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屬于機械裝置技術領域,包括磨桿本體,磨桿本體包括前軸承、砂輪、軸承座和套筒,砂輪聯接在軸承座上,前軸承位于所述軸承座上并套裝在砂輪的外部,軸承座位于套筒的前方,軸承座聯接套筒并與套筒呈一定的角度,套筒的內部設有至少一條進氣通道,進氣通道的一端為氣源進口位于套筒的外部連通高壓氣源,進氣通道的另一端通過風輪聯接軸承座,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砂輪需要和軸線成連接角α這樣復雜的傳動難題,轉速不受機械主軸單元限制,提高了砂輪轉速;簡化了機械結構,可靠性高,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
【專利說明】
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桿,尤其涉及一種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屬于機械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大導程內螺磨桿是加工大導程絲杠螺母內螺紋的專用工具,現有技術中的大導程內螺磨桿由鎖緊螺帽、鎖緊螺母、內螺母、軸承座、前軸承、后軸承、軟軸、主軸、套筒、砂輪、軟軸、螺母、聯軸器等幾部分組成,主軸的動力輸出端與前端軸承座通過軟軸進行連接,鎖緊螺母通過螺紋和軸承座連接,砂輪被鎖緊螺帽壓緊在軸承座上;砂輪與鎖緊螺母同軸設置,砂輪的回轉軸線和軟軸的軸線的連接角α的角度與待磨削螺母的螺紋導程角的角度一致,通過機械主軸單元帶動聯軸器,聯軸器帶動主軸轉動,主軸帶動軟軸旋轉,軟軸帶動軸承座旋轉,進而為砂輪提供動力對螺母內螺紋進行磨削加工。
[0003]上述技術方案需要每個磨桿后面配備一臺機械主軸單元,通過聯軸器來提供動力,浪費了資源增加了成本,并且軟軸很容易損壞,需要經常更換,給生產帶來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砂輪需要和軸線成連接角α這樣復雜傳動難題,轉速不受機械主軸單元限制,提高了砂輪轉速;簡化了機械結構,可靠性高,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包括磨桿本體,所述的磨桿本體包括前軸承、砂輪、軸承座和套筒,砂輪聯接在軸承座上,前軸承位于所述軸承座上并套裝在砂輪的外部,軸承座位于套筒的前方,軸承座聯接套筒并與套筒呈一定的角度,套筒的內部設有至少一條進氣通道,所述進氣通道的一端為氣源進口位于套筒的外部連通高壓氣源,進氣通道的另一端通過風輪聯接軸承座。
[0006]對絲杠螺母內螺紋進行磨削加工時,通過高壓氣源往進氣通道內通入高壓氣流,高壓氣流驅動風輪帶動軸承座轉動,進而帶動砂輪旋轉來實現磨削螺母螺紋,由于軸承座聯接套筒并與套筒呈一定的角度,軸承座在轉動時始終與套筒維持一定的角度,解決現有技術中砂輪需要和軸線成連接角α這樣復雜的傳動難題,省去了動力電機,主軸,軟軸等;由于采用高壓氣源作為驅動動力,使砂輪的轉速不受機械主軸單元限制,同時使砂輪轉速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省去了軟軸不需要再頻繁更換,可靠性高,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前軸承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砂輪,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
[0007]所述的套筒的內部設有至少一條出氣通道,出氣通道的一端連通軸承座,出氣通道的另一端為氣源出口連通至套筒的外部,出氣通道同于將高壓氣流放出至套筒的外部。
[0008]所述的軸承座的前端設有鎖緊螺帽和鎖緊螺母,鎖緊螺母通過螺紋和軸承座聯接,砂輪通過鎖緊螺帽壓緊在軸承座上,實現砂輪在軸承座上的固定。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提供一種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通過高壓氣源作為驅動動力,省去了動力電機、主軸、軟軸等機械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砂輪需要和軸線成連接角α這樣復雜傳動難題,轉速不受機械主軸單元限制,提高了砂輪轉速;簡化了機械結構,可靠性高,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現有技術中大導程內螺磨桿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3]圖中:1、鎖緊螺帽;2、鎖緊螺母;3、內螺母;4、砂輪;5、前軸承;6、軟軸;7、后軸承;
8、套筒;9、主軸;10、螺母;11、聯軸器;12、軸承座;13、風輪;14、進氣通道;15、氣源進口; 16、
氣源出口; 17、出氣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5]實施例
[0016]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包括磨桿本體,磨桿本體包括前軸承5、砂輪4、軸承座12和套筒8,砂輪4聯接在軸承座12上,前軸承5位于所述軸承座12上并套裝在砂輪4的外部,軸承座12位于套筒8的前方,軸承座12聯接套筒8并與套筒8呈一定的角度,套筒8的內部設有一條進氣通道14,進氣通道14的一端為氣源進口 15位于套筒8的外部連通高壓氣源,進氣通道14的另一端通過風輪13聯接軸承座12。
[0017]為了進一步說明上述實施例,套筒8的內部設有一條出氣通道17,出氣通道17的一端連通軸承座12,出氣通道17的另一端為氣源出口 16連通至套筒8的外部。
[0018]為了進一步說明上述實施例,軸承座12的前端設有鎖緊螺帽I和鎖緊螺母2,鎖緊螺母2通過螺紋和軸承座12聯接,砂輪4通過鎖緊螺帽I壓緊在軸承座12上。
[0019]結合現有技術中的大導程內螺磨桿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為: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的大導程內螺磨桿由鎖緊螺帽1、鎖緊螺母2、內螺母3、軸承座12、前軸承5、后軸承7、軟軸
6、主軸9、套筒8、砂輪4、軟軸6、螺母10、聯軸器11等幾部分組成,主軸9的動力輸出端與軸承座12通過軟軸6進行聯接,鎖緊螺母2通過螺紋和軸承座12聯接,砂輪4被鎖緊螺帽I壓緊在軸承座12上,砂輪4與前端鎖緊螺母2同軸設置,砂輪4的回轉軸線和軟軸6的軸線的連接角α的角度與待磨削絲杠螺母的螺紋導程角的角度一致,通過機械主軸單元帶動聯軸器11,聯軸器11帶動主軸9轉動,主軸9帶動軟軸6旋轉,軟軸6帶動軸承座12旋轉,進而為砂輪4提供動力對絲杠螺母內螺紋進行磨削加工,這樣需要每個磨桿后面配備一臺機械主軸單元,通過聯軸器11來提供動力,浪費了資源增加了成本,并且軟軸6很容易損壞,需要經常更換,給生產帶來了不便。
[0020]如圖2所示,本申請對絲杠螺母內螺紋進行磨削加工時,通過高壓氣源往進氣通道14內通入高壓氣流,高壓氣流驅動風輪13帶動軸承座12轉動,進而帶動砂輪4旋轉來磨削絲杠螺母的內螺紋,前軸承5在轉動過程中支撐砂輪4,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出氣通道17將軸承座12內的氣體排出,由于軸承座12聯接套筒8并與套筒8呈一定的角度,軸承座12在轉動時始終與套筒8維持一定的角度,解決現有技術中砂輪4需要和軸線成連接角α這樣復雜的傳動難題,省去了動力電機、主軸9、軟軸6等;由于采用高壓氣源作為驅動動力,使砂輪4的轉速不受機械主軸單元限制,砂輪4的轉速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省去了軟軸6不需要再頻繁更換,可靠性高,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
[0021]采用以上結合附圖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砂輪4需要和軸線成連接角α這樣復雜的傳動難題,轉速不受機械主軸單元限制,提高了砂輪4轉速,但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這些對實施方式進行的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形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包括磨桿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桿本體包括前軸承(5)、砂輪(4)、軸承座(12)和套筒(8),砂輪(4)聯接在軸承座(12)上,前軸承(5)位于所述軸承座(12)上并套裝在砂輪(4)的外部,軸承座(12)位于套筒(8)的前方,軸承座(12)聯接套筒(8)并與套筒(8)呈一定的角度,套筒(8)的內部設有至少一條進氣通道(14),所述進氣通道(14)的一端為氣源進口(15)位于套筒(8)的外部連通高壓氣源,進氣通道(14)的另一端通過風輪(13)聯接軸承座(1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8)的內部設有至少一條出氣通道(17),出氣通道(17)的一端連通軸承座(12),出氣通道(17)的另一端為氣源出口(16)連通至套筒(8)的外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大導程內螺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承座(12)的前端設有鎖緊螺帽(I)和鎖緊螺母(2),鎖緊螺母(2)通過螺紋和軸承座(12)聯接,砂輪(4)通過鎖緊螺帽(I)壓緊在軸承座(12)上。
【文檔編號】B23G1/48GK205437391SQ201620292475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4月8日
【發明人】李鄄, 趙晶晶, 陳先攭, 顧琦, 葛慧穎
【申請人】山東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