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工位軸承外圈磨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磨制軸承的雙工位軸承外圈磨床,特別涉及一種雙工位軸承外圈滾道磨床。
背景技術:
現有軸承外圈磨床都是單工位的,其在磨削滾道,尤其是在加工直徑較大的軸承時,需要由兩臺磨床分別進行粗、精磨兩道工序。其存在著工作效率低,同時因粗、精磨加工中周轉磕碰等原因造成工件精度不高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能夠同時完成粗、精磨削的雙工位軸承外圈磨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由機身、砂輪軸下滑板、導軌、砂輪軸上滑板、磁極、下料道、提升油缸、上料道、活塞桿、提料倉、砂輪軸、連接件、工件軸箱、工件軸箱下滑板、直線導軌和工件軸箱上滑板組成單工位,用中料道將另一加工水平面的另一套上述結構組成的單工位連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以上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將中料道裝成與水平面夾角為10°~4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使用該雙工位軸承外圈磨床所生產的軸承外圈質量和生產效率都有很大提高。
圖一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二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由液壓系統驅動的砂輪軸上滑板4帶動裝在其上的砂輪軸15沿工件軸向運動,將砂輪送至粗磨工作位。由伺服電機驅動的工件軸箱上滑板20帶動工件軸箱17,從而通過磁極5帶動工件縱向進給,與砂輪接觸進行粗磨削。精磨削加工水平面比粗磨削加工水平面低100mm,兩個加工軸線距離400mm,從而使中料道14與水平面夾角成15°。粗磨削完成后,工件通過連接粗、精磨削工位的中料道14滾落至精磨工位,重復以上步驟進行精磨。
該磨床的砂輪進給部件,是在機身1上裝有砂輪軸下滑板2。在液壓系統的推動下,砂輪軸上滑板4沿導軌3滑動,帶動安裝在其上的砂輪軸15沿工件軸向運動;該磨床的工件進給部件,是在機身1上裝有工件軸箱下滑板18,在伺服系統推動下,工件軸箱上滑板20沿直線導軌19滑動,帶動安裝在其上的工件軸箱17,從而帶動磁極5沿工件縱向運動;該磨床的工件上下料部件,是將工件在前后基板7、10上沿上料道9轉彎后滑至提料倉13,提料倉13在提料油缸8的驅動下,由活塞桿11推動,滑塊12導向,將工件向下送至粗磨工作位,磁極5上磁后將工件吸住,開始粗磨加工。粗加工結束后,提料倉13向上滑動,使其下部與中料道14接平后,工件沿中料道14滑至精磨工位。然后重復以上的動作,直到精磨加工結束后,提料倉13向上滑動,使其下部與下料道6接平,工件就從下料道6中滑出磨床,從而完成雙工位的粗、靜磨工序。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磨制軸承的雙工位軸承外圈磨床,是由機身(1)、砂輪軸下滑板(2)、導軌(3)、砂輪軸上滑板(4)、磁極(5)、下料道(6)、提升油缸(8)、上料道(9)、活塞桿(12)、提料倉(13)、砂輪軸(15)、連接件(16)、工件軸箱(17)、工件軸箱下滑板(18)、直線導軌(19)和工件軸箱上滑板(20)組成單工位,其特征在于用中料道(14)將另一加工水平面的另一套上述結構組成的單工位連接在一起。
2.如權力要求1所述的雙工位軸承外圈磨床,其特征在于中料道(14)與水平面夾角為10°~4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磨削軸承的雙工位軸承外圈磨床,屬于成型中的磨削機床領域。其用于解決粗、精磨兩道工序中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和工作精度不高的問題。其是將由機身、砂輪軸下滑板、導軌、砂輪軸上滑板、磁極、下料道、提升油缸、上料道、活塞桿、提料倉、砂輪軸、連接件、工件軸箱、工件軸箱下滑板、直線導軌和工件軸箱上滑板組成的兩個在不同加工水平面的單工位軸承外圈磨床,用中料道將其連接在一起,該料道與水平面夾角為10°~40°。本實用新型可廣泛用于軸承外圈的磨削加工。
文檔編號B24B19/02GK2629910SQ0326469
公開日2004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23日
發明者孫連友, 董暉, 許衛中, 倪玖珍, 薛偉洪 申請人:石家莊軸承設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