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砂光機的砂紙夾持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動力驅動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砂光機的砂紙夾持結構。
背景技術:
電動工具中的砂光機一般包括帶把手的機殼、電機、打磨部件等部件,打
磨部件由電機帶動,做高頻率、小幅度的擺動,實現對工件的砂光作業。
如圖l所示為現有技術中一種砂光機的局部結構示意圖。為安裝和更換砂 紙的目的,在磨板1的兩端部對稱地設置有兩組相同的砂紙夾持裝置(圖l中 僅示出一組)。該砂紙夾持裝置包括裝夾桿、磨板1上與裝夾桿樞接的桿座11。
裝夾桿主要包括由彈性鋼絲構件一體制得裝夾部21和把持部22。裝夾部 21設置在磨板1的短邊端部,用于固定砂紙。把持部22設置在磨板1的長邊 側面12上。把持部22通過一樞軸23與裝夾部21聯動連接,可繞桿座11轉 動調節。
當裝夾桿處于夾持砂紙的第一工位時,裝夾部21緊壓在磨板1上,砂紙被 夾持在裝夾部21和磨板1之間而被固定。此時,把持部22的尾端被一把靠24 鉤住而使整個把持部22鎖合在磨板1上。
當需要拆卸和更換砂紙時,將把持部22從把靠24中釋放出來,把持部22 以桿座11為旋轉支點,沿磨板1側面12向磨板1的下方移動,從而帶動裝夾 部21從磨板1上翹起張開,砂紙被釋放而可被拆卸、更換。此時,裝夾桿處 于第二工位。
為避免裝夾桿從第一工位轉變為第二工位時,把持部22在向磨板1下方轉 動過程中被磨板1上的棱角13所阻擋,把持部22與樞軸23 —般設計為鈍角 相交,并且把持部22與樞軸23的連接部被盡可能設置在靠近側面12的位置, 以滿足把持部22以樞軸23為基點繞桿座11旋轉的位置要求。
當裝夾件處于第一工位時,把持部22被收回鎖合在把靠24中。但由于把 持部22具有彈性而帶有一應力,把持部22上靠近樞軸23的區域會由于該應 力的存在而形成一突出部221,突出部22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側面12外側。
由于突出部221的存在,當采用了上述砂紙夾持裝置的砂光機在工作狀態 時,該突出部221 —直保持一突出于側面12的狀態。當砂光機工作到墻面拐 角處時,砂光機在磨平其中一平面時,突出部221會傷及另一平面,從而影響施工質量。
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一直致力于提出一種改進的砂紙夾持裝置,在裝 夾輕便、結構簡單的前提下,避免當砂光機在工作狀態時,砂紙夾持裝置對轉 角處墻面的損傷。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應用 在砂光機上的、可輕便地拆卸更換砂紙而又在工作狀態不破壞墻面的砂紙夾持 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砂光機的砂紙夾持結構,包括用于安 裝所述砂紙的基板,及用于將所述砂紙可拆卸地裝夾在所述基板上的裝夾件。
所述裝夾件包括通過樞軸聯動連接的可樞轉調節的把持部及裝夾部;所述 裝夾件借助于所述把持部的樞轉調節而可以在夾持所述砂紙的第一工位及拆 卸所述砂紙的第二工位之間轉換。
所述基板在其頂面上設置有與所述樞軸樞接的基座;所述裝夾件的所述把 持部與所述裝夾部分設在所述基座的兩側;所述基板上與所述把持部鄰近的側 面為基板側面。
所述基座與所述裝夾部之間具有一位移空間;所述位移空間用于滿足所述 裝夾件由所述第一工位向所述第二工位轉換時,所述裝夾件向所述基板側面外 側方向平移的行程要求;
所述基座與所述基板側面之間具有一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用于滿足所 述裝夾件由所述第二工位轉換為所述第一工位后,所述把持部的全部位于所述 基板側面內側的空間要求。
本發明的砂紙夾持結構,由于采取了上述結構設計,當裝夾件處于第一工 位時,在基座與基板側面之間形成了一可以完全容納把持部的容置空間,將把 持部完全收納在基板側面的內側。
同時,在基座與裝夾部之間沿樞軸方向還形成有一位移空間。由于設置了 該位移空間,當裝夾件由第一工位轉換為第二工位時,隨著把持部的樞轉調節, 為滿足把持部繞基座樞轉調節的位置要求,裝夾件同時還具有一整體沿樞軸方 向向基板側面一側平移的動作,可以使把持部的部分或全部位移至基板側面的 外側。上述位置空間為裝夾件的平移提供了空間。
本發明的砂紙夾持結構由于在結構上提供了一容置空間,得以使裝夾部在 處于第一工位時被完全容納在該容置空間中;并配合一位移空間,滿足了把持 部在裝夾部向第二工位轉換的過程中,把持部向基板側面一側外移的行程空間 需要。因此,本發明的砂紙夾持結構在裝夾輕便、結構簡單的前提下,避免了
5砂紙夾持結構上的凸出部對墻角平面的損傷。
作為一種改進,上述結構中還可以增設第一導向面。所述裝夾部面對所述 基座的部分為擋肩部;所述基座面對所述擋肩部的側面為傾斜的第一導向面, 第一導向面為斜面。該第一導向面的上端位于所述裝夾部處于所述第二工位時 位置的外側,所述第一導向面的下端位于所述裝夾部處于所述第一工位時位置 的外側。
利用增設的該傾斜的第一導向面,裝夾部在由第二工位回復到第一工位的 過程中首先落在該傾斜的第一導向面上。裝夾部因借助該斜面的導向作用而具 有一背離所述基板側面的平移動作,并帶動裝夾件上的樞軸、把持部一同往背 離所述基板側面的方向平移。
由于該第一導向面的導向作用,裝夾件在工位轉換的過程中無須施加特定 的平移外力,其回復動作更輕便,更穩定。
進一步地,上述第一導向面可以是所述裝夾件由所述第二工位轉換為所述 第一工位時所述擋肩部位移形成的軌跡面。
由于在具體實施時,裝夾部的擋肩部與樞軸之間實質上是通過一彎角連接, 因此,擋肩部自由位移形成的實際軌跡面正是該第一導向面的最佳實施形式。
采用該實際軌跡面為第一導向面,擋肩部與基座的磨損最小,移動阻力也 最小,因而其回復動作尤為輕便。
本發明的又一改進之處還在于,上述砂紙夾持結構中還設置有一第二導向 面。所述基板的頂面與所述基板側面通過一傾斜的第二導向面相交,所述第二 導向面為所述裝夾件由所述第一工位轉換為所述第二工位時所述把持部位移 形成的軌跡面。
為盡可能減少基板側面對把持部樞轉的阻擋,在裝夾件由第一工位轉換為 第二工位時, 一般需要先對裝夾件施加一向基板側面外拉的外力,以利用位移 空間將把持部外移,使把持部克服基板側面的阻擋。
但施加該外力的動作使裝夾砂紙的操作動作煩瑣,操作變得復雜。
采用上述軌跡面為第二導向面后,該第二導向面對把持部的反作用力事實 上成為上述外拉的拉力而使裝夾部在樞轉的同時向基板側面一側平移。
利用該第二導向面的導向作用,無須額外施加外力,使裝夾砂紙的操作動 作尤為簡單便捷。
另外,本發明中的所述裝夾件為一體獲得的、具有一定彈性的鋼絲構件; 或所述裝夾件為鋼絲構件制得的所述把持部、所述樞軸與板條狀的所述裝夾部 的固定連接件。
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另一種砂紙夾持結構,包括用于 安裝所述砂紙的基板,及用于將所述砂紙可拆卸地裝夾在所述基板上的裝夾件。
所述裝夾件包括通過樞軸聯動連接的可樞轉調節的把持部及裝夾部;所述 把持部與所述樞軸鈍角相交。所述裝夾件借助于所述把持部的樞轉調節而具有 夾持所述砂紙的第一工位及拆卸所述砂紙的第二工位。
所述基板在其頂面上設置有與所述樞軸樞接的基座;所述裝夾件的所述把 持部與所述裝夾部分設在所述基座的兩側;所述基板上與所述把持部鄰近的側 面為基板側面。
所述基座與所述基板側面之間具有一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用于滿足所 述裝夾件由所述第二工位轉換為所述第一工位后,所述把持部的全部位于所述 基板側面內側的空間要求。
所述基板的頂面與所述基板側面通過一斜面相交,所述斜面設置在所述裝 夾件從所述第一工位轉換為所述第二工位時所述把持部位移形成的軌跡面的 內側,以使所述把持部可繞所述基座樞轉。
本發明與上述發明的發明構思相同,都是在結構上形成一容置空間,當裝 夾件處于第一工位時,將把持部完全收納在基板側面的內側。
并且,當所述裝夾部由第一工位轉換為第二工位時,由于所述把持部與所 述樞軸鈍角相交,所述把持部在釋放狀態時其大部分位于所述基板側面的外
同時,又由于所述導向面設置在所述裝夾件轉換工位時所述把持部位移形 成的軌跡面的內側,因此所述把持部在位移時不會與所述基板側面產生摩擦, 因此所述把持部也就不存在向基板側面外移的需求。
通過采用上述結構,本發明以相同的發明構思解決了同樣的技術問題,獲 得了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 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圖1是現有技術中一砂光機的局部結構示意圖2是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在第一工位時的結構示意圖3是圖2所示實施例在第二工位時的結構示意圖4是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中基座部分的局部結構示意圖5是本發明第三具體實施例中基座部分的局部結構示意圖6是本發明另一夾持結構的具體實施例在第一工位時的結構示意圖7是圖6所示實施例在第二工位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2所示為本發明的砂紙夾持結構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包 括用于安裝砂紙(圖中未示出)的基板1,及用于將砂紙可拆卸地裝夾在基板 l上的裝夾件2。
裝夾件2為一體獲得的、具有一定彈性的鋼絲構件,包括把持部22及裝 夾部21。把持部22及裝夾部21通過樞軸23聯動連接,并可繞樞軸23樞轉調 節。裝夾件2借助于把持部22的樞轉調節而可以在夾持砂紙的第一工位及拆 卸砂紙的第二工位之間轉換。
基板1在其頂面14上設置有與樞軸23樞接的基座11。把持部22與裝夾 部21分設在基座11的左右兩側,樞軸23穿越基座11與之形成樞接。基板1 上與把持部22鄰近的側面定義為基板側面12。
基板1上在靠近把持部22尾端位置還設置有一用于收納把持部22的把靠 24,把靠24為一突鉤。
由于把持部22具有彈性,在被收納狀態時把持部22帶有一應力。由于該 應力的存在,在裝夾件2處于夾持砂紙的第一工位時,把持部22上靠近樞軸 23、并與基板側面12最接近的部分形成一凸出部221。
本發明的特殊之處在于,在基座11與基板側面12之間形成了一可以完全 容納把持部22的容置空間4,將把持部22 (包括凸出部221)完全收納在基板 側面12的內側。
由于設置了容置空間4,裝夾件2被完全置放在基板1上基板側面12的內 側。因此,當整臺砂光機在工作狀態時,處于第一工位的砂紙夾持結構僅有基 板側面12與轉角處的墻面接觸,不會破壞轉角處的墻面,解決了現有技術中 凸出部221會破壞轉角墻面的技術問題。
由于把持部22在第一工位時完全位于基板1的上方,當裝夾件2由第一 工位轉換為第二工位時,隨著把持部22的樞轉調節,基板1上棱角13對把持 部22的轉動軌跡會產生阻擋。
為克服上述阻擋,滿足裝夾件2由第一工位轉換為第二工位時的空間要求, 本發明的砂紙夾持結構中還設計有一位移空間3。
如圖3所示,位移空間3設置在基座1與裝夾部21之間,用于滿足把持 部22在樞轉調節的同時沿樞軸23方向向基板側面12外側平移行程要求。由 于設置了該位移空間3,為裝夾部21克服基座11的阻擋而平移提供了位置空 間。
隨著把持部22的樞轉調節,裝夾部21、把持部22及樞軸23同時具有一 整體沿樞軸23方向向基板側面12外側平移的動作,可以使把持部22的部分 或全部位移至基板側面12的外側,以克服基板1上棱角13對把持部22調節的阻擋,滿足把持部22繞基座ll樞轉調節的位置要求。
本發明的砂紙夾持結構由于在結構上提供了一容置空間,得以使裝夾部在 處于第一工位時被完全容納在該容置空間中而不破壞墻面。同時又配合設置一 位移空間,滿足了把持部在裝夾部向第二工位轉換的過程中,把持部向基板側 面一側外移的行程空間需要。
因此,本發明的砂紙夾持結構避免了砂紙夾持結構上的凸出部對墻角平面 的損傷,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一直未解決的問題,同時又保持了整個結構裝夾輕 便、結構簡單的優點。
如圖4所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基本相同,所不同
之處在于,還增設有一第一導向面111。
參考圖4,裝夾部21面對基座11的部分為擋肩部211,基座ll面對擋肩 部211的側面為第一導向面111。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向面111是裝夾件21由 第二工位轉換為第一工位時擋肩部211位移過程中在基座11上形成的軌跡面。
利用增設的該第一導向面111,裝夾部21在由第二工位回復到第一工位的 過程中首先落在第一導向面111上。裝夾部21因借助該斜面的導向作用而具 有一背離基板側面12的平移動作,并帶動樞軸23、把持部22 —同往背離基板 側面12的方向平移。
最終,在裝夾件2回復到第一工位時,整個把持部22在樞轉調節的同時被 裝夾部21帶動平移到基板側面12的內側,并被完全收納在容置空間4中。
由于該第一導向面111的導向作用,在裝夾件2工位轉換的過程中無須對 裝夾件2施加特定的平移外力,其回復動作更輕便,更穩定,整個裝夾的操作 也很輕巧。
顯然,在具體實施時,裝夾部2的擋肩部211與樞軸23之間實質上是通過 一彎角連接,因此,擋肩部211自由位移在基座11上形成的實際軌跡面正是 該第一導向面111的最佳實施形式之一。
采用該實際軌跡面為第一導向面111,擋肩部211與基座11的磨損最小, 移動阻力也最小,因而其回復動作尤為輕便。
另外,本實施例還可作以下變化。
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一導向面并不局限于與上述實際軌跡面完全重合。 該第一導向面可以為一曲面,該曲面位于上述實際軌跡面的外側,但靠近該實 際軌跡面。
顯然,該第一導向面位于上述實際軌跡面的外側會增加基座的磨損,但因 此,該第一導向面處于擋肩部的位移軌跡之中,其對擋肩部的導向作用也就更 明顯,操作更輕便。因此,該第一導向面位于上述實際軌跡面的外側也是本發 明的一種有益的具體實施方式
。
9換言之,本發明中的上述"軌跡面"應該被理解為,包括了該實際軌跡面 以及靠近該實際軌跡面的外側的部分空間。
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一導向面還可以簡化為一斜面,該斜面的上端位于 裝夾部處于第二工位時位置的外側,該斜面的下端位于裝夾部處于第一工位時 位置的外側。
上述斜面在結構上更簡單。該斜面的上端位于裝夾部處于第二工位時位置 的外側的目的是確保擋肩部落下時首先接觸到該斜面上。該斜面的下端位于裝 夾部處于第一工位時位置的外側的目的是,確保擋肩部可以完全落到基板平面 上以保證裝夾效果。
如圖5所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基本相同,所不同 之處在于,上述砂紙夾持結構中還設置有第二導向面131。
現有技術中為克服基板1上棱角13對把持部22樞轉的阻擋,在裝夾件2 由第一工位轉換為第二工位時, 一般需要先對裝夾件2施加一向基板側面12 外拉的外力,以利用位移空間3將把持部22外移,使把持部22克服棱角13 的阻擋。
但施加該外力的動作使裝夾砂紙的操作動作煩瑣,操作變得復雜。
再參考圖5,本發明中,基板1的頂面14與基板側面12之間的棱角13上 設置有一第二導向面131。第二導向面131為裝夾件2由第一工位轉換為第二 工位時,把持部22位移在基板l上形成的實際軌跡面。
設置了第二導向面131后,在把持部22樞轉調節時,第二導向面131對把 持部22的反作用力成為上述外拉的拉力,而使把持部22在樞轉的同時向基板 側面12外側方向平移。
利用該第二導向面131的導向作用,無須額外施加外力,使裝夾砂紙的操 作動作尤為簡單便捷。
另外,本實施例還可作以下變化。
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二導向面并不局限于與上述實際軌跡面完全重合。 該第二導向面可以為一曲面,該曲面位于上述實際軌跡面的外側,但靠近 該實際軌跡面。
第二導向面位于上述實際軌跡面的外側會增加基板的磨損,但因此,該第 二導向面處于把持部位移軌跡之中,其對把持部的導向作用也就更明顯,操作 更輕便。因此,該第二導向面位于上述實際軌跡面的外側也是本發明的一種有 益的具體實施方式
。
換言之,本發明中的上述"軌跡面"應被理解為,包括了該實際軌跡面以 及靠近該實際軌跡面的外側的部分空間。
顯然,在具體使用中,同時具有第一導向面與第二導向面的裝夾結構具有更好的操控性。
本發明還提供了另一種與上述發明具有相同發明構思、并解決了相同技術 問題的砂紙夾持結構。
如圖6所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與上述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基本相
同,都在結構上形成有一容置空間,當裝夾件2處于第一工位時,將把持部22 完全收納在基板側面12的內側。
在裝夾件2處于第一工位時,把持部上22與基板1上棱角13最接近的部 分為凸出部211。由于設置了容置空間4,把持部22被完全容納在容置空間4 中,凸出部211處于基板側面12的內側。
本發明與上述發明的不同之處在于,本發明的砂紙夾持結構中,基板l的 棱角13的位置上設置有一斜面15,斜面15設置在裝夾件2從第一工位轉換為 第二工位時把持部22位移在基板1上形成的軌跡面的內側。
同時,裝夾部21與基座11之間基本貼靠設置,無須設置上述發明中的位 移空間。把持部22在釋放狀態與樞軸23為鈍角相交。
如圖7所示,當裝夾部2由第一工位轉換為第二工位時,把持部22在釋放 狀態時其大部分位于基板側面12的外側。
由于把持部22在釋放狀態與樞軸23為鈍角相交,并且斜面15設置在把持 部22軌跡面的內側。因此,當把持部22樞轉調節時,斜面15完全避讓了把 持部22,成為一避讓曲面,不會對把持部22產生作用力,把持部22也就不存 在向基板側面12外側平移的需求,也就無須設置位移空間了。
在上述位置條件下,由于斜面15的存在,把持部22僅做簡單的樞轉運動 就可以輕巧、順利地繞基座11樞轉,實現整個裝夾件2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 位之間的轉換。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裝夾件還可以是鋼絲構件制得的把持部、樞軸, 與板條狀的裝夾部的焊接等形式的固定連接件。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在基板的兩端各設置一組本發明的夾持結 構,也可以僅在其一端設置本發明的夾持結構,而在基板另一端設置其他夾持 砂紙的固定件或固定結構。
應該理解,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中,所有"包括……"均應理 解為開放式的含義,也就是其含義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應理解為封 閉式的含義,即其含義不應該理解為"僅包含……"。
綜上所述,本說明書中所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幾種較佳具體實施例,以上實 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 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 技術方案,皆應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砂光機的砂紙夾持結構,包括用于安裝所述砂紙的基板(1),及用于將所述砂紙可拆卸地裝夾在所述基板(1)上的裝夾件(2);所述裝夾件(2)包括通過樞軸(23)聯動連接的可樞轉調節的把持部(22)及裝夾部(21);所述裝夾件(2)借助于所述把持部(22)的樞轉調節而可以在夾持所述砂紙的第一工位及拆卸所述砂紙的第二工位之間轉換;所述基板(1)在其頂面(14)上設置有與所述樞軸(23)樞接的基座;所述裝夾件(2)的所述把持部(22)與所述裝夾部(21)分設在所述基座(11)的兩側;所述基板(1)上與所述把持部(22)鄰近的側面為基板側面(1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與所述裝夾部(21)之間具有一位移空間(3);所述位移空間(3)用于滿足所述裝夾件(2)由所述第一工位向所述第二工位轉換時,所述裝夾件(2)向所述基板側面(12)外側方向平移的行程要求;所述基座(11)與所述基板側面(12)之間具有一容置空間(4);所述容置空間(4)用于滿足所述裝夾件(2)由所述第二工位轉換為所述第一工位后,所述把持部(22)的全部位于所述基板側面(12)內側的空間要求。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紙夾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夾部(21)面 對所述基座(11)的部分為擋肩部(211);所述基座(11)面對所述擋 肩部(211)的側面為第一導向面(111);所述第一導向面(111)為斜 面,其上端位于所述裝夾部(21)處于所述第二工位時位置的外側,其 下端位于所述裝夾部(21)處于所述第一工位時位置的外側。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紙夾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夾部(21)面 對所述基座(11)的部分為擋肩部(211);所述基座(11)面對所述擋 肩部(211)的側面為第一導向面(111);所述第一導向面(111)為所 述裝夾件(2)由所述第二工位轉換為所述第一工位時所述擋肩部(211) 位移形成的軌跡面。
4、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任一所述的砂紙夾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 板(1)的頂面(14)與所述基板側面(12)通過第二導向面(131)相 交,所述第二導向面(131)為所述裝夾件(2)由所述第一工位轉換為所述第二工位時所述把持部(22)位移形成的軌跡面。
5、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任一所述的砂紙夾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 夾件(2)為一體獲得的、具有一定彈性的鋼絲構件;或所述裝夾件(2) 為鋼絲構件制得的所述把持部(22)、所述樞軸(23)與板條狀的所述 裝夾部(21)的固定連接件。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砂紙夾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夾件(2)為一 體獲得的、具有一定彈性的鋼絲構件;或所述裝夾件(2)為鋼絲構件制 得的所述把持部(22)、所述樞軸(23)與板條狀的所述裝夾部(21) 的固定連接件。
7、 一種砂光機的砂紙夾持結構,包括 用于安裝所述砂紙的基板(1),及用于將所述砂紙可拆卸地裝夾在所述基板(1)上的裝夾件(2);所述裝 夾件(2)包括通過樞軸(23)聯動連接的可樞轉調節的把持部(22) 及裝夾部(21);所述裝夾件(2)借助于所述把持部(22)的樞轉 調節而可以在夾持所述砂紙的第一工位及拆卸所述砂紙的第二工位 之間轉換;所述基板(1)在其頂面(14)上設置有與所述樞軸(23)樞接的基座(11 ); 所述裝夾件(2)的所述把持部(22)與所述裝夾部(21)分設在所 述基座(11)的兩側;所述基板(1)上與所述把持部(22)鄰近的 側面為基板側面(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與所述基板側面(12)之間具有一容置空間(4);所述 容置空間(4)用于滿足所述裝夾件(2)由所述第二工位轉換為所述 第一工位后,所述把持部(22)的全部位于所述基板側面(12)內側 的空間要求;所述基板(1)的頂面(14)與所述基板側面(12)通過斜面(15)相交, 所述斜面(15)設置在所述裝夾件(2)從所述第一工位轉換為所述 第二工位時所述把持部(22)位移形成的軌跡面的內側,以使所述把 持部(22)可繞所述基座(11)樞轉。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砂紙夾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夾件(2)為一 體獲得的、具有一定彈性的鋼絲構件;或所述裝夾件(2)為鋼絲構件制 得的所述把持部(22)、所述樞軸(23)與板條狀的所述裝夾部(21) 的固定連接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砂紙夾持結構,包括基板及由樞軸、把持部及裝夾部組成的裝夾件,裝夾件可在夾持砂紙的第一工位及拆卸砂紙的第二工位間轉換;基板上設置有基座及基板側面;基座與裝夾部之間具有一位移空間,用于滿足裝夾件由第一工位向第二工位轉換時,裝夾件向基板側面外側方向平移的行程要求;基座與基板側面之間具有一容置空間,用于滿足裝夾件由第二工位轉換為第一工位后,把持部的全部位于基板側面內側的空間要求。本發明的砂紙夾持結構使裝夾部在處于第一工位時被完全容納在容置空間中;并配合一位移空間,滿足了把持部外移的行程空間需要。本發明在滿足裝夾輕便、結構簡單的前提下,避免了砂紙夾持結構上的把持部對轉角處墻面的損傷。
文檔編號B24B29/00GK101497175SQ200810009088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28日
發明者姚平生 申請人:株式會社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