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翻邊沖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設有沖頭凸模、打料機構以及第一凸凹模,沖頭凸模設于上模座的中心,第一凸凹模套設于沖頭凸模外,打料機構穿過上模座并活動穿設于沖頭凸模與第一凸凹模之間,下模座設有凹模、彈性壓料機構以及第二凸凹模,第二凸凹模設于下模座的中心,凹模套設于第二凸凹模外,彈性壓料機構穿過下模座并活動穿設于第二凸凹模與凹模之間,第一凸凹模頂推彈性壓料機構的頂端并頂入凹模內,第二凸凹模頂推打料機構的底端,第一凸凹模的內壁與第二凸凹模的外壁之間具有拉伸間隙,沖頭凸模頂入第一凸凹模內。本實用新型在同一次合模中實現落料拉伸翻邊沖孔,提高生產制造效率和質量。
【專利說明】
拉伸翻邊沖孔模具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拉伸翻邊沖孔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翻邊孔是薄鋼板使用中常見的結構,目前,業界中常見的翻邊孔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先沖小孔,然后再翻邊,這種工藝的缺點是要分兩個工步完成,效率低;另一種做法是沖小孔和翻邊都在同一個工序內完成,但是,由于工藝問題常造成廢料在沖壓時沒有完全脫落,廢料可能會留在零件上,也可能掉到模具上,造成零件不良或模具損傷。并且,尚沒有形成翻邊孔的同時再對工件沖孔的模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現提供一種拉伸翻邊沖孔模具,該模具在同一次合模中實現落料拉伸翻邊沖孔,提高了生產制造效率和質量。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一種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設有沖頭凸模、打料機構以及第一凸凹模,所述沖頭凸模設于所述上模座的中心,所述第一凸凹模套設于所述沖頭凸模外,所述打料機構穿過所述上模座并活動穿設于所述沖頭凸模與所述第一凸凹模之間,所述下模座設有凹模、彈性壓料機構以及第二凸凹模,所述第二凸凹模設于所述下模座的中心,所述凹模套設于所述第二凸凹模外,所述彈性壓料機構穿過所述下模座并活動穿設于所述第二凸凹模與所述凹模之間,所述第一凸凹模對應頂推所述彈性壓料機構的頂端并頂入所述凹模內,所述第二凸凹模對應頂推所述打料機構的底端,所述第一凸凹模的內壁與所述第二凸凹模的外壁之間具有拉伸間隙,所述沖頭凸模對應頂入所述第一凸凹模內。
[0005]本實用新型拉伸翻邊沖孔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6]通過第一凸凹模頂入凹模內實現工件落料,通過第一凸凹模對應頂推彈性壓料機構使得工件在第二凸凹模的頂撐下實現拉伸和翻邊,通過沖頭凸模對同步拉伸的工件進行沖孔,以此,在一次合模過程中對工件高效實現落料、拉伸、翻邊以及沖孔。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凸凹模的底端凸出于所述沖頭凸模的底端。
[0008]優選地,所述上模座上設有模柄,所述模柄的兩側墊設有模柄板進而所述模柄與所述上模座之間形成打料空間,所述打料機構包括上下依次連接的打棒、打板、打桿以及打料圈,所述打棒的兩端分別穿出所述模柄,所述打板活動設于所述打料空間內并固接于所述打棒的底端,所述打桿固接于所述打板并穿過所述上模座進而穿入所述第一凸凹模內,所述打料圈固接于所述打桿的底端并活動夾設于所述第一凸凹模的內壁與所述沖頭凸模的外壁之間。
[0009]優選地,所述第一凸凹模的內壁設有第一限位臺階,所述打料圈具有對應卡設于所述第一限位臺階處的打料圈凸緣。
[0010]優選地,位于所述第一凸凹模的內壁至底端面之間的頂角為倒圓角。
[0011]優選地,所述凹模的頂面與所述第二凸凹模的頂面平齊。
[0012]優選地,所述彈性壓料機構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連接的彈性墊、頂桿以及壓料圈,所述彈性墊固設于所述下模座之下,所述頂桿固接于所述彈性墊并穿過所述下模座進而穿入所述凹模內,所述壓料圈固接于所述頂桿的頂端并活動夾設于所述凹模的內壁與所述第二凸凹模的外壁之間。
[0013]優選地,所述凹模具有供所述第一凸凹模壓入的中心凹槽,所述凹模與所述下模座之間設有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套設于所述第二凸凹模外,所述凹模固定板的中心具有固定板凹槽,所述固定板凹槽與所述中心凹槽上下連通,所述頂桿穿設于所述中心凹槽,所述壓料圈在所述中心凹槽至所述固定板凹槽的行程范圍內活動頂推。
[0014]優選地,所述凹模固定板的內壁設有第二限位臺階,所述第二凸凹模的底端設有對應卡設于所述第二限位臺階處的限位凸緣。
[0015]優選地,位于所述第二凸凹模的外壁至頂端面之間的頂角為倒圓角。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拉伸翻邊沖孔模具的正面整體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對應圖1模具進行一次合模的狀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2中A區域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成型后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0021]結合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包括上模座5和下模座18,下模座18兩側設有導柱16,上模座5通過導套7套設于導柱16上,所述上模座5設有沖頭凸模9、打料機構以及第一凸凹模11,所述沖頭凸模9設于所述上模座5的中心,所述第一凸凹模11套設于所述沖頭凸模9外,所述打料機構穿過所述上模座5并活動穿設于所述沖頭凸模9與所述第一凸凹模11之間,所述下模座18設有凹模12、彈性壓料機構以及第二凸凹模14,所述第二凸凹模14設于所述下模座18的中心,所述凹模12套設于所述第二凸凹模14夕卜,所述彈性壓料機構穿過所述下模座18并活動穿設于所述第二凸凹模14與所述凹模12之間,所述第一凸凹模11對應頂推所述彈性壓料機構的頂端并頂入所述凹模12內,所述第二凸凹模14對應頂推所述打料機構的底端,所述第一凸凹模11的內壁與所述第二凸凹模14的外壁之間具有拉伸間隙,所述沖頭凸模9對應頂入所述第一凸凹模11內。具體地:
[0022]上模座5的下表面設有凸凹模固定板6,第一凸凹模11固定在凸凹模固定板6上,而沖頭凸模9穿過凸凹模固定板6固定在上模座5的下表面,從而,沖頭凸模9設于第一凸凹模11內,第一凸凹模11的底端凸出于沖頭凸模9的底端。
[0023]上述的上模座5上設有模柄2,所述模柄2的兩側墊設有模柄板3進而所述模柄2與所述上模座5之間形成打料空間99,所述打料機構包括上下依次連接的打棒1、打板4、打桿8以及打料圈10,所述打棒I的兩端分別穿出所述模柄2,所述打板4活動設于所述打料空間99內并固接于所述打棒I的底端,所述打桿8固接于所述打板4并穿過所述上模座5進而穿入所述第一凸凹模11內,所述打料圈10固接于所述打桿8的底端并活動夾設于所述第一凸凹模11的內壁與所述沖頭凸模9的外壁之間。
[0024]所述凹模12的頂面與所述第二凸凹模14的頂面平齊。所述彈性壓料機構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連接的彈性墊19、頂桿15以及壓料圈13,所述彈性墊19固設于所述下模座18之下,所述頂桿15固接于所述彈性墊19并穿過所述下模座18進而穿入所述凹模12內,所述壓料圈13固接于所述頂桿15的頂端并活動夾設于所述凹模12的內壁與所述第二凸凹模14的外壁之間。所述凹模12具有供所述第一凸凹模11壓入的中心凹槽98,所述凹模12與所述下模座18之間設有凹模固定板17,所述凹模固定板17套設于所述第二凸凹模14外,所述凹模固定板17的中心具有固定板凹槽9 7,所述固定板凹槽9 7與所述中心凹槽98上下連通,所述頂桿15穿設于所述中心凹槽98,所述壓料圈13在所述中心凹槽98至所述固定板凹槽97的行程范圍內活動頂推。
[0025]細看圖1,所述第一凸凹模11的內壁設有第一限位臺階96,所述打料圈10具有對應卡設于所述第一限位臺階96處的打料圈凸緣95。細看圖2,所述凹模固定板17的內壁設有第二限位臺階94,所述第二凸凹模14的底端設有對應卡設于所述第二限位臺階94處的限位凸緣93。
[0026]細看圖3,位于所述第一凸凹模11的內壁至底端面之間的頂角92為倒圓角。位于所述第二凸凹模14的外壁至頂端面之間的頂角91為倒圓角。
[0027]在具有上述結構特征后,本實用新型可按以下過程實施:
[0028]如圖1,將待沖壓的工件條料水平送至上模與下模之間。
[0029]如圖2,上模座5下降,由第一凸凹模11沖入凹模12內,從而實現落料;而后,上模座5繼續下降將壓料圈13下壓,結合圖3所示,落料工件100由第一凸凹模11和第二凸凹模14之間完成拉伸,在拉伸的過程中,落料工件100的翻邊自然收縮形成于第一凸凹模11與壓料圈13之間;之后,上模座5繼續下降,由沖頭凸模9沖入第二凸凹模14內,從而對工件100實現沖孔;最后,當壓料圈13被第一凸凹模11下壓至凹模固定板17中的極限位置時(即上模座5不能繼續下降),由于工件100的翻邊被加緊在第一凸凹模11與壓料圈13之間,因而工件100已沖孔的上端被帶入第一凸凹模11和第二凸凹模14之間進而拉直導通,以此,如圖4所示,形成直筒狀的工件100。
[0030]回顧圖1,上模座5上升,壓料圈13在彈性墊19自身回彈的作用下由頂桿15頂起復位;上模座5繼續上升,由于沖孔后的工件卡在第一凸凹模11的內壁上,因而下壓打棒I,通過打料機構的連動,由打料圈10將工件從第一凸凹模11內打出。
[0031]完成上述實施過程后,應能體現出本實用新型的以下特點:
[0032]本申請的模具能一次完成工件的落料、拉伸、翻邊以及沖孔的全部工序,生產效率很高。
[0033]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0034]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設有沖頭凸模、打料機構以及第一凸凹模,所述沖頭凸模設于所述上模座的中心,所述第一凸凹模套設于所述沖頭凸模外,所述打料機構穿過所述上模座并活動穿設于所述沖頭凸模與所述第一凸凹模之間,所述下模座設有凹模、彈性壓料機構以及第二凸凹模,所述第二凸凹模設于所述下模座的中心,所述凹模套設于所述第二凸凹模外,所述彈性壓料機構穿過所述下模座并活動穿設于所述第二凸凹模與所述凹模之間,所述第一凸凹模對應頂推所述彈性壓料機構的頂端并頂入所述凹模內,所述第二凸凹模對應頂推所述打料機構的底端,所述第一凸凹模的內壁與所述第二凸凹模的外壁之間具有拉伸間隙,所述沖頭凸模對應頂入所述第一凸凹模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凹模的底端凸出于所述沖頭凸模的底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座上設有模柄,所述模柄的兩側墊設有模柄板進而所述模柄與所述上模座之間形成打料空間,所述打料機構包括上下依次連接的打棒、打板、打桿以及打料圈,所述打棒的兩端分別穿出所述模柄,所述打板活動設于所述打料空間內并固接于所述打棒的底端,所述打桿固接于所述打板并穿過所述上模座進而穿入所述第一凸凹模內,所述打料圈固接于所述打桿的底端并活動夾設于所述第一凸凹模的內壁與所述沖頭凸模的外壁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凹模的內壁設有第一限位臺階,所述打料圈具有對應卡設于所述第一限位臺階處的打料圈凸緣。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第一凸凹模的內壁至底端面之間的頂角為倒圓角。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模的頂面與所述第二凸凹模的頂面平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彈性壓料機構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連接的彈性墊、頂桿以及壓料圈,所述彈性墊固設于所述下模座之下,所述頂桿固接于所述彈性墊并穿過所述下模座進而穿入所述凹模內,所述壓料圈固接于所述頂桿的頂端并活動夾設于所述凹模的內壁與所述第二凸凹模的外壁之間。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模具有供所述第一凸凹模壓入的中心凹槽,所述凹模與所述下模座之間設有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套設于所述第二凸凹模外,所述凹模固定板的中心具有固定板凹槽,所述固定板凹槽與所述中心凹槽上下連通,所述頂桿穿設于所述中心凹槽,所述壓料圈在所述中心凹槽至所述固定板凹槽的行程范圍內活動頂推。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模固定板的內壁設有第二限位臺階,所述第二凸凹模的底端設有對應卡設于所述第二限位臺階處的限位凸緣。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拉伸翻邊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第二凸凹模的外壁至頂端面之間的頂角為倒圓角。
【文檔編號】B21D37/08GK205519216SQ20162026794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1日
【發明人】陳誠
【申請人】南通福樂華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