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上下組合的雙體高效大米拋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米拋光機,尤其是涉及一種上下組合的雙體高效大米拋光機。
背景技術:
在稻谷加工成大米的過程中,當稻谷開糙后需要精細碾拋的米粒,主要是通過大米拋光機來完成的。目前國內大中型米廠所用的大米拋光設備中,多為單機式,即采用一臺粗拋機,一臺精拋機。也有采用組合式的拋光機,但是其拋光輥均為大角度斜筋進入,無角度直筋輸出,不適應現代輕碾緩拋的大米精加工原理。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大米拋光機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緊湊的上下組合的雙體高效大米拋光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由大米拋光機的機身及設于機身上的初拋機所組成,在初拋機的下方,通過螺旋片輸送器還連接精拋機。所述的初拋機和精拋機上分別設有初拋室和精拋室,在初拋機和精拋機上分別設有螺旋推進器和拋光輥,拋光輥被置于初拋室和精拋室內。所述的初拋室內的拋光輥上帶有小角度斜筋,表面光滑結構。所述的精拋室內的拋光輥是具有微小角度,多組斜筋,表面十分光滑的不銹鋼拋光輥。還在出米口設有壓力調節裝置。在拋光室內還設有一套微量和高壓霧化潔凈水噴水裝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優點和創新。(1)結構設計合理。本實用新型把初次拋光和精細拋光的兩臺工作機器,通過一上一下的布局和合理的傳動及中間用螺旋輸送機回送,巧妙地組合成一體,達到占地面積和空間位置小,節約輸入功率,減少中間提升環節和污染,外型美觀之目的。(2)加工的大米質量好。本實用新型把已具有一定品質的大米,由螺旋推進器送入拋光室,在帶有小角度斜筋、表面光滑的拋光輥旋轉作用下,對米粒進行初次表面拋光,出米口的半成品又經本機中間設置的螺旋片輸送機構將米粒返回,并送入位置設在下面的精拋室,進行第二次精拋,精拋室內的拋光輥具有微小角度,多組斜筋,且表面十分光滑,。再用壓力可調的出米口來控制成品米的精度,以達到滿意的產品。在工作過程中,還設有一套把微量的高壓霧化潔凈水噴入拋光室來潤滑米粒表面。(3)產量高。本實用新型的產量每小時可提高到5000公斤。(4)節約投入成本。因本機是上下組合為一體,占地面積小,密封回送,統一傳動,集中控制,可減少安裝空間和一套回送裝置,從而間接提高大米精加工中的綜合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大中型米廠。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大米拋光機的機身8及設于機身8上的初拋機10所組成,在初拋機10的下方,通過螺旋片輸送器4還連接精拋機9。所述的初拋機10和精拋機9上分別設有初拋室3和精拋室5,在初拋機10和精拋機9上分別設有螺旋推進器1和拋光輥2,拋光輥2被置于初拋室3和精拋室5內。所述的初拋室3內的拋光輥2上帶有小角度斜筋,表面光滑結構。所述的精拋室5內的拋光輥是具有微小角度,多組斜筋,表面十分光滑的不銹鋼拋光輥。還在出米口7設有壓力調節裝置6。在拋光室內設有一套微量和高壓霧化潔凈水噴水裝置。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大中型米廠。
權利要求1.一種上下組合的雙體高效大米拋光機,由大米拋光機的機身(8)及設于機身(8)上的初拋機(10)所組成,其特征在于在初拋機(10)的下方,通過螺旋片輸送器(4)還連接精拋機(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種上下組合的雙體高效大米拋光機,其特征在于在初拋機(10)和精拋機(9)上分別設有初拋室(3)和精拋室(5),在初拋機(10)和精拋機(9)上分別設有螺旋推進器(1)和拋光輥(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上下組合的雙體高效大米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拋室(3)內的拋光輥(2)上帶有小角度斜筋,表面光滑結構,所述的精拋室(5)內的拋光輥是具有微小角度,多組斜筋,表面十分光滑的不銹鋼拋光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上下組合的雙體高效大米拋光機,其特征在于設于精拋室上的出米口(7)設有壓力調節裝置(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上下組合的雙體高效大米拋光機,其特征在于在拋光室內設有一套微量和高壓霧化潔凈水噴水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上下組合的雙體高效大米拋光機,由大米拋光機的機身及設于機身上的初拋機所組成,在初拋機的下方,通過螺旋片輸送器還連接精拋機。所述的初拋機和精拋機上分別設有初拋室和精拋室,在初拋機和精拋機上分別設有螺旋推進器和拋光輥,拋光輥被置于初拋室和精拋室內。所述的初拋室內的拋光輥上帶有小角度斜筋,表面光滑結構。所述的精拋室內的拋光輥是具有微小角度,多組斜筋,表面十分光滑的不銹鋼拋光輥。還在出米口設有壓力調節裝置。在拋光室內設有一套微量和高壓霧化潔凈水噴水裝置。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大中型米廠。
文檔編號B24B29/00GK2885499SQ20062010226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3日
發明者駱天與, 韓祖耀 申請人:浙江耀江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