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軋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軋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包括軸承盒和軸承座端蓋,軸承盒內設有圓錐滾子軸承外圈、軸承內圈和銅環,軸承內圈與軸承座端蓋之間設置有一推力軸承,軸承座端蓋與推力軸承之間支撐有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盒與軸承座端蓋相對合的環形端面上徑向增設有若干甩油口。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通過增設甩油口,在解決軸承盒的偏轉問題的前提下,有效解決了軸承座內部軸承、銅環潤滑不足問題,消除零件磨損,大大提高了軸承座的使用壽命,消除了軸承因潤滑不足造成的磨損風險和鐵銅屑產生輥印的質量隱患,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可以推廣到所有森吉米爾板帶軋機上或有類似結構的軋機使用。
【專利說明】
一種$L機情棍傳動側軸承座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不銹鋼生產制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軸承座,具體是一種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應用于森吉米爾不銹鋼板帶乳機的上惰輥傳動側軸承座。
【背景技術】
[0002]DMS森吉米爾乳機20輥不銹鋼冷帶乳機惰輥傳動側懸掛軸承座懸掛點設置在惰輥端部且乳制過程中懸掛液壓缸的上拉力始終作用在軸承座上。乳制力和液壓缸作用力方向始終相反,因此在乳制過程中軸承座總是存在彎矩使軸承座偏轉而導致磨損。同時,在乳制過程中第一中間輥要進行軸向躥動,其軸向力將傳遞給第二中間輥。因此,懸掛軸承座同時受到軸向力作用。
[0003]經查,現有專利號為CN201320160701.2的中國專利《一種乳機惰輥軸承座》,包括軸承盒和軸承座端蓋,所述軸承盒內設有圓錐滾子軸承外圈、軸承內圈和銅環,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內圈與軸承座端蓋之間設置有一推力軸承,并在所述軸承座端蓋與推力軸承之間支撐有彈簧;所述銅環的外徑與惰輥的端部外徑一致,所述銅環設置在推力軸承的保持架內圈中,其端面分別與軸承內圈和惰輥的端部相接觸。該軸承座通過增加推力球軸承和彈簧解決了軸承盒的偏轉問題,但圓錐軸承和推力球軸承的潤滑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經常導致潤滑不良而損壞軸承,其結構上的缺陷在于:
[0004]—、由于軸承座推力軸承端面與銅環環面接觸產生摩擦以及惰輥端部軸頸與圓錐軸承內圈裝配采用間隙配合,當該環面摩擦力大于軸承內圈與惰輥輥頸摩擦力時容易導致軸承內圈與惰輥輥頸產生打滑,從而出現摩擦、磨損,最終發生火險隱患。同時導致銅環與惰輥輥頸、推力軸承端面出現摩擦產生銅肩而影響帶鋼表面質量。
[0005]二、軸承座設計采用乳制油潤滑,由于乳機內部空間有限及乳輥在高速運轉,不能安裝專門的潤滑油管,僅靠乳機內部噴濺的乳制油潤滑。因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乳制油很難進入軸承座內部,只能起到表面的冷卻作用。乳制油通過輥頸位置進入軸承座內部流量非常小,對軸承潤滑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潤滑不良加劇了軸承的磨損。
[0006]因此該軸承座潤滑條件差,不但影響乳制安全、質量,也直接降低了銅環、圓錐軸承、推力軸承壽命,增加了軸承等備件消耗成本。所以,需對現有的軸承座進行改進,軸承潤滑問題不解決,生產過程中就存在嚴重的火險安全和質量隱患。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潤滑性能好的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可有效改善軸承座內部圓錐軸承、推力軸承及銅環之間的冷卻、潤滑條件,降低軸承與軸承之間、軸承與銅環之間的磨損風險。
[0008]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包括軸承盒和軸承座端蓋,軸承盒內設有圓錐滾子軸承外圈、軸承內圈和銅環,軸承內圈與軸承座端蓋之間設置有一推力軸承,軸承座端蓋與推力軸承之間支撐有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盒與軸承座端蓋相對合的環形端面上徑向增設有若干甩油口。
[0009]作為改進,所述用油口為4個,呈90度一個分布在圓周方向均勾分布。
[0010]作為改進,所述甩油口的深度為9?Ilmm,寬度為18?22mm。
[0011]作為改進,所述軸承盒的環形端面上間隔開設有多個與軸承座端蓋連接的螺栓孔,甩油口分布在螺栓孔之間。
[0012]再改進,所述螺栓孔為均勻間隔的8個。
[0013]再改進,所述軸承盒的開口處內壁設有15?25度倒角。
[0014]最后,所述軸承盒與軸承座端蓋組裝后的軸承座總厚度不大于91mm。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在原先的軸承座基礎上增設甩油口,使軸承內圈輥頸處和軸承座端面的乳制油更容易進入軸承座中,并不斷通過甩油口甩出,新的潤滑油不斷的補充,有效地改善了軸承座內部圓錐軸承、推力軸承及銅環之間的冷卻、潤滑條件,降低軸承與軸承之間、軸承與銅環之間的磨損風險。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在解決軸承盒的偏轉問題的前提下,有效解決了軸承座內部軸承、銅環潤滑不足問題,消除零件磨損,大大提高了軸承座的使用壽命,消除了軸承因潤滑不足造成的磨損風險和鐵銅肩產生輥印的質量隱患,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可以推廣到所有森吉米爾板帶乳機上或有類似結構的乳機使用。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座中軸承盒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9]如圖1、2所示,一種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包括軸承盒I和軸承座端蓋,軸承盒I內設有圓錐滾子軸承外圈、軸承內圈和銅環,軸承內圈與軸承座端蓋之間設置有一推力軸承,軸承座端蓋與推力軸承之間支撐有彈簧,上述結構與改進前的結構一致,這里不再重復說明;軸承盒I與軸承座端蓋相對合的環形端面上徑向增設有4個甩油口 11,甩油口 11呈90度一個分布在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每個甩油口 11的深度為10mm,寬度為20mm,甩油口 11的增設,在乳輥及軸承滾動體高速旋轉條件下,軸承內部的氣體及少量潤滑油在離心力作用下從軸承內腔中高速甩出,從而形成內外部壓差,在這種壓差作用下,使軸承內圈輥頸處和軸承座端面的乳制油更容易進入軸承座中,并不斷通過甩油口 11甩出,新的潤滑油不斷的補充,這樣,非常有效地改善了軸承座內部圓錐滾子軸承、推力軸承及銅環之間的冷卻、潤滑條件,降低軸承與軸承之間、軸承與銅環之間的磨損風險;軸承盒I的環形端面上均勻間隔開設有8個與軸承座端蓋連接的螺栓孔12,甩油口 11分布在螺栓孔12之間,軸承盒I的開口處內壁設有15?25度倒角13,軸承盒I與軸承座端蓋通過螺栓對合組裝在一起,組裝后的軸承座總厚度不大于91mm。
[0020]加工時,只需將原來的軸承盒I的環向端面上開設四個甩油口11就可以了,軸承盒I與軸承座端蓋的尺寸保持不變,由于軸承盒I與軸承座端蓋的結構和尺寸都不變,因此不改變原安裝條件。整體軸承座的外形尺寸基本不改變,因此輥系和乳機內部其他零件尺寸也不改變。
[0021]本實用新型經實施后效果十分明顯,在原先已經解決了軸承盒的偏轉問題的前提下,有效解決了軸承座內部軸承、銅環潤滑不足問題,因此也就解決了上述零件因潤滑不足造成的磨損問題,保證了安全生產,提高了使用壽命,消除了軸承因潤滑不足造成的磨損風險和鐵銅肩產生輥印的質量隱患。
[002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包括軸承盒和軸承座端蓋,軸承盒內設有圓錐滾子軸承外圈、軸承內圈和銅環,軸承內圈與軸承座端蓋之間設置有一推力軸承,軸承座端蓋與推力軸承之間支撐有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盒與軸承座端蓋相對合的環形端面上徑向增設有若干甩油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口為4個,呈90度I個分布在圓周方向均勻分布。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口的深度為9?11mm,寬度為18?22mm。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盒的環形端面上間隔開設有多個與軸承座端蓋連接的螺栓孔,甩油口分布在螺栓孔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孔為均勻間隔的8個。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盒的開口處內壁設有15?25度倒角。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乳機惰輥傳動側軸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盒與軸承座端蓋組裝后的軸承座總厚度不大于91mm。
【文檔編號】B21B31/07GK205613839SQ201620206301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7日
【發明人】袁海永, 葉乃威
【申請人】寧波寶新不銹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