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鋁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鋁錠的錠型,尤其是需堆垛打捆包裝的鋁錠的錠型。
背景技術:
澆鑄成型的鋁錠經過脫模工序后,出廠前需對其堆垛打捆包裝。為確保包裝質量并避免運輸過程中散捆,目前的鋁錠錠型是在鋁錠上設置多個縱向和橫向的卡槽和對應的凸臺、凹坑等,通過塊與塊之間的互鎖來解決散捆問題。這種方式存在五個方面的缺陷,其一,鋁錠結構較為復雜,錠型的實際展開面積較大,直接影響鋁錠脫模的效果;其二,錠型的邊角過多,形狀復雜,對堆垛要求較高;其三,盡管采用了鋁錠塊與塊之間的互鎖方式,但往往達不到不散捆的預期效果;其四,堆垛時需每相隔一塊將鋁錠進行翻轉,勞動強度較大;其五,錠型成捆后的包裝,需兩邊兩條共4次的打捆,打捆的勞動強度較大,無法提高生產線的生產效率,同時包裝費用也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鋁錠錠型復雜、堆垛包裝易散捆之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僅錠型簡單、脫模容易,而且堆垛打捆方便不易散捆的鋁錠。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鋁錠的縱向截面、橫向截面呈梯形,其特征在于所述鋁錠的兩縱向端部在鋁錠前側表、鋁錠后側表面之間開有由鋁錠上表面至鋁錠下表面的一對對應的卡槽,所述鋁錠上表面與鋁錠前側表面、鋁錠后側表面的交界處開有至少兩組相對應的卡口。
由于鋁錠錠體的縱向截面、橫向截面呈梯形,而且鋁錠的表面形狀較為簡單,邊角盡量地少,因此脫模十分容易。
堆垛打捆包裝時,相鄰兩層的鋁錠的縱向軸線相錯90度,鋼帶繞過每隔一層的鋁錠兩縱向端面上的卡槽,以及最上一層的鋁錠的卡口,將堆垛的鋁錠捆綁連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錠型結構簡單,減少了錠型的實際展開面積,大大改善了生產線上鋁錠脫模這樣一個瓶頸;堆垛方式簡單,無需相隔一塊進行翻轉動作,使堆垛過程穩定,平滑;在解決散捆問題上,從整捆這個角度考慮,無需塊與塊之間的互鎖,而通過層與層、層與塊之間的互鎖,來確保整捆包裝質量;包裝僅采用同邊兩條鋼帶包裝,就能滿足包裝要求,這樣包裝費用僅為現有錠型的一半,勞動強度也有明顯減小。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七幅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鋁錠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鋁錠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鋁錠的左視圖(放大);圖4是沿圖2中A-A線的剖視圖(放大);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鋁錠堆垛打捆包裝完成時的示意圖;圖6是現有鋁錠的主視圖;圖7是現有鋁錠的左視圖。
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鋁錠上表面1、鋁錠下表面2、鋁錠前側表面3、鋁錠后側表面4、鋁錠縱向端部5、突起6、鋼帶7、卡口10、卡口11、卡槽30、卡槽3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6、圖7所示,現有鋁錠的錠型結構比較復雜,其上較多使鋁錠塊與塊之間實現互鎖的溝槽、凸臺等,錠型的實際展開面積較大,直接影響鋁錠脫模的效果,使之成為生產線上的一個瓶頸,制約了生產線生產效率的提高。
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鋁錠的縱向截面、橫向截面呈梯形,其兩縱向端部5在鋁錠前側表面3、鋁錠后側表面4之間開有由鋁錠上表面1至鋁錠下表面2的一對對應的卡槽30、31。如圖1、圖2所示,鋁錠上表面1與鋁錠前側表面3、鋁錠后側表面4的交界處開有至少兩組相對應的卡口10、11。
為方便脫模和捆扎鋼帶,如圖2所示,卡槽30、31相對于鋁錠上表面1呈倒梯形,卡槽30、31相對于鋁錠的縱向軸線對稱。
為使捆扎鋼帶時,鋼帶能緊貼鋁錠的表面,如圖4所示,卡口10、11中,鋁錠上表面1與鋁錠前側表面3、鋁錠后側表面4之間呈圓滑過度。
如圖1、圖2所示,卡口10、11的數量為兩組,且沿鋁錠的橫向軸線對稱設置,采用兩條鋼帶捆扎,就能滿足包裝要求。
如圖1、圖3所示,為避免堆垛過程中上一層的鋁錠從下層鋁錠上表面滑出,在鋁錠兩縱向端部5的上部向上延伸形成高出鋁錠上表面1的突起6,突起6的表面呈圓弧狀,突起6的作用是使鋁錠堆垛碼放時層與層、層與塊之間能實現互鎖。
如圖5所示,堆垛和捆扎時,鋁錠分層重疊碼放,相鄰兩層鋁錠的縱向軸線相錯90度,各鋁錠兩縱向端部的上部向上延伸形成高出鋁錠上表面的突起將上一層鋁錠的底部限制在兩個突起之間,使上層鋁錠不能滑出下層鋁錠的上表面,實現層與層、層與塊之間的互鎖,從而確保整捆包裝質量。
實施例如圖2、圖3所示,為方便脫模,鋁錠的縱向截面、橫向截面均呈梯形。如圖2所示,鋁錠的兩縱向端部5在鋁錠前側表面3、鋁錠后側表面4之間開有由鋁錠上表面1至鋁錠下表面2的一對對應的卡槽30、31,卡槽30、31相對于鋁錠上表面1呈倒梯形狀,卡槽30、31相對于鋁錠的縱向軸線對稱。如圖1、圖2所示,鋁錠上表面1與鋁錠前側表面3、鋁錠后側表面4的交界處開有相對應的卡口10、11,卡口10、11的數量為兩組,且沿鋁錠的橫向軸線對稱設置,如圖4所示,在卡口10、11中,鋁錠上表面1與鋁錠前側表面3、鋁錠后側表面4之間呈圓滑過度。如圖1、圖3所示,鋁錠兩縱向端部5的上部向上延伸形成高出鋁錠上表面1的突起6,突起6的表面呈圓弧狀。
附圖5示出了以上實施例的鋁錠堆垛打捆包裝完成時的狀態。如圖5所示,由兩根鋼帶捆扎的鋁錠每垛共有14層,最上和最下層各放置兩塊鋁錠,其余各層每層則放置四塊鋁錠,相鄰兩層的鋁錠的縱向軸線相錯90度,鋼帶繞過每隔一層的鋁錠兩縱向端面上的卡槽30、31以及最上一層的鋁錠的卡口10、11,將堆垛的鋁錠緊緊捆扎連接在一起。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原理,由于對相同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是很容易在此基礎上進行若干修改和改動的。因此,本說明書并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鋁錠,其縱向截面、橫向截面呈梯形,其特征在于所述鋁錠的兩縱向端部(5)在鋁錠前側表面(3)、鋁錠后側表面(4)之間開有由鋁錠上表面(1)至鋁錠下表面(2)的一對對應的卡槽(30)、(31);所述鋁錠上表面(1)與鋁錠前側表面(3)、鋁錠后側表面(4)的交界處開有至少兩組相對應的卡口(10)、(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0)、(31)相對于所述鋁錠上表面(1)呈倒梯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鋁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0)、(31)相對于鋁錠的縱向軸線對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10)、(11)中,鋁錠上表面(1)與鋁錠前側表面(3)、鋁錠后側表面(4)之間呈圓滑過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鋁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10)、(11)的數量為兩組,且沿鋁錠的橫向軸線對稱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錠,其特征在于所述鋁錠兩縱向端部(5)的上部向上延伸形成高出鋁錠上表面(1)的突起(6)。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鋁錠,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6)的表面呈圓弧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鋁錠。本實用新型的鋁錠縱向截面、橫向截面呈梯形,鋁錠的兩縱向端部在鋁錠前側表面、鋁錠后側表面之間開有由鋁錠上表面至鋁錠下表面的一對對應的卡槽,所述鋁錠上表面與鋁錠前側表面、鋁錠后側表面的交界處開有至少兩組相對應的卡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錠型結構簡單,減少了錠型的實際展開面積,大大改善了生產線上鋁錠脫模這樣一個瓶頸;堆垛方式簡單,無需相隔一塊進行翻轉動作,使堆垛過程穩定,平滑;在解決散捆問題上,無需塊與塊之間的互鎖,而通過層與層、層與塊之間的互鎖,來確保整捆包裝質量;包裝僅采用同邊兩條鋼帶包裝,就能滿足包裝要求,包裝費用僅為現有錠型的一半,勞動強度也有明顯減小。
文檔編號B22D3/00GK2671716SQ20032011535
公開日2005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11日
發明者王有來, 陳才榮, 劉勇, 楊秀榮 申請人:四川啟明星鋁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