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雙頭收口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材雙頭收口模,屬于冷沖模具技術領域,包括模柄、模架、疊放于模架內的上收口模和下收口模,所述上收口模設置有上成形腔,所述下收口模設置有下成形腔,上成形腔和下成形腔一起構成雙頭收口管材的成形腔,可一次性完成管材兩端的收口,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時,將下成形腔的長度設置為大于上成形腔的長度,使成形后的管材留在下成形腔內,并通過下模板的退料機構頂出,實現快速、準確的退料,避免管材留在成形腔內無法取出,以免影響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從而進一步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大批量生產的能力。
【專利說明】
管材雙頭收口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冷沖模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管材雙頭收口的冷沖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現階段需要對管材兩端進行收口使用的零件越來越多,如摩托車后叉軸管、雙頭收口銷等,現有收口模具基本采取兩端分別收口的方式完成,其效率低、工序長、成本高,不利于批量化生產和形成競爭力。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結構的管材雙頭收口模,具有雙頭收口結構,可一次性完成管材兩端的收口,利于形成批量能力和成本優勢。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管材雙頭收口模,以解決現有技術采用兩次收口完成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管材雙頭收口模,包括模柄、模架、疊放于模架內的上收口模和下收口模,所述上收口模設置有用于對管材的一頭進行收口操作的上成形腔,所述下收口模設置有用于對管材的另一頭進行收口操作的下成形腔,所述上成形腔和下成形腔一起構成雙頭收口管材的成形腔,且下成形腔的長度大于上成形腔的長度,所述模架的下模板上固定設置有與下成形腔連通的退料機構。
[0007]進一步,所述上收口模的底部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向下凸出的上瓣膜,相鄰上瓣膜之間形成下瓣膜插槽,所述下收口模的頂部端面上設置有與下瓣膜插槽數量相同的下瓣膜,相鄰下瓣膜之間形成與上瓣膜數量相同的上瓣膜插槽,所述上瓣膜插入上瓣膜插槽、所述下瓣膜插入下瓣膜插槽形成封閉的環形固定腔。
[0008]進一步,所述上瓣膜、下瓣膜設置有3-8片、并環形均布在各自收口模的端面上。
[0009]進一步,所述上瓣膜、下瓣膜、上瓣膜插槽和下瓣膜插槽的截面均為相同弧長的弧形段。
[0010]進一步,所述上瓣膜、下瓣膜的頭部設置有角度為3°-10°、長為3-10111111的導入錐度。
[0011]進一步,所述模架的上模板上固定設置有與所述上成形腔連通的退料打桿,所述模柄與上模板之間設置有用于退料打桿上下移動的復位腔。
[0012]進一步,所述退料機構包括退料釘和彈性架,所述彈性架上設置有彈性元件,所述退料釘包括釘柄和釘身,所述釘身通過下模板上的退料滑槽與管材接觸,所述釘柄支承在彈性元件上。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實用新型通過上成形腔和下成形腔一起構成雙頭收口結構,可一次性完成管材兩端的收口,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時,將下成形腔的長度設置為大于上成形腔的長度,使成形后的管材留在下成形腔內,并通過下模板的退料機構頂出,實現快速、準確的退料,避免管材留在成形腔內無法取出,以免影響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從而進一步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大批量生產的能力。
[0015]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001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圖進行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8]圖2為圖1的剖視圖;
[0019]圖3為圖2的剖視圖。
[0020]附圖標記:
[0021]1-模柄;2-模架;3-上收□模;4-下收□模;5-管材;6-上成形腔;7-下成形腔;8-上瓣膜;9-下瓣膜插槽;I O-下瓣膜;11 -上瓣膜插槽;12-環形固定腔;13-導入錐度;14-退料打桿;15-復位腔;16-退料釘;17-彈性架;18-彈性元件;19-釘柄;20-釘身。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
[0023]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管材雙頭收口模,包括模柄1、模架2、疊放于模架2內的上收口模3和下收口模4,上收口模3設置有用于對管材5的一頭進行收口操作的上成形腔6,下收口模4設置有用于對管材5的另一頭進行收口操作的下成形腔7,上成形腔6和下成形腔7—起構成雙頭收口管材的成形腔,可一次性完成管材兩端的收口,從而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本實施例的下成形腔的長度h要長于上成形腔的長度H,使成形后的管材留在下成形腔內,并通過設置在下模板上與下成形腔連通的退料機構將管材5頂出,實現快速、準確的退料,避免管材留在成形腔內無法取出影響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從而進一步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大批量生產的能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0024]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上收口模的底部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向下凸出的上瓣膜8,相鄰上瓣膜之間形成下瓣膜插槽9,下收口模的頂部端面上設置有與下瓣膜插槽9數量相同的下瓣膜10,相鄰下瓣膜10之間形成與上瓣膜8數量相同的上瓣膜插槽11,上瓣膜8插入上瓣膜插槽11、下瓣膜10插入下瓣膜插槽9形成封閉的環形固定腔12,通過環形固定腔12將管材的中部固定,使管材在雙頭成形時更加穩定,利于提高收口質量,減少后續工序,實驗表明收口后的產品只需增加一道無心磨工序即可達到很高的精度要求;另外,采用上、下瓣膜及上、下瓣膜插槽可以使上收口模和下收口模之間可以相互卡合將管材固定進行收口操作,通過將上、下瓣膜及上、下瓣膜插槽調整到合適的長度,使上、下瓣膜并未插入至上、下瓣膜插槽的底部就可達到很好的固定效果,這樣可避免上、下收口模靠近時發生碰撞或安全事故的風險,同時,如果不靠近則會產生畸形,影響收口質量。
[0025]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上瓣膜8和下瓣膜10設置的個數可以為3、4、5、6、7、8中的任意數值,本實施例均為4片,并環形均布在上收口模和上收口模的端面上,進一步,如圖所示,上瓣膜8、下瓣膜10、上瓣膜插槽11和下瓣膜插槽9的截面均為相同弧長的弧形段,各自對應的中心夾角均為45°,利于加工和形成環狀密封結構。
[0026]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上瓣膜、下瓣膜的頭部設置有角度α為3°-10°、長I為3_10mm的導入錐度13,通過導入錐度13可以對上、下模具進行導向,將管材安全插入上、下成形腔內,模具使用更加安全。
[0027]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模架的上模板上固定設置有與上成形腔連通的退料打桿14,模柄與上模板之間設置有用于退料打桿14上下移動的復位腔15。
[0028]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退料機構包括退料釘16和彈性架17,彈性架17上設置有彈性元件18,退料釘16包括釘柄19和釘身20,釘身20通過下模板上的退料滑槽與管材接觸,釘柄19支承在彈性元件18上,在彈性元件18的作用下,推動退料釘16頂出管材。
[0029]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主權項】
1.管材雙頭收口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柄、模架、疊放于模架內的上收口模和下收口模,所述上收口模設置有用于對管材的一頭進行收口操作的上成形腔,所述下收口模設置有用于對管材的另一頭進行收口操作的下成形腔,所述上成形腔和下成形腔一起構成雙頭收口管材的成形腔,且成形腔的長度大于上成形腔的長度,所述模架的下模板上固定設置有與下成形腔連通的退料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雙頭收口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收口模的底部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向下凸出的上瓣膜,相鄰上瓣膜之間形成下瓣膜插槽,所述下收口模的頂部端面上設置有與下瓣膜插槽數量相同的下瓣膜,相鄰下瓣膜之間形成與上瓣膜數量相同的上瓣膜插槽,所述上瓣膜插入上瓣膜插槽、所述下瓣膜插入下瓣膜插槽形成封閉的環形固定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雙頭收口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瓣膜、下瓣膜設置有3-8片、并環形均布在各自收口模的端面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雙頭收口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瓣膜、下瓣膜、上瓣膜插槽和下瓣膜插槽的截面均為相同弧長的弧形段。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雙頭收口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瓣膜、下瓣膜的頭部設置有角度為3°-10°、長為3-10mm的導入錐度。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雙頭收口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的上模板上固定設置有與所述上成形腔連通的退料打桿,所述模柄與上模板之間設置有用于退料打桿上下移動的復位腔。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管材雙頭收口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機構包括退料釘和彈性架,所述彈性架上設置有彈性元件,所述退料釘包括釘柄和釘身,所述釘身通過下模板上的退料滑槽與管材接觸,所述釘柄支承在彈性元件上。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5463946SQ201620262106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1日
【發明人】張文俊
【申請人】黃岡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