動的主動齒輪與被動齒圈嚙合。
3 、如權利要求2所說的滾筒式砂冷機,其特征是滾筒的筒體長度為6~30 米,直徑為1.5-3.0米。
4、如權利要求2所說的滾筒式砂冷機,其特征是被動齒圈采用銷齒。
專利摘要滾筒式砂冷機屬鑄造設備技術領域。可轉動的臥式滾筒的一端設熱砂進口和熱氣出口、另一端設冷砂出口和冷濕空氣進口,冷濕空氣進口與帶風機微霧化裝置的冷濕空氣出口通過旋轉托架對接,滾筒內沿筒體軸線方向緊固有交錯均布的多個勺狀揚砂板,滾筒筒體與電動機減速傳動聯結,滾筒上方設噴淋裝置。可通過滾筒筒體上的兩個環形滾圈將筒體支撐于下方的兩組托輪上,一被動齒圈套設緊固于兩個環形滾圈之間的筒體上,由電動機減速帶動的主動齒輪與被動齒圈嚙合。優點砂冷效率高,砂子破碎率小,具有凈砂功能,維修簡易,能耗低,特別適合快節奏生產線的需要。
文檔編號B22C5/08GK201353633SQ20092011091
公開日2009年12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11日
發明者平志剛, 熊伊軍 申請人:云南宏尚隆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