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包括校形上板和校形下板,校形上板由內圓限位塊、圓板和手柄塊構成,且圓板的上表面設置有內圓限位塊,圓板的下表面設置有手柄塊,校形下板的表面兩個邊角設置均有限位塊,兩個限位塊的中間校形下板表面設置有鑄件澆槽,校形下板與校形上板配合安裝。本反變形矯形工裝,一次性解決橢圓度、平面度問題,返退率明顯降低,實際生產檢驗數量30870件,矯形返退件686件,返退率降至2%,合格率達到98%。由以前每班使用舊工裝矯形產品500—600件左右,提高到現在每班使用新工裝矯形1000件以上,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一套工裝解決橢圓度、平面度兩個個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
【背景技術】
[0002]校形是指工件在經過各種沖壓工序后,因為其尺寸精度及表面形狀還不能達到零件的要求,這時,就需要在其形狀和尺寸已經接近零件要求的基礎上,再通過特殊的模具使其產生不大的塑性變形,從而獲得合格零件的一種沖壓加工方法。校形的目的是把工件表面的不平度或圓弧、圓度等修整到能夠滿足圖紙要求。一般來說,對于表面形狀及尺寸要求較高的沖壓件,往往都需要進行校形。
[0003]在生產實踐中,鑄鋼件常常會有變形現象產生,為了挽救變形鑄件,保證產品質量,就有必要對產生變形的原因和變形后的校正方法進行研究。
[0004]如果該零件要求公差較嚴或者出現一定量的變形,幾乎需要100%對每一鑄鋼件校形,比如在一款圓形鑄件中(如下圖),要求外圓橢圓度0.5mm和平面度0.1_,兩者要求都比較高。在實際生產中兩者同時進行有一定技術難度,不容易做到。通常是先矯橢圓度,分四個方向壓制四下,橢圓度合格后再檢測產品的平面度,如果平面度不合格,那么就需矯平面,但實際并無矯平面工裝,只靠墊砂帶調整高低位置變化,再通過壓力機來進行矯治,但在矯好平面度的同時,有時又影響到橢圓度要求,每班大約矯形500—600件。通過以上兩步矯過的產品不但效率低下,而且返退率10 %以上
[0005]將鑄件放到特定工裝上,有平面度要求的面接觸工裝平面,校形機向下壓,使平面度合格。但在矯好平面度的同時,有時又影響到橢圓度要求,所以需要反復重復一些工作步驟,經常校形一個零件,重復步驟次數較多并還有10%左右返退率,增加了用工時間,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包括校形上板和校形下板,所述校形上板由內圓限位塊、圓板和手柄塊構成,且圓板的上表面設置有內圓限位塊,所述圓板的下表面設置有手柄塊,所述校形下板的表面兩個邊角設置均有限位塊,兩個限位塊的中間校形下板表面設置有鑄件澆槽,所述校形下板與校形上板配合安裝。
[0008]優選的,所述內圓限位塊的兩端為弧形,且內圓限位塊的兩端與圓板的邊緣有間距。
[0009]優選的,所述手柄塊位于圓板的下表面的中部,且手柄塊與圓板為一體結構。
[0010]優選的,所述限位塊的內側為弧形,且兩個限位塊形成內圓限位區域,所述限位塊上設置有螺栓孔,并通過螺栓與所述校形下板連接。
[0011]優選的,所述鑄件澆槽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鑄件澆槽的位置相對應,校形下板的上表面中部為漸鍋底平面。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反變形矯形工裝,一次性解決橢圓度、平面度問題,返退率明顯降低,實際生產檢驗數量30870件,矯形返退件686件,返退率降至2%,合格率達到98%。由以前每班使用舊工裝矯形產品500—600件左右,提高到現在每班使用新工裝矯形1000件以上,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一套工裝解決橢圓度、平面度兩個個問題。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校形下板示意圖。
[0015]圖中:I校形上板、2校形下板、3內圓限位塊、4手柄塊、5限位塊、6鑄件澆槽、7圓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7]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包括校形上板I和校形下板2,校形上板I由內圓限位3、圓板7和手柄塊4構成,且圓板7的上表面設置有內圓限位塊3,圓板7的下表面設置有手柄塊4,內圓限位塊3的兩端為弧形,且內圓限位塊3的兩端與圓板7的邊緣有間距,手柄塊4位于圓板7的下表面的中部,且手柄塊4與圓板7為一體結構,校形下板2的表面兩個邊角設置均有限位塊5,限位塊5的內側為弧形,且兩個限位塊5形成內圓限位區域,,所述限位塊5上設置有螺栓孔,并通過螺栓與校形下板2連接。兩個限位塊5的中間校形下板2表面設置有鑄件澆槽6,鑄件澆槽6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鑄件澆槽6的位置相對應校形下板2的上表面中部為漸鍋底平面,校形下板2與校形上板I配合安裝,一次性解決橢圓度、平面度問題,返退率明顯降低,實際生產檢驗數量30870件,矯形返退件686件,返退率降至2 %,合格率達到98%。由以前每班使用舊工裝矯形產品500—600件左右,提高到現在每班使用新工裝矯形1000件以上,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一套工裝解決橢圓度、平面度兩個個問題。
[0018]工作原理:該反變形矯形工裝,一次性解決橢圓度、平面度問題。針對鑄件澆口部位會有一部分研磨殘留量,工裝在澆口部位制作凹臺,讓開澆口部位,以其它大平面做主要校正。將零件放在校形下板2上,其中凸臺部分放置在下板圓形缺口區域,零件外圓與限位塊5限制外圓部分接觸,限制零件水平活動。零件在校形下板2放置好后,再放置校形上板
I。工人可以手抓住手柄塊4區域,將校形上板I蓋在零件上端。內圓限位區域與零件內圓缺口配合,可以保證零件在校形過程中不發生旋轉。校形下板2平面為預留出反變形活動量,由最初的平面修改為漸變鍋底形,即其不是一個O度的平面,而是一個R3000的圓弧面,這樣做可以將零件放置在平面上,通過校形機壓上板手柄頂端平面,零件被下壓,由于校形下板2底面是圓弧面,零件與底面之間有一定縫隙,通過校形機壓力,零件被貼緊圓弧面,當校形完畢,由于鑄件有一定的彈性變形,會使得零件形狀反彈。根據反復試驗結果,R3000的圓弧面在鑄件校形后可以成為平面,滿足平面度0.1的要求。同時,設計為圓弧面,還有效解決了校形產生壓痕問題。
[0019]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包括校形上板(I)和校形下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形上板(I)由內圓限位塊(3)、圓板(7)和手柄塊(4)構成,且圓板(7)的上表面設置有內圓限位塊(3),所述圓板(7)的下表面設置有手柄塊(4),所述校形下板(2)的表面兩個邊角設置均有限位塊(5),兩個限位塊(5)的之間校形下板(2)表面設置有鑄件澆槽(6),所述校形下板(2)與校形上板(I)配合安裝。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圓限位塊(3)的兩端為弧形,且內圓限位塊(3)的兩端與圓板(7)的邊緣有間距。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塊(4)位于圓板(7)的下表面的中部,且手柄塊(4)與圓板(7)為一體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5)的內側為弧形,且兩個限位塊(5)形成內圓限位區域,所述限位塊(5)上設置有螺栓孔,并通過螺栓與所述校形下板(2)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變形矯形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鑄件澆槽(6)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鑄件澆槽(6)的位置相對應,校形下板(2)的上表面中部為漸鍋底平面。
【文檔編號】B21D3/00GK205587467SQ201620140134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5日
【發明人】張孟林, 周月嬋, 趙永剛, 宋福振, 馮志柱
【申請人】石家莊大成冀臺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