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包括推動裝置和固定蓋套送裝置;固定蓋套送裝置包括了第一固定架和安裝在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以及用于固定管蓋的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推動裝置包括第二固定架和用于推動第二固定架與固定蓋套送裝置相向和相離運動的第三驅動裝置、第四驅動裝置;通過第二固定架與第一固定架的相向相離運動實現管材與管蓋的套合。本實用新型具有套合準確率高,速度快,操作簡單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材的封口設備,具體設計管材自動套蓋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管材生產出來后,為了防止管材內被污染,一般需要在管材的兩端進行封口。如今大多數的封口方式采用的是人工套蓋,效率低。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機械套蓋的設備,然而這些設備需要將管材固定,自動化程度低,速度慢。而且經常由于管材和管蓋無法正確對位,導致套蓋失敗,甚至壓壞管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能夠自動進行套蓋的套蓋裝置。該裝置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管蓋和管材的對位精確,不需要完全固定管材,速度快、套蓋精確的特點。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包括推動裝置和固定蓋套送裝置;
[0006]所述固定蓋套送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架、用于夾緊管蓋的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用于驅動上固定蓋夾具向下固定蓋夾具靠近或相離的第一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下固定蓋夾具向上固定蓋夾具靠近或相離的第二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安裝在第一固定架上,第一驅動裝置的伸縮桿與上固定蓋夾具固定連接,第二驅動裝置的伸縮桿與下固定蓋夾具固定連接;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分別驅動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相向運動以形成夾緊管蓋的通孔,或分別驅動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相離。
[0007]所述推動裝置包括第二固定架、用于將管蓋推至通孔內以及推動第一固定架遠離第二固定架的第三驅動裝置、用于驅動第一固定架靠近第二固定架的第四驅動裝置、用于傳送管蓋的送蓋裝置;第三氣驅動、第四驅動裝置、送蓋裝置安裝在第二固定架上;送蓋裝置上設有供管蓋滑出的出蓋孔;
[0008]所述第一固定架與第二固定架滑動連接,第一固定架在第三驅動裝置的伸縮桿驅動下遠離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在第四驅動裝置的伸縮桿驅動下靠近第二固定架;所述送蓋裝置上的出蓋孔、通孔位于第三驅動裝置的伸縮桿所在的直線上。
[0009]優選地,所述通孔包括進蓋口和進管口,所述進蓋口和進管口的形狀均為內窄外寬的圓臺形狀。
[0010]優選地,所述第二固定架形狀為“L”形,包括橫向部和縱向部;所述第二固定架的橫向部上設置有與第一固定架滑動連接的第一導軌。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架為“L”形,包括橫向部和縱向部;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縱向部上設有與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滑動連接的第二導軌。設置了第二導軌,可以使上固定蓋夾具與下固定蓋夾具在固定管蓋時候更加準確。同時讓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與第一固定架的連接更加穩定。
[0012]優選地,所述下固定蓋夾具上還設有與上固定蓋夾具滑動連接的導向柱。導向柱固定設置在下固定蓋夾具上,上固定蓋夾具設置有導向孔,導向柱穿過導向孔實現滑動連接。設置導向柱使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在固定管蓋對位時候更準確。
[0013]優選地,所述通孔為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所述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包括第一級圓柱形通孔和第二級圓柱形通孔,第一級圓柱形通孔位于出蓋口與第二級圓柱形通孔之間,第一級圓柱形通孔直徑大于第二級圓柱形通孔的直徑。設置了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使固定后的套式管蓋在被第一伸縮桿推動時候不易滑動,位置定位更加穩定。套式管蓋定位在第一級圓柱形通孔內,管材端口定位在第二級圓柱形通孔內,這樣套式管蓋和管材端口都被定位在通孔內,然后實施套式管蓋套入管材端口,確保套式管蓋與管材套合的準確度。
[0014]優選地,所述通孔為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所述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包括第一級圓柱形通孔和第二級圓柱形通孔,第一級圓柱形通孔靠近出蓋口,第一級圓柱形通孔直徑小于第二級圓柱形通孔的直徑。塞式管蓋定位在第一級圓柱形通孔內,管材端口定位在第二級圓柱形通孔內,這樣塞式管蓋和管材端口都被定位在通孔內,然后實施塞式管蓋套入管材端口,確保塞式管蓋與管材套合的準確度。
[0015]優選地,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第三驅動裝置、第四驅動裝置均為氣缸。
[0016]優選地,所述第四驅動裝置為彈簧,所述彈簧兩端分別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固定連接。
[0017]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實用新型設有包含內窄外寬的進蓋口和進管口的通孔,具有導向作用,使管材、管蓋在進入通孔時不需要完全固定。通孔設計成二級階梯圓柱形,使管蓋和管材端口被定位在通孔內,而且管蓋套入或塞入管材是在通孔內完成,這樣增加了套合的速度,同時提高了套合的成功率,減少管蓋被壓壞的數量,節約了成本。
[0019]2、本實用新型采用氣缸作為驅動動力,方便調節套合時候的力度,同時氣缸具有緩沖作用能防止管蓋被壓壞;設置了第二導軌和導向柱,能夠增強上固定蓋夾具、下固定蓋夾具與第一固定架的連接強度,保證了管蓋套合時候的精確性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21]圖2為圖1沿A-A平面剖面圖。
[0022]圖3為圖2中上固定蓋夾具、下固定蓋夾具閉合時示意圖。
[0023]圖4為圖1沿B-B平面剖面圖
[0024]圖5為圖4中上固定蓋夾具、下固定蓋夾具閉合時正視示意圖。
[0025]圖6為圖3的C區域放大圖。
[0026]圖7為套式管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8為實施例1中上固定蓋夾具與下固定蓋夾具工作示意圖。
[0028]圖9為塞式管蓋結構示意圖。
[0029]圖10為實施例2中上固定蓋夾具與下固定蓋夾具工作示意圖。
[0030]其中,1、推動裝置;11、第二固定架;12、第四氣缸;13、第三氣缸;14、第一伸縮桿;15、第二伸縮桿;16、送蓋裝置;161、出蓋孔;17、第一導軌;2、固定蓋套送裝置;21、第一固定架;22、第二氣缸;23、下固定蓋夾具;24、上固定蓋夾具;25、導向柱;26、第一氣缸;27、第二導軌;28、通孔;281、第一級圓柱形通孔;282、第二級圓柱形通孔;283、定位肩臺;284、進蓋口;285、進管口;T、套式管蓋;Tl、第一側壁;T2、第一底面;S、塞式管蓋;S1、第二底面;S2、第二側壁;G、管材。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32]實施例1
[0033]如圖1至圖6所示,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包括推動裝置I和固定蓋套送裝置2;
[0034]所述推動裝置I包括第二固定架11和安裝在第二固定架11上的第三氣缸13、第四氣缸12、送蓋裝置16;第三氣缸13上安裝有第一伸縮桿14,第四氣缸12上安裝有第二伸縮桿15;送蓋裝置16上設有供管蓋滑出的出蓋孔161;所述送蓋裝置16用于將管蓋傳送至出蓋孔161,所述送蓋裝置16為振動盤出蓋管道。
[0035]所述固定蓋套送裝置2包括第一固定架21、第一氣缸26、第二氣缸22、上固定蓋夾具24、下固定蓋夾具23;所述第一氣缸26、第二氣缸22安裝在第一固定架21上,第一氣缸26、第二氣缸22的伸縮桿分別與上固定蓋夾具24、下固定蓋夾具23固定連接;第一氣缸26、第二氣缸22分別用于驅動上固定蓋夾具24和下固定蓋夾具23相離或相向運動形成用于夾緊管蓋的通孔28 ;所述通孔28包括進蓋口 284和進管口 285,所述進蓋口 284和進管口 285的形狀均為內窄外寬的圓臺形狀。所述通孔28為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所述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包括第一級圓柱形通孔281和第二級圓柱形通孔282,第一級圓柱形通孔281直徑大于第二級圓柱形通孔282的直徑,第一級圓柱形通孔281與第二級圓柱形通孔282之間形成定位肩臺283。所述設置了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使固定后的管蓋在被第一伸縮桿14推動時候不易滑動,位置更加穩定。增加管蓋與管材套合的準確率。
[0036]所述第二固定架11形狀為“L”形,包括橫向部和縱向部;所述第二固定架11的橫向部上設置有與第一固定架21滑動連接的第一導軌17;所述送蓋裝置16上的出蓋孔161、通孔28位于第一伸縮桿14所在的直線上;第三氣缸13和第四氣缸12分別通過第一伸縮桿14、第二伸縮桿15驅動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11相離或相向運動。
[0037]所述第一固定架21的形狀為“L”形,包括橫向部和縱向部;所述第一固定架21的縱向部上設有與上固定蓋夾具24和下固定蓋夾具23滑動連接的第二導軌27;所述下固定蓋夾具23上還設有與上固定蓋夾具24滑動連接的導向柱25。設置了第二導軌27和導向柱25,可以使上固定蓋夾具24與下固定蓋夾具23在固定管蓋時候更加準確。同時讓上固定蓋夾具24和下固定蓋夾具23與第一固定架21的連接更加穩定。
[0038]本實施例所述的管蓋為套式管蓋;如圖7、8所示,運行時,在第四氣缸12的驅動作用下,第一固定架21靠近第二固定架11,在第三氣缸13的驅動下,第一伸縮桿14將送蓋裝置16中的套式管蓋T從出蓋孔161推出至通孔28中,同時套式管蓋T的第一側壁Tl的邊沿與定位肩臺283抵接,第一伸縮桿14與第一底面T2抵接,以致推動第一固定架21遠離第二固定架11,使管材G的一端插入通孔28中與套式管蓋T完成套合。此時,在第一氣缸26和第二氣缸22的驅動下,上固定蓋夾具24與下固定蓋夾具23相互背離,管材G與套式管蓋T被釋放,套合過程完成。
[0039]實施例2
[0040]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僅在于將實施例1中的第四氣缸換成彈簧;所述彈簧兩端分別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級圓柱形通孔直徑小于第二級圓柱形通孔的直徑。其他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所述的自動套蓋裝置與圖9所示的塞式管蓋S相配套使用。
[0041]如圖10所示,使用時,上固定蓋夾具24與下固定蓋夾具23閉合形成通孔28,第一伸縮桿14在第三氣缸13的驅動下與塞式管蓋S的第二底面SI抵接,推動塞式管蓋S至通孔28中,此時,塞式管蓋S的第二底面SI與進蓋口 284相抵接;第三氣缸13的驅動下,第一固定架21遠離第二固定架11,使管材G進去進管口 285。塞式管蓋S的第二側壁S2部分插入管材G中;此時,上固定蓋夾具24與下固定蓋夾具23分離,第一伸縮桿14繼續推動塞式管蓋S,將第二側壁S2全部塞入管材G中,完成套合。第三氣缸13停止驅動,在第四驅動裝置即彈簧的拉動下,第一固定架21靠近第二固定架11。
[0042]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動裝置和固定蓋套送裝置; 所述固定蓋套送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架、用于夾緊管蓋的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用于驅動上固定蓋夾具向下固定蓋夾具靠近或相離的第一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下固定蓋夾具向上固定蓋夾具靠近或相離的第二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安裝在第一固定架上,第一驅動裝置的伸縮桿與上固定蓋夾具固定連接,第二驅動裝置的伸縮桿與下固定蓋夾具固定連接;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分別驅動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相向運動以形成夾緊管蓋的通孔,或分別驅動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相離; 所述推動裝置包括第二固定架、用于將管蓋推至通孔內以及推動第一固定架遠離第二固定架的第三驅動裝置、用于驅動第一固定架靠近第二固定架的第四驅動裝置、用于傳送管蓋的送蓋裝置;第三驅動裝置、第四驅動裝置、送蓋裝置安裝在第二固定架上;送蓋裝置上設有供管蓋滑出的出蓋孔; 所述第一固定架與第二固定架滑動連接,第一固定架在第三驅動裝置的伸縮桿驅動下遠離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在第四驅動裝置的伸縮桿驅動下靠近第二固定架;所述送蓋裝置上的出蓋孔、通孔位于第三驅動裝置的伸縮桿所在的直線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進蓋口和進管口,所述進蓋口和進管口的形狀均為內窄外寬的圓臺形狀。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架形狀為“L”形,包括橫向部和縱向部;所述第二固定架的橫向部上設置有與第一固定架滑動連接的第一導軌。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為“L”形,包括橫向部和縱向部;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縱向部上設有與上固定蓋夾具和下固定蓋夾具滑動連接的第二導軌。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蓋夾具上還設有與上固定蓋夾具滑動連接的導向柱。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為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所述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包括第一級圓柱形通孔和第二級圓柱形通孔,第一級圓柱形通孔位于出蓋孔與第二級圓柱形通孔之間,第一級圓柱形通孔直徑大于第二級圓柱形通孔的直徑。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為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所述二級階梯圓柱形通孔包括第一級圓柱形通孔和第二級圓柱形通孔,第一級圓柱形通孔位于出蓋孔與第二級圓柱形通孔之間,第一級圓柱形通孔直徑小于第二級圓柱形通孔的直徑。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第三驅動裝置、第四驅動裝置均為氣缸。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材自動套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驅動裝置為彈簧,所述彈簧兩端分別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B23P19/027GK205600254SQ201620458619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8日
【發明人】鐘金秋
【申請人】佛山恒智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