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的熱連軋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冶金行業易切削結構鋼的熱加工軋制方法,尤其是指高硫(或硫磷復合)系易切削結構鋼的熱加工軋制方法。
背景技術:
結構鋼是常見的鋼鐵品種,主要是低合金結構鋼、碳素結構鋼。隨著機械、設備制造工業的迅速發展,對結構鋼的機加工易切削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在日本,零件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切削加工時間,每縮短1秒,即可節省1日元。),也就是結構鋼材料的易切削化(切削成本的成倍降低、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和生產效率成倍提高)。為滿足機械、設備制造工業的金屬材料易切削化要求,以結構鋼為基礎的易切削鋼(易切削結構鋼)品種也日趨增加,目前易切削結構鋼主要有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含鉛易切削結構鋼二類,由于鉛污染的因素,含鉛易切削鋼呈現逐步減少和被取代的趨勢;相反,隨著材料科學和工藝技術的進步,環保型的、無鉛的、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的切削性能逐步接近或達到含鉛易切削鋼的水平,因此,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受到了鋼鐵制造商(鋼鐵廠)、機械、設備制造工業商(鋼鐵用戶單位)的歡迎,為機械制造業朝著高速化、精密化及自動化方向的發展提供了材料基礎,其使用量也不斷增加,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硫磷易切削結構鋼,就是在結構鋼中,添加適量S、P含量(一般來說,鋼中的S元素,易產生硫化物夾雜,降低塑性和橫向性能。鋼中的P元素,提高固溶體強度,從而脆化鐵素體;但是,適量的S、P含量,通過控制硫化物形態、S、P的均勻分布,對鋼的機械性能影響并不大),其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鋼材的機加工切削性能。硫磷易切削結構鋼,在切削加工過程中具有較低的切削力及切削溫度、易斷屑、表面光潔度高和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切削加工量大,切削加工自動化程度高的汽車、拖拉機、家電、儀器儀表、IT等制造業及機床等機加工行業中。在硫磷易切削結構鋼中,人們把S含量≥0.04%、P含量≥0.04%的易切削結構鋼,稱之為硫磷易切削結構鋼;把S含量≥0.08%、P含量≥0.04%的易切削結構鋼,稱之為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把S含量≥0.08%的易切削結構鋼,稱之為高硫易切削結構鋼。
高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高硫、高硫磷、硫磷易切削結構鋼)中,添加的硫(S)、磷(P)含量較大,能大幅度提高鋼材的機加工性能(受到機械、設備制造工業商的歡迎),但卻嚴重降低了鋼材的熱加工(軋制變形)性能,造成鋼鐵成材率較低,增加了生產成本(制約了鋼鐵制造商的擴大生產)。一般來說,鋼中的Mn/S≮5,是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的常規熱加工(軋制變形)基本要求;Mn/S=3,是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熱加工(軋制變形)的理論禁區。(這是因為鋼中的硫多以MnS、FeS的形式存在;理論上,當Mn/S>3時,鋼中的硫將全部與錳結合,形成MnS,當Mn/S<3時,也就是說Mn含量較少,S含量較高時,溢出的S與Fe結合生成低熔點的FeS;而大多數含硫、硫磷的易切削結構鋼成分設計的Mn/S≤5,一些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如美國牌號的1213、1215鋼成分設計的Mn/S只有2.5~3.3;實際生產中,在有限的成分許可范圍內,冶金工作者努力把成品鋼材的Mn/S控制在3以上(極限為3.2或3.3,根據不同鋼號,但限于鋼材微觀偏析的存在,微區內Mn/S≤3不可避免,也就是說FeS的存在無法回避;鋼坯熱加工軋制變形成鋼材的過程中,若鋼中存在大量的FeS,會引起鋼材頭部易開口、開裂,及纏輥、打滑等現象,造成鋼坯報廢,嚴重時損壞軋機。)高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Mn/S≤5、甚至Mn/S≤3)的熱加工軋制(變形)一直是困擾軋鋼工程師的難題(檢索大量文獻資料,國內未見Mn/S≤5的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熱連軋的相關技術報道,國外未見Mn/S≤3的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熱連軋的相關技術資料報道)。目前,國內高硫(硫磷)磷易切削結構鋼的熱加工軋制方法是首先測定鋼的熱加工脆性區,然后避開脆性區軋制,其優點是能夠鋼坯熱連軋,缺點是無法同時解決打滑和頭部開裂的技術難題,一方面,坯成材率普遍較低(90%以下),另一方面,要及時處理熱加工軋制過程中的頭部開口以及纏輥、打滑,造成熱停工時間較長,生產效率低下。因此,我國年進口易切削鋼(含高硫、硫磷磷易切削結構鋼)約100萬噸,國內年生產能力始終徘徊在2~3萬噸。
發明內容
本發明開發一種高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的熱連軋生產方法,通過鋼坯的加熱曲線控制,熱連軋粗軋過程中的鋼坯減面率、軋制速度,及軋制過程冷卻水流量調節,將鋼坯(連鑄熱坯料、連鑄冷坯料、模鑄冷坯料,直徑或邊長為90~220毫米的圓形、矩形和方形坯)熱加工軋制(變形)為成品鋼材(棒、線材,成品規格Φ5~Φ50mm),基本解決了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Mn/S≤5,甚至是Mn/S≤3)軋制中出現的頭部開口(硫磷質量成分不同的易切削結構鋼熱連軋時易造成紅鋼端面沿中心或呈對角線方向的撕裂)、引發連軋堆鋼或纏輥、以及打滑的生產事故、技術難題,杜絕了軋制時的熱停工(頭部開口以及纏輥、打滑造成)現象,生產效率高,且鋼材成材率高(95%以上),滿足了鋼鐵制造商(鋼鐵廠)的高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Mn/S≤5,甚至是Mn/S=2.5~3.3的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熱連軋的正常生產要求。
本發明開發的高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的熱連軋生產方法,其特征是通過控制鋼坯加熱、粗軋機組的鋼坯減面率、粗軋機組的軋制速度、軋制過程的冷卻水流量調節,將直徑或邊長為90~220毫米的鋼坯(連鑄熱坯料、連鑄冷坯料、模鑄冷坯料,)熱連軋鋼材(棒、線材,成品規格Φ5~Φ50mm)第一步,鋼坯要求1、鋼坯是連鑄熱坯料、連鑄冷坯料、模鑄冷坯料,形狀是圓形、矩形和方形坯,規格是直徑或邊長為90~220毫米;2、連鑄熱坯料(連鑄紅送坯)端面裂紋未延伸到坯料表面視為合格坯(在加熱爐中,采用快速過預熱段的快速加熱方法,減緩坯料表面與心部溫度梯度,進而延長坯芯凝固時間,利用坯芯的半凝固狀態“堵塞”端面裂紋,減緩端面裂紋擴展傾向),連鑄熱坯料進加熱爐時的表面溫度≮650℃;3、冷坯料端面出現貫穿性裂紋,視為不合格坯(冷坯料端面若出現貫穿性裂紋,雖然可以將兩端裂紋焊合,但成品后,低倍檢驗仍將出現流線);冷坯料在進加熱爐前必須檢查2個端面的質量,發現非貫穿性裂紋時必須進行裂紋封閉作業(如電焊);第二步,加熱爐加熱工藝1、分段式步進加熱爐加熱溫度區域分四段預熱段、加熱I段、加熱II段、均熱段;加熱爐爐氣控制為中性爐氣氛(非氧化氣氛);2、熱坯料(連鑄熱坯料,也就是連鑄坯熱送)加熱工藝(A)坯料進步進加熱爐前,應與前軋號之間預留20~35步空步(以利于預熱段快速步進裝置的使用,即熱送紅坯需要快速通過預熱段);(B)預熱段溫度750℃~850℃,加熱時間5~10分鐘(紅坯進爐后應快速通過預熱段進行加熱,以減少坯料內外溫差,延長坯料芯部凝固時間,加熱段、均熱段使鋼坯溫度均勻,芯部處于半凝固狀態,從而在軋制過程中,若有頭部開裂的先兆發生——端面中心裂紋,起“補充澆鑄”的作用,進而避免了裂紋的擴張);加熱I段溫度1050~1100℃,加熱時間10~20分鐘;加熱II段溫度1120~1160℃,加熱時間10~20分鐘;均熱段溫度1120~1160℃,保溫時間10~20分鐘;(C)總加熱時間50~100分鐘;(D)軋制故障需降溫保溫時,爐底若為充量直射式燒嘴,必須注意避免因缺乏壓力而引起的直焰上浮,造成浮焰固定燃燒于鋼坯局部點面(引起鋼坯局部過熱,易造成鋼坯縱向熱應力的差異,進而在硫化物熱脆性的共同作用下發生縱向劈裂);3、冷坯料(連鑄冷坯料、模鑄冷坯料)加熱工藝(A)預熱段溫度750℃~850℃,加熱時間15~30分鐘(減少鋼坯內外溫度梯度);加熱I段溫度1050~1100℃,加熱時間20~30分鐘;加熱II段溫度1130~1180℃,加熱時間20~30分鐘(緩慢升溫,減少熱應力);均熱段溫度1120~1160℃(均勻鋼坯各部分溫度),保溫時間20~30分鐘;(B)總加熱時間90~120分鐘;(C)在保證加熱溫度和時間的前提下,按正常軋制節奏進行加熱;第三步,熱連軋(熱加工軋制變形)工藝1、加熱后的鋼坯(紅坯)出爐后,須除清紅坯表面的氧化鐵皮(目的是防止軋件在咬入軋機后打滑及氧化鐵皮壓入軋材表面),具體技術手段可以是高壓水除鱗方法、火焰清理方法,以及其他有效去除表面氧化鐵皮的方法;2、鋼坯熱連軋時,軋機機架的冷卻水控制(A)在鋼坯(軋件)咬入軋機后,開啟冷卻水進行冷卻;(B)粗軋機組冷卻水量開啟到7~9Bar(Bar是流量壓力單位,1Bar=1kg/s·m3=1公斤/秒·立方米)的常規壓力直至第二支鋼出加熱爐時關閉,當第二支鋼坯咬入后重新開啟冷卻水,該方法循環操作;除粗軋機組外的其他軋機(也就是中、精軋軋機機組)冷卻水流量,應相應減小,一般調整為3~5Bar(防止軋材表面淬裂,當軋制速度≥12m/s時,冷卻水量過大更易發生鋼材表面淬裂;中軋機組、精軋機組的軋機軋制速度較大,精軋機組的軋機軋制速可高大30m/s以上);3、熱連軋粗軋時,鋼坯應低速咬入粗軋機(可防止坯料端面變形后開裂),粗軋機組的咬入速度0.2~5m/s,粗軋機組第一架粗軋機的咬入速度0.2~0.5m/s;粗軋單道次的減面率(鋼坯橫截面尺寸的相對變化)10~30%;4、連軋機組對中間坯進行頭、尾在線剪切時粗軋機組的鋼坯剪切長度300~400mm,端部缺陷未切清時,須由地面操作人員手動或指令主控臺連切2次;中軋機組、精軋機組的鋼坯剪切長度按在線剪機規定的上限控制,一般為100~150mm;5、熱連軋生產線的控冷水箱操作棒材生產時,關閉全部控冷水箱;線材生產時,關閉連軋機組終軋機(最后一架精軋機)前的全部控冷水箱,僅允許開啟終軋機、吐絲機之間的控冷水箱;6、線材終軋后,開啟控冷水箱,線材過水時間(終軋后線材穿過控冷水箱的時間)0.1~0.3秒(急速過水有利于成品表面氧化鐵皮淬剝,同時有利于線材沿長度方向上的性能均勻),且線材吐絲溫度不得低于900℃;7、成品鋼材的軋后冷卻棒、線材軋后全部空冷。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下列優點1、熱連軋工藝新穎、合理,適用范圍廣;2、同時解決了Mn/S≤5的高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的熱加工軋制中鋼坯頭部開口、軋機咬入鋼坯易打滑的技術難題,甚至使Mn/S=2.5~3.3的高硫、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的熱連軋成為可能;3、鋼的成材率高(95%以上);4、杜絕了軋制時的熱停工(頭部開口以及纏輥、打滑造成)現象,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高;5、生產規格范圍廣。
具體實施方案某鋼鐵公司軋鋼分廠實施本發明專利,在預應力熱連軋機組(32機架),將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美國牌號1108、1109、1110、1116、1117、1118、1119、1132、1137、1139、1140、1141、1144、1145、1146、1151、1211、1212、1213、1215;日本牌號SUM11、SUM12、SUM21、SUM22、SUM23、SUM25、SUM31、SUM32、SUM41、SUM42、SUM43;中國牌號Y12、Y15、Y20、Y30、Y35、Y75、Y40Mn;德國牌號9S20、9SMn28、9SMn36、10S20、35S20、45S20、60S20等;以美國牌號1213、1215為例)鋼坯(連鑄熱坯料、連鑄冷坯料、模鑄冷坯料,直徑或邊長為90~220毫米;以160方、連鑄熱坯料為例)熱連軋成品鋼材(棒、線材,規格Φ5~50mm;以Φ10mm線材為例)第一步,鋼坯要求(1)熱坯料(連鑄紅送坯),端面裂紋不能延伸及到坯料表面,連鑄熱坯料進加熱爐時的表面溫度680~750℃(≮650℃);(2)冷坯料(連鑄冷坯料、模鑄冷坯料),端面不能出現貫穿性裂紋;冷坯料在進加熱爐前必須檢查2個端面的質量,發現裂紋時必須進行裂紋封閉作業(如電焊);第二步,加熱爐加熱工藝(1)分段式步進加熱爐加熱溫度區域分四段預熱段、加熱I段、加熱II段、均熱段;加熱爐爐氣控制為中性爐氣氛(非氧化氣氛);(2)熱坯料加熱工藝(A)坯料進步進加熱爐前,應與前軋號之間預留30步空步);(B)預熱段溫度800-840℃,加熱時間6~8分鐘;加熱I段溫度1050~1070℃,加熱時間16分鐘;加熱II段溫度1120~1160℃,加熱時間16分鐘;均熱段溫度1120~1160℃,保溫時間20分鐘;(C)總加熱時間60分鐘(50~100分鐘);(D)軋制故障需降溫保溫時,爐底若為充量直射式燒嘴,必須注意避免因缺乏壓力而引起的直焰上浮,造成浮焰固定燃燒于鋼坯局部點面;第三步,熱連軋(熱加工軋制變形)工藝(1)加熱后的鋼坯(紅坯實測坯溫1140℃±20℃)出爐后,采用高壓水除鱗方法除清紅坯表面的氧化鐵皮須(目的是防止軋件在咬入軋機后打滑及氧化鐵皮壓入軋材表面),具體技術手段可以是、火焰清理方法,以及其他有效去除表面氧化鐵皮的方法;(2)鋼坯熱連軋時,軋機機架的冷卻水控制(A)在鋼坯(軋件)咬入軋機后,開啟冷卻水進行冷卻;(B)粗軋機組冷卻水量開啟到8Bar的常規壓力直至第二支鋼出加熱爐時關閉,當第二支鋼坯咬入后重新開啟冷卻水,該方法循環操作;中、精軋軋機機組的冷卻水流量,相應減小,調整為4Bar;(3)熱連軋粗軋時,鋼坯應低速咬入粗軋機,粗軋機組的咬入速度0.2~5m/s,粗軋機組第一架粗軋機的咬入速度0.4m/s;粗軋單道次的減面率(鋼坯橫截面尺寸的相對變化)10~30%;(4)連軋機組對中間坯進行頭、尾在線剪機時粗軋機組的鋼坯剪切長度300mm,端部缺陷未切清時,須由地面操作人員手動或指令主控臺連切2次;中軋機組、精軋機組的鋼坯剪切長度按在線剪機規定的上限控制,一般為120mm;(5)熱連軋生產線的控冷水箱操作棒材生產時,關閉全部控冷水箱;線材生產時,關閉連軋機組終軋機(最后一架精軋機)前的全部控冷水箱,僅允許開啟終軋機、吐絲機之間的控冷水箱;(6)線材終軋后,開啟控冷水箱,線材過水時間0.16秒,吐絲溫度1000℃(不低于900℃);(7)成品鋼材的軋后冷卻棒、線材軋后全部空冷。
實施本發明專利生產的1213、1215等牌號的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Mn/S≤3),經數千噸連鑄、模鑄冷坯料熱連軋,及連鑄坯熱送(一爐單獨熱送、三爐連澆并熱送)進行連軋均獲得成功(未發生一起因端部撕裂而造成的纏輥事故)。基本解決了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熱加工軋制中出現的頭部開口、引發連軋堆鋼或纏輥、以及打滑的生產事故、技術難題,杜絕了軋制時的熱停工(頭部開口以及纏輥、打滑造成)現象,生產效率高,且鋼材成材率高(95%以上),質量穩定,符合標準要求。滿足了鋼鐵制造商(鋼鐵廠)規模生產Mn/S=2.5~3.3的高硫磷易切削結構鋼鋼材的要求。
權利要求
1.高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的熱連軋生產方法,其特征是通過控制鋼坯加熱、粗軋機組的鋼坯減面率、粗軋機組的軋制速度、軋制過程的冷卻水流量調節,將直徑或邊長為90~220毫米的鋼坯,熱連軋為Φ5~Φ50mm規格的棒、線材成品鋼材第一步,鋼坯要求(1)鋼坯是連鑄熱坯料、連鑄冷坯料、模鑄冷坯料,形狀是圓形、矩形和方形坯,規格是直徑或邊長為90~220毫米;(2)連鑄熱坯料端面裂紋未延伸到坯料表面,視為合格坯;連鑄熱坯料進加熱爐時的表面溫度≮650℃;(3)冷坯料端面出現貫穿性裂紋,視為不合格坯;冷坯料在進加熱爐前必須檢查2個端面的質量,發現非貫穿性裂紋時必須進行裂紋封閉作業;裂紋封閉作業可以是電焊方式;第二步,加熱爐加熱工藝(1)分段式步進加熱爐加熱溫度區域分四段預熱段、加熱I段、加熱II段、均熱段;加熱爐爐氣控制為非氧化氣氛的中性爐氣氛;(2)連鑄熱坯料的加熱工藝(A)坯料進步進加熱爐前,應與前軋號之間預留20~35步空步;(B)預熱段溫度750℃~850℃,加熱時間5~10分鐘;加熱I段溫度1050~1100℃,加熱時間10~20分鐘;加熱II段溫度1120~1160℃,加熱時間10~20分鐘;均熱段溫度1120~1160℃,保溫時間10~20分鐘;(C)總加熱時間50~100分鐘;(D)軋制故障需降溫保溫時,爐底若為充量直射式燒嘴,必須注意避免因缺乏壓力而引起的直焰上浮,造成浮焰固定燃燒于鋼坯局部點面;(3)連鑄冷坯料、模鑄冷坯料的加熱工藝(A)預熱段溫度750℃~850℃,加熱時間15~30分鐘;加熱I段溫度1050~1100℃,加熱時間20~30分鐘;加熱II段溫度1130~1180℃,加熱時間20~30分鐘;均熱段溫度1120~1160℃,保溫時間20~30分鐘;(B)總加熱時間90~120分鐘;(C)在保證加熱溫度和時間的前提下,按正常軋制節奏進行加熱;第三步,熱連軋工藝(1)加熱后的鋼坯出爐后,須除清高溫鋼坯表面的氧化鐵皮;除清高溫鋼坯表面氧化鐵皮的具體技術手段,可以是高壓水除鱗方法、火焰清理方法,以及其他有效去除表面氧化鐵皮的方法;(2)鋼坯熱連軋時,軋機機架的冷卻水控制(A)在鋼坯咬入軋機后,開啟冷卻水進行冷卻;(B)粗軋機組冷卻水量開啟到7~9Bar的常規壓力,直至第二支鋼出加熱爐時關閉,當第二支鋼坯咬入后重新開啟冷卻水,該方法循環操作;中軋、精軋軋機機組的冷卻水流量,應相應減小,一般調整為3~5Bar;(3)熱連軋粗軋時,鋼坯應低速咬入粗軋機,粗軋機組的咬入速度0.2~5m/s,粗軋機組第一架粗軋機的咬入速度0.2~0.5m/s;粗軋單道次的減面率10~30%;(4)連軋機組對中間坯進行頭、尾在線剪切時粗軋機組的鋼坯剪切長度300~400mm,端部缺陷未切清時,須由地面操作人員手動或指令主控臺連切2次;中軋機組、精軋機組的鋼坯剪切長度按在線剪機規定的上限控制,一般為100~150mm;(5)熱連軋生產線的控冷水箱操作棒材生產時,關閉全部控冷水箱;線材生產時,關閉連軋機組終軋機前的全部控冷水箱,僅允許開啟終軋機、吐絲機之間的控冷水箱;(6)線材終軋后,開啟控冷水箱,線材過水時間0.1~0.3秒,且線材吐絲溫度不得低于900℃;(7)成品鋼材的軋后冷卻棒、線材軋后全部空冷。
全文摘要
高硫(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的熱連軋生產方法,其特征是通過控制鋼坯加熱、粗軋軋速、減面率及冷卻水流量,將鋼坯熱連軋為棒、線材。(1)鋼坯熱坯端面裂紋不能延伸到表面,進爐溫度≮650℃;冷坯端面不能出現貫穿性裂紋,非貫穿性裂紋須封閉;(2)加熱爐氣氛為中性,預熱≤850℃,均熱1140±20℃;熱坯料,預加熱≤10min,總加熱≥50min;冷坯料,總加熱≥90min;(3)熱連軋出爐鋼坯須除清表面氧化鐵皮;粗軋、中(精)軋機架的冷卻水量8、4Bar;粗軋機組的軋速<5m/s,減面率<30%,首架粗軋機咬入速度0.4m/s;僅允許開啟終軋機后的控冷水箱專用于快速過水的線材;軋后空冷。本發明生產1213等牌號鋼,解決了Mn/S≤3的硫磷易切削結構鋼熱軋頭部易開口等難題,生產效率高,質量穩定且成材率高。
文檔編號C21D9/70GK1608758SQ20041008441
公開日2005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22日
發明者徐薌明, 胡俊輝, 楊偉寧, 鄭雨旸, 林俊, 陳新建 申請人:寶鋼集團上海五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