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隱藏式壓鑄機模具真空閥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系與真空閥裝置之結構有關,主要系將一般習用者之使用弊端,作一改良使之更為完善,更詳而言之,尤指一種操作容易順暢,且可輕松作動之隱藏式壓鑄機模具真空閥之結構改良。
<二>背景技術按,先前所知,一般業界所使用壓鑄機模具之真空閥結構,如圖1所示,此種結構在實施時,雖可達到預期的作動效果,但是此真空閥1系與模具分開設置,且利用彈簧2壓縮前后作動,然而依此方式作動,常在作動時該軸心3位置會容易泄料,造成阻塞或者作動不順暢之現象發生,并且此真空閥1在安裝上亦不便捷,對于維修及操作者均不方便;另者,此種結構容易磨損泄料,無法運作,故障率高,且拆裝亦費時,而其安裝的位置不好找,一副模具只能安裝一顆。
<三>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于利用本實用新型之真空閥結構的設計,期達到操控自如的目的并能使習用者的弊端改善,并可提供產業界利用之價值,使之具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一種隱藏式壓鑄機模具真空閥之結構,系在壓鑄機的模具上,尤指在公模的本體上設置復數貫穿孔,并具設軸心可藉以頂掣出該成品,而于公模背面處設一成品壓出板,該壓出板與該軸心串聯,且于二端設腳塊而與該固定板串接,據此,在公模內部形成一真空閥,而得以迅速排氣及作動順暢。
其中,該公模本體的上方設一空氣排孔,藉以使模內空氣據以排出。
本實用新型一種隱藏式壓鑄機模具真空閥之結構,其優點是1、作動時順暢,讓操作者輕松操控。
2、與模具一體,動作順暢便捷,生產效率高。
3、不用安裝,可直接安裝在模具內,且一副模具,可安裝多顆。
4、作動時與模具同步,不易磨損。
5、需靠機械式,壓出時不用靠習用之彈簧。
6、當使用真空時,則成為一真空閥,若不使用時則變成大量排氣閥。
7、不會破壞模具,故障率低,增加使用壽命。
8、結構簡潔,制造成本低,符合經濟效益,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四>
圖1系習用之立體示意圖。
圖2系本實用新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系本實用新型之組合立體示意圖。
圖4系本實用新型之組合立體示意圖。
圖5系本實用新型之平面示意圖。
圖6系本實用新型之作動示意圖。
圖7系本實用新型之作動示意圖。
圖8系本實用新型之作動示意圖。
圖中標號如下10公模 11貫穿孔 12軸心13壓出板 14腳塊 15固定板16空氣排孔 20母模<五>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2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隱藏式壓鑄機模具真空閥之結構,而其特征在于在壓鑄機的模具上,尤指在公模10處的本體上設置復數貫穿孔11,并具設軸心12可藉以頂掣出該成品,而于公模10背面處設一成品壓出板13,而此壓出板13則與該軸心12串聯,且于二端設腳塊14而與該一固定板15串接,據此,在公模10內部形成一真空閥,而得以迅速排氣及作動順暢。
另者,該公模10的本體上方設一空氣排孔16,藉以使模內空氣據以排出。
當組裝實施時,請參閱圖5至圖8所示,并配合圖2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組裝,系藉由上述元件相關配置組合,組合成整體結構,而該公模10則配合一相對應之母模20,形成了整體之模具;再者,當操作實施時,請繼續參閱圖2至圖8所示,當公模10及母模20作動相對靠抵時,則分別將注料灌入模具內,此時該模具內的真空閥,將會在注料一定量時,并同時會將內部之空氣藉由該空氣排孔16大量排出,且令該真空閥關閉,使注料不再灌入,而當壓鑄成型后,該模具分開,并藉由公模10上所設之軸心12與壓出板13連動的關系將成型于公模10之成品頂出,令其脫模掉至收集箱中,如圖8所示,因此,整體之動作迅速,且一氣可成。
而值得一提的是,本實用新型之組裝非常扎實穩固,在作動時非常輕松省力,不僅可使工作效率提高,更可提高生產效益及經濟效能,對于業界及使用者無非是一項優良的雙贏產品。因此,整體而言,本實用新型不僅突破以往壓鑄機真空閥裝置之使用結構,更因此得以更具有實用性及方便性,整體之實用進步性倍受肯定。
權利要求1.一種隱藏式壓鑄機模具真空閥之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壓鑄機的模具上,尤指在公模處的本體上設置貫穿孔,并設有可藉以頂掣出該成品的軸心,而于公模背面處設一成品壓出板,該壓出板與該軸心串聯,且于二端設腳塊而與該固定板串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一種隱藏式壓鑄機模具真空閥之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公模本體的上方設一空氣排孔。
專利摘要一種隱藏式壓鑄機模具真空閥之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壓鑄機之模具上,尤指在公模處的本體上設置復數貫穿孔,并具設軸心可藉以頂掣出該成品,而于公模于背面處設一成品壓出板,而此壓出板則與該軸心串聯,且于二端設腳塊而與該一固定板串接,據此,在公模內部形成一真空閥,而得以迅速排氣及作動順暢。其中,該公模本體的上方設一空氣排孔,藉以令模內空氣據以排出。動作順暢便捷,生產效率高,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制造成本低,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B22D17/20GK2693380SQ200320131729
公開日2005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30日
發明者吳清云 申請人:吳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