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缸體澆鑄系統及具有該澆鑄系統的氣缸體壓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鑄模具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氣缸體澆鑄系統及具有 該澆鑄系統的氣缸體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氣缸體一般是在壓鑄機上用壓鑄模具壓鑄成型的,氣缸體產品的氣密性 要求較高。影響氣缸體產品氣密性的因素很多,在壓鑄成型過程中氣缸體內 產生的氣孔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為了減少產品內部的氣孔,通過合理 地設計模具澆注系統以減少巻入氣體非常重要,通常做法是通過控制澆道的 截面積和形狀,使遠澆口側至近澆口方向橫截面積逐漸遞減,料流流經時增壓,不會產生負壓裹氣。例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00420036912.6說明書公 開了一種氣缸體壓鑄模,包括定模、動模部分和設置于動模四側的左滑塊、 右滑塊、上滑塊、下滑塊,定模、動模部分、左滑塊、右滑塊、上滑塊及下 滑塊之間形成有成型氣缸體的型腔;在相對于定模進行水平運動的動模四周 設有滑動滑塊,在定模型芯上開設有鑄件的澆道系統,澆道系統包括直澆 道、與直澆道相連的主橫澆道、和與主橫澆道相連的若干分支橫澆道,每一 分支橫澆道與一楔形內澆道(澆口)連通,楔形內澆道與型腔連通;這種澆 道系統存在以下缺點由于將澆道設計成多股分支橫澆道,澆鑄液流經多股 分支橫澆道后,幾股澆鑄液在型腔內部重新匯合、相互沖擊,從而產生渦流 巻氣等現象較為嚴重,澆注系統巻入的氣體殘留在成型氣缸體產品的內部, 不易排除,且位置不容易控制,經后續工序加工后,氣孔分布在產品表面, 對于氣缸體鑄件的氣密性有嚴重影響。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澆鑄液轉 折導致產品內部裹氣的氣缸體澆鑄系統。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該澆鑄系統的氣缸體壓鑄模且,所述內澆道的數量為至少一條。.所述內澆道的數量為一條。所述內澆道的縱截面呈光滑過渡的本實用新型氣缸體澆鑄系統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氣缸體澆鑄系統,包括直澆道、內澆道、與該直澆道連通的 橫澆道、與該內澆道連通的型腔;其中,所述橫澆道的數量為一條,所述內 澆道與該橫澆道連通。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中,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中,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中, 凸弧狀。.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中,所述凸弧的起點與終點連線與水平 線呈60°至75°的夾角。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中,所述凸弧的起點與終點連線與水平線呈65°的夾角。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中,所述內澆道的與所述型腔相連的口部厚度為4毫米至8毫米。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中,所述內澆道的與所述型腔相連的口 部厚度為6毫米。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中,所述橫澆道的厚度為25毫米至35毫米。'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中,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中, 或錐形澆道。本實用新型氣缸體壓鑄模具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氣缸體壓鑄模具,包括澆鑄系統,其中,所述澆鑄系統為上 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氣缸體澆鑄系統,由于橫澆道的 數量為一條,內澆道直接與該橫澆道連通,省去了現有技術中的分支橫澆 道,因此,在澆鑄過程中,澆鑄液在澆鑄系統中流動的轉折減少,降低產品 內部裹氣的幾率,使成型氣缸體產品中的氣孔減少。本實用新型的氣缸體壓 鑄模具,由于采用了前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使成型氣缸體產品中的氣孔減 少,產品的合格率提高。所述橫澆道的厚度為30毫米。 所述橫澆道為T型澆道、扇形澆道
為了易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較佳實施例及附圖作詳細描述。圖1是本實用新型氣缸體澆鑄系統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氣缸體澆鑄系統第一實施例的縱剖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氣缸體澆鑄系統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進行詳細描述之前,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為了能夠清楚明顯地表示出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輔助說明的附圖中表示出 的,均為實際氣缸體壓鑄模具中的空腔部分,而實際氣缸體壓鑄模具的實體 部分均為示出。請參閱圖1 ,本實用新型的氣缸體澆鑄系統第一實施例,包括直澆道1、主內澆道3、輔助內澆道4、 5、型腔6。直澆道1與橫澆道2的一端連通;該橫澆道2可以采用T型澆道、扇形 澆道或錐形澆道,優選為T型澆道,T型的直壁部位與直澆道1連通,將從 直澆道1流入的澆鑄液由垂直流動該為近水平方向的流動;該橫澆道2的厚 度為25毫米至35毫米,優選為30毫米,這樣,澆鑄液在橫澆道2中能適合澆 鑄需要的速度順暢流動;該橫澆道2的橫臂部位與主內澆道3及輔助內澆道 4、 5的入口連通,該輔助內澆道4、 5分別位于該主內澆道3的兩側,與 型腔6的兩側部分連通,該主內澆道3與型腔6的中間部分連通,這樣澆鑄 液可通過該主內澆道3及輔助內澆道4、 5的流入型腔6內。通常,該主內澆道3及輔助內澆道4、 5呈楔形,即主內澆道3及輔助 內澆道4 、 5的與型腔6連接的口部36的厚度小于主內澆道3及輔助內澆道 4、 5的與橫澆道2連接的入口部32的厚度;主內澆道3.及輔助內澆道4 、 5的與型腔6相連的口部36的厚度為4毫米至8毫米,優選為6毫米,這 樣,澆鑄液流經內澆道4、 5的與型腔6連接的口部時會產生較大的壓力, 該壓力將較多的澆鑄液壓入型腔6中,使型腔6中的澆鑄液的密實程度提 高。再請一起參閱圖2,為了保證澆鑄液在主內澆道3及輔助內澆道4、 5 內的流動順暢,該主內澆道3及輔助內澆道4、 5的縱截面呈光滑過渡的凸 弧狀,該凸弧的起點與終點連線與水平線可以呈60。至75°的夾角,優選為呈65°的夾角,這樣,澆鑄液流經主內澆道3及輔助內澆道4 、 5進入型腔 6時既能保持足夠的速度,又不會對型腔6產生強烈的沖擊而損傷型腔6 。 請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的氣缸體澆鑄系統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其僅包括直澆道l、內澆道3、型腔6;該內澆道3的數量為一條,該內澆道3的寬度與該型腔6的寬度相當,這樣進入型腔6的澆鑄液 全部經該該內澆道3流入,在澆鑄過程中,就不存在多股澆鑄液匯流而導致 產品內部裹氣的問題,使成型氣缸體產品中的氣孔減少,提高成型產品的合 格率。當然,內澆道的數量不限于第一實施例中的三條和第二實施例中的一 條,根據氣缸體的形狀可以是二條或多條。本實用新型的氣缸體壓鑄模具,包括澆鑄系統,其中,該澆鑄系統為第 一實施例中的氣缸體澆鑄系統或者第二實施例中的氣缸體澆鑄系統。
權利要求1.一種氣缸體澆鑄系統,包括直澆道、內澆道、與該直澆道連通的橫澆道、與該內澆道連通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澆道的數量為一條,所述內澆道與該橫澆道連通。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澆道的數 量為至少一條。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澆道的縱 截面呈光滑過渡的凸弧狀。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弧的起點與終點連線與水平線呈60。至75°的夾角。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弧的起點與終點連線與水平線呈65。的夾角。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澆道的與所述型腔相連的口部厚度為4毫米至8毫米。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澆道的厚度為25毫米至35毫米。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澆道的厚度為30毫米。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澆道為T型澆道、扇形澆道或錐形澆道。
10. —種氣缸體壓鑄模具,包括澆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澆鑄系統為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氣缸體澆鑄系統及具有該澆鑄系統的氣缸體壓鑄模具,本實用新型的氣缸體澆鑄系統,包括直澆道、內澆道、與該直澆道連通的橫澆道、與該內澆道連通的型腔;其中,所述橫澆道的數量為一條,所述內澆道與該橫澆道連通。因此,在澆鑄過程中,澆鑄液在澆鑄系統中流動的轉折減少,降低產品內部裹氣的幾率,使成型氣缸體產品中的氣孔減少。本實用新型的氣缸體壓鑄模具,由于采用了前述的氣缸體澆鑄系統,使成型氣缸體產品中的氣孔減少,產品的合格率提高。
文檔編號B22C9/08GK201108947SQ200720172109
公開日2008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5日
發明者潘松茂, 偉 陳, 陳延平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